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情奉献四十载 勤勉耕耘著辉煌
——“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张怀涛先生访谈

2023-01-20刘海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员图书馆

刘海丽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21年12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40周年之际,张怀涛先生被表彰为“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实乃幸事喜事!张先生高雅的为人、坦荡的胸襟、全身心投入图书馆事业的精神、在图书馆事业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图书馆精神薪火相传的火种。我们对张先生进行了访谈,以此了解张先生投身图书馆事业40载的历程,并为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留下可贵的资料。

张怀涛,1957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县,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2年1月毕业时入职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后更名为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工作,一直荣任到图书馆馆长、总支书记等职。40年来,张先生在图书馆领域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他以超前的眼光钻研图书馆业务,在高校图书馆率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管理自动化、阅读推广、图书馆文化建设等业务,在河南乃至全国图书馆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图书馆学研究方面,他广泛涉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检索、图书馆资源建设、阅读学、信息咨询、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文化等主题,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项、河南省政府招标项目1项,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出版书籍29部,编辑文集10种,编导专题录像片3部;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他任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淮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兼职教授,为研究生、本科生、研习班学生授课;在图书馆事业整体建设方面,他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重要学术职务,组织了多方面有益、有效的专业活动[1]。

张先生在40多年的图书馆生涯中,在图书馆事业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还曾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本访谈以历史与未来视角双线贯穿,在记录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启发未来。

1 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

刘海丽:今年距离您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已经40年了,这是中原工学院的福气,也是中原大地的幸运。想请您回顾一下这40年来您所经历的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

张怀涛:我是1982年1月毕业时,分配到当时纺织工业部所属的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几经变迁,学校现在改称为中原工学院。我在这里就职40年,全身心投入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亲历了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活动。这些经历让我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着立体的、全景式的认识,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发展转型阶段,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高校图书馆事业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变化而调整,并开始走向管理科学化,其标志性工作就是文献检索课的广泛开设,信息素养培训业务初见端倪。

二是服务提升阶段,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的理念,读者服务从闭架走向开架,文献利用成为检验图书馆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是技术推进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前10年。截至1995年,大多数河南高校图书馆都应用上了计算机。1999年,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专题培训和调研,建立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HALIS)。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高校图书馆全面走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四是智慧融入阶段,大致从2010年至今。智慧服务越来越多地融入图书馆的实践和研究中,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移动服务、微服务、自助服务、泛在服务、虚拟服务、立体服务等新理念被广泛实践,信息咨询服务、学科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已经深入读者的工作与生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高校图书馆开始申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落户在河南高校图书馆。

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智慧图书馆”“数字人文”“元宇宙”“数字孪生图书馆”等新理论、新技术还会持续产生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肯定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前提。图书馆服务的核心要素是“人”,“人”赋予资源和技术以“魂”,有追求、有智慧、有力量的图书馆员在这个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

刘海丽:您是从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成长为图书馆馆长的,从您的职业经验看,作为青年图书馆员应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张怀涛:我也曾经是一名青年图书馆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多年的体悟,我觉得青年图书馆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是要主动投入图书馆实践中。青年图书馆员要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钻研相应的业务规律,积极融入图书馆团队,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有为使人有位,从而积淀出职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是要利用好自身所处的优势环境努力读书。青年图书馆员要多读、广读、熟读、创读,结合岗位职责、职业规划、目标理想,有目的地筹谋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为学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是要坚持开展图书馆学研究。学术研究虽然要求很高,但并非高不可攀,每一位图书馆人都要有明任、抓机会、增能力地从事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学研究,从而探明、把握图书馆活动的运行规律。

我曾翻译过美国同行戴尔S.慕塔内利的论文《大学图书馆员进行研究对自身和他们服务的学校均有益》(载《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88年第1期),这篇文章认为图书馆员进行学术研究有五个益处:有助于职务晋升;在不可能晋升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改善与教学人员的关系;增强应变和改革的能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而提供更优良的图书馆服务。我对他的观点深为赞同。

2 图书馆事业建设

刘海丽:您先后担任过图书馆的多种职务,具有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经验,您认为图书馆管理者应当如何担负起相应的管理责任?

