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特效数字建模技术的媒介考古及其标准化生产

2023-01-17李典峰

电影文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化装指环王维塔

李典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1)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上矗立着科学家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1737—1798)的雕塑,他是一名意大利医生、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发现是生物电,这也是纪念雕塑上会有一只青蛙的原因。1780 年,他和他的妻子露西亚·伽伐尼(Lucia Galeazzi Galvani)发现死青蛙腿上的肌肉在被电火花击中时会抽搐。

1786年的一天,伽伐尼正在准备一只实验需要使用的青蛙。青蛙的皮已经被剥掉。他偶然地发现,当铜探针和铁片同时触碰青蛙的坐骨神经时,已经死掉的青蛙好像活过来了一样,双腿发生了强烈的抽搐。他认为这是由“生物电”(bioelectricity,也称伽伐尼电流)引起的。之后,他甚至猜测,活物和死物之间的根本差异就是电流。[1]

伽伐尼的侄子乔凡尼·阿尔蒂尼(Giovanni Aldini,1762—1834)对此深信不疑,并有一个更大的计划。1830年1月18日,他在英国伦敦进行了一场大胆的公众实验,在死囚受绞刑之后,将他的尸身连上了电极。在众目睽睽之下,尸体的下颌开始颤抖,脸部肌肉严重扭曲,甚至一只眼睛也睁开了。传说玛丽·雪莱就是因为看到了这次骇人的实验,才产生了写下《科学怪人》(Frankenstein)的想法。不过这多半是人们杜撰出来的。因为1830年时,雪莱夫人只有5岁。[2]

从博洛尼亚开始进行人体解剖,到伽伐尼发现“生物电”,再到《科学怪人》被拍成电影,几个世纪过去了。有趣的是,就在博洛尼亚,在路易吉·伽伐尼广场不远处,坐落着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解剖学教室。人体解剖学和义体化装发展史其实一直都默默暗示着解剖剧场与现代性凝视的关系。

作为医疗和军事用途的印模后来运用在化装和戏剧上,以提供逼真的场景再现和人体特效,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当代,模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术语中,模具一词是指在基于模拟的技术中使用“特殊效果化装 (SPFX) 和复制疾病或伤口的铸造或成形技术”[3]。常见的例子包括枪伤、烧伤或其他疾病造成的严重创面。电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模具作为视觉特效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然而,这部分技术却不是来源于通常我们在绘画艺术史可以读到的那部分知识。因为 “科学图像为那些超出艺术史的图像提供了一个研究领域。图像不仅在艺术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知识生产和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一点或许被历史研究和艺术史研究忽视了”[4]。

一、20世纪早期的特效作坊阶段

假体化装(Prosthetic makeup,也称特效化装,简写为FX-Makeup或者SPFX)是利用假肢或者义体雕刻、造型和铸造技术创造高级化装效果的过程。假体化装技术可以追溯到电影制作之初的《飞向月球》(法语:LeVoyagedanslaLune),这是一部1902年的法国冒险短片,由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执导,在该片中月球上演员呈现的效果是通过化装和添加了膏状的假体类型面具的组合实现的。这一化装技巧后来由杰克·皮尔斯(Jack Pierce)在早期的好莱坞化发扬光大,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电影《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31)中鲍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的标志性妆容,以及《狼人》(TheWolfMan,1941)中的妆容等,基础特效化装技巧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普遍应用于众多基础特效化装技术的电影。

在那个时期开发的许多技术今天仍然经常用于该领域。此外,这些艺术家中的许多人教导和启发了下一代的特效化装师,他们反过来开发了更先进的特效化装技术,包括开发不同的材料、电子动画和添加的计算机元素。

创造假体视觉特效的准备过程通常从概念艺术开始,由艺术家或生产创造。当演员确定后,特效化装艺术家在准备过程中会以演员的头部或身体为轮廓制成模具。这个过程被称为活体铸模(Lifecasting)。活体铸模所用的材料有人体硅胶类的藻酸盐或者皮肤安全的白金硅橡胶。这个初始的模具可能相对脆弱,但取用方便。之后再根据这个结构塑一个坚硬的母模,也被称为外壳或基质,通常是由石膏或玻璃纤维制成的,它是在初始灵活的模具的外部创建以提供支持。这个模子是用坚硬的树脂或石膏类型的材料铸造演员的那个部分,最终用作雕刻假肢的基础,这便是活体铸模的意义所在,每一组模具都根据演员量身定制。

