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抗病毒治疗标准后艾滋病患者住院临床疗效分析

2023-01-17兰思军欧书强张萍邓勇陶学萍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合并症住院费用抗病毒

兰思军,欧书强,张萍,邓勇,陶学萍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与感染科,萍乡 337000)

AIDS患者和HIV病毒感染者因为CD4+T淋巴细胞被HIV病毒侵犯破坏,使之细胞数减少,免疫功能减低至彻底丧失,使得机体容易获得各种机会性感染与肿瘤,造成患者死亡[1]。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与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手册》第4版更新了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条件,即只要是确诊了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论其CD4计数多少,只要患者愿意,就开始抗病毒治疗[1]。我院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标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4年至2019年所有艾滋病住院患者共计509例(其中新标准前后各256例、253例),男女比例386∶123,中位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44±10.8)岁(最小7岁,最大83岁)。部分CD4计数资料来源于当地疾控中心及电话回访。

1.2 方法 运用病案系统收集2014年至2019年所有艾滋病住院患者,重复住院患者筛选每年第一次住院的资料,我院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手册》第4版新抗病毒标准,通过收集新标准实施前后3年我院AIDS住院患者的临床住院诊疗信息,包括机会性感染情况、合并症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住院转归、住院病程、住院费用等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据此来探讨实施新标准对AIDS患者住院临床疗效的影响。其中,机会性发生感染率=AIDS住院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含细菌、真菌、结核、病毒、肿瘤)的病例数/同期AIDS住院患者总数×100%,治愈好转率=AIDS住院患者转归为治愈或好转的病例数/同期AIDS住院患者总数×100%,合并症率=AIDS住院患者存在合并症的病例数/同期AIDS住院患者总数×100%。

1.3 诊断标准 艾滋病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进行,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IV-1抗体检测呈阳性,且萍乡市疾控中心蛋白印迹实验(WB)确认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机会性感染、合并症、住院转归资料运用χ2检验,住院病程、CD4计数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住院费用用中位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4计数资料缺失在10%以内,缺失值在两组的分布是随机的,缺失部分数据采用均值填充法弥补。

2 结果

2.1 抗病毒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 筛除重复住院后,新标准前后AIDS住院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5.55%、66.80%(P<0.05),未抗病毒比例分别为52.73%、26.88%,抗病毒不规律比例分别为11.72%、6.32%。新标准前,AIDS患者住院治疗后CD4计数增加56.7±20.8个/mm3(P<0.001);而新标准后,AIDS患者住院治疗后CD4计数增加95.0±24.4个/mm3(P<0.001),可见新标准后CD4计数增加更明显,P<0.001。见表1。

表1 新标准前后3年AIDS住院患者CD4计数情况(个/mm3)

2.2 机会性感染情况 新标准前后,机会性感染主要表现细菌、真菌、结核、病毒感染及机会性肿瘤。2014年至2016年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8.67%,2017年至2019年新标准实施后降为77.87%,机会性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按感染数量分析,1种的最多,占38.31%(195例),其次为2种,占33.40%(171例),第三为10.81%(55例)。按感染种类分析,细菌感染最多,发生率为68.57%(349例),新标准后降低9.8%(P<0.05),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85.67%(299例);其次为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7.72%(192例),新标准后降低9.7%(P<0.05),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90.63%(174例);第三为结核菌感染26.13%(133例),第四为病毒感染5.89%(30例),第五为机会性肿瘤1.96%(10例)。结核、病毒、肿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标准实施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主要体现在细菌和真菌。见表2。

表2 新标准前后3年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情况

2.3合并症情况 合并症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梅毒、尖锐湿疣等。新标准前合并症率为41.80%(107例),其中乙肝16.7%(43例)、丙肝29.2%(75例)、梅毒3.9%(10例)、尖锐湿疣1.5%(4例);新标准后合并症率降至30.04%(76例),P<0.05,其中乙肝9.4%(24例)、丙肝13%(33例)、梅毒9.8%(25例)、尖锐湿疣0.3%(1例)。同时合并乙丙肝的由新标准前9.4%(24例)下降至新标准后1.2%(3例),P<0.001。说明,新标准后艾滋病住院患者免疫情况的改善,合并症情况同样改善。

2.4 住院转归情况 根据病案首页信息,患者转归情况分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和其他五类,其中治愈、好转最能说明住院患者疗效。2014年至2019年艾滋病患者治愈好转率86.84%,其中0~17岁100%、18~25岁92%、25~59岁87.68%、60岁以上84.85%,年龄越高转归越差。新标准实施后,治愈好转率由76.95%(197例)增加至88.93%(225例),P<0.05,其中18~25岁由80%增至100%、25~59岁由86.7%增至88.89%、60岁以上由84%增至85%。住院死亡仅1例,为新标准后49岁男性患者,未抗病毒治疗。

2.5 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情况 经统计,2014年至2016年AIDS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0.13±15.3)d(中位数为17 d),新标准实施后,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至(15.03±12.3)d(中位数为11 d),P<0.05。患者的年龄、感染的种类、数量、并发症情况等均影响了住院日的长短;而抗病毒免费治疗,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下降,住院天数的降低,影响了患者住院费用。新标准实施前后,艾滋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从7411.29元减少至6586.39元,P75从14197.89元降至11800.73元。见表3。