张怀涛: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中,我先后担任过采编部主任、期刊部主任、信息部主任、馆长助理、副馆长、馆长、总支书记、信息资源研究所所长,这些职务包括管理型的、业务型的、研究型的。不同层面的图书馆管理者应有明晰的图书馆发展愿景,担负不同的岗位责任。我觉得图书馆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

一是把握发展环境。图书馆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认清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影响当前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文化等社会发展趋势;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变革方式;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等技术应用态势;共建、共知、共享的行业推进策略;阅读环境、阅读文化、阅读社会等持续发展愿景。

二是促进观念更新。观念是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和见解,它影响人们的判断、立场和行为。图书馆管理者应具有配角意识(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成为服务教学科研的“最佳配角”)、思路意识(图书馆要有合理的、超前的发展思路)、释放意识(图书馆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释放正能量)、职能意识、形象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国际意识等。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图书馆管理者的能力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亲和力、凝聚力、影响力、协调力、交往力、应变力、抗压力、归纳力等。

四是激活内在要素。“牵牛要牵牛鼻子”,管理要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图书馆发展与各种因素相关,对图书馆要素的辨析是图书馆管理的最基本问题,图书馆管理者要学会抓要点。从影响强度看,图书馆的要素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要素包括读者、资源、服务,第二层级要素包括馆员、经费、方法,第三层级要素包括信息、管理、空间、时间。

刘海丽:您在河南省及全国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的行业组织都担任着不同的学术职务,您觉得这些行业组织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怀涛:据我的观察,我国的图书馆行业组织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全国性的,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二个层级是全省性的,如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第三个层级是地市性的,如郑州市图书馆学会、郑州市科技情报学会。第四个层级是单位性,就是各相关单位内部的,这种情况在高校较多,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都成立有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各层级组织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3]。它们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五个:一是宏观规划。任何事业都需要一批积极的、有创造力和组织力的人推动,图书馆行业各层级的行业组织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把各个单位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一起,规划事业走向,考虑相关问题,如:专业队伍如何培养,事业发展要突破哪些阻碍、克服哪些困难,事业发展如何赢得国家和地方的响应与支持。例如,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通过长期努力,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各高校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有效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二是业务咨询。咨询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图书馆业内的同行。图书馆人员在专业发展、业务问题处理方面会碰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方法加以解决,行业组织会从专业角度进行讨论、解决。三是活动组织。目的是让图书馆行业内的人员流动、聚拢起来。图书馆业内的人只有经常见面才能加强交流、形成合力,经常组织业务活动,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商量,有助于相互协作,增强合力。很多行业都有行业协会,图书馆行业当然也要加强组织,专业人才在组织的过程中也会增长见识。四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业务知识的增长,过去搞了很多业务培训活动,利用多种方式对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图书馆人才培养更加受到重视,呈现出体系化的趋势,面向馆长、部门主任、馆员都设计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还有许多专题培训,如面向咨询、分类编目、采访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培训与专业人员的职称晋升相结合,对于壮大专业人员队伍很重要,图书馆员通过职称评审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强化学术研究,这无疑提升了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学术素养。五是信息交流。图书馆行业注重组织人员进行学术和经验交流,多次组织业内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图书馆行业每年会布置河南省内图书馆界下一年的工作,邀请业内专家授课,以及邀请一些在某些方面做得好的图书馆介绍经验。

3 图书馆文化建设

刘海丽:您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诗词创作,在图书馆界相关会议上总会赋诗纪念,您以诗词抒发了图书馆人的情怀。您认为诗词与图书馆有哪些契合的地方?

张怀涛:诗词是人们精神的一种提炼和升华,热爱诗词的人都会有这方面的体会。诗词为各行各业的人们营造了诗意,我想在图书馆界也不例外,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诗句。图书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静”“净”,这是对图书馆人行为、图书馆空间的基本要求。图书馆把图书馆员、读者的心境沉淀下来,就是一种安静、清净的诗意。在如此祥和的诗意环境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放松,这恰恰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都需要的。

写作诗词是我少年时养成的一个爱好,高一时我就有习作发表,至今已50年了。在有幸成为图书馆人之后,我也一直未停止过图书馆文学写作,图书馆也为我提供了和畅的写作环境、鲜活的写作素材,在我写作的千余首诗词中,有百余首与书、读书、图书馆相关。在图书馆这个充满诗意的大空间,我为能不断迸发诗意而欣然自喜。图书馆的诗意空间不仅滋养了我的职业生涯,还让我的精神世界更为丰润[4]。我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从我写作的诗词中,将与书、读书、图书馆相关的诗词聚拢起来,出版一本书香浓浓的专题诗集。

