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视角下的文献情报服务模式构建

2023-01-20梁谷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文献智慧

梁谷嘉

(苏州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0)

文献情报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度要求,且与文献、用户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智慧图书馆视角下,文献情报服务新模式的构建是指以读者需求细分为基本导向,合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发挥大数据驱动、智能交互、人工智能及人性化感知等特征,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文献资源信息、用户数据等进行深入整合挖掘,从而提供依托于内容的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个性化及整体化的新型文献情报服务。

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国家图书馆及全国范围内公共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创新转型的关键举措,是“十四五”发展重要目标,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任务之一。自2021年起,为全面推进并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资源及空间等领域的智慧化升级转型,国家图书馆开始推动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项目”,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文献情报服务工作全面进入智慧化实践探索阶段[1]。

智慧化发展是图书馆事业的必然趋势,现代图书馆在各个方面均呈现出与“重藏轻用”传统图书馆模式不同的发展趋势。首先,现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从单一实体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资源;其次,人工智能服务开始替代人工服务;再次,图书馆服务空间突破馆内空间,发展为随时随地均可提供相关服务内容;最后,图书馆服务时间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段,读者随时都可以享受知识服务。可见,现代图书馆已经逐步形成以读者服务为核心,以馆藏为辅的功能模式。智慧图书馆是在图书馆事业长年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和凝练新思想、新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方向,是与时代交融的结合产物,也是对移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延续和升华。

2 智慧图书馆视角下的文献情报服务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文献情报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咨询检索和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及基于读者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其宗旨在于消除信息壁垒,解决读者信息需求特殊性和信息资源普遍性之间的矛盾。文献资源作为信息载体,图书馆文献情报服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自20世纪40年代“智能化信息检索”概念出现后,文献学逐渐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融合[2]。发展至今,图书馆文献情报服务内容层次和类型更加多样化,包括依托于内容聚合的信息订阅服务,依托于科研信息的文献检索和学术评价分析、专利报告、科技查新服务,依托于读者互动的在线论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可视化文献情报服务产品。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阶段,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突出,在信息交流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通过提供基础文献整理与服务就能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发展至数字图书馆阶段,各类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网络搜索引擎削弱了图书馆的主导优势,为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必须提供以文献资源为基础的内容揭示和管理文献情报服务,在线文献情报服务和文献情报检索等服务是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和应用与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的文献情报服务重心也逐渐过渡为对信息过剩问题的解决,满足读者的精准信息需求。智慧图书馆全面推进建设视角下,促使图书馆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文献资源结构重构、技术平台升级、读者需求转变等都要求文献情报服务在新常态背景下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开发、利用的统一化,加强文献情报服务模式和途径的创新实践,解决信息检索、获取、保存、综合应用等问题,提高信息资源应用效能[3]。

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与服务工作相辅相成,文献情报服务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内容与核心价值表现,是智慧化服务的重要体现。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依托的核心理念要素和关键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新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构建相契合的,而文献情报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过程也服务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构建新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要求独立或配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达成理想交互作用,对读者需求实现智能精准和人性化的满足,同时要在已有基础上制订系统性、整体化解决方案,发挥文献情报核心价值,推动智慧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4]。在智慧图书馆视角下,文献情报服务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服务,即以图文报刊、实体书刊等为载体为读者提供服务。二是现代服务,即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完成信息资源的获取与传递,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3 智慧图书馆视角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构建要点

3.1 依托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献情报服务

物联网技术核心是包括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技术在内的感知识别技术,依托于分布在馆内的定位系统、传感器、射频设备等,能够对馆藏文献进行实时资源监控和获取,并实现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感知交互。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每本图书具备独有的识别码,用于控制系统感知和分析处理,使读者能更加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IUID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图书借还、整架、统计等效率,相较于RFID技术,IUID技术更能使自主借还机同时识别多本文献资源,且IUID标签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更强,读取效率和安全性更高[5]。物联网技术在馆藏资源、读者、馆员、设备之间进行有效匹配和联系,形成了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使传统单向服务模式转变为网状多向服务模式,读者身处其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文献信息[6]。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信息处理中心,对各方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处理分析和反馈,利用数据抓取和挖掘技术能够对庞大数据信息进行筛取,帮助馆员掌握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便于精准化和个性化读者服务的提供和创新。

