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类视频取材和各平台分发策略

2023-01-14曹梅范绍佳张毅许艾米

广东气象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景头条气象

曹梅,范绍佳,张毅,许艾米

(1.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珠海 510275)

2019年5G正式进入商用领域,移动端的效能大大提升,伴随的是互联网行业的视频化,释放的视频用户增长空间为网络视频产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侧动力[1]。截止至2020年6月,短视频以人均单日110 min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讯,在网络视听产业中短视频的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1 302.4亿元,同比增长178.8%[2]。短视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网民获取信息的首选,极有可能在视频社会化过程中从单纯的娱乐内容平台成为基础设施及超级APP。

现有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对某一种短视频平台从内容、运营、创收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与分析的研究[3-5],同时多行业开展了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王钰[6]、邓筱小[7]分析了短视频对新闻传播行业的促进作用;黄燕[8]以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短视频为切入点,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宣传的建构方式。博物馆、文物馆等依托短视频平台对传统文化、历史文物进行宣传并取得不错效果[9]。

目前,通过对我国现有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挖掘各个平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优势互补的研究尚不足;缺少以气象类新闻媒体素材为例,与短视频平台特点相融合的研究。本研究将通过了解各短视频平台的分发算法、内容生态等特点,挖掘其内在联系与优势互补,结合“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服务运营经验,对气象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取材提出建议,探讨投放分发策略,力求气象类信息在各短视频平台更有效传播,从而提升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全民科普素养。

1 短视频平台特征

1.1 短视频生态类型

通过调研分析,本研究将短视频生态分为3类:单列、并列、关系网型。单列型的核心是产品内容,通过爆点内容去吸引关注量和播放量,典型平台为“抖音”、bilibili;并列型强调社区概念,通过社区内的互动、分享来实现内容的传播,典型平台为快手;关系网型的核心是用户,通过社交实现内容的裂变传播,典型平台为微信视频号。随着5G时代发展的到来,各短视频平台逐渐淡化各生态类型的边界,实现内容和社交的探索,向多领域尝试[10]。

1.2 短视频平台运营

2017年短视频平台开始发力,MCN机构数目相比2016年呈现4倍增长,行业迎来井喷态势[11],各短视频平台具有自身独特的定位、用户特征和内容特点。

“抖音”的内容对平台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力达人和用户95后为主,内容主抓兴趣点,容易出爆款[12]。快手用户相对比较下沉,内容聚焦普通人,更有真实感和共鸣。火山小视频为今日头条旗下平台,有一定流量输入。西瓜视频为头条号作者的一个创作平台,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视频号是与微信深度捆绑的产品,更强化社交的互动性,是在自有公众号、朋友圈、社交功能等优势的前提下创立的短视频平台。B站用户群体价值潜力极高,内容丰富,覆盖领域广,从小众ACG(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爱好社区逐渐演变成了拥有自己品牌文化、用户风格的新青年文化平台。

2 “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运营

截至2021年5月“广东天气”头条号共有粉丝12万,2020年共发布短视频104条,内容涵盖科普(包括气象类科普和防疫相关科普)、实景(包括美景和天气实景)、美食、天气、宣传等。

展现量是指用户发表的创作内容被头条推送到平台上实际的次数,包括粉丝展现量(推送给粉丝的次数)和展现推广量(推送给非粉丝用户的次数),即文章在头条被阅读的机会,体现了平台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播放量(阅读量)是用户点击创作内容进行详细阅读的次数,包括粉丝播放量(粉丝所点击播放的次数)和推广播放量(非粉丝用户所点击播放的次数)。展现量和播放量(阅读量)是相互的,展现量越高,文章被阅读的机会就越大,播放量(阅读量)就越大,播放率就更高。通过分析展现量和播放量,可以了解平台及公众对各类气象产品的偏好。

对比“广东天气”头条号各类短视频的展现量、播放量,宣传、天气和科普类视频展现量和播放量均较高,公众对这些类别的天气短视频关注度更高,同时获得平台的推荐推广更多。其中平台更偏向于推送宣传类短视频产品,公众对天气预报相关的内容最感兴趣。通过分析“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播放完成率较高的产品(表略),内容扎实、专业性强、题材丰富的科普产品及重大天气过程时的天气实景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

3 气象类短视频产品取材及分发策略

气象类短视频的核心资源取材包含预报、预警及围绕天气主线产生的科普、实景等产品,这些资源使短视频运营主体能够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细分客户群体[13]。通过分析“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运营服务效果,对气象服务产品按服务场景灵活组装,再结合各短视频平台的运营、用户、分发等特点进行编辑、制作、分发,能够获得更大的传播效益[14]。

