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1-20邱天琦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邱天琦 张 宇 韩 振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后,拥有高度文化自信已然成为大学生拥有高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阶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中,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讲座等活动逐步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占据重要部分。中国青年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心的群体,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青年大学生承载着民族复兴大任,大学时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由于社会及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文化自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影响也更加深远。思想上的教育要以理论为依托,文化自信理论为此提供了土壤[1]。

一、文化自信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联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年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养成,以及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传播的使命感,都有利于促进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成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强大驱动力。大学生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接受中华文化洗礼过程中相互促进及充分体现。从学生个人层面,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大大提升,“软实力”在生产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将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机融合并运用实践,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国家的发展势必要依靠青年群体。广大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爱国热情也空前高涨,这些都是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表现出来的积极影响,广大青年具有更高的爱国热情投身于社会建设中,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活力[2]。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文化自信既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升华,从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力量。在人生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时期,文化自信使得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不偏离正常轨道,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生命力[3]。当下,飞速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不足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网络在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娱乐需求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知识面,更广阔的思维和人际交往渠道,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互联网的辅助手段。当今社会,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活力作用凸显。网络媒体能否有效运用,决定了大学生群体能否自觉接收到主流文化洗礼,决定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是否占据主旋律。正如我们所知,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要,利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特点,探索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新路径和新方法是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一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拓宽网络育人路径,提高网络传播实效有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准确把握文化自信内涵,加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精神世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牢固树立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相对匮乏,优秀文化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赓续传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相融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思想价值,使大学生对文化的生命力保持着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心,令他们于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关键作用产生清醒及深刻的认识[4]。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性还不够突出,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课程实践与文化自信融入度不够突出,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做到最大的融合两者的价值导向作用。在传统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文化自信的内涵把握不够深刻。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掌握不够精准,对于文化自信这一思政元素思考还不够深入。导致网络课堂教学及育人过程中文化自信融入较为生硬,使大学生难以在精神层面对此产生共鸣[5],以及部分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社会主义文化氛围不够浓烈。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对于文化自信的培养既提供了土壤,一方面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确立提供了挑战。现阶段,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有效载体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改善当前大学生互联网冲浪浮躁的心态,消除部分大学生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观念,有效抵制对于网络低俗内容等猎奇行为。此外,“00后”大学生群体比过去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念,以网络参与者身份不断向互联网输出大量见解和观点。然而,大学生由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等还未完全确立一系列原因使得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文化冲击,也增加了对大学生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难度,使得高校在网络育人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阻碍。

对于当前网络文化背景,高校在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不够丰富,优秀文化资源传播途径不够广泛,网络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功能还未完全发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教育活动由过去的线下逐步转移到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如何切实发挥互联网在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强化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网络优秀文化成果仍然需要进一步丰富,构建有效载体,真正解决平台影响力不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不顺畅,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从而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到互联网各部分。目前部分主体网站与大学生黏合度不够,部分平台内容缺乏创新,形式不够多样,使得大学生群体很难在枯燥的信息中获取有利资源,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较为空洞,难以做到文化自觉。调查显示,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类的网站层出不穷,但实际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对此类网站了解程度不够,认可度不高。此类网站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还远远不够突出。如何发挥此类网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丰富文化自信教育的网络载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短视频软件的迅速兴起,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加,短视频的传播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例如李子柒短视频快速走红网络,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露的尊崇和喜爱。长久以来,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存在着刻板固化思维,认为其实枯燥,深奥的代名词,但随着诸多“李子柒现象”的产生,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出了空前的认同感,这是一堂与时俱进,深入人心的网络思政大课[4]。然而现阶段,部分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仍然存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对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度不高。面对“00”后大学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信息碎片化,视频内容重复,内涵不足的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新媒体平台只求短期经济效益,热衷流量变现,但在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文化上并没有发挥积极的社会责任,使得互联网风气不够风清气正,更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造就了特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如何利用这一特定渠道对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探究

针对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文化自信新的育人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1.加强主题网站及平台优秀文化建设,突出网络思政课程引领作用。发展迅猛的新媒体技术为网络课程提供了便捷,尤其在近几年,学生网课的比重上升。网络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网络思政课程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平台,课堂教学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在课堂教学当中得以传承发扬,经久不衰。在伟大历史事件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强大感知力,促使学生文化自觉的养成。当前,高校新媒体平台高速发展,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网站与学生教育关联愈加密切,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深受青年大学生喜爱,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短视频网站中融入先进文化元素,渗透学生网络学习,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网络生活过程中滋养心灵。校园主题网站,新媒体公众号等媒介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宣传功能,如何充分利用此类平台贴近学生的传统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赋能,成为高校文化自信宣传的有力支撑。在公众号发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定期投放发表中华文化优秀作品。创新建设主题教育网站,增大学生关注度,弘扬传统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拓展大学生文化视野,形成健全的文化知识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成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文化素养和网络运用能力。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强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学生摆脱思政课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的错误认知。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会学生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性,并在网络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思政工作队伍要提升自己内在的文化水平,才能在传播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广大大学生对文化的吸收程度和运用能力。在网络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体现新颖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活动设计上突出文化自信培育理念,在活动内容上丰富文化内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优秀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守正创新,不断的发展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有效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中华优秀文化。利用好网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3.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使其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侵蚀。大学生面对当前开放的网络环境,接触到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失去对网络文化的鉴别力。尤其面对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文化入侵,大学生在认知上容易偏离正确轨道,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拓宽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渠道,但国家之间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关系导致了一些国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使得一些西方国家在媒体中得以实现文化输出,对外部国家实行文化侵略,而网络媒体又为这种文化入侵提供了土壤。在此环境下,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作出积极引导,对大学生的网络失范现象要及时作出反应。这首先需要大学生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性正确的爱国主义,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既能够甄别信息的优劣,又能够自觉过滤不良信息,在文化自信高度养成的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学生群体及网络的影响力,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文化自信的培育又在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面又表现出积极作用,能够有力的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抵抗不良文化的入侵,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