说起特效化装,就不得不提起特效化装界的教父级大师理查德·艾默生·史密斯(Richard Emerson Smith),也称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作为美国特殊化装效果艺术家和作家,他享有“化装教父”的美誉。史密斯曾就读于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伍斯特学校和耶鲁大学,在那里他学习了医学预科,并打算进入牙科,尽管他主修动物学。但是在阅读了名为《涂抹,粘贴与化装》(Paint,PasteandMakeup)的书之后,他开始自学为耶鲁戏剧组化装。[5]毕业后,史密斯在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服役,并于战后全职进入该领域,完全是自学成才。他将自己作品的照片发给了电影业,但他的作品被拒绝了,直到他的父亲建议他可以尝试新兴的电视新媒体。[6]他被任命为WNBC(NBC在纽约市的电台)的第一任化装总监,在那里工作了14年,经常在制片人大卫·萨斯金德(David Susskind)的手下工作。史密斯在位于纽约拉奇蒙特的家中地下室着手假肢化装(prosthetic makeup),这便是今天我们在银幕上广为人知的特效化装(SME,special make-up effects)。参加二战的经历让史密斯也对创伤和应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际上,特效化装还有另一个很古老的用途,便是医用人体塑膜(Moulage,法语为“铸造、成形”),是一种应用模拟伤害的艺术,目的是培训应急响应小组和其他医疗和军事人员。印模可以简单到将预制橡胶或乳胶“伤口”涂在健康“患者”的四肢、胸部、头部等上,也可以复杂到使用化装和戏剧技术来提供逼真的元素到训练模拟。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蜡像被用于此目的。[7]

凭借长期从业于特效化装部门,今天的好莱坞工匠们已经领先于世界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他惯常使用Pros-Aide®和Liquitex品牌的丙烯酸涂料,这两者的结合就是PAX,一种耐用和灵活的涂料,可以用在皮肤和电器上。它的发明归功于传奇的假体化装师迪克·史密斯,它成为粉刷乳胶和泡沫乳胶用具和道具的行业标准。用丙烯酸颜料混合基础色,使其与受试者的皮肤相匹配,尽可能接近之前添加Pros-Aide®。之后你可以在洗漱和化装时调整颜色。混合肉色调在模块4中被详细介绍。一点点就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你不需要混合大量的油漆,半个鸡蛋杯就足够覆盖整个脸了。PAX涂料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它干了,就会变得稳定和防水,允许你在不影响下面其他颜色的情况下建立颜色层。你也可以在干燥的PAX颜料上涂上其他类型的化妆品。将装置重叠在脸上的PAX也必须用假体黏合剂去除。”[8]

在《教父》(1972)中,马龙·白兰度出于档期时间考虑不愿意使用这种假体化装技术,史密斯不得不使用其他方法作为假体化装的技术替代,来创造一个年老的唐·柯里昂特效。相反,史密斯使用点画效果从演员的眼睛移动到整个面部,一种叫作“丰满器”的牙科设备使白兰度的下巴下垂。为了描绘角色中枪后流血的场景,史密斯说他“在这部电影中创造了第一个流血的特效,他在泡沫乳胶的额头下面制作了一个类‘膀胱’(bladders)的液体收集囊袋,用一个哑炮引爆这个囊袋,让血液从额头中间预先安排的孔中倾泻而出”[5]。

迪克和他的学徒贝克(Baker)在为好莱坞贡献了大量奇幻特效的同时也建立假体特效化装的行业标准,这便使得诸如《指环王》三部曲或者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这类需要大规模制造化装特效的宏大史实片诞生提供了基础。因为从视觉工业的角度看,当生产特定视觉效果的技术形成了标准,那么大规模制造这些产品的过程才可以保证质量。有了诸如迪克·史密斯这样的前辈领路,才有维塔特效(Wētā FX)团队之后大规模将假体化装和活体铸模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制造出诸如米那斯提力斯围城战和五军之战这样的魔幻史诗名场面。

