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2023-01-13谢承洋

决策咨询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建设

◆王 涛 吴 鹏 谢承洋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

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密不可分,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创业型经济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2]。“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互补性[3]。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使两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以课程思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4],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本文以面向高校本科生开设的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为例,回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的历程,总结经验,研究规律,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创新创业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经验借鉴。

二、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课基础建设阶段探索与实践

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进行基础建设,主要围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与完善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建设思路

基础建设阶段历时近4年(2014~2017年),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主要任务是建设并完善基础模块。该阶段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规划的基础模块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建设和教材编撰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建设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模式建设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材编撰则是上述两方面研究成果的集成和传播介质。这一阶段建设实施的思路体现为“以研助教,以教促研;教学相长,持续改进”。课程团队成员是教学与科研一线教师,长期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持续追踪学科发展和研究前沿,将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的内容引入课堂。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角度凝练科学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随着课程建设不断深入,课程团队通过学员调研、评教反馈、同行交流以及同行课堂学习观摩等多种途径,持续改进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并将过程中的心得、经验体现在教材编撰中,实现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图1 基础建设阶段课程建设思路

(二)建设举措及成效

1.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需要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围绕“教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教学计划等,形成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建设教学辅助资料库,包括案例、视频、商业计划书、团队活动方案等。这一阶段构建的课程内容板块如图2所示。课程团队根据环境变化和创新创业领域发展趋势筛选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前沿理论与热点事件纳入教辅资料库,不定期升级更新教辅资料。现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料库,包含教学大纲、教案、案例库、题库及其他教辅材料等。

图2 基础建设阶段课程内容版块

2.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围绕“怎么教”这一问题,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开展教学改革探索。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队作业、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如图3所示,促进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参与式学习转变。借鉴翻转课堂的思路,以时代热点事件如网络租车模式、快时尚品牌的运营模式以及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等为素材,将学生分组,堂下开展案例分析与研究,堂上进行小组辩论和教师点评与答疑。选取现实中的商业计划书,请学生扮演投资人,结合课堂讲授要点评估商业计划书,并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科学决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建立了班级QQ群,提供堂下交流与答疑。多样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到教学中,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图3 多样化教学方式示例

3.成效评估。持续改进是课程建设宗旨,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开展了大量同行交流和学习进修。通过建设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同行交流与自我进修,编撰教材以及教学效果调研和持续改进,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建设初见成效,该阶段也形成了部分成果。该课程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和二专等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连续获得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完成教材编撰并出版教材一部;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料并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

随着创新创业实践的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又面临新的时代命题和改革要求。需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教学[5],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智慧教学工具,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课程的新内涵

近些年,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各高校也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赋予了创新创业管理课程新的内涵。课程定位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理念,教学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理论指导,使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贯穿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并在教学形式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6]。课程定位上,明确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均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高校应通过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核,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磨砺学生的人格意志,使其逐步形成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的自觉性。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等多方面[7]。应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始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课程发展方向。教学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形成了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较为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应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参与性。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标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目前尚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目前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设计上未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且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改革创新应重点探索如何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共创行为,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二是课程思政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课程思政大多只是教师在课程中划出部分时间“灌输”一些相关的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且融合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式过于生硬。大思政格局下,亟需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特点,探索如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路径,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协同育人效应。

为深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有必要积极开展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期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三)建设思路

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不仅能提高教育效度,而且能使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加显著。这一阶段,确立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塑造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发挥主流价值观在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中的引领作用[8]。本阶段建设思路为:①“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课程思政嵌入教学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价值引领,使其实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效果;②“学知识”与“练能力”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重构教学环境、多元组合教学手段、全过程进阶考核等方式,使其实现“线上学知识、线下练能力、过程提素质”的高阶教学模式;③采用智慧化、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课程管理工具,提高趣味性和学生参与主动性;④保持迭代创新,形成一套微观层面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举措

