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心维生素变成“危身素”

2023-01-17陆桂芳

健康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药丸补充剂溶性

□文/陆桂芳

随着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维生素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在北美和欧洲,大型商超随处可见维生素及其他富含抗氧化剂的保健食品。在中国,长期服用维生素的人也是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

不少人把食用维生素作为日常保健的一种方式。新型复合维生素产品以保健食品的面目出现,使得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认识变得模糊。大多数人认为,服用复合维生素产品不但比吃水果蔬菜更省事,而且可以延缓衰老、排毒养颜、预防慢性疾病,甚至预防癌症。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营养、美容等非常感兴趣甚至情有独钟。他们认为人体是由各种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每天摄入的食物通过身体的消化系统也都变成这些营养素,所以吃药直接摄入这些基本元素可以代替食物。并且,他们笃信食物在人体内会产生人体所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有些是毒素,有些是垃圾,必须被人体排泄出体外,而直接吃药就不会带来这样的影响。这群人被形象地称为“药丸族”。

恋上维生素

目前,保健食品专卖店里各种各样的营养药丸卖得很火,而且买者多数是白领女性。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保健药丸大概可以分成维生素、螺旋藻、胶原蛋白、抗氧化剂等几种类型。

维生素瘦身。王小姐,今年28岁,怕自己“奔三”后被人们称为“妇女”,她每天都要吃大把大把花花绿绿的养颜、排毒、保持皮肤弹性的药物。王小姐透露,为了养颜和保持身段,她每天中午吃大量维生素,甚至代替午饭。

“这样既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又不必担心身体健康会出问题,周围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是这么减肥的。”王小姐说。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维生素餐”。对于这个,王小姐津津乐道,早餐是维生素咀嚼片和蔬菜精片,晚餐则是矿物质片和泡腾片。

快餐和方便面的补充剂。刘小姐也是一位“药丸族”,她说:“我身体还不错,就是值班熬夜后体力要几天后才能恢复。一般早餐和晚餐吃得还可以,午餐经常是一个盒饭就解决了,所以每天需吃几种营养药片来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刘小姐的例子在白领中极具代表性。繁忙的上班族吃快餐和方便面之类的食物是常事,往往会造成油脂过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所以就会适当补充维生素。

孩子加入进补大军。小新今年才7岁,却提早步入“药丸族”行列。小新不像白领们那样自觉加入,那些“药丸”保健食品是他妈妈要求他吃的。“早在两年前,儿子5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吃了。”妈妈冯女士说。“小新很挑食,蔬菜水果都不大爱吃,怕他营养跟不上,就只好给他吃些维生素了。”据了解,小新现在吃的营养药丸有维生素C片、铁片、钙镁片、维E咀嚼片等等。

滥服维生素可能导致中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介绍,维生素产品以前在我们国家是按照药品来注册的,后来维生素产品、矿物质补充剂才按照保健食品来审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蓝帽子”。

那么,把维生素当饭吃对身体有没有益处呢?

保健食品一般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功能性保健食品,前者例如维生素C等,后者如一些辅助降血糖、降血脂等的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的推荐量一般要求控制在我国该种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1/3~2/3水平,这样如果服用稍稍过量,也不会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很重要,一旦缺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通过吃维生素来瘦身,并没有多大效果,只能补充体内维生素。因为肥胖与能量有关,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可导致某些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也被称为“维生素中毒”。医生强调,切莫过量长期服用维生素,以免使维生素变成了“危身素”。

天然食品的各种营养素配比最合理,不管是化学合成还是号称“天然提取”的营养补充剂都不能完全代替人们从平衡膳食中获得的营养。要获得全面的营养首先还是要靠合理膳食,人体营养素的均衡不能完全依赖维生素片。目前,维生素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不仅对治疗维生素缺乏症有特效,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很多研究发现,一些维生素具有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但是不能把维生素当作万能药。如果机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事实上,中国人普遍缺乏的是维生素A、B1、B2和钙、铁、锌等,其他营养素并不缺乏。而许多营养素补充制剂则喜欢标榜“内含XX种营养素,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但这其实恰恰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元素超标。例如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维生素D长期摄入超标,可导致高钙血症、厌食、恶心、呕吐、弥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至于其他微量元素超标也同样危险。

