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能力视域下“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上市公司发展研究

2023-01-17吴曼芳罗卓伦

电影文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后疫情经营能力

吴曼芳 罗卓伦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

引 言

“电影上市公司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国电影产量和市场容量不断成长,推动着中国电影产业融入全球电影工业体系,推进了影院和院线的重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1]。近五年来,电影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却并不乐观。据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前自2018年起,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税务整顿两大因素影响,电影产业进入调整期,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初现端倪[2]。

2018年,中国内地23家上市公司全年总营收605.1亿元,净利润-74.9亿元。与2017年相比,电影产业上市公司的全年总营收增加了11亿元,净利润却由103.5亿元转负,跌幅巨大(1)根据wind数据库23家电影上市公司公开财报信息整理。。由此可见,2018年起,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电影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负面影响。

2019年,26家电影上市公司全年总营收为650.9亿元,净利润-147.5亿元(2)根据wind数据库26家电影上市公司公开财报信息整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带来的不利因素使本就举步维艰的电影上市公司经营变得更加困难,对中国电影上市公司产生巨大冲击。2020年,中国25家电影上市公司全年总营收为366.7亿元,净利润-194.1亿元,业绩跌至近五年来最低点[3]。

2021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虽然好于2020年,但经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在A股上市的24家电影公司全年总营收为604亿元,而净利润只有16亿元,虽然净利润不多,但这已是近五年来营收情况最好的一年了[4]。

2022年3月起疫情加剧,为防止疫情扩散,多地下发了《关于暂停举办聚集性活动的通知》,约有6000家电影院停业,占全国影院总数量的50%左右(3)根据灯塔数据库2022年5月8日数据整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4%[5]。

图1 2017—2021年中国电影上市公司业绩一览表

虽然近五年来电影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均不理想,但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却并不相同。2018—2019年间,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宏观经济下行以及税务整顿。2020年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为电影上市公司经营的巨大阻碍。此外,由疫情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财务风险增大、公司治理不善等多重因素的环境变化也影响着后疫情时代电影上市公司的战略制定[6]。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J.蒂斯(David J.Teece)提出动态能力理论,用以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环境变化问题。大卫·J.蒂斯等人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动态能力”是公司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与外部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动环境的能力[7]。在工商管理学视域下,“动态能力”被视为一项新兴的战略整合方法或理论架构以帮助学界和业界研究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该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颇丰,已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业等公司经营实践中,成为公司在多元动态变化市场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新武器[8]。

虽然动态能力理论在不同产业众多公司中的应用研究已十分广泛,但运用该理论对电影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制定相关的研究仍十分匮乏。针对“电影上市公司”这一研究对象,学界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上市公司的并购和上市公司投融资两个方面。鉴于针对“中国电影上市公司”这一研究对象现有研究的不足,拟使用动态能力理论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进行案例研究,探讨动态能力要素对中国电影上市公司战略制定的影响,帮助电影上市公司在“后疫情”时代降低经营风险,摆脱经营桎梏。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概述

(一)“电影上市公司”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有关电影上市公司的研究主要围绕电影上市公司的并购、电影上市公司投融资两个方面展开,针对“后疫情”时代电影上市公司战略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1.有关电影上市公司的并购研究

