APP下载

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2023-01-20张凯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张凯奇

为了解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本研究于2020年12月以洛阳某高职院校2020届毕业生和2019~2020年度到学校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相关领导或招聘负责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与线上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2,630份,回收实际有效问卷1,441份,总体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4.79%。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应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毕业去向与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质量评价、就业趋势等内容。为提高优质就业率、就业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可靠支持。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就就业情况而言,近三年总体年终就业率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65%,相比于2019届(95.08%)上升1.57个百分点。2020届71.37%已就业毕业生主要在河南省内就业,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宁夏、江苏省、青海省等地;毕业生升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历,占全部的76.06%;对于创业的毕业生来说“经验”“项目或技术”“人脉”等因素对创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也有待就业问题,57.14%待就业毕业生的状态是想就业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15.04%待就业毕业生是“在准备职业资格考试”;在求职方面,毕业季来临之时,68.98%的毕业生打算求职找工作;17.56%的毕业生期望在国内升学;毕业生期望从事的行业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卫生医疗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2020届毕业生主要集中于300人以下规模的单位就业,其中46.50%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100人以下”规模的单位就业,24.34%的毕业生在“101~300人”规模的单位就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期望薪酬与实际用人单位愿意提供出入较大。88.32%的用人单位提供薪资主要位于4,000元以下。其中提供薪资在2,000元以下占32.12%,43.07%的用人单位提供薪资主要位于2,001~3,000元之间。2020届毕业生在求职之初对起薪(税后)的平均期望为5,168元/月,62.78%的毕业生希望薪酬位于3,001~6,000元之间。另有9.66%的毕业生表示期望薪酬在10,000元/月以上。毕业生期望薪资水平与企业提供有不小出入。

(二)学校内实践动手机会少。数据显示,36.2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与动手能力对其工作非常有帮助,43.51%的毕业生反馈学校锻炼自己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机会较少或没有。实践动手能力的缺乏,间接导致了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

(三)就业专业对口度偏低。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于整体就业专业对口度略微偏低,占比为57.36%。专业对毕业就业选择在就业阶段并不一定占主要地位。

(四)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偏低。调查数据显示,满意度排名前三的是:“学校就业网站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学校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效率”。处于满意度较低位置的是:“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场地设施”“企业精英(优秀毕业生)进校讲座效果”。学校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方面所做工作相对缺乏。

(五)毕业生创业初期阻力大。据调查显示,2020届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不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在创业初期所需资金较多,超过40%的创业学生反馈“资金筹备”“团队组建”和“办公场地”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另一方面,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经验、技术和网络也是限制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创业初期毕业生面临着巨大压力。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通过结果数据分析,学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结合毕业生反馈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内容,对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是学校进一步加大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条件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环境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政校企研合作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以专业内涵建设为引领,建立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国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实现学校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课程主要内容与职业道德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的对接。

(二)提高就业指导及服务质量。

1.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学校应针对如何提高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效率、就业信息工作中人职匹配程度以及就业招聘的智能化水平等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决策的算法,实现精准就业、精准帮扶、个性化生涯发展服务等,整合利用各类数据、内容与资源,打造学校就业互联网生态系统。通过对学生进行基于专业、爱好、技能等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定义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企业招聘信息,利用PC、手机移动端的一体化信息发布渠道向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学生也可自行通过就业网、就业微站等系统获取与本人匹配的就业信息,避免陷入海量的就业信息中,提高求职效率和信息智能化水平。

2.推进就业—实习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就业—实习一体化系统建设。以推动毕业生体面就业为目标,扩展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规模,强化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审核监督机制,部分专业推动形成“用人单位宣讲,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就业单位新模式”,强化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衔接,增加就业市场机会,提升就业环境质量。

3.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尽早着手,提前宣传,从2月份开始,在“洛阳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上更新文章篇,主要以文件政策、招聘信息、疫情防护为主,其中包含“三支一扶”、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指导网络直播课程;与洛阳市人力资源和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共同举办洛阳市大学生职业指导“云”课堂。加大“双困”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力度[1],及时帮助“双困”毕业生就业[2]。积极组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做好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学院2020年毕业生创业求职补贴通过审核136人,每人2,000元,共发放272,000元;2021届毕业生通过审核226人,每人发放2,000元,预计发放452,000元。

4.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大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项目的推进力度。一是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3],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选调生”“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4]“志愿服务贫困县”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二是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征兵工作[5]。学校与当地兵役机关密切配合,做好征兵宣传动员工作,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和河南省“三区一群”建设需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为用人单位招聘学校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6];探索开展毕业生境外就业,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进“工作吧”就业信息平台,与省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促进学校就业信息化建设。举办线上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推荐信息,方便毕业生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在家找工作,努力实现就业信息的准确无误。

(三)协同各二级学院一起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各项就业工作。

1.制定相关就业制度。制订对应年份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明确就业工作考核方式。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的服务管理理念,修订二级学院大学生就业人员工作进行考核办法,调动二级学院参与社会就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方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持续做好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毕业季来临前每周统计各二级学院就业率,按照省教育厅规定时间节点进行就业率周报和月报,并实时更新国家就业系统就业数据;安排第三方核查机构对学院已就业毕业生进行核查,并将核查出来的问题布置相关院系整改。

3.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帮助毕业生在就业前认清自己的能力,合理预期收入,先保证温饱,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再谋求高新工作。

三、结语

高校应该做好应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及服务质量、做好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推广、就业监督、提高教学质量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应届大学生就业率。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