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黎族医药传承现状调研*

2023-01-15姜子祥陈应奇吴维炎楼津廷李林泽刘英莲黄旨涵谢毅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术黎族

姜子祥 陈应奇 吴维炎 楼津廷 李林泽 杨 旭 刘英莲 李 凯 黄旨涵 谢毅强※

(1.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2.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海南 澄迈 571929)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根据考古发现,一万年前,黎族先民就已经在岛上居住[1]。由于孤悬海外,在交通与信息不便的古代,中原中医药文化难以辐射到海南岛,但是海南多热多湿的自然环境因素,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故黎族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海南岛丰富的药植物,对疾病进行预防及诊治,并慢慢形成独特的、区别于中医药的诊疗与用药经验。有研究[2]指出,黎族医药已经在海南岛运用有3000 多年的历史。遗憾的是,黎族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黎医药技术多是依靠口传身教的家族传承或师带徒模式传承,传承过程中有漏传、误传、失传现象,对黎医药的传承、发展及理论的统一造成了巨大的阻碍[3]。本次研究通过对黎医药氛围较为浓厚的黎族聚居区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并对以海南省医学类院校中医专业在读医学生为主体的非黎医药工作者进行问卷调研,了解海南黎族传统黎医药技术传承现状,分析黎医药传承及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法与网络问卷调研法2 种方式进行。

1.1 实地调研法

1.1.1 实地调研时间及地点 黎医黎药实地调研主要分2 次,调研3 地,分别为2020 年8 月8 日—2020 年8 月9 日,调研昌江县霸王岭地区大章村及石碌镇大村;2020 年9 月13 日调研五指山市水满乡毛那村。

1.1.2 实地调研对象 海南昌江县霸王岭地区大章村某吉姓黎医及韩姓黎医夫妻二人;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大村某陆姓女性黎医;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那村某王姓女性黎医。

1.1.3 实地调研内容(1)习得黎医药技术的途径;(2)黎医药技术的传承情况;(3)黎药材生长分布状况;(4)黎医群体内部学术交流情况;(5)从事黎医事业的薪资报酬情况;(6)行医资质情况。

1.2 网络问卷调研法

1.2.1 网络问卷调研时间 本问卷于2021 年3 月27日发布,于2021 年3 月29 日截止。

1.2.2 网络问卷调研对象 本问卷主要面向海南省医学类院校中医学专业在读学生。

1.2.3 网络问卷调研内容 问卷按照6 个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1)基础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及从业类型;(2)对黎医药的关注程度;(3)对黎医药的宣传或使用体验;(4)对黎医药保护与传承的态度;(5)对黎医药传承方式的认可偏向;(6)对黎医药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开放性问题)。

1.3 信效度分析 实地调研走访地区都为黎族人民聚居地区,被访谈者年龄都在50 周岁以上,且医术受当地村民认可,访谈中也可见陆续有村民前来求医问药,从侧面反映了本次实地调研所得结果的可信度;网络问卷调研法通过网络传播形式,在学院内部及校外传播,限制IP 填写次数,每个IP 只能填写一次,其他不加人为干预,从而最大程度保证问卷数据的随机性与可靠性。

2 调研结果

2.1 实地调研结果(1)习得黎医药技术的途径:韩姓黎医的黎医药技术是向其母亲学来,其丈夫吉姓黎医的黎医术是跟韩姓黎医习来;陆姓黎医医术是向其母亲学来;王姓黎医是向其母亲学来。(2)黎医药技术的传承情况:吉姓黎医生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将医术传给儿子,其子已掌握夫妻二人的部分医术,但因意外离世。夫妻二人有意愿将医术外传他姓,但未遇令其满意的弟子,故久久未有动作,且随着二人年龄越来越大,往后传授医术精力逐年下降,其医术即将面临失传;陆姓黎医生将医术传授给其已退伍的儿子,且较为保守,仅在家族内传承,并无将医术或精细配方外传他人的意愿;王姓黎医生还未有确定的传承人继承其医术,其表妹在跟其泛泛学习,其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将黎医药技术传授给其表妹。(3)黎药材生长分布状况:黎药材多为野生,资源有限,由于生长环境恶劣,采摘路途常有毒蛇昆虫,对黎医的安全构成威胁,黎药采摘获取不易。(4)黎医群体内部学术交流情况:上述黎医几乎都从未参加过黎医药相关的学术交流,仅依靠代代相传的经验治病疗伤,少有改变与创新。(5)从事黎医事业的薪资报酬情况:黎族人民看病,多是用鸡、鸭、米等食物给予黎医生作为诊疗的交换,或是以极低的价格寻求黎医生的诊疗,导致黎医生收入水平不高。(6)行医资质情况:上述黎医药传承人均未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均无行医资格。