二、佩里兄弟与战棋微缩模型

从尖叫的兽人步兵到穿越中土世界的矮人团队,维塔工作室几十年来在大银幕上给生活带来了奇幻的图像。这家总部位于新西兰的特效和道具公司使用SFX化装和假肢来改变演员,让观众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些魔法壮举背后的现实巫师是谁?金姆和杰森·多赫蒂(Jason Docherty)领导着维塔公司的假肢团队,他们的作品从硅胶到泡沫乳胶,都出现在《指环王》(TheLordoftheRings)、《霍比特人》(TheHobbit)和《攻壳机动队》(GhostintheShell)等电影中。[9]

但是,在我们开启21世纪电影工业的数字特效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再了解一段关于维塔工作室和《指环王》的前尘往事,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影游融合和电影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响应美国国家政府对于冷战的宣传,美国军方和智库开始组建公司推广兵棋推演的桌面游戏。当时名噪一时的阿瓦隆山(Avalon Hill Games Inc.)公司出版了多款游戏,这些游戏后来影响了宫崎英高、小岛秀夫等后来的优秀电子游戏制作人。阿瓦隆山是一家发布战争游戏和战略棋盘游戏的游戏公司,它还发布了微型兵棋推演规则、角色扮演游戏和运动模拟。作为孩之宝(Hasbro)的子公司,在公司的“孩之宝游戏”部门下运营。1974 年,一位新游戏开发者试图向阿瓦隆山公司推销他的概念。他认为以往的兵棋对于武器装备和魔幻元素的忽视,让兵棋虽然照顾博弈和策略的深度,但是严重缺乏叙事性。这名游戏开发者加里·吉盖克斯(Gary Gygax),他和戴夫·阿纳森(Dave Arneson)共同开发了一种使用角色扮演的新型合作游戏。但当吉盖克斯向公司推介《龙与地下城》(Dungeons&Dragons)时,一直在兵棋赛道中赚得盆满钵满的阿瓦隆山不了解角色扮演的概念,并拒绝了他的提议。[10]Gygax 被迫出走,成立了战术推演公司(TSR Inc)以自行发布他的游戏。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后者成为角色扮演桌游市场的主导者。

战术研究法则(Tactical Studies Rules,简写为TSR Inc.)是一家美国游戏发行公司,以《龙与地下城》的原始发行商而闻名,由吉盖克斯和唐·凯伊(Don Kaye)于1973年10月创立。Gygax 一直无法为D&D找到发行商,这是他和Dave Arneson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游戏,因此与 Kaye 成立了新公司来自行发布他们的产品。Gygax和Kaye需要融资以将他们的新游戏推向市场,因此,在12月引入了Brian Blume作为平等合作伙伴。 龙与地下城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款桌面角色扮演游戏(TTRPG),并建立了角色扮演游戏作为新的桌面游戏类型。作为《龙与地下城》的开发者,吉盖克斯的灵感来源很多,包括克苏鲁系列小说,《指环王》三部曲,之前母公司阿瓦隆山的战棋游戏规则。《龙与地下城》的前身是杰夫·佩瑞恩(Jeff Perren)写的一套中世纪战棋规则,后来他和吉盖克斯一起扩展了这套规则,称为《锁子甲》(Chainmail)的中古战棋。[11]之后再与阿纳森结合了自己从另一个战棋游戏改进而来的游戏,在《锁子甲》的战斗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经验值、升级、防护等级和其他一些内容,因为曾经阿纳森和吉盖克斯一起玩过游戏,所以两人合作一起整合他们的内容,制作了初始的游戏,并称为“Dungeons & Dragons”,当然根据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翻译成了《龙与地下城》。《龙与地下城》受到了很多经典的奇幻小说影响,也包括指环王,而且不得不因为版权问题把霍比特人(hobbit)换成半身人(halfing)。