在与电影上市公司相关的文章中,涉及电影上市公司并购的文章数量较多,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涉及并购的原因、并购绩效、并购估值展开。李轩[9]研究华谊兄弟在并购后的绩效、业绩和协同效应等表现,构建了电影行业并购的理论模型来分析并购动因,并据此发现并购可获得更多的正现金流流入,还可以将外部交易成本转化为内部管理成本并吸引更多人才来促进企业发展的研究结论。袁璨、朱丽军[10]分析了中国电影行业并购现状,并在借鉴美国电影公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电影公司在未来的并购中,一要致力于拓展现有业务领域,采取多元化战略;二要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核心;三要着眼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肖叶飞[11]对电影公司并购重组的路径与效应进行分析,指出电影行业的并购主要是可以提供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发挥协同效应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好处;此外,并购电影企业也存在价值高估、盈利能力不稳定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刘好丹[12]对海润电影借壳申科股份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其并购动因及效果,认为并购方在并购时应重复考虑电影公司支付溢价高、产品不稳定、政策规制改变等风险。宋嫣[13]对我国电影行业并购高溢价现象进行多案例研究后发现,产业政策的驱动、高附加值的特性、协同效应的动机、估值方法收益法的选择、业绩承诺的支撑等是造成电影公司并购高溢价的原因。合理的高溢价并购除了具有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的背景、丰厚的电影资源、协同效应动机和适合的估值方法选择外,还应具有合理的业绩承诺。刘明辉、庞永悦[14]以2015年华谊兄弟收购东阳美拉、东阳浩瀚和英雄互娱为例,利用财务指标和市场效应等指标,检验了华谊兄弟的收购行为及其业绩承诺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该年度的系列收购对企业绩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故电影行业的并购中不仅要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恰当评估,还要从自身资本结构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并购方式,避免过激的业绩承诺,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价值创造。郑煜琦、汤新华[15]以北京文化并购东方山水公司以期打造实景娱乐项目为例,分析电影上市公司并购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司可能存在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监管、估值方法、交易价格和商誉确认合理性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在并购中要加强对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的监管;加强对电影行业并购风险的预判。

2.有关电影上市公司投融资的研究

除了电影上市公司的并购研究,有关电影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他们试图总结电影上市公司投融资的发展趋势、投融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侯光明[16]总结了电影公司投融资发展趋势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增多、金融运作常态化、“组合”投资模式频现等,并据此在政策引导、产业管理、市场机制、投资决策、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投融资发展建议:加强资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电影基金模式,促进投资类型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高精尖”技术支持。张辉锋、王田[17]基于我国41家电影上市公司近3年的经营数据,对电影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发现:大股东数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均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流动比率与公司业绩负相关;目前我国电影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存在流动资产过多的问题;减持流动资产或提高流动负债的融资比例,并适度提高股权集中度,将对公司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3.电影上市公司战略研究

与电影上市公司战略研究相关的文献并不多。袁璨、朱丽军[10]认为,中国电影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首先,要拓展现有业务领域,采取多元化战略;其次,要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核心;最后,要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王分棉等[1]指出我国电影上市公司面临的困局如下:(1)未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来构建自身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反而一味追求股价和市值上涨造成战略失误;(2)资本市场泡沫破裂,电影上市公司亏损严重,电影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基于此,提出解决建议如下:未来电影上市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逻辑是深入研究自身擅长的核心业务板块,围绕核心业务板块发挥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3)聚拢核心人才和资源,在核心业务板块上打造出现象级作品,构建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现象级IP等。

(二)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J.蒂斯等学者提出动态能力理论,用以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环境变化问题。大卫·J.蒂斯等学者[7]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动态能力”是公司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与外部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动环境的能力。因此,“动态能力”可以被视为一项潜在的新兴的战略整合方法或理论架构,用于了解厂商竞争优势的来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企业经营环境较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动态能力相关的概念、维度、影响因素等研究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对于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学界普遍认可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Kathleen M.Eisenhardt、Jeffrey A.Martin[18]指出,动态能力通过大量的重复性实践来学习经验。Ron Adner、Constance E.Helfat[19]认为公司高管的认知水平在公司动态能力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nstance E.Helfat、Margaret A.Peteraf[20]首次提出管理认知能力这一概念,其含义为公司高管进行心智活动的能力,包含认知能力、专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要素。罗珉、刘永俊[21]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的39篇关键性文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因素分为四个方面:(1)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2)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3)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4)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

1.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

罗珉、刘永俊[21]指出,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是指企业察觉环境变化并了解顾客需要的市场响应能力。这种感应市场的能力需要通过扫描、寻找、探索、适应四个环节来回应变动市场中的机会与威胁[22-24]。具体来说,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包含机会辨识能力、适应能力和资源再配置能力三个方面。

机会辨识能力是指企业持续地寻找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并把变化视为新机遇的能力[25]。

