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研究
——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

2023-01-18周春雷丁倩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影响力学术期刊

周春雷 丁倩文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450001 2)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450001

期刊评价研究在识别优质期刊、优化学术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利用期刊的外部特征评价期刊影响力:影响因子历来是期刊评价研究中的基础指标,由此衍生的5年影响因子[1]、影响因子百分位[2]、影响因子分区[3]、加权影响因子[4]等指标也逐渐被用于期刊评价研究。Braun等[5]将h指数应用于期刊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单一指标的评价维度有限,学者们不断尝试构建包含多元评价维度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红玲[6]将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半衰期与h指数结合,对河南省科技期刊的动态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丁敬达和谢瑞霞[7]综合运用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h指数3个指标构建学术期刊生态位宽度评价框架来研究不同学术期刊的生态位及资源优势;俞立平和沈洁[8]构建了分区影响力指标,并将其与h指数、影响因子、载文量、被引频次进行相关性比较;刘荣清[9]从规模影响力、篇均影响力、论文影响力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指标体系,对19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些研究多侧重对外部形式层面的评价,较少涉及载文内容。李伟和黄历[10]尝试将Scite.ai平台的引文内容分析指标与传统引文分析指标结合来分析科技期刊的引文内容。叶继元[11]认为,我国学术期刊评价需要从形式评价走向实质性的内容和效用评价,不能因工作量大而放弃内容评价。

在基于引文数据的期刊评价研究中,涉及内容评价的研究尚未成熟,存在底层数据不足、数据融合难度大等问题。用于引文分析的引文数据主要来自国内外商业性学术数据库,但从各数据库导出的数据在著录标准、数据字段、文件格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若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引文分析的结果可信度可能会大打折扣。为了深入挖掘引文数据在期刊评价中的价值,充分利用引文关系网络探究学术交流的过程与结果,本文尝试增强传统引文数据,打破常用数据库间的壁垒,统一数据格式,增补关键词、学科等字段,从而依托引文链,利用语义更加丰富的引文数据开展细粒度的期刊诊断性评价研究。

1 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方法设计

1.1 增强型引文数据概述

引文数据记录了正式学术交流的过程和结果,是发现、传播和评估学术知识的重要工具,也为对学者们的学术视野、知识消费偏好、知识生产链条的考察提供了重要的痕迹依据[12]。为了打破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引文数据间的壁垒,依托引文网络开展学术评价研究,尝试对传统引文数据进行增强。这种增强型引文数据是对传统引文数据的整合与补充:首先,对从不同途径获取的基础引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清洗、纠错,并赋予其自创的文献标识符;其次,将各文献对应的关键词、学科等信息添加到引文字段中;最后,依托“参考文献-节点文献-施引文献”这一引文链(图1),关联多方数据,实现数据间的融合,建立增强型引文数据库,并围绕节点文献进行引文分析。经过增强的引文数据既能支持常规的引文分析,也能支持知识传播分析、期刊内容评价、期刊诊断性评价等研究。

图1 引文链示意图

在图1中,节点文献为目标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参考文献1~m为节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施引文献1~n是引用节点文献的文献。各类文献的引文数据包括ZID、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份、期刊、期刊所属学科、关键词、摘要、基金项目、年、卷、期、页码、中图分类号等字段。其中,ZID字段是自创的文献标识符,格式为“发文年份/第一作者/题名”,其有助于对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处理。

1.2 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概述

增强型引文数据是一种以引文关系为纽带,对引文链中的文献信息单元进行关联扩充以增加可分析维度的富语义引文数据。依托“参考文献-节点文献-施引文献”引文链,可以实现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可利用数据中的关键词、学科字段对目标期刊的热点追踪、主题输出、学术引领等能力以及期刊的学科影响力特征进行评估。

