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戏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2023-01-20上海戏剧学院单诗淇

成才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参与者戏剧情境

■ 上海戏剧学院 单诗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推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艺术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将教育戏剧纳入了戏剧部分。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也成为全国各类中小学美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此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而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教育戏剧课程中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主动拓展课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内容。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社会角色,也承担起了推动教育戏剧走进课堂、融合课程、带动学生参与、体验、思考的重要责任。

1 教育戏剧定义辨析

说到戏剧,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戏曲,即所谓“唱戏的”,但其实“戏剧”这一概念是众多舞台呈现方式的统称,如歌剧、音乐剧、木偶剧等,都属于戏剧的范畴。而戏剧教育则是包括学校日常开展的戏剧社团、排演话剧、戏剧普及、戏剧通识课程,以及相关高校培养专业舞台艺术人才,如编剧、导演、演员等,这些以教育为主体,进行戏剧学习的,即称之为戏剧教育。

教育戏剧又分为广义的教育性戏剧(Educational Theatre)和狭义的教育戏剧 (DIE,Drama in Education)。广义的教育性戏剧包含于戏剧教育的框架之下,它是独立于舞台演出的另一种后期派生发展起来的、应用于戏剧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包含教育戏剧(DIE,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TIE,Drama in Theatre)等多种形式。让课程参与者在戏剧情境中体验,在学习的同时感受戏剧的魅力,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戏剧的可能性并进行创造。

2 教育戏剧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

一直以来,传统课堂由教师站在讲台上,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单向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极少能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反馈与讨论。

教育戏剧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以高度抽象化的知识为认知对象的表征主义认知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身体来进行认知活动的具身认知方式成了教育戏剧的独特价值。在教育戏剧的课堂当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中来获得理解,并在小组讨论中提升表达能力,教师询问学生时,不再是传统课堂中带有压迫性的点名提问,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浸入式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进行表达,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的主观内在体验,也为学生拓宽了全新的认知途径。

传统教学中,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是作为单一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如色彩的感知应用、听觉视觉的审美塑造、身体律动协调性的培养等。但是教育性戏剧则可以统整所有的艺术形式,能将戏剧作为有效教学媒介,推动学生认知、心理、情感、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戏剧带给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直线式的,而是多元的,包含肢体活动、语言表达、讨论反思等多方面的全人格教育。

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戏剧则是在过程中尊重每个人的主观意见,强调个性发展与思路拓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

3 教育戏剧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

教育家叶澜曾在书中写到:“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教师作为课堂上参与教学的核心角色,应该至少须具备这样11种角色的能力,也需要在这众多的角色之间进行转变。

教育戏剧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创作课程的能力、戏剧表演的能力、将教育戏剧与课程进行融合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因此,教育戏剧课堂中教师将会有以下三种的角色转变。

3.1 统整课堂,带动参与——导演

一部戏中,导演是指挥全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需要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现以及舞台呈现各个方面都事无巨细加以掌控,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与剧场中导演的角色不谋而合。

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教师这个角色被生动地冠以“facilitator”——引导者的称呼,而学生则称之为“参与者”。教育戏剧课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参与者,一步步进入到其构建的戏剧情境中,保护参与者入戏,创设戏剧情境,在过程中让参与者主动参与到即兴表演中去并带领参与者一起进行讨论与反思。例如,当语文学科教学结合了教育戏剧的课程形式,教师将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参与者一起构建一个课文背景下的外部环境,让参与者以角色的身份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境,并组织参与者小组内进行讨论。

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只是教授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而是需要通过对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的统整,将课堂规划与统筹变成一出寓教于乐的戏,教师当下的角色也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成为一个掌控课堂内容,指挥学生进行各个环节参与表现的导演。

3.2 总结整理,课程创新——编剧

课程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文字资料,提前的备课与教案的编写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课前准备。教育戏剧课程融入于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让学生在戏剧活动中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怎样引起学生兴趣,教案如何编写就需要相应的参考戏剧编剧的创作模式。

一般的戏剧剧本是按照引入—发展—高潮—结束的创作逻辑,有了起承转合的衔接,故事也会更精彩。教育戏剧课程的规划与戏剧中剧情发展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教师的“编剧”角色转变就是以编写课程,创新内容作为出发点,解决课程中如何“教”的问题。

教师除了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思考、想象和创造以外,在课程的编写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2.1 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普遍的规律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戏剧课程中,每个年龄阶段的课程,以及教学目标都是不同的,需要按照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生长特点,设计课程方案,只有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才能科学育人、全面育人。

3.2.2 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育戏剧工作坊和教育剧场的选题上,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自身生活避免选取与该年龄段学生无关的话题。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戏剧活动的讨论与表现中,激发共鸣,引起学生的表现与表达欲望,并对日常生活进行反思。

3.2.3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教师在课程的设计和规划上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喜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中有其特长的闪光点,并有意识地挖掘和引导学生的爱好倾向,逐步培养他们的专长,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达到美育的目的。

3.3 教师入戏,代入角色——演员

教学是艺术化的教育过程,需要兼顾理性地思考与感性地表达,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教育戏剧课堂正是集合了师生双方的理性与感性认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演员亦是观众,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的舞台,师生在参与、体验与互动中获取知识与建构意义。

“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是教育戏剧中的一个基本习式,也是课堂中使学生浸入戏剧情境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教学手段。方法则是让教师在戏剧情境当中,当众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的口吻与学生产生对话和互动。突出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学生本位,用教师自身的氛围烘托和情境再现的形式将学生引导到与教师互动的课堂知识学习层面。

4 结语

当下,戏剧课程已正式进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标体系,其作为一项综合艺术,既是学校“美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美育人”的重要载体。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融合了戏剧元素的全新教学方式进入课堂,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僵化的教师角色带来了新的角色转变与挑战。因此,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意识转变,不仅是对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的锻炼,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份责任。

猜你喜欢

参与者戏剧情境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有趣的戏剧课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戏剧类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