适应能力是指公司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适应能力的发展过程遵循着组织演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战略弹性对其进行探寻与实践。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动态能力的大小呈正相关,适应能力越强的公司其动态能力越大[24]。

有学者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资源再配置能力[22],而资源再配置能力是指一种重新调配资源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该过程中公司在感知到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可以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出响应。例如,公司经营者在意识到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及时根据目标受众需求重新进行生产资料再次分配的能力便是资源再配置能力。

2.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

企业吸收能力研究的权威学者Shaker A.Zahra、Gerard George[26]认为,吸收能力包含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两部分,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包括知识的获取和消化,现实吸收能力包括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这一研究发现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并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潜在吸收能力是指愿意积极学习同时具备对外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公司比较容易习得新知识的能力,包含知识获取和吸收两部分[21]。其中,公司发现和获得关键外部信息被称为知识获取,拥有知识获取能力的公司可通过使用之前的经营投资经验或提前积累的知识来对某项目的经营前景进行判断,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舒成利等[27]利用205家联盟公司的410份样本数据对公司知识获取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知识获取能够帮助公司提升创新绩效。而知识吸收是指公司分析、管理、解读外部知识的能力。

现实吸收能力包含知识转化和应用两部分。知识转化是指公司加快开拓和改善已有知识以及对新吸收的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知识应用是指公司将新吸收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的经营活动中,继而产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公司对知识获取和吸收能力的高低会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公司高水平的知识获取和消化能力为知识转化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有助于新知识转化和应用的实践。因此,潜在吸收能力是现实吸收能力的前提,对现实吸收能力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28]。

3.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

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是厂商为适应高速变化环境下利用资源机会来获取资源、知识与技术以实现厂商目标的一种关系能力[21]。在动态能力视角下,意图在全产业链布局经营的公司需要依靠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供应商为其提供相应的经营辅助。因此,不同公司之间需要建立组织关系网络,并在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进行合作[29]。基于以上需求,布局全产业链经营的公司需要时刻注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以此来保证自身可以及时、稳定地获得需要的辅助性资源。罗珉、刘永俊[21]在对企业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由建立与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整合社会网络关系的能力、推动关系成员间互动的能力、厂商社会嵌入的能力四个要素组成,通过对中影公司的财报分析发现,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推动关系成员间互动的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影响较大。

4.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

“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就是企业在适应高速变动环境下通过各种不同输入条件以展现个体的适应、个体知识的转化与重新组合、贡献出集体的绩效与价值的能力”[21]。它是一种多维度的资源再配置能力,其影响因素包含:①协调、整合能力[22];②重组资源、社会资本能力[23];③保持战略弹性能力[30];④适应能力[24];⑤知识整合能力[18]。

动态能力对于创新型公司的战略选择有极大帮助,它可以为创新型公司进入新赛道、研发新产品提供助力,帮助其进行资源整合与重构来应对危机与转机共生的多元环境[23]。电影上市公司是创新型公司的一种,其通过多元的优质内容融合与体验形式创新来吸引目标观众群[31]。

(三)文献评述

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更留下了充足的研究空间。目前关于中国电影上市公司的研究成果中,鲜有针对电影上市公司的战略研究。后疫情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电影上市公司唯有运用动态能力快速识别环境变化并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对电影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成立于2010年,是电影行业上市公司中的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众多,包括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板块,业务覆盖范围涵盖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全产业链。

2021年,受疫情、经济下行、行业整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电影产业经营环境较为复杂,经营难度大,多家公司艰难求生。24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亏损,占比高达42%(4)根据24家电影上市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整理。。在此背景下,中影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积极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针对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开拓了电影投融资等新业务方向,保持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以58.16亿元的总营收位列电影产业24家上市公司第四名,业绩比2020年增长97.16%,净利润2.36亿元,增幅为142.5%[4]。