(1) 期刊学科影响力评估。依据CSSCI学科分类标准,对引文链涉及的期刊进行学科映射处理,把期刊间的引用关系映射至学科层面。①提出“学科贡献率”指标,以表征某学科对目标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学科贡献率为学科论文引用目标期刊论文的频次(a)与目标期刊论文引用学科论文的频次(b)的比值。在目标期刊对所有学科期刊的引用频次相同的情况下,该比值越大,则某学科期刊对目标期刊的引用强度、贡献度越大。综合考虑学科期刊引用目标期刊的频次、学科贡献率,即a、a/b2个值的大小,能够识别出对提升目标期刊影响力具有较大贡献的学科。②统计各学科期刊对目标期刊的连续引用情况,即是否连续多年引用目标期刊,以探究目标期刊学科影响力的稳定程度和大小。

(2) 期刊热点追踪能力评估。该项能力评估测度期刊对学科领域内研究热点的把握能力,用红点指标表征。一篇论文的多个关键词中,有一个及以上的关键词属于高频关键词集合,就认定这篇论文的关键词与高频关键词重合,在评价时间窗口内,目标期刊发表的这类论文在该刊同期论文中所占的比例即为红点指标[13]。获取评价时间窗口内目标期刊的发文关键词、目标期刊所属学科包含的全部期刊的发文关键词,对学科发文关键词进行统计,选取位列出现频次排名前1%的关键词组成高频关键词集合,依次计算各期刊的红点指标值,以评估其热点追踪能力。

(3) 期刊主题输出能力评估。期刊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及学科热点对来稿进行筛选、加工,其发表的成果引发外界关注并获得认可的程度,是评价期刊选题策划、运营等能力的依据,也是期刊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分时段选取目标期刊发文关键词与其被引论文关键词的高频词,对比分析目标期刊论文与其被引论文主题的重合度,以评估期刊的主题输出能力。

(4) 期刊学术引领能力评估。该项能力反映的是期刊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选取目标期刊施引文献的关键词集合,绘制可视化图谱,以评估目标期刊对各类研究主题的引领能力。

1.3 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流程

详细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分为数据获取与处理、期刊诊断性评价两大步骤。

图2 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流程

(1) 数据获取与处理。①根据评价需求,确定被评价的目标期刊A。②从CSSCI数据库获取期刊A的被引数据,包括被引用的期刊A文献和施引文献信息,并从该库获取期刊的学科分类数据。③从CNKI获取全部相关文献的发文题录数据。④对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将从CSSCI获取的txt文件转换为表格,然后参照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格式对多个表格进行添加列及调整列名、列序等操作,最后根据引文关系关联匹配各表格,得到本研究所需的增强型引文数据。

(2) 期刊诊断性评价。①学科影响力评价。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中的学科字段分析期刊A的学科影响力特征,该字段含引用期刊A的学科期刊信息和期刊A引用的学科期刊信息两部分。通过期刊A与学科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分析学科影响力,再利用学科期刊的连续施引情况判断期刊影响力的稳定程度。②研究主题影响力评价。利用期刊A所属学科的发文关键词、期刊A的发文关键词与被引论文的关键词、期刊A施引文献的关键词综合分析期刊的热点追踪能力、主题输出能力、学术引领能力。

根据上述流程开展期刊诊断性评价能帮助期刊从学科层面把握自身的影响力特征及在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从研究主题角度细粒度地认识其论文内容存在的长短板,根据现状制定相应的影响力提升策略,从而助力期刊发展。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ChineseJournalof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iodicals, CJSTP)是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主要期刊之一,在国内期刊出版界具有重要影响。选择CJSTP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实施诊断性评价,既有助于揭示该刊的学科影响力、研究主题影响力特征,评估其发展状况,也有助于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效果。

