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石板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3-01-17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龙河滑体后缘

张 栋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21)

1 项目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梨子树组滑坡位于松桃县甘龙镇石板村326国道K41+500 m附近斜坡区域,距甘龙镇约2.5 km,距松桃县城约86.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E:108°42′25",北纬N:28°20′59"。326国道能通达滑坡两侧,滑坡范围内国道已经毁坏,滑坡两侧须绕行,交通较为方便[1-3]。如图1

图1 滑坡点地理位置

1.2 气象、水文

调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20年入汛期以来,甘龙镇已经出现多次强降雨,一次强降雨出现在滑坡发生前12 h内,2020年7月7日20时—7月8日8时,12 h降雨量达168.2 mm,其中8日凌晨3—4时高达96.2 mm,近年来极端降雨天气出现频率较高[4]。

滑坡前缘底部发育甘龙河,滑坡位于河流凹岸,河床较为宽缓,河流流量受降雨控制明显。据甘龙水文站实测资料,2020年7月8日8:30洪峰水位588.44 m,实测洪峰流量177 m3/s;2020年实测最低水位(5月3日19:20)586.00 m,流量为0.473 m3/s。滑坡所在斜坡区域纵向冲沟发育,水量受降雨控制明显,强降雨时水流量大,斜坡体表层冲刷明显,长期未降雨时则多为干沟[5-6]。

2 地质条件调查结果

2.1 地形地貌

调查区原始地形属中低山地形,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少量侵蚀地貌。滑坡发育于甘龙河右岸(凹岸)斜坡,原斜坡坡向270°,出露岩性为瘤状泥灰岩夹少量灰岩、页岩,为顺向斜坡,岩层倾角略小于斜坡坡度。斜坡坡度25°~35°,中、上部坡度约25°~30°,第四系覆盖薄,0~3 m,上部多为杂草、灌木覆盖,中部多为耕地;下部(326国道至坡脚乡村公路)坡度约35°,第四系覆盖较厚,约5~10 m,多为耕地,坡脚乡村公路外侧为高约1~3 m陡坎,陡坎底部为甘龙河,陡坎区可见基岩出露,公路内侧有少量切坡,未见基岩出露,村民建房多沿326国道及乡村公路而建。同时斜坡区内纵向冲沟发育。

2.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及奥陶系大湾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Q)。褐色黏土层,含碎石颗粒,厚度在0~10 m之间。

(2)奥陶系大湾组(O1-2d)。岩性为浅灰绿色中厚层瘤状泥灰岩夹少量薄层灰岩和页岩。岩层产状260°∠26°,共发育两组节理:①345°∠81°、①110°∠79°。

2.3 地质构造

调查区未发现断层经过,为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岩层产状稳定,为260°∠26°。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

2.4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按含水介质,调查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岩溶水共三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第四系,该层具透水性,一般降水时节含水,富水性弱,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下部第四系覆盖厚的区域。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奥陶系大湾组(O1-2d)页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径流,最终排泄于地势低洼处。

(3)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奥陶系大湾组(O1-2d)中厚层瘤状泥灰岩及灰岩节理裂隙及溶蚀裂隙中,富水性弱,补给源主要为大气水。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各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沿基岩裂隙入渗后,顺岩层层面向斜坡坡脚运移,该区地下水由东向西径流,最终在斜坡坡脚甘龙河及人工建房、修路形成的陡坎区域排泄。调查及访问了解,斜坡坡脚乡村公路内侧降雨时常有水体渗出。

2.5 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生产耕种、建房、修路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破坏程度总体较强。

3 地质灾害特征

3.1 形态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滑坡平面形态近似“舌”形,整体前缘宽,后缘窄。滑坡位于甘龙河右岸(凹岸)斜坡,滑向270°,平均坡度约26°,滑坡堆积体前缘越过甘龙河,左侧以变形错坎为界,右侧以剪切变形裂缝(错坎)为界,后缘位于滑移变形形成的陡坎为界。滑坡纵长约900 m,宽60~200 m,前后缘高差约200 m,滑体厚度2~10 m,滑坡体积约70万m3,为中型顺层岩土混合型牵引式滑坡。如图2。

