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日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

2023-01-20广州华商学院王翻翻袁周率

成才 2022年23期
关键词:基础日语日语思政

■ 广州华商学院 王翻翻 袁周率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普遍重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忽略了价值塑造。外语类课程作为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阵地,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作为隐性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之一,外语类课程具有实施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同时,外语类人才承担着对外交流的重担,对其进行思政教育是必然之举。在日语专业课程中,《基础日语》在思政教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课程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周课时各校略有不同,大致为8~10课时。课时量之多、教学内容之丰富、师生接触之频繁是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

文秋芳教授认为,对于思政教育来说,从理论层面解释相对容易,但落实到课程实践层面就比较困难。的确如此,如何有效实施思政教育关系着思政教育的成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武世兴副司长在《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的开班仪式讲话中提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要素,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以专业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将其如盐溶于水般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2 《基础日语》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新编日语》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共4册,面向零基础的高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其中,《新编日语3》共18课,一般在大二上学期使用。本文根据该教材中每课所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2.1 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

该教材中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为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内容包括第一课《上海エクスポ》和第五课《上海(Ⅷ)ィズニーfflasド》,这两课均围绕上海的发展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国际化都市上海的发展史,如租界时期的繁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动荡、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现今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科技、信息中心的繁荣。进而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充分认识在苦难与奋斗中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富强”“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增强四个“自信”。

2.2 人生观与价值观

该教材中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内容包括第八课《発表のしfkft》和第九课《会議》。教师在介绍报告、会议的流程时,应提醒学生注意遵守时间、必要时使用数据支撑观点、尊重他人意见、注重团队合作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读解文中涉及金钱的发展史,可联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的线上支付大国这一事实,引导学生从祖辈父辈及自己的生活入手,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史及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过程,并呼吁学生重视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此外,课后翻译练习中提到了作者发现鸡每隔7秒打鸣这一现象后,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多透过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 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

该教材中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为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第七课《tíぞtíぞ遊sh》和第十课《「イijップ物語」PH読xiv》。教材中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里的猜谜游戏填补了作者儿时的猜谜游戏的空白,但多为知识型题目,缺少趣味性。这要求新时代的教育者在传授知识时关注其趣味性。曹冲称象的典故告诉学生要积极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启迪。《伊索寓言》中狐狸与羊的故事则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刻理解“何为何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浦岛太郎的传说一方面蕴含着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优秀品德,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诚信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中国文化,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

2.4 法治意识与法制观念

该教材中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为法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内容均与科技发展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第二课《erijコas》、第三课《3G携帯電話》、第四课《(Ⅷ)ジ(IX)FIカメffl》和第六课《電子辞書》主要涉及电子产品的发展,第十一课《コピー食品》和第十四课《イasス(IX)asト食品》主要涉及科技发展对食品行业的影响,第十二课《カード時代》和第十三课《実感》主要涉及科技发展与人类实感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十五课《漫画(Ⅴ)ーxvi》、第十六课《マスコey》、第十七课《映画》和第十八课《gjレ(Ⅳ)の功罪》主要涉及漫画、电影、电视和多媒体的发展。以上四方面都与科技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高科技产品为人类服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发展涉及安全问题,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安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这与法治的保障密不可分。教师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制观念。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本文仅根据每课所体现的主要思政元素进行了大致分类,每一课中体现的思政元素并非单一的,还有很多可深入挖掘的元素。如第二部分提到金钱的发展史时,可联系中国移动支付的现状培育学生的“富强”“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部分中国5G的普及和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同样涉及家国情怀、“富强”“和谐”“友善”“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码相机的拍摄功能逐渐被手机取代的事实以及人类首次登月的报道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还可结合神州13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人类的共同进步而努力;而移动支付虽然减少了消费的实感,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能力和自制力等。总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收集与之相关的生动素材,为顺利实施思政教育做好全方位准备。

3 《基础日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注重提高思政意识,加强思政教学能力

思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部分教师还未能充分贯彻思政育人的总体要求,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由于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还未形成,极易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作为《基础日语》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在学生低年级时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3.2 注重横向纵向沟通,避免引起学生反感

目前,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但是,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不是单打独斗,需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形成联合效应。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建立专门的课程小组或年级小组,加强担任同年级及不同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之间的沟通。以教授《基础日语3》课程的教师为例,若该课程教师选择的思政素材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思政素材高度重复,则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3.3 注重产出导向模式,力图讲好中国故事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的质量,但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导向,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累积受到了限制。而注重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有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在实施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政能力不断提高。但外语类课程具有对外传播的特殊性,这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思政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外语表达能力。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学生有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却在外语表达上遇到了严重障碍。基于这一现状,《基础日语》教师作为学生摄入专业知识关键时期的引导者,应积极采取产出导向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注重加强学生理解中国文化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4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有效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实施思政教育时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日语日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JF“can—do”评价体系对《基础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