实证数据来源于CSSCI、CNKI与自建的增强型引文数据库,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流程如下:(1)期刊所属学科发文数据的获取与处理。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年)目录中共包含15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首先从CNKI导出15种期刊2020年度的发文题录(共4136条记录),提取关键词字段,用于分析期刊在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热点追踪能力;然后,从CNKI获取CJSTP在1998—2020年的发文数据(共6213条记录),提取发文关键词,用于期刊主题输出能力评估。(2)期刊被引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通过CSSCI获取CJSTP在1998—2020年的被引数据,其中包含期刊被引文献、施引文献的题录信息,将txt文件数据转换为表格,完善关键词、学科等字段,共得到23320条将节点文献、施引文献一一对应的引文记录,用于分析期刊的学科影响力特征,评估期刊主题输出能力。(3)期刊引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通过CSSCI、CNKI数据库获取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据,统一数据格式后增添学科字段,共得到29683条将参考文献、节点文献一一对应的引文记录,用于分析期刊的学科影响力特征。

2.2 CJSTP的学科影响力分析

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知识的跨学科交流越来越普遍。通过不同学科期刊与CJSTP之间的相互引用情况,探究CJSTP与不同学科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分析CJSTP的学科影响力特征。参考CSSCI来源期刊目录确定期刊与学科的对应关系。据统计,共24个学科的期刊引用了CJSTP发表的学术成果,分析这些施引期刊与CJSTP之间的互引频次,绘制不同学科对CJSTP的学科贡献率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学科对CJSTP的学科贡献率示意图

在图3中,“学科引用频次”表示某学科期刊对目标期刊的引用频次,这是学科受期刊影响程度的直接体现。学科贡献率反映了不同学科期刊对目标期刊的引用强度:当目标期刊对所有学科期刊的引用频次相同时,学科贡献率越高,则学科期刊对目标期刊的引用频次越高,该学科对目标期刊影响力的贡献越大。根据图3的象限将学科分为Ⅰ类学科(学科引用频次>50次,学科贡献率>50%)、Ⅱ类学科、Ⅲ类学科、Ⅳ类学科。Ⅰ类学科与CJSTP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交流状态:CJSTP吸收大量此类学科的知识,并对这类学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Ⅱ类学科对CJSTP的引用频次较少,但其学科贡献率较高,即CJSTP对所有学科期刊的引用频次相同时,此类学科期刊对CJSTP的引用频次较高,如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学科期刊引用CJSTP的频次(29次)是CJSTP引用该学科期刊频次(8次)的3.63倍。若CJSTP提高对该类学科相关研究的关注度,或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Ⅲ类学科期刊对CJSTP的引用频次较少,且学科贡献率低,如语言学期刊引用CJSTP的频次(20次)仅为CJSTP引用该学科期刊频次(104次)的19%,这表明CJSTP与该类学科期刊进行知识交流时,应注意对知识的内化。Ⅳ类学科期刊对CJSTP的引用频次较高,受该刊影响较大,但其学科贡献率较低,如管理学期刊对CJSTP的引用频次(232次)仅为CJSTP引用该学科期刊频次(676次)的34%。Ⅳ类学科均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含的期刊种类多且杂,这或许是其学科贡献率较低的原因。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学科对CJSTP关注度的差异,对各类学科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施引期刊在多个连续的年份引用目标期刊即认为是连续施引,最大连续施引年是指施引期刊连续引用目标期刊的时长的最大值,反映了施引期刊的持续关注情况,同时也是目标期刊影响力稳定程度的体现。由表1可知,在24个学科的231种期刊中,连续5年以上引用CJSTP的期刊有26种(Ⅰ类学科期刊有23种,Ⅱ类学科期刊有1种,Ⅳ类学科期刊有2种)。Ⅰ类学科期刊连续施引时间较长,对CJSTP的关注度较为稳定,Ⅲ类学科期刊的最大连续施引年均在5年以内。大多数期刊并未持续引用CJSTP,或连续施引时长较短。