因此,本文将中影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态能力理论视域下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利召开,全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伟大图景,同时提出“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32]。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促进公司发展,于2021年4月发布了最新版《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纲要》[33](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在研判当前电影行业经营环境、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讨论的智慧结晶,包含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两部分。《纲要》提到,未来五年,中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位贯彻新发展的理念,将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添砖加瓦作为公司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围绕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毫不动摇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将公司打造成具备突出竞争力、创新成长力的国有电影龙头上市企业,做敢于担当、大有所为的电影产业领头羊。除此之外,中影仍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思路,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专注于主责主业,使用全产业链协同布局的方式,锻造出积极面向未来、活力充沛的经营主体,增强本公司的同业竞争力、多元创造力、有效控制力、强大影响力和稳健抗风险力,脚踏实地经营主业,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以上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的有效执行,公司董事会对公司主营业务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架构,最终形成以制片、发行、放映为主营业务根基的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业务体系。

在对中国电影2020、2021年度企业季报和年报进行梳理后发现,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对中国电影公司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业务板块的战略规划产生重要影响。而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已贯穿于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与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之中。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动态能力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一)市场导向感知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机会辨识能力是指企业持续地寻找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并把变化视为新机遇的能力[25]。对于将电影创作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来说,要时刻关心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导方向,将其视为新时代的新机遇,积极创作满足当下人民精神需求的正能量作品。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34]。《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施工图和责任书,为未来五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中指出,要将创作生产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作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渴望。电影创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努力促进电影产业的生产、创作发展。中影根据《规划》的要求,在公司的核心业务创作板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施电影精品战略计划,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规划》要求,走在时代前端是中影具备卓越机会辨识能力的体现。对此,公司时刻关注国家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发展方向,2021年,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热点题材进行创作,推出一系列高水平新主流大片,在本年度电影重要档期中占据领先地位。五一档期,张艺谋导演的主旋律谍战电影《悬崖之上》取得票房冠军。中秋档期,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主旋律剧情片《峰爆》斩获该档期票房冠军。国庆档期,国庆三部曲系列电影之《我和我的父亲》如约而至,该片在国庆节点燃了全民表达、分享爱国情绪的热情,在抖音App中该片的预告片播放量突破1039万,话题讨论度达50.4亿,最终斩获该档期票房亚军(5)根据猫眼专业版App数据整理。。

适应能力是指公司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国产影片的马太效应继续加强,国产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全年总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有8部都是国产片。从影片类型分析来看,新主流大片数量达到六部,分别是《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送你一朵小红花》《悬崖之上》,占比高达60%。新主流大片将商业片中类型电影的元素和拍摄手法融入其中,做到了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与艺术观赏性的共存,使用现代化的电影语言讲好属于本民族的中国故事,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中影凭借敏锐的适应能力及时觉察到观众的爱国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新主流大片的渴望。同时也准确捕捉到疫情背景下观众对于情感抚慰的需求。因此,中影投资了众多新主流电影并实现了弘扬文化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根据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本年度中影出品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01%,比2020年同期提升27%。观众满意度方面,2021年度观众满意度调查高分排行榜中上榜的18部作品中,中影参投数量为9部,占比高达50%。由此可以看出,中影具有敏锐的适应能力,善于积极发现观众观影喜好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新内容,并依靠适应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资源再配置能力是指一种重新调配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在感知到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可以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出响应。2020年以来,受疫情、上映影片数量减少、观众观影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影院经营承压较大。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报告》统计,2019年起,影院单银幕票房产出比从90.09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61.53万元,降幅高达31.7%[35-36]。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共同编撰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披露数据计算,2018年开始,影院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同期增长率由2017年的峰值21.3%逐年回落[37-39]。截至2021年,影院同期增长率降至8.3%,城市影院数量趋于饱和,影院间竞争逐渐加剧,同质化问题初现端倪。同质化不仅包括所有影院放映影片片单高度重叠,同时也包含放映设施高度雷同和影院商业模式的高度相似。这些原因造成影院的可替代程度高,单一影院很难培养客户黏性。因此,差异化经营便成为影院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而依托高科技手段重塑观众观影体验的特殊影厅成为影院差异化经营的关键。据拓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特殊银幕数量超过7000块,特殊银幕的全年票房产值为20.95亿元,占总票房的4.43%,单块特殊银幕的票房产出为168万元,是普通银幕产值的三倍。与普通银幕相比,特殊银幕具有单银幕产出比高、单厅收益高等优势。2017—2021年这五年间,影院特殊影厅的平均增长率为17%,普通影厅的平均增长率为10.45%,特殊影厅的增长率一直高于普通影厅,特殊影厅的发展前景广阔[40]。

