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睡眠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适症状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2023-01-15陈丽燕卢文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保护性黄疸胆红素

陈丽燕 卢文珍

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科,龙岩,364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患儿可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黄染和肝脾肿大等,同时还会出现烦躁、拒奶等现象,少数重症患儿还可能会引起高胆红素脑病,继而损伤神经系统,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会降低其生命质量[1-2]。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物理光疗和药物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必不可少。相关研究指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常规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3]。王芳侠等[4]学者认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的干预效果更为突出。保护性睡眠护理的目的在于保障新生儿的睡眠,通过改善睡眠来缓解病症,促进生长发育[5]。鉴于此,我们选取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保护性睡眠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15 d,平均年龄(8.34±2.23)d,胎龄为36~42周,平均胎龄(39.05±1.06)周;观察组新生儿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3~13 d,平均年龄(8.09±1.77)d,胎龄36~42周,平均胎龄(39.08±1.02)周。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一——婴儿黄疸与预防接种》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6],并经胆红素监测确诊的患儿;2)临床资料完善的患儿;3)新生儿家长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伴有胆管疾病、消化道畸形、神经损伤、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2)阿氏评分<7分的新生儿;3)依从性较差的家属和患儿。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喂养,保暖看护,补充维生素,早期游泳,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等。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同时予以保护性睡眠护理,具体如下。1)环境干预:为新生儿创设一个相对安静且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合理设置病房内温度、湿度、光线等,并要求所有进入该病房人员降低说话声、走路声和关门声,同时将手机等电子设备调成静音。2)体位护理:可依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体位,并记录其睡眠状况,包括睡眠时间、睡眠体位、觉醒次数、清醒时间等,同时留心观察影响新生儿睡眠的危险因素,提倡使用“鸟巢式襁褓”或睡袋以增加安全感。3)出院指导:出院时按需发放睡袋,向新生儿家长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定期询问新生儿睡眠状况、是否出现不适等,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家长反馈给予针对性建议。同时让患儿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医院信息平台,自主搜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防治知识(如发病机制、危害性以及日常防控措施等),进一步深入了解疾病,形成保护患儿睡眠意识,并指导家长遵医嘱进行游泳、抚触、按摩等。

1.5 观察指标 1)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采用经皮黄疸仪(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批号:苏械注准20162221152,型号:JH20-1B)测定黄疸指数;采集患儿空腹肘静脉血,以离心半径8 cm,2 500 r/min离心10 min处理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京械注准20182220295,型号:PUZS-600A/B)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2)睡眠时间: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将适用于0~2岁婴幼儿的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交由了解新生儿睡眠时间的看护人填写。主要调查过去1周新生儿夜间睡眠时间(晚上19:00至次日早上7:00)、白天睡眠时间(早上7:00至晚上19:00)和24 h总睡眠时间,同时结合《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7],将0~3个月24 h总睡眠时间<15 h的划分为不足,>20 h的划分为过长;4~11个月24 h总睡眠时间<12 h的划分为不足,>16 h的划分为过长;12~24个月24 h总睡眠时间<10 h的划分为不足,>14 h的划分为过长。3)不适症状:护理1周后统计新生儿在此期间是否出现呕吐、皮损和针头脱落等不适症状。4)遵医行为:护理期间新生儿哭闹次数不足3次且安抚后停止哭闹为依从性优;护理期间新生儿哭闹次数为3~6次且安抚后基本停止哭闹为依从性良;护理期间新生儿哭闹次数超过6次且安抚后难以停止哭闹为依从性较差。依从性=1-依从性较差率。

2 结果

2.1 2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患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周后,2组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2组患儿护理前后睡眠时间比较 护理前,2组患儿夜间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和24 h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周后,2组患儿夜间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和24 h总睡眠时间较护理前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前后睡眠时间比较

2.3 2组患儿不适症状比较 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为8.16%,对照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不适症状比较[例(%)]

2.4 2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为95.92%,对照组依从性为8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胆红素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临床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胆红素生成过多,这种现象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缺乏、母乳性黄疸等;二是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此常见于新生儿窒息、缺氧、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三是胆红素排泄减少,多见于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先天性胆管闭锁等;四是肠肝循环增加,包括胎粪性肠梗阻、延迟喂养、巨结肠、饥饿等;此外高热、低体温、低血糖、早产、母体原因等均是诱发该疾病的高危因素[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提示采取保护性睡眠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新生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昼夜变化,减少热量消耗,维持体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在保护性睡眠护理中,通过环境干预可保障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安抚其烦躁、哭闹等情绪,对身心发展均有重要作用;通过体位护理有助于实时了解新生儿的睡眠情况,增加其安全感,从而延长睡眠时间,锻炼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加快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提高抵抗力;通过提高新生儿家长认知水平,可促使家长树立保护睡眠意识,指导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游泳、抚触、按摩等,既能增加新生儿的食欲,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又能帮助新生儿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生长发育;通过出院指导可进一步完善护理流程,以确保护理干预措施得到准确落实,从而为新生儿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魏旭霞[10]的研究也证实了保护性睡眠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保护性睡眠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遵医行为。新生儿时期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而睡眠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该护理干预通过保护新生儿睡眠可增加脑部血液流量,还会提高和加速生长激素分泌,且清醒时的精神状态也相对较好,整体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体格发育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减少新生儿哭闹次数,进而获取良好配合[11]。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一方面可巩固治疗效果,加快病情转归,另一方面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且远期预后相对较好,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保护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