通过问题研判和建设思路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本阶段两大重点任务,一是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管理融合的路径;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参与式共创式“教与学”模式。围绕重点任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创新。

1.明确培养目标和待解决问题。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将培养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层面,知识方面侧重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能力和素质侧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遵纪守法为核心的公德操守、协作共赢为核心的团队精神等。要实现培养目标,现阶段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其一,课程思政缺位,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较多学生还存在“创新创业是天才和创业者的事,跟我没啥关系”的认知误区,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缺少了解,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认识不够,使命感责任感不够强。其二,以“学”为中心,参与式共创式学习模式未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不充分导致课堂重构不彻底,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充分发挥线上自学优势,线下学时不能充分保证能力训练和师生、生生互动共创,学生参与积极性没充分调动。其三,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不充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考核与评价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线上与线下脱节、线上与线下重复的问题。

2.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思政融合路径。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共性规律,有效融合可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基于协同理论,从以下方面构建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管理课程的融合路径:教育理念上,明确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一是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意识和能力,二是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提高教育效度和人才培养效果。教育内容上,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讲授学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使其懂得创新强国的真正内涵,逐步意识到自身创新精神培育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关乎国家建设与发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树立通过自身的创新创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教学方法上,将二者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注重智慧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受众对课程思政的刻板印象,将课程思政元素列入知识点,通过榜样示范模拟、参与式教学、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体会榜样的力量,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更新升级课程内容与资源库。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和混合式教学特点建设更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课程负责人录制上线了慕课,形成了一套线上资源,包括:在线教学视频、题库、历年学习数据库等。线下资源包括:教材、教案、实践导师库、题库、案例库、团队活动方案集等。线上线下题库、案例库等均根据学科发展前沿、时代需求、课程思政需要和学生使用反馈进行持续更新,增加了创业素养和创业潜质自测题库以及实战商业计划书资料库。新增各内容模块匹配的课程思政内容,将创新创业精神内核与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紧密结合

4.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贯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线上课程优势,重构线下环境与教学活动,强调参与式共创式学习。

按“线上学知识、线下练能力、过程提素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教学。线上自主学习慕课,规定时间完成线上考核,师生、生生在线答疑互动。教师根据线上学习情况设计线下教学活动。线下利用智慧教室和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趣味化教学互动巩固知识要点,通过案例分析、团队游戏、角色扮演、模拟路演等参与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和共创式学习。采取全过程考核,每次线上学习均要求完成对应章节测试、作业、开放式问答,考核知识点。线下,设计闯关式过程考核,按由创意到商业计划书的过程,设计创意诞生、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路演等递进式考核,层层闯关,训练同学们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教学资源也做到了线上线下融合,线上资源主要用于知识点学习,线下资源衔接线上内容用于高阶知识讲授以及学生能力素质训练。此外,线下开展双师授课,课程负责人邀请创业者、投资人讲授商业计划书撰写、分享创业经验和创新思维、担任模拟路演评委等。

5.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其一,运用新技术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管理。如课堂投票、讨论、签到、作业提交与批阅等均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完成,提高了互动性和趣味性。其二,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组合促进学生参与式共创式学习。基于设计思维理念和行动学习方法论,设计了案例分析、模拟路演、角色扮演等需要参与、共创才能完成的任务。采取进阶闯关式过程考核,既要求学生组队协作共创,又逐步提升难度,具有一定挑战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其三,企业家创业者进课堂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邀请投资人、创业者讲授实战内容,担任模拟路演评委,通过这类双师授课加强实践训练,提升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其四,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以及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等内容嵌入在内容讲授、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各环节,逐渐引导学生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

四、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持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的总结回顾,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实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内核;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师生共创式教学模式。通过学术界和实践界双师或多师同堂、以赛促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创新等多种途径激发师生共创,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三是树立迭代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智慧化教学媒介与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采用全过程考核,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提升并重。构建一套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边运行,边评估,边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课程建设与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