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读系统 助力文本解读
——《一棵小桃树》同课异构

2023-01-20彭青青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8期
关键词:托物言志贾平凹

■彭青青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借助助读系统,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体会作者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认识小桃树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看看他笔下的小桃树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说说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生朗读。)

生:第3节,“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第4节,“拱出一点嫩绿儿”;第6节,“长上二尺来高”……

师:你找得又快又准,有什么技巧吗?

生:借助课文后面“阅读提示”中这样一句话“无论是他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致横遭风雨的叙述”,寻找起来就十分方便。

师:这名同学很聪明。借助“阅读提示”,你们自主阅读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变少。本文的结构层次也比较清晰,我们不妨给文章划分层次。

(教师板书。)

师:结合小桃树的经历,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桃树?

(生答,略。)

师:第二节中,“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如果把这段话改成“它已经老了许多,瘦了许多,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它年纪太小,它才开第一次花儿”,那么体会一下,这两段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原句中叹词和语气助词的运用,加强了作者内心对小桃树怜悯的情绪。

生:原句中“可怜”一词反复出现,表现作者对小桃树的担忧、爱怜。

……

师:几名同学的赏析非常到位。第10节中,“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如果将这句话改为“从未有蜜蜂去恋过它,蝴蝶去飞过它”,那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答,略。)

师:大家从修辞等不同角度赏析了小桃树。接下来,你能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小桃树的形象吗?

生:顽强、执着。

生:无人欣赏、无人照料。

生:孤独、寂寞。

……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二、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师:课文第九节有一个旁批,“‘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能要先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注重和爱护小桃树?”“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小桃树’这个称呼?”。请勾画文中叙述作者经历的语句,并说说你的发现吧。

生:作者生在小山村,后来走出了大山,进城读书后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但他想干一番事业。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了自己的幼稚天真。

师:所以,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表现的正是贾平凹自己。他是从小山村“跳出来的”,我们常常能在他的散文中读到他内心的辛酸和悲凉。

(屏显补充资料:我很瘦,有一张稀饭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细细的脖子似乎老承负不起那颗大脑袋,我读书中的“小萝卜头”,老觉得那是我自己。——贾平凹《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

师:“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这句话作者看似在写小桃树,其实说的是自己。

(屏显补充资料:且他们因我孱弱,打篮球从不给我传球,拔河从不让我入伙。那时候,操场的一角呆坐着一个羞怯怯的见人走来又慌乱瞧一窝蚂蚁运行的孩子,那就是我。——贾平凹《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

师:课文最后一个旁批提醒大家,作者的情感在那里来了一个转折。请你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嫩红的光。

师:我们一起来诵读这一段文字,体会作者情感的转折。

生:从“然而”这个转折词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从“竟”可以看出小桃树给作者带来了精神力量。

师: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我们不妨再从文中找出几处这样的句子来欣赏。

……

师:作者对小桃树充满信心,相信它耐得住风雨,经得住挫折,最终成为大桃树,结出果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经历磨难,但作者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解读小桃树的内心

师:小桃树在风雨中千百次地挣扎,与命运抗争。假如你是这棵小桃树,请你说出小桃树想对作者说的话。

生:我虽弱小,却也有开花结果的梦想!

生:我们命运相似,心意相连,希望你也能勇敢地走过人生的风雨,执着地追求最初的梦想。

……

师:当你们面对挫折时,也希望能像小桃树一样,不惧风雨,勇敢绽放!

师: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叙写小桃树的坎坷命运,抒发自己对备受摧残的小生命的怜悯之情,同时也讴歌了蓬勃旺盛、百折不挠的生命的力量,表现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课后,建议大家阅读散文《丑石》《月迹》。

【教学反思】

自读课文的教学有别于教读课文,其关键在于“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为了让教师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者颇费心力,设计了“阅读提示”“旁批”等助读资料,意在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搭梯子”“建台阶”。于是,笔者借助助读系统,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方法的传授。文脉的梳理、重点段落的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个中情感的体味,学生都可以在“阅读提示”“旁批”等助读资料中找到路径,教者只需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提示,学生就能够达成以上目标。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托物言志贾平凹
言志为本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浅议诗歌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西安这座城
月迹
竹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