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三重意蕴

2023-01-20李昶罕

活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中国共产党时代

王 涛 李昶罕

(1.中共汕尾市城区委党校,汕尾 516621;2.中山开放大学,中山 528403)

重视战略思维并善于根据时代特征洞察未来的战略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透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透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关系问题;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略思维取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取向,能够增强战略思维自觉、传扬战略思维品格、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对我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源于伟大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以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在它刚刚诞生时就被庄严地载入自己的纲领。中共二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工作的圆满完成。在以后历次章程修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恪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坚定的革命性、彻底的科学性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指导下所形成的格局宏大的战略思维,也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理论指导下,才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删繁就简、拨云见日的敏锐洞察力。高远理想的终极关怀性,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牢牢地把握时代脉搏、化解时代难题,带领中华民族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时代是根据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划分的能够反映世界基本态势的历史阶段。时代环境是各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背景,也是根本制约,只有深刻把握时代特征才能探寻时代规律,形成正确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以战略思维为统领,分析历史阶段形成的契合时代特征的时代观,指引党完成系统科学的战略部署。

(一)实事求是的时代观

俄国十月革命给黑暗中苦苦探寻救国道路的中国人民以崭新希望,但这依然没能改变中国革命的失败命运,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秋收起义放弃攻打长沙转向敌人薄弱的罗霄山脉进军,实质上确认了19世纪20年代末是一个敌我力量悬殊的时代,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通过《井冈山的斗争》等多篇著作对这种道路进行理论阐释,确认了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面前,共产党人不计前嫌、高举民族大义,以特有的真诚和政策的灵活,力促形成并极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极具前瞻性的思想、政治和军事准备。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说“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这实质上就宣告了中国由土地革命转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向平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经历了表面缓和的过程,虽然这一阶段苏联反守为攻,但是战争的急迫性在下降,“革命和战争”已不能准确概述时代特征了。纵观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世界运行态势,邓小平同志认为战争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两国的国力又发生了逆反,同时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更多国家倾向于发展经济和科技,这种情况下美苏的全球战略部署难以完成,因此提出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全新判断。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样就实质上形成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全身心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石。

(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和中国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从国际看,首先,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指引下,中国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使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世界日渐进入东西平衡的新时代。其次,世界治理出现新问题。作为民主“灯塔”的西方社会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困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严重、阶级斗争复苏等威胁持续蔓延,全球进入了一个资本主义治理赤字的全新时代。再次,世界发展展现新方向。日益走向世界中心的中国,展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发展方向。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战略压力骤增。从国内看,民族复兴面临新困境。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同时如何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成为党面临的尖锐课题。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在2019年会见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时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而正式确认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为党在新时代制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彰显深邃的历史洞察

以时代特征为思考问题的基点,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终极关怀和以“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宽广胸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解决时代难题的战略举措,表现出穿越时空的深邃洞察力。

(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洞察力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但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的初期,由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极端民主化的泛滥,这一法宝险些被抛弃。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觉察到不进行统一思想和加强党的领导,红军与旧式军阀将毫无差别,经过艰苦的斗争毛泽东同志于古田会议上纠正了各种错误思想:“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从而开创了政治建军的先河,为人民军队承担起拯救中华民族于生死危亡做了思想和政治上的准备。

抗日战争以来“速胜论”和“亡国论”甚嚣尘上,对抗日战争造成较大的干扰,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精准地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方面,得出最终胜利属于中国的结论,并且科学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论文以穿透未来的预见能力为抗日战争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持久抗战路线,指引中国抗战从被动走向主动、由失败走向成功。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洞察力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观地进行革命和建设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遭受过巨大的损失,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无畏的革命勇气,实事求是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独特的革命道路,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并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远比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全局性的曲折,客观上宣告这一探索思路的失败。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强烈要求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社会判断,也才能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洪流的到来打开了紧闭的闸门,邓小平同志所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发言,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呼唤,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以更加深邃的目光透视解放思想与“四个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邓小平等老同志的努力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全局性的拨乱反正,再次确认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政治路线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组织路线,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做了充足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铺垫,为新时期打造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

20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空前惨重的损失,邓小平同志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突破建设社会主义传统思想的桎梏,于1992年发表了南方谈话其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论述解决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至此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了成熟,本次谈话也成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的指导思想。自此,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洞察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

一方面,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协调发展、厚植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大潜力迈进。科学研判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中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的“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为制定政治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做了最新的背景铺垫。结合国际局势的内敛化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了统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展现出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以百年为期考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考虑十四五发展规划与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实现了目标与路径的有机统一,在远景目标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奠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开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为中国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独立自主的国家战略支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和安全建设,为远景目标的实现搭起了畅通的桥梁;另外,以无我的心态锻造无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打铁还须自身硬,担当历史赋予的重任,中国共产党必须“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不负人民幸福安康、国家富强繁荣的历史重托,不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走出了一条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终极目标,锤炼无畏铁军的“全面从严治党”的独特道路。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中国共产党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