2.2 网络问卷调研结果 本问卷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687 份,其中学生作答问卷561 份,占比81.66%;其他作答身份分别为工人、农民、医护、教师及其他。学生作答问卷内容详情见表1。

表1 黎医黎药社会认知度网络问卷调研结果(学生部分)

续表1 黎医黎药社会认知度网络问卷调研结果(学生部分)

2.3 网络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2.3.1 对黎医药的关注程度 问卷总的结果显示,海南省医学类院校学生对黎医药普遍的了解程度不高,但乐意接受黎医药教育。受调研学生中,多数不注意黎医药门诊情况,也没有接受过黎医药相关治疗,仅9.80%学生注意到过身边有黎医药相关门诊,2.85%的学生经常会使用黎医药相关药物与技术进行治疗。

2.3.2 对黎医药的宣传或使用体验 从是否觉得黎医药有效一项中表示黎医药十分有效的占比7.31%,是表示黎医药无效0.71%的10 余倍,说明黎医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明显,有效率高,但是使用黎医药的人数总的占比并不高,黎医药治疗手段及药物还未被普遍接受。44.03%的学生从一些途径接触到黎医药相关知识,觉得可能有效,说明黎医药的潜在受众群体巨大,有值得广泛推广与发展的前景。另有47.95%的学生觉得没有体会,是此问题中勾选选项占比最高的,说明还有多数学生并未接触过黎医药相关知识,在此方面还尚处知识盲区,还需加大黎医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2.3.3 对黎医药保护与传承态度 作为海南省医学类院校的医学生,是了解海南省黎医药相关政策最前沿的群体,但可惜的是,对黎医药政策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比高达59.54%,对黎医药政策不了解的因素可能是海南省医学类院校还未开设黎医药相关课程,对此领域政策的不了解也可能是部分学生现阶段对从事此行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4]。但是从学生对是否有必要保护、传承与发展黎医药的问题回答中可以得出学生对黎医药的兴趣浓厚,态度较佳。

2.3.4 对黎医药传承方式的偏向 近80%的学生认为院校传承黎医药是最好的方式,由此可见,学生对黎医药进入校园的心理接受程度高,并没有对小众的民族医药排斥的心理,并且根据后面的开放性问题中学生自主答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强烈希望将黎医药引进校园,让黎医药走进课堂,通过以院校科班化培养的方式,使学生接触更多黎医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家族传承比较好,可能与中医“医学世家”思维模式有关,认为家族传承更能保持黎医药的绝学与特色。仅极少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培训班会对黎医药传承与保护工作更有益,这些学生的想法可作为日后黎医药传承人联合其他力量开设社会培训班的意见参考。

2.3.5 对黎医药保护工作的建议 学生对黎医药保护工作有较多且较为实用的建议与想法,可选择性地将其改进并作为我们现阶段保护、传承与发展黎医药的手段。

3 讨论

3.1 黎医药家族式传承的现状有碍黎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黎医药技术多是在家族内部传承,类似中医古代的个别医家医术传承模式,即所谓的“世医之家”。家族内部传承有其好处,但也有缺陷。古语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5]。一方面,世代相传的医术及世医之家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家族传承更能保持医术的独特性,不易受其他医家流派思想的干扰,但也影响了各医家流派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无法有效促进医疗效果。通过访谈得知,早期黎医通过家族内部传承主要是由于本民族没有文字,医学思想交流不便,而家族内传承更方便、更容易使医术流传下去,但现在海南黎医群体家族传承的原因主要是不使祖传绝技外泄他人,从而影响自身生存利益。这种做法对保守派的黎医来说,可以满足其依靠祖传医术生存的需求,但这限制了黎医这一独特的民族医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民族医学本身就显得十分式微,虽有少数黎医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展开黎医药的自救[6],但如果各黎医流派或世家再不及时改变思想,互相交流促进,将黎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发展,从而把黎医药技术推广开来,以求黎医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黎医药面临的可能就是退出历史舞台,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黎医生由于多从业于偏远的山区,且不具备国家认可的行医资质,故收入水平并不高。现在的黎医后代有的为了传承祖传医术,考取中医药院校,为日后行医之路打下铺垫。但是多数黎医的后代文化水平并不高,难以进入医学院校深造,虽从小就接触黎医药技术,手中掌握一定数量的黎医药绝学,但迫于无法取得正式行医资质及改善生活质量,多数黎医后代转向其他行业,家传黎医药技术就此断承。虽然我们国家为非科班出身的医药从业者提供确有专长认可[7],黎医药从业者可以通过此途径取得行医资质,但是多数黎医药从业者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没有专门进行过医学培训,且从业黎医药技术范围广,并不限定于黎医药技术中某一特定技术,可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够,难以取得确有专长技术的认可。