医生建议,维生素最好从合理搭配饮食中来获取,不要刻意通过购买保健食品补充。例如中国人普遍缺乏的B族维生素,在粗粮中就较为常见。维生素A和D在动物肝脏中含量比较多。

特殊人群更应补充维生素

“我个人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中国人普遍缺乏。”营养科医生表示,至于补充的方式,还是通过膳食的合理搭配最好。而孕妇及哺乳妇女、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偏食挑食的儿童、慢性胃病患者、手术后患者、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长期吸烟和饮酒者等人群,对维生素的需求比较高,需要额外补充。

饮食不合理的人应补充维生素。经常加班熬夜,经常出差,经常吃快餐和方便面之类食物的上班族,往往很难保证均衡合理的饮食,常常是蛋白质、脂肪摄入有余,而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所以这种情况下适当补充少量维生素是适宜的。

想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应在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推荐摄入量是100毫克/天,这一摄入量可以保证人体免于坏血病的侵袭,但要想预防某些慢性疾病,特别是达到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效果还是不够的。营养专家普遍认为,一个健康人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量应在300~400毫克,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服用维生素应掌握时间和剂量

维生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它们的特点是溶解于脂肪中才容易吸收,而且吸收比较缓慢。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慢,排泄也慢,一旦中毒,容易在体内储留较长时间,很难一下排出。

服用维生素应掌握时间,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宜饭后服用。此类维生素会较快地通过胃肠道,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饭后服用。因饭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容易吸收。

各种营养素片重复的成分含量相加有可能超过安全摄入量而带来危害。其中,维生素A、D(即鱼肝油制品)是两种比较“危险”的维生素,万不可过量服用。所以服用多种营养素补充剂的人,应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自己每天的服用量是否超量。只服用一种营养素补充剂则相对安全。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乏哪一种营养素,是否需要补充,应请医生或营养师决定每天应该补充什么样的营养补充剂为妥。

医生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水溶性维生素,过多服用后还是相对安全的,例如维生素C吃多了,可以通过小便排掉。但也只是相对安全,吃多了还是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而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就可引起中毒。曾经有一位妈妈给孩子服用鱼肝油,本来一次只需服用两颗的,但是孩子觉得鱼肝油好吃,抓过来一把吃掉了。引起的后果就是眼痛、骨痛、心跳加快等,后来被马上送入医院治疗。脂溶性维生素因为同脂肪细胞结合在一起,不容易排出体外,只能靠自身代谢。

小心营养成分“内讧”

“大家要知道,其实营养元素的吸收状况,彼此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医生提醒,“就拿铁来说,中国人缺铁的现象比较明显,但如果补铁过量,就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影响锌的吸收,造成缺锌症,妨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会影响小肠对微量元素镁的吸收,造成免疫功能降低。还会引起维生素E缺乏,造成体内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机制失调,严重时可引起毛细血管膜广泛损害。”

不仅是铁,像钙、镁、铜等元素,都属于二价等离子,在吸收时彼此会互相牵制。“比如我们提醒家长防止孩子血铅过高,就是鼓励他们给孩子多吃一点含钙含锌的食物,因为在合成过程中,钙和锌会‘挤’掉铅的位置,从而起到减少铅吸收、防止铅超标的作用。在这些元素内部也是一样,一旦一种元素过多,就会占了别的元素的‘位子’,引发新的营养不良。”所以,有些复合营养制剂将30种维生素、矿物质集于一体,有时反而难以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

如果只吃一种保健食品,按照产品说明来服用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引起中毒,而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上建议服用量服用。例如只建议1天吃2粒,就只需吃2粒,自己不用加量服用。

猜你喜欢

药丸补充剂溶性
Deconstructive Analysis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from Translanguaging Perspective
药丸
加拿大提议将葡萄籽提取物用于膳食补充剂
运动营养补充剂对运动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药丸病毒大作战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别给孩子乱补膳食补充剂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