3.2 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文献情报服务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发现数据价值。智慧图书馆视角下,基于馆藏资源数据库,图书馆利用数据分析服务可帮助读者进行合理判断:一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为读者提供学术文献情报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向读者提供学术热点信息情报服务,包括发展趋势、学术热点和研究前沿等,助力科研人员把握科研动向与科研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研究对象的发表数量和时间、全球关注度、被引频次等数据信息,全面掌握学术影响力研究与分析情况,提供科研质量建设和科研规划等决策评价依据,拓宽科研人员的全局化视野,并通过形成学术影响力评价分析报告,以可视化呈现方式传递给有相关需求的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等[7]。此外,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图书馆能够搜集、汇总并挖掘各研究领域的先进突破性成果、热点论文等,及时进行学术科研信息传递,突破图书馆馆藏学术资源局限,将文献情报服务内容拓展至社会报道等领域。二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为读者提供学科文献情报服务。基于自建平台,图书馆能够汇总不同网站网页、数据库等涉及学科发展态势的研究数据,形成包含机构产出、国内外比较、科研热点、影响力等分析内容的学科评估报告,为读者提供差异性服务;基于大数据形成学者影响力分析,促进研究前沿、学科热点等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深化联系;基于大数据形成学科对标竞争情报,从全球视野反映学科建设状况,指导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从对标院校维度分析学科发展的潜力与差距,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8]。三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提供智能决策服务。在大数据基础上提供的智能决策服务提供研究者科研产出、科研影响力等即时数据,作为科研绩效决策的数据支持,通过动态化数据监测推动智能化决策发展。基于读者身份背景、借阅、互动行为等数据信息,采集读者门禁系统、数字资源访问平台中的相关信息,挖掘整合其使用足迹,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读者画像服务,有助于推动并引导图书馆文献情报服务的改进和优化,还能基于读者画像服务聚集相同领域研究学者圈,促使高关联性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同时,动态化数据资源,使数据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扩大。

3.3 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献情报服务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文献情报信息的精准化、高效化智慧检索,对图书馆文献数据、用户身份和行为数据进行检索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检索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我优化更新,针对不同读者需求呈现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检索结果。基于机器学习打造智能化读者偏好检索系统,能够基于读者偏好自适应变化,自动匹配智能检索模型,帮助读者高效筛选目标文献信息。同时,随着实践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在线学习,图书馆可构建预测模型,挖掘读者检索结果隐藏规律,形成读者文献检索选择预测概率模型,对检索结果排序进行持续优化,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灵活化与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9]。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投稿指引服务方面也能够发挥显著作用。基于人工智能为读者提供智能投稿引导,根据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身份及学术期刊评估,为其推荐合适期刊,订制多层次的投稿服务。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匹配学科、主题和用户投稿,目标期刊,研究热点和评审专家等因素,可自动匹配分析投稿信息,引导研究者一键式投稿。再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读者新需求为服务导向,挖掘读者潜在文献情报服务需求,可以为读者提供智慧推送服务。图书馆可采取模型检测、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挖掘读者行为数据类别、模式、趋势和关联,为其提供个性化推送、推荐阅读、科研专题推送等,采取可视化的推送内容呈现方式,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静态化或动态化呈现。

3.4 依托于AR技术的文献情报服务

依托于AR技术开展的文献情报服务是人性化原则的体现,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读者的交互体验:一是建设AR图书馆,采取智能化和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用指南、常用功能等内容。新读者可以通过沉浸式方式了解图书馆功能和实践操作,提升用户正向体验与兴趣。二是构建AR导航,一体化展示专业、学科等虚拟图书馆,同时能够基于用户检索习惯形成个性化情景导航,增强其智慧化体验[10]。三是针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珍贵资源打造AR特色馆藏,增强情景体验感,也有利于特色珍贵馆藏资源的保护,降低损耗。四是依托增强现实技术,面向科研团队和研究小组构建AR学科网,为其提供开放性资料文档、资源搜索链接、团队科研日志等模块服务,突破学术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现实条件有限情况下利用AR学科网能够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4 智慧图书馆视角下提高文献情报服务质量策略

4.1 加强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图书馆视角下,文献情报服务以用户为导向,其核心特征为大数据驱动,数据信息资源是文献情报服务的基础支撑,图书馆只有必须形成强大全面的底层数据与管理平台,搭建开放灵活的智慧化服务平台,才能保障文献情报服务的质量。基于云计算与云存储,集成化应用多种技术,图书馆可形成具有多系统并行处理与多功能的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具有可视性的阅读推广、虚拟导航、智能咨询、自助智慧服务、行为分析等综合功能集成平台,打造文献资源服务一体化保障体系,营造更具共享性和开放互联性的阅读氛围[11]。在智慧化服务平台下,中控系统通过控制各子系统实现全馆管理和服务,各服务模块协同合作,发挥高效的文献情报服务功能。

4.2 加强资源共享开放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图书馆联盟。作为馆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文献资源与技术服务的整合,有利于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服务目标。图书馆联盟成员的高校图书馆、行业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避免出现文献资源重复或同质化建设。一方面,图书馆联盟要对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应用统一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平台,制定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对联盟内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开发新的文献资源,提高读者查询数字资源的便捷性[12]。同时,各图书馆应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交流工作经验,拓展文献情报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图书馆联盟应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划拨,制订资金投入计划,增强资金使用效能。图书馆联盟还应加强图书馆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其次要加强特色资源库建设。由于经费、面积及技术制约,各图书馆收录的学科资源必然不全面,为提高文献资源的全面完整性,图书馆之间应积极进行资源库共建,对特色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特色资源库,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碎片化主体资源,搭建资源服务平台,并向读者推送契合其需求偏好的文献资源信息。图书馆在共建共享过程中要注意对自 身文献资源价值的利用和发挥,融合本地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特色,加大民间文献资源搜集力度,实现数据资源库的特色化。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文献智慧
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分工协作的情报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河南省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