3.2 海南省医学类高等院校缺乏民族医药的文化宣传与教育 中医学专业在读医学生对黎医认知度低 海南省医学类院校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黎医药的关注度不高。黎医药起源于海南,海南本地的黎医药无论是应用还是文化氛围应是很浓厚的,但是通过问卷得知,医学院校学生对身边黎医药门诊情况和市面上流通的由黎医药开发或加工出的药品情况了解程度并不如笔者预期所盼,可以看出,从社会的宣传到医学院校对学生的黎医药教育并未普及,导致多数学生对海南省黎医药情况不了解。本次问卷调研中,认为“黎医药保护与传承是有必要的”占比高达90%以上,说明医学院校学生对黎医药的保护及传承工作的认识觉悟高,具备良好的黎医药传承与发展后备军力量。仅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个别学生觉得没必要,这部分学生对传承与发展黎医药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对该部分学生关于黎医药的教育。在海南省医学类院校内增开黎医药等海南特色民族医学相关课程,以丰富学生关于黎医药的知识储备量,为医学院校的学生以后担起发展黎医药的重任打下坚实基础。虽然此次调研问卷中,海南省医学类院校中医类专业在读医学生对黎医药的了解程度不如预期,但从所答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海南省医学类院校学生对黎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具有期盼的。

3.3 黎药材的质量与供应难以满足黎医学的发展 黎医药的药材多为海南地区的天然植物,缺乏规模化种植,产业化供应,导致可获取的黎药药材数量不多,道地黎药材的获取也愈加艰难。对黎医生来说,药材的获取困难,增加了黎医生的从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黎医生退出从医的行业。另外,由于民族医药对药材的叫法没有统一的标准[8],对现阶段黎医药的整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到黎医药的日后发展。

4 展望

黎族医药是海南省最为璀璨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9]。但是局限于历史上黎族先民对黎医药没有文字记载,及公众对黎医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黎医药发展速度缓慢,至今还未形成一个专门学科。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作为海南省惟一一所培养中医药本硕人才的高等院校,在保护与传承黎医药的工作上做出了十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努力挖掘与深究黎医药内涵。黎医药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向好,但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着重注意。(1)在进行黎医药保护与传承工作时要充分关注到黎医药传承人的利益,注重知识产权对黎医药技术及其持有人权益的保护作用[10];(2)尽早制定黎医药标准,建立黎医药保护制度[11],实现对黎医生行医资格的确认,确保黎医身份的合法化与公认化;(3)投入更多力量编写黎医理论与黎药理论书籍,为黎医药形成专门学科引入校园做好先期准备;(4)加大对学生传统黎医药保护意识的教育,为后期黎医药保护与传承队伍培养更多人才;(5)注重对黎药材的保护,制定相关黎药材采收准则,以保护天然黎药材;(6)黎医药学会与协会要充分发挥黎医药学术团体带头的作用,积极为黎医药谋生存、谋发展、谋福利;(7)重视黎医药的创新,重视黎医药的产业发展[12],以海南建设自贸港为契机,把黎医药产品推向全国与世界,增加黎医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抢救和发掘黎族医药,为黎族医药培养更多传承人,其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与弘扬黎族医药,不让黎医药被快速发展的时代及历史洪尘所淹没,使其在如今社会依旧可以为人类健康服务,还可以将黎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13],服务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将黎医药作为海南省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名片,增加健康产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质国内外药企与医疗公司前来海南省开发投资黎医药,从而使黎医药不断壮大,形成良序闭环循环。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术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