图2 滑坡全貌

3.2 物质组成

滑体:滑体以奥陶系大湾组中厚层瘤状泥灰岩及第四系覆盖层为主,滑体厚度2~10 m。其中滑坡中后部以岩质为主,厚约2~8 m,滑坡左侧厚度大、右侧厚度小;滑坡中下部以第四系土层为主,为褐色黏土,含少量碎石颗粒,结构松散,滑体厚约5~10 m。

滑面:滑坡整体滑动后,滑面出露于中、后部,为浅灰绿色瘤状泥灰岩岩层层面;产状:260°∠26°。

3.3 变形特征

调查时滑坡整体滑移距离约100 m,滑坡边界明显。滑坡后缘形成错坎,错坎高约57 m,为岩体出露;滑坡左侧形成高约3~15 m错坎,多为岩体出露,表层覆盖厚约2~3 m土层,垮塌现象明显;滑坡右侧错坎高0.5~3.0 m,下部高,中、上部低;滑坡中、上部为滑移区多处可见滑移面(滑床)出露,调查时仍有部分滑体分散堆积,且两侧(以左侧)及后缘常有小规模垮塌发生,滑移区中下部326国道及部分村民住房毁坏;滑坡中部右侧有部分滑体整体未发生明显滑移现象,但该区域滑体表层拉张裂缝发育明显,裂缝最大宽度约0.8 m,伴有下错、外倾现象,下错最大高度约0.5 m;滑坡前缘堆积区为原甘龙河河道及左岸岸坡平台(岩板滩村民居住区),下滑滑体堆积堵塞甘龙河造成河流改道,并掩埋、挤压岩板滩村民居住区。

4 成因分析及发展趋势

4.1 成因分析

滑坡发育于甘龙河右岸(凹岸)斜坡中、下部,为顺向斜坡,两侧均有纵向冲沟发育,区内出露岩层为中厚层状瘤状泥灰岩夹少量灰岩、页岩。斜坡中、后部坡度约25°,第四系覆盖薄,0~3 m,下部(326国道至坡脚乡村公路)斜坡坡度约35°,第四系覆盖较厚,约5~10 m。2020年7月8日凌晨出现强降雨,在两侧冲沟及坡面水流冲刷、入渗影响下,斜坡下部第四系覆盖层处于饱水状态,其力学性质降低,同时斜坡上部入渗水体沿滑移面(相对隔水层)运移、汇集至斜坡下部,引起斜坡下部水压力剧增,致使斜坡下部第四系覆盖层发生溃决式失稳变形,斜坡下部失稳变形带动了中、后部表层强风化岩体沿岩层面下滑失稳。综合分析本次滑坡是在不利的地形地貌及岩土组合条件下,强降雨等自然因数引发的山体滑坡。

4.2 发展趋势

目前该滑坡已整体滑动,大量滑体堆积堵塞甘龙河,迫使河流改道,滑坡后缘及右侧缘错坎区域仍有小规模垮塌发生,且滑坡中部右侧部分滑体整体未发生明显滑移现象,但表层裂缝发育。在强降雨影响下,滑坡中部残留部分滑体有整体下滑的可能性,同时滑坡前缘堆积体有在甘龙河洪水冲刷作用下形成泥石流的可能。

5 结 论

(1)本次滑坡纵长约900 m,宽60~200 m,前后缘高差约200 m,滑体厚度2~10 m,滑坡体积约70万m3,为中型顺层岩土混合型牵引式滑坡。

(2)滑坡体现状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作用下有继续滑动可能性大。

猜你喜欢

龙河滑体后缘
强降雨条件下碎屑岩滑坡远程运动模拟分析
——以牛儿湾滑坡为例
绘画龙河晨曲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一种新型飞机的吊挂后缘设计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森林雨季水源涵养能力研究——以勐龙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