中影察觉到近年来影院经营同质化问题凸显并造成放映业竞争程度加剧,也预判未来影院想要通过差异化经营的方式在同业间脱颖而出的话需要借助硬件设施升级改造这一手段,而建设特殊影厅便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影看好特殊影厅的发展前景,着力在特殊影厅的生产研发这一赛道布局。2020年,时任中影总经理的傅若清在公司年度业绩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当前放映终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高格式电影技术的发展将大幅度提升电影的放映水平并为观众带来新颖的视听体验,促进电影产业向差异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2021年6月,中影宣布收购特殊银幕生产商CINITY公司80%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CINITY影院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格式放映系统,其融合了3D、4K、高亮度、高帧率等七项电影放映领域的尖端技术,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截至2022年5月,CINITY已与万达、博纳等多家知名院线公司展开合作,包含全国68家影院,合作地区涵盖了全国21个省份。除此之外,已上映CINITY格式影片达到100余部,其中不乏《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唐人街探案3》等商业大片。2021年,CINITY的银幕数量和票房产出增速均位于行业前列,未来应用前景广阔[41]。

从机会辨识、适应到资源再配置,中影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感知能力的每个方面,及时挖掘行业变化,感知行业动态,依照当下经营环境灵活调整公司战略,在疫情发生后努力适应影院经营情况变化和观众观影偏好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司主营业务方向进行资源调整再配置,使公司保持稳健的经营状态。

(二)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潜在吸收能力包含知识获取和吸收两部分。公司的蓬勃发展是知识获取和吸收能力突出的体现。电影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规划息息相关,做好政策获取和解读,并将其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是提高公司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中影2021年的财报中就表明,公司将继续坚持放映业作为阵地业务这一战略规划,有条不紊地建设自有影院,同时继续发掘加盟影院业务线,循序渐进增加放映市场占有量;在疫情常态化和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影将增强影院经营管理作为院线经营的重要策略,推动旗下的影院管理公司从影院投资向影院管理转型,减少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强片款催缴力度,防范资金短缺风险。中影这一战略规划提出的背后,则是对《“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充分学习和解读。《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时期,电影市场主体要充满生机活力,国有电影企业要进一步做优做强,主营业务要更加突出,充分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体系要更加健全。具体到发行放映业,要继续加强改革,保持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水平,到2025年我国电影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发行放映结构分布更加科学。针对国家权威部门释放出的电影产业未来发展信息,中影适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巩固公司在放映业的龙头地位,继续提高公司在放映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截至2021年末,中影在放映业市场上的战略调整初见成效,旗下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达到27.44%,较上年增加0.57%。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控股影院在全国的银幕占有量达到20687块,较上年增加6.5%,座位数达到260.15万席,较上年增加6.2%。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有7家控股影院开业,新增银幕59块。

现实吸收能力包含知识转化和应用两部分。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中影积极寻求合作与创新,将新的外部知识与内部已有的知识有效地整合。2011年,中影与全球顶尖的视觉影像技术研发生产企业——比利时巴可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影巴可(北京)电子有限公司。中影巴可的主营业务为高品质数字放映机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中影依托巴可的技术优势,将其卓越的研发能力转化和应用在公司经营中,推动了国内影院放映机的数字化技术改革。经过十余年精耕细作,中影巴可放映机获得国内影院的一致好评。截至2020年,中影巴克放映机销售额为37286套,全国范围内交付使用33942套,市场占有率达51%[42]。