《龙与地下城》问世后名噪一时,迅速在美国打开市场,并且让海外的玩家趋之若鹜。正因如此,英国的游戏代理商游戏工坊(Games Workshop)于 1975 年在伦敦博林布鲁克(Bolingbroke)由约翰·匹克(John Peake)、伊恩·利文斯顿(Ian Livingstone)和斯蒂芬·杰克逊(Steve Jackson)创立,这是一家最初为《五子棋》《曼卡拉》《九人莫里斯》等游戏制作木板的制造商,后来成为美国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进口商,然后成为战争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的发行商,并在此过程中从一家卧室邮购公司扩张。[12]

约翰·匹克从一开始,对于“回合制游戏”(包括电脑游戏)的印刷品就有明确的坚持,这导致他在1976年初离开游戏工坊,他更喜欢“传统博弈”(例如西洋双陆棋)。匹克的损失也意味着这家羽翼未丰的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的损失。然而,在成功获得《龙与地下城》等TSR产品在英国的官方发行权,并通过举办游戏大会保持高知名度后,该业务迅速增长。它于 1978 年 4 月开设了第一家商店,并于1979 年初,游戏工坊提供资金在特伦特河畔纽瓦克建立城堡微模(Citadel Miniatures)。城堡微模主要生产用于角色扮演游戏和桌面战争游戏的金属模型。“Citadel”这个名称成为游戏工坊微缩模型(Games Workshop Miniatures)的代名词,并且在城堡公司并入游戏工坊很久之后,它仍然是与它们相关联的商标品牌名称。[13]

与游戏工坊联合起来后,为城堡微模公司注入了许多活力,这家新的微型模型公司收获了大量游戏版权的模型订单,将生产多个系列的人物。多年来,除了制作自己原创的微缩模型,他们还根据游戏、电影、电视和书籍中的角色制作了一系列授权产品。

20世纪80年代期间,包括《指环王》和《龙与地下城》等桌面游戏的模型已经在生产中,但城堡公司还将生产自己的游戏系列模型,这便是母公司游戏工坊的新IP《战锤》系列。为了配合2001 年《指环王》电影三部曲的宣传,游戏工坊获得了使用电影制作和宣传艺术以及托尔金原著小说提供的信息,使用25毫米尺寸制作小规模战争游戏和微缩模型的权利。2011 年 2 月 10 日,华纳兄弟消费品公司宣布延长与游戏工坊的六年协议,继续其在全球范围内制作基于《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的桌面游戏的独家权利。游戏工坊宣布计划扩大其战斗游戏和模型士兵的产品,并继续开发和增加基于 JRR 托尔金奇幻书籍的产品。

在《指环王》的电影问世之后游戏工坊重新获得了《指环王》的授权,允许他们制作《指环王》战略战斗游戏的微缩模型,以配合新线影院发行的三部曲电影,并扩展了范围,包括基于原著小说作家托尔金作品内的经典角色。

最初,微缩模型是用一种包括铅在内的白色金属合金制作的,但在1987年,城堡公司开始生产塑料微缩模型,命名为“psycho苯乙烯”和“Drastik Plastik”。城堡公司继续生产白色金属微缩,因为塑料的经济使它只适合大型运行,有些模型是这两种材料的结合,没有手臂的身体和头部是金属的,手臂、武器和其他配件是塑料的。在1997年,城堡公司改用无铅白色金属,尤其是担心儿童因为把玩模型而导致铅中毒。

大多数由城堡公司开发的战棋模型需要在购买后进行某种形式的安装。对于较小的模型,这通常涉及安装武器、武器和底座。较大的模型有很多部分,需要更多的拼接和安装。以这类战棋模型作为玩具的孩子,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所以当年玩这些模型玩具长大的孩子变成了新一代模型设计的中坚力量。这便需要介绍新时代的微缩模型的开发艺术家,阿兰和迈克尔·佩里(Alan和Michael Perry)两兄弟是城堡微模(Citidal Miniture)设计师,也是两个最著名和最多产的微缩游戏爱好者、雕塑家。从1978年到2014年,他们一直在游戏工坊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参与了公司的大部分微型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佩里兄弟是双胞胎,他们出生于1961年,在北伦敦长大。他们从10岁起就开始玩兵棋游戏,是古董盔甲、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的狂热收藏家,在1978年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为游戏工坊做自由雕塑,他们于1980年加入公司,是游戏工坊公司设计工作室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成员。

