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以生为本”走向“育人为本”

2023-01-20徐树忠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8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新课标育人

■徐树忠

2022年版新课标不仅进一步明晰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这些“以生为本”的具体要求,还强调了义务教育课程必须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由此可见新课标的创新导向,就是在深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催生从“以生为本”走向“育人为本”。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是教师育人功能空场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这是必需的。但这种尊重不是遵从,更不是盲从。尊重的目的在于: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平等关系的人存在于教育教学之中;其次要充分把握学生年龄特点、认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如果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赋予学生某种所谓特殊的“权利”,就退居为“客体”,让出自己本该坚守的“阵地”,那就必将导致教师淡化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严重影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

笔者平时深入学校听课,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展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常常会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必须“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全然没有了教师的“位置”,有的教师还美其名曰:“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一些所谓专家的鼓噪之下,有些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以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小组合作讨论等,就是落实“以生为本”的生动体现。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行为已经背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要义,原因是,这当中根本没有了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情感和独立思考的发生与体现,更多的只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作秀”。这严重扭曲了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弱化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导致教师育人功能的空场。鉴于此,广大教师要对“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正本清源,义无反顾地走向“育人为本”。

二、立足核心素养发展,不是忽视学生发展需求

2022年版新课标的核心特征就是“核心素养”,它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的特点。新课标还对各学科核心素养作出了全新的概念界定,并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指标贯穿于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例如,在新课标“基本原则”中就明确要求,“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又如,在“课程实施”部分“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再如,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等。可见,核心素养就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表达,是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形象的具体刻画。它已全方位、深层次地融进了课程要素之中,也必定会在各层次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有本质与非本质、深层次与浅层次之分,但学生的这种发展需求必须体现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就是要在学生发展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通道,努力寻找落实“育人”目标的途径和策略。课堂教学要实现“育人”新要求,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辨析、选择、整合,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就必须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把核心素养科学完整地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就必须真正理解和践行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厘清核心素养的属性及其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必须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架构好育人目标,选择好恰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真实地发生。

三、强调生活情境创设,不是虚化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的发展就是他们与特定生活情境的互动过程。威金斯和麦克泰格说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1]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凸显了“实践育人”的价值,推动以“教师中心、事实中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标志的教学转向了以“基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真实生活问题情境进行学习与运用”为标志的教学。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努力践行的命题。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育人”,是通过学科实践来实现的,一般包含学科探究、项目化学习、做中学、情境创设等多种手段。而真正体现“育人”价值的课堂教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欲望的,富于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内涵丰富且深刻的学习情境而得以实现的,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深刻而完满的问题解决的学习历程,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置身于问题带来的困境中,亲身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在“深度参与和亲身经历”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知识要想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和问题情境之中。这一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最本质的过程。它既是学生完成一个有思维含量与探究含量的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做一件完整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以及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境,采取相应的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问题展开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做到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运用类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或教学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就完全没有了育人目标和学习过程的丰厚性。所以我们可以“以评促教”,在学科评价中,尽量减少考查陈述性知识或记忆性问题,让学业测试发生在知识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情境之中。强化对思维探究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及评价问题结论与解决过程的素养测评,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命的温度,让学生的发展更灵动、成长过程更鲜活,让课堂教学的各方主体更快乐、更幸福。

“育人为本”是2022年版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其目的就是要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切实保证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动能得以实现,真正让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质,打造出具有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品格的高品质课堂。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以生为本”。当然,强调“育人为本”并不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否定,而是对“以生为本”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