除此之外,中影主动响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在放映终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在电影放映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推动中国制造电影产业硬件设施“出海”,坚持发现和挖掘放映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努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中影巴可已完成中国巨幕5.0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实现自适应高对比度和高动态范围的技术突破,并已获得国际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认证。2020年,有13家中国巨幕厅在美国、丹麦等国家正式运营,国内新增加的中国巨幕厅为20家。至此,中国巨幕厅在国内的营业数量达到367家,辐射范围达全国148个城市,累计制作中国巨幕母版达695部。

从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中影把握住了组织学习吸收能力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公司变得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拥有更高的绩效水平;而中影多项战略规划的制订和顺利执行,也表明了吸收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提升的有利影响,值得进一步学习和运用。

(三)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

社会网络关系能力由建立与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整合社会网络关系的能力、推动关系成员间互动的能力、厂商社会嵌入的能力四个要素组成,通过对中影的财报分析后发现,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推动关系成员间互动的能力对电影上市公司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影响较大。

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深刻影响着电影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中影很早便捕捉到“互联网+电影”这一趋势是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早在2014年,中影便与国内智慧文旅互联网技术服务行业中领先的公司——深圳市泰久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深圳市泰久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久”)是国内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联网+电影”服务商,主营业务为电影、旅游业生活消费服务O2O软硬件产品供应及技术支持服务。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深耕,该公司为多家电影、旅游业顶级公司提供一站式O2O技术方案和运营服务,服务方包括中影、幸福蓝海国际影城、金逸影城、万达影城等头部院线公司、影投公司和影管公司。该公司旗下控股公司拥有庞大的影院用户观影数据库,服务范围覆盖全国9000家影院,交易金额达百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广阔。

2014年开始,中影与泰久签订合约,泰久为中影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影院”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完善的“智慧影院”服务平台及“中影通卡”会员服务系统,并为中影旗下的影城提供自助服务终端机器,实现了智慧影院“自助购取票”设施建设。

2017年,中影联合旗下的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器材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与深圳市泰久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影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中影与泰久的合作走向成熟阶段。在这段合作关系中,中影体现了自身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中影为中影云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30%,泰久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25%。据企查查App显示,2018年8月,中影云的第二大股东由泰久变为深圳市龙影天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龙影天下是泰久的子公司(6)信息来源于企查查App。。除此之外,泰久和龙影天下的法人陈龙军在中影云担任董事一职,因此可以推断,即便持股公司变更,但中影依然与久泰保持着深度合作的关系。

据中影2020年财报公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中影云票务平台完成影院端的系统软件的升级工作,未来将继续努力扩大云平台的覆盖规模。除此之外,今后会对面向客户端的App“中国电影通”进行持续优化,为电影院和购票观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用户体验。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中影云票务的注册用户达到1330.33万人,云票务平台介入影院超过10643家,平台覆盖率达到全国总影院数量的85%以上[43]。

中影看中泰久在“互联网+电影”行业的技术优势,利用整合社会资本的方式与其开展合作,革新本公司产品销售方式,积极顺应互联网+线下的电影票销售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票体验,顺利促进本公司销售业态转型。

推动关系成员间互动的能力提振了中影的经营效率。疫情后,为缓解影院经营压力,中影在放映端搭起电影院、融资公司与放映设备供应商三方之间合作的桥梁,推动组织之间关系成员的互动合作。对于影院来说,通过差异化经营将市场细分是放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高端放映设备的迭代便是影院差异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影十分重视放映技术的发展,公司已经在放映业技术端布局多年,并拥有中国巨幕、CINITY系统等一系列高端放映设备。2002年,我国第一个数字影院建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电影放映数字化完成。中影2021年年报中提到,从国产电影数字化至今已过去近20年时间,大部分影院的放映设备技术亟须升级改造[44]。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院线、影投公司经营压力巨大,现金流紧张,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基于以上背景,中影公司旗下的中影华夏电影设备融资租赁(厦门)有限公司在2020年开始拓展电影行业融资租赁业务,为影投公司和院线公司提供多元的金融服务。具体到放映业,该公司向购买CINITY系统和影院放映设备的电影院提供金融服务,使用放映设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融资租赁等多种付款方式减少影院购买设备须当年还款所面临的巨大资金压力,将还款压力缓慢释放到后续数年的经营当中,为影院提供放映设备升级迭代服务。2021年全年,该公司与UME、卢米埃等众多院线影投公司签订合同,合作影院达到99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总额达到2.53亿元,既推动了公司内部影投影管公司与放映设备公司的资源互换,促进成员间协同发展,同时还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设备革新提供了强劲支持。