两人“对军事历史充满热情,并喜欢重现它”。他们是马马达杜克·罗登爵士( Sir Marmadaduke Rawdon)的步兵团的成员,该团是英国国王军的保皇派步兵团,隶属于英国历史重演团体英国内战协会。哥俩也参加过其他重演团体,为各种历史战争时刻复刻微缩模型景观。在他们的朋友约翰·斯塔拉德(John Stallard)的帮助下,他们出版了一本独特的军官手册《武艺戒典》(TheArtofMartialDiscipline)的实际尺寸、全彩传真,该手册已经在他们的收藏中多年了。

兄弟俩的微型模型建立了数百个行业标准,他们还为加里波利战役雕刻了一系列54毫米的战阵复原微缩景观,该景观位于新西兰的维塔工作室博物馆,作为彼得·杰克逊的私人收藏。

图1 佩里兄弟的作品The Great War Exhibition in Wellington,现存于新西兰

他们还在《指环王3:王者归来》电影中客串了战役中的角色,佩里兄弟积极参与了游戏工坊所承担的每一个《指环王》项目,当他们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们表示很兴奋,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制作更真实的比例模型,这是我们喜欢的”。就像他们为其他微型系列雕刻一样,他们总是单独雕刻微型模型,“只是偶尔在塑料项目上结合”[14]。除了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几款美国角色扮演游戏(包括《克苏鲁的呼唤》《符文任务》和《中土角色扮演》)的英国出版权外,游戏工坊还获得了为几个角色制作微缩模型或游戏的权利。这些经典的英国科幻小说版权,包括《神秘博士》和《公元 2000 年》等,城堡微模便以此获得了根据《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制作28毫米微缩模型的订单和生产许可权。[15]

三、维塔工坊与维塔特效

到维塔工作室成立之前,美国好莱坞和英国游戏工坊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精英和生产制作标准,这些人力物力和资本富集在整个冷战后期的军用转民用企业,制造了数百个著名知识产权和影游融合产品。当导演彼得·杰克逊得到新线公司拍摄《指环王》三部曲时,他知道,所有能调动的英语世界群星都已经为这系列史诗作品的到来铺垫好了一切。

维塔工坊(Wētā Workshop)由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于 1987 年创立,为电视剧《赫拉克里斯:传奇之旅》(Hercules:TheLegendaryJourneys)制作生物和化装效果,并为其他一些本土电影制作了视觉特效。1993 年成立了电脑特效部门维塔数字公司(Weta Digital)。

之后,维塔特效(Wētā FX)作为维塔数字公司(Weta Digital)的新公司进行了股权改组,成为新西兰惠灵顿的数字视觉效果公司。新加入的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为该公司带来了《指环王》三部曲这样的大型订单,后续已经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团队合作开发《阿凡达》。维塔特效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之一,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16]

截至 2017 年,维塔的特效团队已获得六项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维塔特效开发了几个专有软件包来实现突破性的视觉效果。《指环王》电影三部曲所需的战斗规模促使了MASSIVE的创建,这是一个可以激活大量特效工作流程的民用兵棋推演程序: 独立角色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行事。为了拍摄《金刚》重建1933年的纽约,维塔特效开发程序CityBot,这是一个可以逐个镜头“建造”城市的应用程序。[17]

后来在《金刚》电影中,巨型猩猩的皮肤和毛发还需要开发新的模拟和建模软件。一套结合了程序和交互技术的工具为 500 万条单独的毛皮添加了风,并模拟了与其他表面的交互。编写了新的着色器,这些着色器解释了每根头发内的光散射,增加了毛皮的体积质量。大块的皮毛被扯掉,上面布满了疤痕、鲜血和骷髅岛的泥浆,每帧毛发和皮肤的镜头合成都需要2GB的数据。[18]