表3 新标准前后3年AIDS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大部分国内外研究显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前五位的依次是细菌性肺炎、口腔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疱疹病毒感染[2-3]。本研究发现,新标准前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依次是细菌68.57%、真菌37.72%、结核26.13%、病毒5.89%、肿瘤1.96%。与孙燕等[3]研究结果细菌性肺炎(32.68%)、肺结核(19.29%)、真菌感染(18.65%)、肺孢子菌肺炎(12.96%)、肺外结核(7.45%)基本一致。2014至2016年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2种以上占49.3%,到2017年至2019年这一比例为40.8%,这与马怡等[2]研究结果患者合并2种以上机会感染者占40.41%基本一致。新标准后AIDS住院患者细菌、真菌的感染率降低,原因是落实新标准使抗病毒治疗提前,不仅有效抑制HIV病毒的早期转录与复制,保护机体中CD4+T淋巴细胞,促进患者免疫功能,还能减少耐药的发生[4]。本研究发现,新标准后AIDS患者住院治疗前CD4计数高于新标准前,说明新标准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CD4计数更高,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提前了。且新标准后,CD4计数增加量高于新标准前,说明提前抗病毒治疗对CD4+T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更有效,这与胡珂、覃川等[5-6]研究结果一致。但AIDS住院患者结核感染率无降低,原因是AIDS合并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较多,艾滋病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HIV感染会改变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过程,大大增加活动性结核病(TB)的风险,结核病增加了HIV的复制、传播和遗传多样性[7],因此,双重感染对两种病原体都有好处,重视艾滋病防治的同时也应重视结核的防治。且空气传播方式使结核病更难以控制[8]。此在吴桂辉等[9]研究中“大陆处于A1DS期的HIV感染患者中结核病的患病率为22.8%”得到印证。本研究发现,AIDS住院患者病毒与机会性肿瘤的发生率低,细菌的感染率虽在60%以上,但细菌感染在其他疾病中同样常见,而真菌感染率达37%且在其他疾病中不常见,因此真菌感染可作为AIDS患者的特异指标。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HBV、HCV的感染人数居世界首位,梅毒疫情快速增长[10]。艾滋病药物有一定的肝脏毒性,可能会增加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但本研究显示,新标准后AIDS患者合并乙肝减少7.3%、合并丙肝减少16.2%,合并乙肝+丙肝减少8.2%,与田波等[11]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早期规律抗病毒后机体免疫力提高,积极的护肝治疗,以及肝炎患者健康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有关。然而新标准后AIDS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率增加了5.9%,男性高于女性(P<0.05),原因可能与本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途径变化有关,本地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艾滋病人感染途径从新标准前的以血液传播(54.8%)为主向新标准后的以性传播(63.3%)为主转变,特别是男男不洁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12-13],增加HIV感染风险同时增加梅毒感染风险,徐玲等[14]学者在其研究中有所说明。本地区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减少的同时,乙肝、丙肝等血液传播的合并症同样减少。因此,政府在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感染途径的变化。

目前国内关于艾滋病转归的研究较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患者582 472例,死亡168 391例[15]。本研究显示,新标准后AIDS住院患者治愈好转率提高,死亡率低,与龙凤等[16]研究发现2007年至2019年我国艾滋病患者死亡比例从10.9%下降到4.3%结果相似。经分析,随年龄的增加,治愈好转率逐渐降低,年龄可能是影响患者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新标准后,AIDS住院患者死亡率低,可能原因是大部分患者进行了早期抗病毒治疗,住院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尚存。这与蔡畅等[15]研究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作为死亡因素相印证。本研究显示新标准前后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分别占14.45%、7.11%,P<0.05,同时,王丽等[17]在其研究中发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新标准后CD4+T计数≤50个/mm3比例降低,AIDS患者死亡率同样降低。另外,部分AIDS患者及家属在治疗末期选择放弃治疗,死亡地点多在家中,正如何坤等[18]电话随访发现AIDS住院患者家中死亡占29.8%,因此,对住院患者描述死亡率等指标时应慎重,多结合随访资料。

本研究显示,新标准后AIDS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为(15.03±12.3)d,平均费用为(9294.59±8236.7)元,结果均低于何坤等[12]研究的AIDS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9.5 d,平均住院费用20780.9元。这与本院多年来严格落实新抗病毒治疗标准有关。江西萍乡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虽然AIDS患者住院费用有所下降,但患者住院负担仍较重,正如李育梅等[19]研究分析显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住院医疗花费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另外,本研究发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829),因此如何降低AIDS患者住院天数,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减轻住院负担的关键。

综上所述,《手册》第4版更新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降低了患者机会性感染与合并症发生率、CD4+T计数改善明显,提高了治愈好转率、保持低死亡率,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费用,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20]。正如刘中夫在19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1],在临床治疗时,医生应依据新的抗病毒标准,发现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为患者及早提供适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合并症住院费用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