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纹枯病发生偏重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3-01-18杨广东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纹枯病病斑防治效果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有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在盛夏多雨年份,低洼阴湿、通风透光不良区域和地块,纹枯病发生更为严重,常给水稻带来严重损失。纹枯病发生缘何出现加重趋势?如何防治才更加经济有效?成为广大农技人员和水稻种植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水稻纹枯病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瘟、眉目斑,主要侵害病原为立枯丝核菌,该病菌主要喜湿热。水稻纹枯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在抽穗期前后为发病高峰期,但在病原侵害水稻不同部位时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

1.叶鞘染病。叶鞘染病后,与水面相接的叶鞘就会开始出现暗绿色的小病斑,呈现水渍状且边缘比较模糊。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病斑中部是淡黄色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当相对湿度升高,病斑逐渐扩大至呈椭圆状或云纹状,病斑中部颜色也相对加深,且中部遭破坏呈半透明,严重时病斑不断扩大直至融合成云纹状大病斑。

2.叶片染病。叶片染病初期也呈现云纹状病斑,当温湿度适宜时,导致叶片快速发病,呈现污绿色病斑,而受感染的叶片也会快速腐烂,使茎秆相继感染,产生类似病斑,严重时会引起植株茎基开始腐烂,使得整株出现倒伏现象。

3.穗颈部受害。当水稻穗颈部受到侵染时病斑初为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常导致植株不能抽穗,虽然部分植株能够抽穗,但大部分都是秕谷,使得千粒重减轻,如果水稻受害严重时可使产量减少30%。在连续阴雨天过后温度适宜时,病斑会持续生长,在其周围会有白色至灰白色菌丝生出,而后相继形成菌丝团及不规则的暗褐色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白色病菌担子和担孢子在植株病斑部位形成一层白色霉层。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偏重原因

1.水稻主栽品种发生变化。过去农户种植水稻,主要关心水稻的产量,水稻品种多为非优质稻,抗病性相对较强。近年来,随着山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逐步改种优质水稻,优质水稻逐步成为当前主栽品种。由于优质水稻抗病性相对较弱,这就导致大面积水稻整体抗性下降,进而使纹枯病在山区出现加重趋势。一些分蘖力强、叶片宽大、生长旺盛的优质稻品种,中后期田间荫蔽严重、通风透光不良,纹枯病发生更为严重。

2.水稻整田方式发生变化。山区过去整田,基本依靠人畜力,不少老农都有在整田的同时将带有纹枯病菌核的浪渣打捞起来,带出田间晒干焚毁的习惯。近年来,山区不仅劳力减少,耕牛数量也明显减少,水稻整田已逐步由“人畜力”改为机械,多数农户花钱请机械整田,此法不仅简单省事,而且费用较低。但机械整田机耕手为提高效率,一般不负责打捞田间浪渣,这就使得一些稻田纹枯病菌源数量明显增加,为病害发生埋下隐患。

3.水稻施肥情况发生变化。过去山区对施用农家肥较为重视,水田农家肥用量较大,需要花钱购买的化肥用量相对较小。近年来,因施用农家肥因单位面积需要的数量大、用工多,山区青壮年劳力减少后,农家肥施用量显著下降;加上多数农民赴外打工收入明显提高后,宁愿购买干净卫生且用量少、较省工的化肥,因此水稻化肥用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见效快、效果明显的氮肥用量加大,这也为水稻纹枯病加重发生创造了条件。

4.稻田水分管理发生变化。过去农田灌溉水源较有保障,因此大多数农户基本上能够按照科学管水要求,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管理,通过合理灌溉实现对纹枯病的有效控制。近年来,一是受气候变化,地表径流减少;二是部分库塘堰渠失修,导致农田灌溉缺乏保障;三是农村劳力减少。因担心缺水,有的农户干脆将水田旱起改种玉米等旱地作物;一些仍然种植水稻的农户,受条件限制只有采取经常灌深水、灌一次管一段时间的办法。很多农户在水稻齐苗后、拔节孕穗期根本不敢排水晒田,后期也不敢轻易排水采取干湿交替管理。部分水源充足的农户,则因缺少劳力采取长期自流灌溉的办法,导致稻田管水不当、田间湿度长期偏高,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与蔓延。