刘海丽:您是较早提出“图书馆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专家,能否为我们阐述一下图书馆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张怀涛: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给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元素都是多元化的,有些元素是积极的、进步的、精华的,有些元素是消极的、落后的,是糟粕。促进一个民族生存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来自文化中的优秀元素,高校图书馆是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首先,图书馆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都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才能得到传承与创新。我在很多图书馆、学校、企业、机关讲过“《论语》解读”课程,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论语》中都能找到或深或浅的根脉。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有许多是与图书馆相契合的,如:“文献”一词最早就出现在《论语》这部经典中。关于学习的习惯与方法、读书的理念与措施,在《论语》中蕴含丰富,甚至在《论语》可以找到关于阅读疗愈的案例。图书馆非常重视研究读书、学习,为图书馆资源传播、阅读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利器。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论、方法能为图书馆学研究拓开一条新路。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他向许多人学习过,其中就有老子。老子作为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为孔子提供了“礼”的文献,也为孔子解答了很多问题,其中就有现在所说的文献服务、阅览服务、专题服务、学科服务、咨询服务、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影子,可以说老子是我国最早的咨询馆员、学科馆员,孔子是图书馆的优秀读者。

从这些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过程中传播积极的、进步的、精华的优秀文化元素,是图书馆的永久使命[5]。

4 图书馆学教育

刘海丽:您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77级学生,又长期兼任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我也有幸学习过您讲授的《中外信息咨询研究》课程。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从事图书馆学知识教育、传播的经历和心得。

张怀涛: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被录取到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这正合我意,因为我热爱读书,当时浅显地认为:这个专业正好能满足我的读书爱好。读大学时,我既全身心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熟读教材,专心上课,认真实习;又关注新的专业信息,阅读报刊,聆听报告,走访师长;还注意整理专业文献,起步创新,大二之后陆续在《湘图通讯》《北京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专业文章。

我长期致力于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传播、图书馆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等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在全馆讲授“图书馆学基础”专业课程,以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以后陆续讲授了“文献分类”“主题法”“目录学”“文献编目”“图书馆服务”“信息检索”等课程。此后,我们还安排全馆的图书馆员逐一登台讲课,逐步形成了“每人讲一课”活动,当时一些兄弟图书馆的同仁也积极到馆参加学习。

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培养读者检索信息、阅读文献的习惯,是我们坚持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引进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如:1983年在河南率先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之后探索出“两新、五课、多讲座”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实施新教工、新学生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开设“信息检索”“阅读学”“竞争情报”“信息文化”“论语解读”课程,举办多场专家现场讲座和视频播放讲座),开展了面向学生的“知识讲授+好书欣赏+活动体验”三位一体的“阅读学”课程教学活动。

1984年,我们编导的具有科普特色的《和大学生谈谈怎样利用图书馆》录像片由纺织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同类题材中较早的专题教育片,当时全国有400多所高校使用。我们以“周到、和谐、奉献、进取”为馆训加强了图书馆队伍建设,设计了蕴含着“融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精华,步知识之阶梯,登智慧之殿堂,用责任与品质追求服务的美丽”主题思想的馆徽,创作了《我们是光荣的图书馆员》馆歌,举办了“优质服务大讨论”“馆员业务竞赛”“优质服务评比”等活动。

我们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支持学生成立了大学生读书组织“书友会”,编印了学生读书刊物《书海帆》,组织了多期读书报告会、读书座谈会、经典赏析会、读书辩论会、诗词朗诵会,指导学生撰写书评。我专门开设了公共选修课“阅读学”“《论语》解读”,使读书能够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我参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担任兼职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为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学生讲授了“文献信息利用”课程,为本科生讲授了“科技文献学”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了“中外信息咨询研究”课程。在带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我觉得言传身教很重要,为他们开列了《图书馆学硕士生推荐书目》,不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研讨,特别是在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时节等重要关头,会把研究生聚集在一起,共话学业,畅谈理想。

在学生们毕业之后,我觉得师生之情仍要延续,对学生事业、生活的关心代表着母校对他们的深情,学生也很乐意与我交流,很多学生与我建立了联系。对学生的持续关心其实对老师、对学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对维系图书馆学的知识传承也颇有裨益[6]。

刘海丽: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这么多年来所做过的校外讲学、知识传播活动都有哪些方面?