借助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各公司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资源互换和优势互补,提升经营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中影通过积极整合社会资本的手段,借助其他公司的技术长处弥补本公司的技术短板,使公司销售端及时实现技术转型,为顾客带来智能化的消费体验,增加公司的销售业绩。除此之外,中影还积极推动关系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借助旗下金融公司和设备公司的资金、技术优势帮助放映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而放映业的稳健发展会在未来反哺金融公司和设备公司,为中影带来更多的收益。

结 语

文章分析了动态能力视域下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对后疫情时代中影经营情况和战略规划的影响,并据此对电影上市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

后疫情时代,伴随着经济下行的趋势,电影产业环境变化加剧,不确定风险增多。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观众喜好的变化、消费习惯的转变等因素的变动会对电影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电影上市公司需要增强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不断从社会网络中获取本公司经营所需的信息,包括知识、技术、资源等。对制片公司来说,受疫情和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电影项目的制作资金减少,制片周期拉长,产品周转率降低,公司经营压力增大。制片公司在此时应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关注国家政策的目标导向和人民群众的观影喜好,严把产品质量关,遵循内容为王的制片策略,以高质量促发展,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电影作品。除此之外,制片公司还应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笔电影项目投资,主动规避投资风险,在项目启动前对该项目的主控人身份背景和项目内容进行仔细核查,保证项目顺利上映,避免因无法上映而造成的巨额损失。

(二)关注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

大卫·J.蒂斯认为,持续学习、调整、适应与提升知识能力是公司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电影上市公司而言,其知识获取、吸收和知识转化、应用能力深刻影响着电影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竞争战略。具体来讲,后疫情时代,大众娱乐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电影业产生较大影响。当下,摆在电影上市公司面前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再次让观众走进电影院。面对这一问题,电影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知识获取、吸收和知识转化、应用能力,依托高新技术的力量推进电影产业改造升级,并以此来培养观众重新产生观影兴趣。例如,制片公司借助VR虚拟技术为观众带来更极致的影像体验;发行公司借助大数据等手段为观众投放更精准的影片宣传广告;放映公司借助CINITY和中国巨幕等尖端放映设备为观众提供更逼真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三)挖掘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拉近了社会网络组织间的距离,公司经营不再是某一孤立个体的行为,更多时候需要依靠众多外界力量输入来帮助公司夯实其经营的核心能力,因此社会网络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电影产业中制片、发行、放映业三方之间的广泛合作便是社会网络组织合作的体现。当前,受疫情反复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上游制片业的产品制作周期被迫拉长,下游放映业经营时间不固定影响影片票房产出,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公司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采取的保守经营战略加剧了合作障碍,导致“片荒”出现。面对这一困局,电影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领头羊,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整合社会资本的能力,努力推动恢复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合作,加强公司之间的联系,将其他公司的优势资源引入本公司中,实现各公司之间的资源互补。具体来讲,产业链上游的制片公司可以适当上映中等投资成本的中小体量新片,因为这类影片在大档期竞争力不强,在片荒时期上映或许可以获得超预期收益。与此同时,要加强同下游放映公司的沟通,适当延长影片上映档期,以此来弥补受疫情影响个别城市影院停业导致影片无法在全国上映所造成的损失。对于放映业来说,疫情当前,影院应该加强关系成员间的互动,积极自救,挖掘新的商机。例如,可以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大客户之间的沟通,巩固客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影院忠实用户销售电影周边、零食等卖品或进行会员储值优惠活动,以此来增加影院收入。

猜你喜欢

后疫情经营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经济茶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朗普强势开启“后疫情”竞选集会
“后疫情”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后疫情”时代,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蓝图与现实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