5.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过去水稻旺盛生长季节,旱灾发生频繁,几乎“十年九旱”,且规律比较明显。近年来受地球温室效应等因素影响,气候较过去发生明显变化。一是春季温度忽高忽低、缺乏规律,令人难以捉摸,但总体上温度上升较快,日均温大于10℃时间提早,因此水稻播种、插秧时间较过去提早,导致纹枯病发病时间较过去也相应提早;二是夏季虽以旱为主,但部分年份却出现异常的持续降雨天气,稻田湿度持续处于饱和状态,高温高湿极易造成纹枯病爆发成灾。

6.农药防治效果发生变化。过去山区防治纹枯病,绝大多数农户都使用廉价易购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而且效果不错。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近年来纹枯病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明显增强,继续使用传统农药、传统剂量防治,效果已大不如以前。但很多农户对此认识不足,发病后仍然喷施井冈霉素,结果防治效果欠佳。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与严重程度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在一些易发生纹枯病的区域和地块,已上升为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主要病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三、提高纹枯病防治效果的措施

针对以上变化,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不能因循守旧,照搬老一套办法,要与时俱进,采取一些新的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水稻品种不同,对纹枯病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在购买稻种时,不能只关注是否高产、优质,还要注意水稻的抗性。特别是常年易发稻纹枯病的低洼阴湿、通风透光不良水田,更要将抗病性、稳产性放在突出位置,尽量选择株型紧凑、叶片偏窄、分蘖能力适中,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对纹枯病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在确保稳产的基础上争取优质。

2.冬前起旱深翻。对冬季休闲的水田,前茬收获后要坚持清理稻田、开沟起旱、冬前深翻,通过冬季冻融交替疏松改良土壤,同时杀死稻茬、土壤中越冬的病菌与害虫,减少来年春季田间纹枯病菌源数量。

3.培育健壮秧苗。目前机插秧可采取新式“育秧毯”育秧,在播种时严格控制单位面积谷种数量,通过适当稀播提高秧苗素质与抗病能力。人工插秧可改“水育秧”为“旱育秧”,适当扩大秧床面积,降低单位面积播种数量,通过培育健壮秧苗,减轻纹枯病发生。

4.打捞田间浪渣。打捞田间浪渣,是减轻水稻纹枯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无论是人畜力整田还是机械整田,都要坚持在整田同时,将带有病菌的浪渣捞起带出田间晒干焚毁。特别是机械整田,农户要在整田后打捞浪渣,减少田间遗留的纹枯病菌核数量。

5.控氮增施磷钾。目前要求农户大量施用农家肥的难度较大,可改为增施商品有机肥,同时坚持平衡施肥,氮、磷、钾、微(硅)肥配合施用,避免单一施用氮肥。通过控制施氮,增施磷、钾肥与微(硅)肥,增强水稻抗纹枯病能力,防止因偏施氮肥出现稻株贪青徒长,茎叶组织柔嫩,田间荫蔽严重,造成纹枯病严重发生。

6.坚持合理密植。水稻插秧密度不能过大。特别是机械插秧,不能因防止缺秧盲目加大插秧密度。人工插秧,可采取宽行窄株获宽窄行的办法,在保证单位面积株数的情况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纹枯病发生。另外,水稻插秧时间提早后,要适当降低插秧密度,防止后期因群体密度过大,田间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大,纹枯病发生严重。

7.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对水源有保证的稻田,要改变自流串灌陋习,避免病菌通过串灌传播,同时坚持科学管水,特别是在水稻够苗后、拔节孕穗期要及时排水晒田,将晒至“叶褪色、田现裂、根露白”为度,确保“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在水稻灌浆成熟期,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对水源无保障的稻田,如果有纹枯病发生,可通过晒田控制水稻生长、抑制无效分蘖,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性,进而抑制病害发展与蔓延势头。

8.提早防治时间,确保施药效果。针对水稻播、插期提早,纹枯病发病时间相应提早,传统药剂防治效果欠佳等问题,要密切关注田间发病情况,确保早发现、早防治,当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0%~15%时即开始施药;改用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好、且对水稻无害的新型农药,如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采取浅水喷药,促进药物二次分布,提高农药利用率,进而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用足剂量,若施用传统背负式喷雾器,每亩药液用量要达到45~60千克,同时重喷水稻中下部,确保药液渗透到稻丛基部,有条件的可使用机动喷雾器喷施,通过风力将药物直接送达稻丛基部,根据气候与病害发生情况确定施药次数,一般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确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纹枯病病斑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