张怀涛:无论是作为图书馆员还是作为教师,传播信息和知识都是其职责所在。这些年来,我先后为图书馆员、社会读者、从小学到大学的师生、机关干部、企业家、青少年作过学术讲座、读书报告数百场。从讲授的内容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图书馆业务方面的。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比较多元,很多图书馆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那么,向他们传授图书馆学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就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去过很多全国各地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讲课的内容包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如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发展、资源建设、信息组织、文献检索、阅读推广、图书馆现代化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各级各类图书馆一般都开设有业务学习课,如我就职的图书馆每周都会组织业务学习。

二是关于读书学习方面的。建设“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是图书馆员的光荣使命。例如,我曾经在河南省图书馆的“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讲过“让我们一起阅读”系列讲座(16讲),在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研究生讲过《信息从业者的职业道路》,在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小朋友讲过《会读书的孩子有力量》,在河南理工大学为厂长经理培训班讲过《企业家的读书境界》,在抗疫期间应上海图书馆学会之邀为在校大学生讲过云讲座《笑以书香励心志》。

三是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馆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园地,多年来我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例如,我曾经在河南省图书馆的“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讲过“《论语》解读”系列讲座(16讲),在邓州图书馆讲过《家风家训与书香社会建设》,在新乡县职业教育中心讲过《〈论语〉倡导的教育观》,在河南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小学讲过《中国人要有中国魂》,在商丘工学院讲过《〈论语〉智慧与当代文明》。

5 图书馆阅读推广

刘海丽:您既是资深阅读者,又是优秀阅读推广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您可否跟我们分享一点您的阅读心得?

张怀涛:从我阅读的经验看,阅读习惯是可以培养的,阅读行为是可以型塑的,这其中有一个从阅读兴趣到阅读乐趣、再到阅读志趣的过程。

我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影响,父亲常为我借书回来,母亲常为我购买图书。从我的成长体会看,在孩子幼年刚启蒙时,要给他读一些儿歌、浅显的古诗词、民间故事等,先用这些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慢慢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我小的时候,电视还未进入家庭,电影一年也难得看几次,别的孩子在外面疯跑着玩,我就钻在家里读书,这显然是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学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应该读绘本;到小学二年级时,就要读文字比重较大的作品;三年级则要培养孩子读整本书的能力,整本书阅读现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倡导的一个环节,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红旗谱》《烈火金刚》《青春之歌》《三里湾》等书籍。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在阅读中寻找阅读乐趣,将对电视、电影、网络的兴趣转移到阅读上面。

再一个转变就是从阅读乐趣到阅读志趣,这对于阅读习惯的型塑特别重要,要让孩子逐渐感悟到阅读是现代和未来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孩子要培养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寻找解答方式的能力,把读书变成生活中的一个必需部分,树立每天读书的行为状态。

阅读行为的塑造,我觉得比较有效的做法包括:勤翻书以保持思维的广阔性;定计划阅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挤时间阅读;常提问题,以增强思考力;常与师友讨论,而不是闷头读书;勤记勤写,以加深记忆和积累;分层级阅读,从本缘知识向外不断拓展阅读面[7]。

6 图书馆学学科发展

刘海丽:您的著述颇丰,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研究心得?

张怀涛:我从选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谈一谈吧。就我自己来说,在选题时,我很关注社会需求,社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就着重研究什么内容。具体来说,在选题时,坚持关注新问题、有疑点的问题、已有所知但还未深入的问题、热点问题、非常重要的问题、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存在错误和失误的领域、易于产生成果的领域、拥有特殊资源或优势资源的领域。这种选题方式其实是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学术敏感性。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通常会使用要素法分析研究问题。具体来说,要抓住研究的核心要素,用最少时间、最简捷方式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例如,在研究阅读的基本原理时,我就从人类的阅读活动中提炼出阅读主体(读者)、阅读客体(读物)、阅读环体(环境)的“阅读三要素”,并用集合论加以归纳演绎,使这个理论问题得到了较为明晰的揭示。

我自己在研究中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的结合,这可能与我长期在图书馆一线工作有关。我的许多研究都是与实践工作息息相关的,如:文献检索研究是我在担任信息部主任时关注到的,期刊管理研究是我在担任期刊部主任时关注到的,阅读推广研究是我在开展“阅读学”课程教学工作时关注到的等[8]。这些研究主题本身就是我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行理论思考和分析后,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了,研究成果既可作为图书馆的工作借鉴,也可厚实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实践基础。

刘海丽:您认为图书馆学是如何影响其他学科的?