表1 各类学科期刊最大连续施引年

总体来看,CJSTP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大小和影响力稳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1)CJSTP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Ⅰ类学科的影响力显著,且非常稳定。(2)CJSTP对管理学等综合性较强的Ⅳ类学科的影响力较大,但相比CJSTP对该类学科内容的吸收量,该刊对此类学科的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影响力稳定性也有待提高。(3)CJSTP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等Ⅱ类学科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该类学科对CJSTP的关注意愿较强,CJSTP对该类学科的影响力有较大的提升潜力。(4)CJSTP对语言学等Ⅲ类学科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对该类学科的影响力较低,这可能与CJSTP单方面引入Ⅲ类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关,如CJSTP论文使用统计学方法开展学术评价研究,借用语言学的写作范式与体裁分析等内容对科技期刊的标题特征、引言结构、英文摘要等进行探讨。CJSTP可以通过深化对该类学科知识的吸收与转化来提高学术影响力。

2.3 CJSTP的研究主题影响力分析

论文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学界常用关键词集合探究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14-15],也有学者利用期刊发文关键词对期刊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16],而期刊被引文献和施引文献的关键词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往往被忽略。为充分挖掘引文数据在期刊研究主题影响力评价中的价值,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中的关键词字段对期刊研究主题影响力进行评价。通过期刊发文关键词和期刊所属学科的发文关键词对比分析期刊对学科热点的追踪能力;通过期刊发文关键词与被引文献关键词分析期刊的主题输出能力;通过期刊施引文献的关键词分析期刊的学术引领能力。上述3种能力相辅相成,决定了期刊能否把握热门选题,输出主题并获得外界认可,进而发挥影响力。

2.3.1 CJSTP的热点追踪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迭代速度加快,“新媒体”“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热点议题不断涌现。是追踪热点,还是坚守原有栏目?这个问题给期刊带来很多挑战。期刊的热点追踪能力即期刊识别与把握学科内的研究热点的能力,表现为期刊发文主题与学科热点研究主题的重合程度。采用红点指标量化CJSTP发文关键词和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关键词的重合度,以反映该刊对学科热点的追踪能力。将评价时间窗口设定为2020年,以CSSCI收录的15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CNKI获取各期刊2020年的发文题录,并获取学科关键词集合。学科关键词集合由各期刊全部发文关键词组成,从该集合中选取出现频次排名前1%的关键词作为学科高频关键词,标记出各期刊中含有高频关键词的论文,分别计算该部分论文占期刊全部发文的比例,即红点指标的值。15种期刊的红点指标如表2所示。不同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红点指标差异较大,CJSTP的红点指标为87%,位列学科第2,这表明在2020年,CJSTP发文主题与学科热点研究主题较为一致,CJSTP在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具有较强的热点追踪能力。

表2 15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红点指标

为探究CJSTP学术热点追踪能力的具体表现,绘制词云图来比较分析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研究热点和CJSTP的发文主题,如图4所示。图4(a)显示,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围绕期刊工作流程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对期刊选题、编辑、审稿、出版、传播、评价等的研究,其中期刊出版研究的热度较高,如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主题出版等;(2)有关图书出版的研究,以图书出版、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为主;(3)对新时代社会热点新闻的研究,包括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对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研究,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的研究等。图4(b)显示,CJSTP的发文主题与研究热点(1)较为相似。CJSTP发表了大量围绕期刊工作流程开展的研究(以期刊出版研究和期刊评价研究居多),也发表了少量关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研究。然而,CJSTP中有关社会热点新闻和其他出版物的研究较少。CJSTP专注于期刊事业的发展,是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中开展科技期刊研究的主力。

图4 关键词词云图(a)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研究热点;(b)CJSTP发文关键词

2.3.2 CJSTP的主题输出能力

本文所指的主题输出能力是期刊将自身关注的内容传递给外界并获得认可的能力。期刊栏目设置与发文主题均代表了期刊自身的科研定位,而其被引论文主题则代表了较受外界认可的期刊内容。因此,通过对比期刊发文关键词与被引论文关键词中的高频词,探讨期刊的主题输出能力,同时观察期刊在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

