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2023-01-13梁衡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名臣庆历勤政

梁衡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

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后来他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入到处理详细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

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軍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鼓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我在院中徘徊,面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一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老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选自《把栏杆拍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有删改)

赏读:本文叙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贡献,揭示了他得以“永恒”的原因——勤勉治事,勤政爱民,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精神,提炼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符合民心和历史规律的忧乐观。作者盛赞只有像范仲淹这样为国为民的人,其生命和精神才能永恒。

本文语言典雅而又豪放。开头一个“谒”字写出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第四段假想老人在小院中大彻大悟,运用了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具体诠释了范仲淹忠君忧民的一生,感情洋溢;一声慨叹,比作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比喻精妙,振聋发聩。

猜你喜欢

名臣庆历勤政
毕昇(节选)
广州出土五代南汉国名臣李纾墓志铭考略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北宋“庆历直十”创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