张怀涛:图书馆学是一门紧跟社会发展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谈到图书馆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

一是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是有多重交叉的,图书馆学内容成为其他学科研究的一个点或者一个面。就以我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为例,我邀请了计算机专业、网络专业、管理专业的学者参与课题研究。这实际上显示了一个信号,表明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吸引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力量加盟进来。图书馆学不仅仅是为其他学科提供资料,学科内容也已经延展、渗透到其他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色。与其他学科研究内容的交叉还表现在图书馆学的导师兼任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如:我还在计算机学院担任硕士生导师,因为计算机学科也有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推送、电子信息管理等研究方向,我们的关注点其实是有深度重合的。

二是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影响是相互的。过去,我们强调图书馆为其他学科服务,现在我们特别关注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是较多的,如关键词提取、摘要编写、《中图号》选取等,任何学科在学术成果发表过程中都会涉及。例如,核心期刊的概念原本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手段,本身并不是进行学术评价的一种标准,在被其他学科借鉴之后,后来成为学科管理的一种方式,成为科学研究评价的一种措施。实际上,如果仅仅根据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评价学术文献,太简单化了,做学术研究的人不仅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还应该找到更科学、合理、客观的学术评价方法。

三是根据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对其他学科进行指导。例如,学科手册的编撰将一个学科常用的知识、公式、概念、范式等系统整理到一个手册中,可以成为专业学术研究的助手。同样,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年鉴的编辑、数据库的建立,都离不开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这也反映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可以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

刘海丽:目前图书馆学既遭遇挑战,也面临机遇,您认为图书馆学应如何化解危机、乘势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张怀涛:我觉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受到社会进程的影响,学科发展也是如此。图书馆学遭遇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面临的机遇也是多方面的。这些挑战和机遇主要来自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科学、合理、有效地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够创造新的格局,适应新的发展。

一是要把握好学科自强与外部需要的关系。这二者增强了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内部、外部力量。前者强调图书馆学自身力量的增长,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结构不断合理和优化;后者强调图书馆学要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在学科之林的影响力,过去的一些“显学”后来变得默默无闻了,其原因就在于其学科影响力降低了、社会价值弱化了。

二是要把握好守正固本与创新突破的关系。这二者确立了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基本挺进战略。图书馆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许多客观规律、凝练成许多优秀传统,需要有效地传承;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突破惯性思维,出奇制胜,不断找到自己新的出发点,不断取得新的收获。

三是要把握好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的关系。这二者是促进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主要营养园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技术与方法,为图书馆学的研究赋予了刚性;人文社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为图书馆学研究赋予了柔性。只有刚柔相济才会赢来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是要把握好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关系。这二者交流开阔了中国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图书馆学研究一方面要充分调研中国图书馆学、图书馆实践的内在规律,高水平解决自身问题;另一方面要掌握国际图书馆学、图书馆实践的前进动向,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加强多方合作,讲好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故事。

五是要把握好核心领域与外围空间的关系。这二者架起了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知识跨界桥梁。作为本缘知识的图书馆学自然处于核心领域,而其他相关学科则处于外围空间以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如:作为同缘知识的情报学、文献学,作为近缘知识的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作为远缘知识的数学,作为偶缘知识的生物学等[9]。

关于图书馆学专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我没有进行过系统思考,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位资历“深”点、年龄“长”点的图书馆人谈些个人见解。

图书馆学专业当前的在校生,是图书馆行业未来的从业者,是图书馆活动开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和希望。社会环境在变,图书馆在变,图书馆行业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有较高的期望,在读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年轻的图书馆从业者,可以将以下三个考察域和十个观测点作为努力奋斗的抓手,以增强自身的胜任力。

第一个考察域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包括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经验知识两个观测点。专业知识主要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整理、研究、应用、服务的理论和方法,经验知识主要指在信息资源获取、整理、研究、应用、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技巧。核心知识是指图书馆领域相对稳定而特有的系统化知识、个人所特有的能力,其他领域难以复制和取代。图书馆从业者要夯实核心知识。

第二个考察域是相关能力。相关能力包括图书馆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社会能力四个观测点。图书馆从业者要提升相关能力,如:我的学生文才口才都很好,人人能文善言,他们在自己岗位上都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所以我一直觉得,除了专业素养, 表达能力(包括文才、口才,即笔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和个人事业发展不可或缺。

第三个考察域是性格品质。性格品质包括图书馆从业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心理品质、处世品质、个性品质四个观测点。图书馆从业者要优化性格品质,这些性格品质是影响图书馆管理者之间、图书馆管理者与图书馆员之间、图书馆员之间、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

7 结语

张怀涛先生自1982年年初就回到家乡河南,40年来他深耕于此,在中原大地上脚踏实地,勤恳奉献,取得了闪光的成就,照亮了中国图书馆界的一片天空。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尽管有许多颇有吸引力的单位力邀他加盟,但他始终不忘初心,潜心于他不忘初心的图书馆事业,终成“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10]。

在访谈过程中,张怀涛先生面带微笑、目光柔和坚定。作为图书馆事业专家、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他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做到了实践、理论、教育的互融、互助、互促,再加上他善思勤为的事业作风,我想这不正是一位图书馆员所需要学习的吗!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图书馆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去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