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3-01-13刘春雨于晓猛刘洪亮

中国医院 2023年1期
关键词:函询研究所指标体系

■ 杨 佳 杜 汋 刘春雨 龚 超 于晓猛 刘洪亮

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指附属(设)于医院,利用依托医院已有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人员专业特长,承担和完成相关科研任务的内设机构;其发展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优秀科研人员的聚集和培养、学术交流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1]。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视,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因此对其综合发展能力的科学评价尤为重要[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针对研究所科研水平[3-4]、医疗设备[5-6]展开评价,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对研究所质量管理、科研水平、平台设备等综合发展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汇总行业专家意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其全面综合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通过对CNKI、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并结合政府部门官方文件以及专家意见,对指标条目进行梳理。初步构建了包含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指标池。本研究以函询的方式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专家选择标准:(1)从事卫生系统科学研究、管理工作10年及以上;(2)中级及以上职称;(3)本科及以上学历;(4)参与研究所管理工作或科研工作;(5)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研究具有较高积极性,能够客观、全面地提供意见及建议,并能够保证持续参加两轮专家函询。

1.2 研究方法

1.2.1 德尔菲法。自行开发编制“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咨询专家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专业及年限、单位性质、专家对评价指标的判断依据、熟悉程度等。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相应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赋值。本研究通过问卷星、邮件发送等方式,进行两轮问卷函询征求意见。为保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两轮函询为同一组专家。

1.2.2 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评价结果,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利用均数差值的高低来确定标度,用d表示任意两个指标重要性均值的差值。不同指标权重计算标准[7]:(1)若0.25<d≤0.50,标度取3;(2)若0.75<d≤1.00,标度取5;(3)若1.25<d≤1.50,标度取7;(4)若1.75<d,标度取9;如差值在两个尺度之间,则标度为2、4、6、8。

1.2.3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等,并对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进行假设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利用yaahp 12.7软件确定指标权重。

2 结果

2.1 专家情况

共选取专家25人,分别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卫生管理、医学技术等专业人员(表1)。

表1 专家基本信息(n/%)

专家的积极性通过问卷的回收率体现(积极系数=收回问卷数÷发放问卷数),应答率在70%及以上说明专家参与度较好[8]。本研究两轮函询各发放问卷25份,回收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积极性高。

专家的权威性由两个因素体现,即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Cs)。专家的权威程度(Cr)=(Cs+Ca)÷2。据相关研究显示,专家权威系数Cr>0.7,表示专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9]。本研究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6和0.80,表明函询专家权威程度较高。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CV)和协调系数来表示[10]。本研究第1轮函询变异系数平均为0.17,协调系数为0.140~0.285;第2轮函询变异系数平均为0.12,协调系数为0.154~0.302。两轮咨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30,函询过程中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2轮优于第1轮,且专家意见一致性均较好。

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结合专家重要性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标准差(x±s)和CV。统计结果显示,指标池中大多数指标变异系数介于0.10~0.19,但发展规划、网络服务、重点学科(专科)3项二级指标,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成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业著作等11项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0.20,予以剔除。据此制定第2轮问卷进行咨询,问卷收回后由课题组成员再次对专家意见进行处理分析,将实验室平台拆分成2项二级指标,最终形成由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4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运用yaahp 12.7软件对专家函询结果中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层两两比较,建立指标体系的判别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与权重见表2。

表2 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与权重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特点

本研究构建的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可靠、全面、多元化的特点。首先,该指标体系建立在大量文献研究和资深专家支持的基础上。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初始指标池;25位咨询专家中,有21人拥有博士学位,17人拥有正高级职称,其在研究所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并且专家来自4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减少了专业分布导致的偏差。因此,在具有较高专家权威程度的前提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工具,保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次,该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体现在不仅考虑了研究所作为科研机构其自身科研能力的强弱,同时还从组织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以及经费管理能力等方面对研究所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第三,指标体系要具有多元化,以便调整和促进研究所的发展。在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管理体系、发展规划和目标、经费使用记录等主观定性的要求,也有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科技转化成果等客观定量的要求,其多元化保证了整体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2 指标体系的意义

医院附设性医学研究所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依托单位领导下实行所长负责制,并接受上级部门的评估和考核。本研究希望通过建立体现研究所特色、科研机构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研究所科学管理实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的不足并予以纠正,从而减少决策失误。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在评价过程中准确了解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和进展,发现研究的薄弱环节,及时分析影响因素,纠正偏差,推动科研项目完成,落实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和监督职能。同时,在研究所的发展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能为研究所科技项目、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经费动态管理提供依据。根据项目研究进展,核销支出,实现支出动态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发现在本专业领域中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也有利于保证科研奖励的权威性和公证性,营造一个公平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输出和优秀人才的成长。

3.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本研究由于人力、时间、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尚且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后续还需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各地区在应用时,需结合本地政策、规划等实际情况,对指标及权重进行适宜性调整,以更好满足评价需求。预计后期还将通过增加咨询专家数量、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研究所运行现状的调查,对指标体系作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函询研究所指标体系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昆虫也会便便吗?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