3.1 天气过程类

可围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科普等内容,对各类气象图形产品进行整合搭配制作视频产品。公众对不同的气象服务产品需求存在共性:天气预报和天气预警需求或关注度最高[15],容易形成爆款,更适合“抖音”中心化的分化机制和沉浸模式。且“抖音”以兴趣分发为主导机,流量向受众广的品类倾斜,气象类短视频能获得更优先的平台推广。如“深圳天气”抖音号在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前发布全省预警生效图,叠加台风路径和流场动图,配上紧张气氛背景音乐及解读文字,获得133.6万点赞、7万评价和17.5万转发,传播效果好。公众从微信渠道获取天气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台风、冷空气、暴雨等高影响天气过程[16]。视频号基于微信10亿DAU及社交关系链的分发方式,更容易在朋友圈造成裂变式传播。各地天气官方微信号进行图文推送时可将视频号内容直接嵌入公众号推文中,通过私域流量带动曝光度提升,从而更有可能进入到公域(“推荐”界面)进行二次分发。因此,此类视频建议发布于“抖音”和微信视频号。

3.2 深度解读类

对气象相关素材进行选题,可针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挖掘,内容扎实、专业,同时又兼具实用性、趣味性。B站具有大量一线城市整体素质高、理解力强的大学生用户,且用户黏性高,具有很强的学习属性,对视频品质要求较高,内容质量优越的知识类视频能够获得较高的播放完成量。头条号短视频平台用户量大,兴趣标签机制分类明确,高品质的学习类视频能够吸引大量标签用户,确立用户人群,在气象领域深耕,传递更多相对专业性强的知识。如“广东天气”头条号视频产品《#数说气象#1月5日,进入#小寒#节气,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深度挖掘广东小寒节气特点及解读,播放完成率达73%,名列“广东天气”头条号视频产品第一位。因此此类视频建议发布于头条号(西瓜视频)和B站。

3.3 实景

可针对四季应景的美景配合音乐制作精美的实景短视频,及灾害天气实况记录,如冰雹、雷电、暴雨震撼实景。快手社区性较强,着重内容的真实、接地气,实景类短视频能够在同质社区引起共鸣,获得更多的传播。好看、有看点一直是“抖音”主旋律内容,美景能够获得高点赞,震撼实景能够获得高传播。另外,具有明显地域性特色的实景小视频能够在快手社区和朋友圈视频号形成快速高效的传播。如“中国气象”快手号发布新疆6月震撼雪景,获得542.2万播放量、17.6万点赞。“一切为了群众”微信视频号6月18日发布重庆暴雨喝水暴涨灾情实景视频,获1万点赞,8 686转发,因此此类视频建议发布于“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

3.4 常规天气预报

常规天气预报节目内容主要为预报未来3~5 d天气情况。此类短视频适用于具有兴趣标签和固定观看习惯人群,替代部分电视节目功能。头条号视频推荐引流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向标签用户推荐,并且每日定期发布原创视频能够快速提升气象头条号的运营效益,从而获得更多粉丝数、推荐量。因此此类短视频建议发布于头条号视频。如“天气播报”头条号定期发布每日全国天气预报及提醒,时长0.5至2 min不等,共有近5万粉丝,获得9.1万点赞。微信的天气预报服务受到大众认可,很多中老年人使用微信获取天气预报服务,而此类用户群体与传统媒体天气预报节目受众高度重合,因此此类短视频同时建议发布于微信视频号[17]。

4 结论

1)现有短视频平台各有优势特点:“抖音”短视频发展势头最猛,日活量高,用户群体年轻,内容新潮有趣;快手用户下沉,强调社区概念,内容更有真实感和共鸣;微信视频号借助微信平台的力量,强化社交的互动性;B站具有独特的内容生态,播放完成度高,内容学习化和年轻化。

2)通过对“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运营分析得出公众对宣传、天气和科普类视频类别的气象短视频关注量更高,同时获得平台的推荐推广更多。内容扎实、丰富的科普产品及重大天气过程时的天气实景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

3)将核心资源气象产品与短视频平台特点结合,提供气象类短视频取材建议及相应的分发策略:高影响天气过程相关的预报、预警、实况、科普短视频产品建议发布于“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气象题材的深度解读类短视频,内容扎实专业,具有一定垂直深度,建议发布于头条号(西瓜视频)和B站;各类美景和灾害天气实景短视频建议发布于“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常规天气预报短视频建议发布于头条号及微信视频号。

猜你喜欢

实景头条气象
微头条
气象树
“实景与想象”——明清武夷主题的意象式文人山水画研究
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婺源《梦里老家》为例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头条》(四首之三)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