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1-13赵茜倩于洪钊

中国医院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科医疗机构远程

■ 赵茜倩 田 园 高 敏 于洪钊 张 伟

近年来,“互联网+”在卫生领域快速发展,我国在健康医疗领域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文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鼓励探索各类新模式[1-3]。2021年5月,《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此外,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为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缓解医院资源紧缺的状况,医疗机构积极利用线上咨询问诊、远程诊疗等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独特优势,互联网医疗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4-6]。受专业特性和诊疗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相比大型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疗机构有自己独特的专科特色,信息化建设情况也有不同。本研究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2019-2020年度全国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现状调研》,分析不同级别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探索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建设口腔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全国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在2021年6月,由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将《2019-2020年度全国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现状调研问卷》采用线上线下联合发布的形式发放至口腔专科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任选其一,由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或具备相应水平的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填报。收到反馈后课题组对问卷结果集中进行统计。

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化组织投入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及安全体系建设情况、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情况、信息系统运维情况、新技术及标准应用情况。本文主要涉及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化组织投入与发展情况、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情况三大模块的相关数据。

1.2 方法

首先对原始数据开展数据清理,包括重复填报、主要变量缺失,以及筛选异常值、与原始问卷进行核对。利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参与医疗机构基本情况、信息化投入情况、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用情况和服务内容、远程医疗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本研究将参与调查医院分为三级医院与三级以下医院,按医院级别进行分层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级及三级以下医院各类系统的应用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口腔专科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共收到有效问卷84份,这84所口腔专科医院覆盖除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以外的27个行政区。84所医院中,三级医院43所,三级以下医院41所;从椅位数量看,83.34%的医院小于300把;从职工人数看,50~500档较多,占67.86%。从年门急诊人次看,82.14%的医院低于50万。从年出院人次看,61.90%的医院小于1 000人。三级医院椅位数量、职工总人数、年门急诊人次、年出院总人次均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三级与三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2 信息化投入情况

在84所医院中,信息部门专职人员小于5人的最多,占64.29%;其次为5~10人,占30.95%;大于10人的较少。其中,51.16%的三级医院信息部门专职人员为5~10人,90.24%的三级以下医院小于5人。信息化预算占比方面,小于1.0%的最多,占65.78%。信息化年投入资金方面,大于100万的医院不到半数,医院年投入资金大于500万的仅占15.48%。三级医院信息部门专职人员、信息化预算占比、信息化年投入资金均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卡方检验均为P<0.01,详见表2。

表2 三级与三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信息化投入情况

2.3 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用情况

在84所参与调研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采用的平台中,微信公众号最多,占60.71%(51所);其次是微信小程序,占33.33%(28所);手机APP、支付宝平台应用率分别为27.28%(23所)、23.81%(20所)。应用手机网页的最少,占17.86%(15所)。未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有5所,显著少于三级以下医院(14所),卡方检验P<0.05,详见图1。

图1 三级及三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用情况

2.4 互联网医疗服务内容

广义的互联网医疗包括诊疗服务和辅助服务,诊疗服务是医疗的核心业务,也就是互联网诊疗,包括健康管理、在线咨询及常见病、慢性病在线复诊;辅助服务是一些非核心业务,即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优势提供的辅助服务[7]。84所参与调查医院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居于前三位的挂号预约、费用查询、在线缴费分别为68.67%(57所)、50.00%(42所)、49.40%(41所);检验预约改约、病历打印复印较低,分别为6.02%(5所)、4.82%(4所)。三级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挂号预约、费用查询、在线支付缴费、医疗咨询、报告查询、报告推送、院内就诊导航实现率均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超半数的服务仅有两个,挂号预约、费用查询均为辅助服务;核心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方面,提供医疗咨询的为44.58%(37所)、健康教育为29.76%(25所)、线上复诊诊疗为16.67%(14所),能够全部提供这3种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院仅6所(7.14%),其中三级医院5所,三级以下医院1所,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三级及三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内容