结合CJSTP的年度被引情况将其发展阶段划分为1998—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发文关键词和被引论文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并排序,去除“期刊”“科技期刊”“高校学报”“科技论文”等表示研究背景的词汇,选取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图5)。结合CJSTP的栏目设置,将高频关键词划分为5类:(1)数字出版;(2)质量建设;(3)编辑规范;(4)管理与改革;(5)评价与分析。

注:“交集”为同时出现在发文高频关键词与被引论文高频关键词中的关键词。序号代表所划分的CJSTP的高频关键词类型。图5 CJSTP各发展阶段高频关键词集合

1998—2005年,CJSTP的高频关键词类型以编辑规范、管理与改革类为主,而此时CJSTP刊载的引文分析等期刊评价研究同样广受关注。2006—2010年,期刊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化,由此前的加强管理与规范化延伸到了借助广告等外力实现期刊的产业化变革,创办特色科技期刊。在网络环境下,开放获取研究的热度在该阶段有所上升。2011—2015年,“文献计量学”“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高被引论文”等高频关键词的出现意味着评价与分析类研究的热度显著上升,评价与分析类研究备受关注与认可。此外,“数字出版”“开放获取”研究的热度再上新高度。2016—2020年,CJSTP在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刊载了较多以新媒体以及媒体融合为主题的论文,并且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均较高。同时,同行评议、学术不端、撤销论文等主题的研究热度较高,质量建设也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

总体来看,CJSTP发表的质量建设、编辑规范、管理与改革、评价与分析类研究的热度较为稳定,且各类研究都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数字出版、评价与分析类研究热度不减。CJSTP发文与被引论文高频关键词的重合度颇高,表明学术界对期刊的认知与期刊自身定位相符,也说明期刊能够将收录的大部分内容传递给学术界并获得认可,具备较强的主题输出能力。

2.3.3 CJSTP的学术引领能力

本文所指的学术引领能力是期刊学术成果对不同研究领域产生影响的能力。通过CJSTP施引文献的研究主题来探究受CJSTP影响的领域,进而评价CJSTP的学术引领能力。首先对1998—2020年CJSTP全部施引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整理,用VOSviewer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100次)共现图谱,结合Pajek软件优化关键词聚类展示效果,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CJSTP施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CJSTP的学术引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类研究中:

(1) 期刊编辑与审稿工作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产出的数量激增,但其质量参差不齐,这给期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成了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由图4、图5可知,CJSTP较为重视期刊编辑规范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结合图6可以看出,该刊为有关期刊编辑与审稿工作规范、期刊学术质量,以及论文写作和同行评议等中的学术不端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不少高水平参考资料。

(2) 期刊评价与分析研究。期刊评价是期刊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CJSTP作为我国第一种综合研究科技期刊学术理论与创新实践的专业性期刊,始终重视期刊评价研究。由图6可知,该刊为期刊评价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这些研究聚焦于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期刊影响力,被使用较多的指标有影响因子、h指数、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数量。CJSTP在期刊评价领域的引领性还体现在较早地关注到了这一领域的国外研究,例如:h指数于2005年问世,国内最早将h指数用于期刊评价的论文共有2篇,均发表于2006年,其中一篇[17]便发表在CJSTP上;2012年以来,有关诞生于在线科研交流环境中的Altmetric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断深化[18],CJSTP也较早关注到这一主题,于2014年发表了相关论文。

(3) 期刊数字化与媒体融合研究。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信息交流环境的变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对新时代期刊的出版、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数字化是必然趋势,而如何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调整出版模式,是当前期刊面临的难题,其中也暗含期刊发展的机遇。由图6可知,CJSTP为有关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另外,CJSTP早在2002年便开始关注新媒体给期刊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005年发表了期刊开放获取方面的研究成果,2014年就开始关注期刊与微信等公众平台融合的问题,属于较早关注相关研究的期刊。