图2 《指环王3:王者归来》围城战剧照

“维塔特效使用塑料环开发了一种工艺,为《指环王》的演员们制作了轻巧、逼真的锁子甲。这些环从烷烃管上切下,连接在一起,热焊,并涂上一层非常精细的金属涂装。为了《指环王》三部曲,工作人员用机器总共制造了 1250 万个环!”[19]“维塔特效公司以传统方式制作的每一个道具,都有一种方法可以使用一系列聚氨酯塑料产品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参观工作室中,我们将了解‘橡胶’如何变成特技剑、刀鞘和斧头的过程。”[20]这些塑胶材料正是沿用了英国游戏工坊生产新战棋的PVC材料,并配上城堡微模开发的涂料配方,将他们制作好穿戴在演员身上,从电影镜头里看不出究竟是塑料还是金属。

Massive是由史蒂芬·瑞格罗斯(Stephen Regelous)为视觉效果行业开发的软件包。它的旗舰功能是能够快速轻松地创建数千个(或随着当前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进步达到数百万个)代理,这些代理都作为个人而不是内容创建者单独为代理制作动画或手动编程。通过使用模糊逻辑,该软件使每个代理能够单独响应其周围环境,包括其他代理。这些反应会影响代理的行为,通过控制预先录制的动画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剪辑,例如通过在这些剪辑之间进行混合,以创建移动、动作和反应逼真的角色。这些预先录制的动画剪辑可以来自运动捕捉绘画,也可以在其他3D 动画软件包中手动制作动画。

除了Massive的人工智能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包括布料模拟、刚体动力学和基于图形处理单元 ( GPU ) 的硬件渲染。Massive Software 还创建了几个预构建的代理来准备执行某些任务,例如体育场人群代理、骚乱“混乱”代理和四处走动并相互交谈的简单代理。

Massive最初是在新西兰惠灵顿开发的。指环王电影(2001—2003 年)的导演彼得·杰克逊需要能够让数十万士兵的军队作战的软件,这是以前电影制作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程序员史蒂芬创建了Massive,让维塔特效能够为《指环王》电影制作许多屡获殊荣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战斗序列。从那时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并获得了许多其他视觉效果公司的许可。

结 语

从维塔工作坊到维塔特效,命名的变化也代表着电影特效技术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集团的历史变迁。今天的电影工业已经不是20世纪50年代那样,由几个摄影师对着迪克·史密斯从自己家厨房搞出来的类医用模组拍摄的年代了,手工作坊无法满足大制作电影的视觉效果,特效模型成规模成批量的制作需要特殊的行业标准,这是大师迪克他们那个年代手把手师父带徒弟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他们的后生如佩里兄弟等又用新时代的材料将微缩模型成规模地进行生产,建立起来从微观具体到宏观抽象的超大规模战阵推演。尔后,在计算机可以大规模民用的时代,这些特效化装的标准参数,兵棋推演的抽象数学模型,都可以使用开发的专用程序成规模地复制到软件中作为原始参数,并推演出来整个《指环王》三部曲中所有大型战争场面的调度逻辑。而这个调度逻辑,它代表着自冷战以来英美军转民用形成的一系列影游联营项目巨大的成功,这便是影游融合在电影技术领域的历史。

今天,当我们谈论影游融合时,除了讨论它的文化功能、产业价值或类型分类,或许还应该关注它背后的技术史和媒介史。美军将兵棋推演进行了民用转换,并因此为民用影视工业注入了百年活力,又在期间将这些技术商业化并输出到全世界。从这些特效化装的历史看影游融合发展,从“军民融合”到“影游融合”从来不只是一句可以轻松说出口的话,它是一张巨大复杂的行动者网络,是一场漫长的“军事—文化”革命的副产品。

不论是电影工作者还是战棋游戏的玩家,他们也成了当代电影宏大叙事的演员。就像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巨型造物幻境中的魅影,每一个行动者都从自身出发扮演了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却不经意间推进历史产生了巨大的技术洪流。

猜你喜欢

化装指环王维塔
阿维塔11
《指环王:力量之戒》发布新预告与海报
《指环王》动画电影定档2024年
《指环王》三部曲确认内地重映
波比化装
与原著文化结合的《指环王》电影配乐主题创作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维塔斯开枪打鸟获罪
维塔斯丢了神秘感
化装侦察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