2.5 远程医疗服务情况

84所参与调查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前三位是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诊断,应用率分别为55.95%(47所)、34.52%(29所)、25.00%(21所);远程心电图诊断及移动心电监护应用率较低,分别为7.14%(6所)、2.38%(2所)。三级医院开展远程视频会诊的比例(72.09%)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39.02%)。未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有9所,显著少于三级以下医院(20所),卡方检验P<0.01,详见表4。

表4 三级及三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情况

3 讨论

3.1 信息化投入规模较小,口腔和信息的复合性人才亟待培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样本医院信息部门专职人员小于5人,超过半数的样本医院信息化投入预算占比小于1.0%,超过半数的样本医院信息化年投入资金小于100万。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2018-2019 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样本医院信息部门职工平均为9.16人,信息化投入预算占年度总预算中的平均比例为1.13%,信息化年投入金额均值为637.59万[8]。相较CHIMA调查结果而言,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信息化投入规模更小。

CHIMA调研显示,多数医院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首要障碍是缺乏充分的信息化资金支持、部门人力资源不足。有研究发现,由于收入激励、人才培养机制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医院信息化人才需求陷入困境[9]。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医院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关注信息化人才培养。首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医院从顶层设计层面予以重视,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选聘机制纳入医院建设规划中;第二,大力培养有洞察力、有创新力、具备跨机构跨部门协调能力的信息化高级复合型人才,既有医疗和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储备,又了解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流程,且熟知国家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要求;最后,规范信息部门的组织架构设置,明晰信息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选用岗位匹配的职工。

3.2 互联网医疗尚在起步阶段

互联网医疗属于新的医疗行业服务模式,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的延伸,是线下传统诊疗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一系列线上医疗服务对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不足、重塑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意义[10-11]。

本次84所参与调查医院中,有77.38%(65所)的医院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各类辅助服务和核心诊疗服务。其中绝大多数(59所)医院通过微信平台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平台相对单一,一方面对微信平台相关数据安全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利于国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在本次调查中,半数医院可以提供挂号预约、费用查询、在线缴费这样的辅助服务;但在核心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方面,能够全部提供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线上复诊诊疗这3种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院仅有6所(7.14%),其中三级医院有5所。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尚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医院的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此外,调查医院中65.88%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等。作为互联网医疗中相对成熟的形式,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尚未大规模真正实现。受到属地区域政策、经费预算等因素限制,有些机构无力建设远程医疗系统。而目前已有的医院远程医疗系统也大多由于网络系统专业性强、技术人才不足等原因,利用率整体偏低,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医院与计算机企业之间的专业壁垒,相互沟通成本大、理解难度高,给建设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带来了很大困难[12]。

3.3 需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与理想中的服务内容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核心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应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出台各医疗专业示范,缩小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协同发展。首先,在政策层面,行业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某些关键内容尚缺乏明确的范围界定,导致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等相关利益者对其概念认知不统一,并影响了后续医疗行为,还需在充分考虑医疗可及性和效率的前提下尽快明确相关概念范畴。第二,在患者方面,需动态把握患者需求,适时调整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有研究分析指出,有59.7l%的互联网诊疗患者目的是想要进行咨询病情/寻求诊断及治疗建议,其次为开具常服药物、开具并预约化验检查项目[13]。

3.4 口腔特色的互联网医疗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待探讨

口腔专科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有一定特殊性,口腔专科医院无法简单复制综合医院经验。首先,大部分口腔治疗以现场操作为主,由口腔医师和护士的“四手操作”为患者提供服务,这是口腔专业特殊性所在。另外,有学者指出口腔专业的视觉特性非常适合远程医疗[14],但其依赖的高质量数字照片也阻碍了这种方式对普通患者的适宜性,而更适合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

口腔专科医院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医疗之路。首先,进一步探索口腔适宜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例如开展线上口腔黏膜复诊患者开具药方服务;绝大多数口腔治疗前都需要影像学诊断,建议畅通线上预约挂号、线上预约影像、线下拍片的全过程渠道;建立线上复诊管理,避免爽约空置椅位。

患者能否获得足够的优质医疗资源,是否真正地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或者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是互联网医疗效果的真正体现。由于本次调查是由社会学术团体主导的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信息化现状的首次大规模调研,部分调查内容尚未进一步细分,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将进一步对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专科医疗机构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远程诈骗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