(4) 期刊发展与国际化研究。在施引文献中,有关期刊发展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从期刊的办刊模式、选题策划、约稿组稿、栏目设置及办刊实践出发,探讨期刊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期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外,科技期刊作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19],其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国际影响力影响着我国的文化输出与学术交流水平。由图6可知,CJSTP为有关科技期刊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体来看,CJSTP的热点追踪能力强于同学科领域的大部分期刊,这为其把握学科前沿、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CJSTP强大的主题输出能力为其发挥影响力提供了保障,使其在设置研究议题、引领学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话语权。CJSTP在数字出版、质量建设、编辑规范、评价与分析等领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影响力,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且在数字出版、评价与分析等领域具有引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或吸引相关研究。CJSTP的热点追踪能力、主题输出能力以及学术引领能力相辅相成,可以利用热点追踪与主题输出能力较强的优势,提高发文的多样性、新颖性,从而及时捕捉研究前沿,不断提升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

2.4 研究结果与建议

2.4.1 研究结果

不论外界如何变革,“内容”始终是期刊建设的重点。目前期刊内容评价研究尚未成熟,需要学界不断探索。笔者尝试对传统引文数据进行整合升级,增加了可用于期刊内容评价的关键词、学科、机构等字段,并依托引文链将具有引用关系的文献进行关联,采用关键词共现、词云图等可视化方式,初步实现了内容层面的期刊诊断性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借助增强型引文数据一方面可以评估期刊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及跨学科知识交流程度,另一方面可从研究主题视角评估期刊对学术内容的甄选、传播与引领作用,有利于期刊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结构。

2.4.2 期刊内容提质升级建议

(1) 注重学术内容甄选,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学术内容建设始终是期刊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术期刊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学术成果进行筛选,其中,学科发展趋势应当是期刊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学科领域不断涌现出新课题,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也愈发频繁和深入。通过分析期刊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特征以及期刊对所属学科研究主题的把握能力,能够帮助期刊从学科发展高度布局选题,甄选出符合期刊发展要求的优质学术成果。

(2) 明确期刊定位,打造学术品牌。这些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种类不断增加,各种期刊由于发展战略等的差异,在选题方向、栏目设置等方面各有侧重。要在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甚至脱颖而出,期刊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实际情况打造有特色的学术品牌。一方面,通过对期刊主题输出能力的分析,找出影响力较高的研究主题;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期刊对各学科的影响力特征,识别对期刊影响力提升有较大贡献和有较大潜力的学科。在知识跨学科交流的背景下,若栏目僵化、缺乏变通,期刊无疑会错失许多新兴热点研究。期刊可以根据诊断结果,适当调整选题策略,打造自身学术品牌,助力期刊长远发展。

(3) 优化内容传播机制,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技术的发展为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期刊可以通过对自身主题输出能力、学术引领能力的评估,适当调整内容传播机制,高效传播学术成果,从而提升期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4) 开展自我诊断,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期刊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针对自身的学科影响力特征和研究主题影响力特征展开自我诊断。根据学科影响力诊断结果,提高自身与施引强度大、学科贡献率高的学科间的知识交流效率及质量。根据研究主题影响力诊断结果,适当调整选题方向、栏目设置、宣传推广方式等,真正做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3 结语

内容是期刊的立身之本,只有找准期刊定位、甄选优质内容、不断优化传播机制、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期刊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保持活力,良性发展。增强型引文数据是对传统引文数据的整合与扩充,语义信息较为丰富,支持内容层面的期刊评价研究。研究者和期刊编辑部可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进行诊断性期刊评价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再结合期刊定位、办刊宗旨及学科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选稿策略、栏目设置、传播方式等,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但利用该方法评价期刊时,需要人为地对研究主题进行分类,要求评价人员对目标期刊和学科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故评价结果可能因评价人员的个人判断能力、评价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猜你喜欢

影响力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