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湿地公园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13张永佳付诗可张守志佟守正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标识牌长春市景区

张永佳, 付诗可, 张守志*, 佟守正

(1.延边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工程组:长春 130102)

旅游标识牌是借助某种媒介在旅游活动中向游客传达信息并发挥服务和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引导游客直接了解湿地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景观,感受湿地之美的最直观的信息载体[1-3]。完善的标识系统可以成为旅游及游憩场所的间接管理工具,引导和规范游客行为促进管理实施,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5]。当前研究已证实,游客阅读标识牌的时长与对牌示内容的兴趣有直接关联[6],标识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指引游客的滞留时间,观赏路线等旅游活动[7]。标识牌以其多样的图、文、画的展现方式,以娱乐和教育的方式管理游客并传达景区发展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8-10],其宣传教育功能促使游客加深湿地认识,进而激发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11]。同时,科学的标识牌也是湿地公园进行宣教活动和生态旅游的重要辅助工具[12];吴忠宏认为,标识牌能够利用语言文字触动人们的心灵以发挥宣教作用并且有利于旅游标志的形成[13-14]。此外,利用外文译法来规范标识牌得到提倡[15],外文翻译精度与广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6-17]。

湿地公园是建立在湿地景观基础上,集湿地保护、修复、旅游、宣传教育为一体的自然综合体,对满足人们游憩需求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8-19]。随着我国政府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湿地公园已成为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完整的标识牌体系是湿地公园进行自然科学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知识载体[20],有利于湿地公园的文化与自然和谐建设,促进普通民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进而提升对湿地保护和恢复重要性的认知。

长春市是我国北方一座大型省会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北方春城之称。截止2021年,以伊通河、雾开河与新凯河3大河流的47条支流水系为核心,长春市共建了73处湿地公园,在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多处良好的休闲场所的同时,也使得该区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一定保护[21]。通过调查发现,现有湿地公园内普遍存在标识牌摆放混乱,内容设置不合理以及管理无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湿地公园的了解和认知。受篇幅限制,经过综合考虑公园规模等级和分布位置等因素,该研究选取了5处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标识牌的内容、设计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问题,以此来提升人们对湿地公园内涵的认知,提高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

1 长春市湿地公园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长春市(124°18′E~127°05′E;43°05′N~45°15′S)是吉林省省会,常住人口906.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1.9万人。地处东北平原中部。长春市总面积为24 744 km2,下辖地区包括7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内湿地总面积2 400.2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3%,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86%,是长春地区湿地的主体[22]。

截止目前,长春市已经建有200 hm2以上的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规模面积大于50 hm2市级湿地公园43处,受补给水源分布和补给能力的影响,还建有各类小微湿地公园共26处[23]。该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分布在长春市重要河流伊通河沿岸的河流湿地及以伊通河为补给水源的湖泊湿地。其中,兴建于伪满洲国时期的南湖湿地公园具有较为厚重的人文历史价值。而近年来兴建的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则突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重要保护价值。力旺湿地公园是以防灾文化教育以及居民休闲为主要特点。北海湿地公园则尽显城市小微湿地特点,尽管规模较小,但其自然特性尤为突出。上述这些湿地公园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也为珍稀水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图1)。

图1 研究区分布图

1.2 研究区标识牌类别

对选取的长春5个典型湿地公园标识牌数量进行统计,共有917块标识牌(表1),进一步分析可归为5个类型(图2)。

1) 全景导览标识牌。一般位于景区入口处以介绍园区整体信息,包括游客位置、主要景点分布图、总体道路布局、景区级别、公厕、停车场、急救、投诉咨询服务电话等,此类标识数量受园区面积限制最大。

2) 景点、景物标识牌。普遍设于景点的起始处,提醒游客该景点游览由此开始。景物标识牌位于景区的入口或中心,介绍景区的主要资源包括景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等,该类标识块数受园区景点数量影响。

3) 服务导向标识牌。主要分布在路径上为游客指示道路方向并介绍景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导向是标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湿地公园植被较多视野受阻,缺少导向标识易导致迷路。

4) 警示、人文关怀标识牌。设置于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资源易受损的区域。其功能是规范游客行为,如不得接近湖泊、沼泽,不得践踏、攀爬和破坏植物。

5) 宣传教育标识牌。通常分布在景区沿线和动植物周围,向游客传递景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信息。这类标识牌的数量是景区内最多的。

表1 长春市5处湿地公园面积和标识牌数量表

图2 长春市5处湿地公园标识系统分类统计图

2 长春市湿地公园标识牌设置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标识牌是湿地公园的窗口,科学、完整的标识牌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公园的认知,了解公园的设置,提升对公园保护与管理的理解,推动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提升生态旅游功能的发挥[24]。调查分析发现,长春市湿地公园设置的标识牌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标识牌内容有待深化

合理完善的标识牌内容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研究区内标识牌的宣教、警示和导向等内容均存在可优化空间[25]。

1) 标识牌内容中湿地元素不足,缺乏特定环境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突出的形象特征。如南溪、南湖和北湖湿地公园这类功能分区多的大中型湿地公园内的标识牌外观设置单调,且不同功能类型标识牌大相径庭不易区分,无法凸显湿地元素,将不利于反映湿地自然特征、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

2) 服务导向标识牌内容不完善,标识信息不详细。南湖湿地公园因受植被与水域的划分,线路较为复杂,且景点间的线路间隔较远,缺乏对景点之间所需步行时间和目标距离的描述会影响游玩质量和产生迷路现象。

3) 标识牌内容与环境融合度低。园区管理警示标识牌语言不够温和,湿地公园标识牌普遍出现“严禁踩踏”、“禁止触碰”等强硬的语言,不利于建设人性化旅游园区。标识牌材质选择没有整体规范,风格特征过于分裂没有形成湿地公园独特风格,与周围自然环境匹配融合程度低,有碍于湿地公园整体形象塑造(表2)。另外,多数园区医疗急救服务信息和无障碍标识缺失,残疾人的游览感受未得到考虑。

表2 长春市湿地公园问题标识牌示例

2.2 标识牌空间摆放不合理

1) 景区内部分标识牌层次布局不合理。标识牌的形状、颜色和排列与周围环境不一致会干扰游客视线和风景完整性,如南湖公园沙滩区水域中心竖立着一个形状与颜色和周围环境非常不协调的大型公告标识牌,这会使游客在游览过程受到视觉污染,同时给游客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湿地公园内部绿地面积大,一些标识设在远离人行道的草坪内部,由于绿地禁止踩踏游客无法近距离识别,标识牌无法发挥其功能作用。

2) 标识牌安装高度与角度不合理。标识牌的摆放直接影响游客感官体验和信息接收[26]。如研究区中332块宣传教育标识牌中,约有127块牌示的高度低于成年人双膝,且倾斜角度大多小于45度,其能见度会受到冬季降雪或雨季雨渍的影响,不利于游客阅读(表2)。

2.3 标识牌国际化配置低

标识牌缺少中外文互译。研究区仅194块标识牌有汉英翻译,其余78.6%的标识牌均缺少双语对照(图3)。

1) 部分标识牌上虽有中英对照,但只做到中文逐字翻译或夹杂汉语拼音的不规范对应。如力旺湿地公园中 “朱”、“翠”、“霞”等景点名称多次直接译为“ZHU”、“CUI”、“XIA”。这些汉字均有对应的准确的英语词语,例如朱在颜色中代表的是红色,应该译为“RED”。南湖公园中将“道”直译成“Dao”(表2),中式直译与汉语拼音外国友人无法理解,标识翻译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2) 园区标识牌图例缺少国际通用标志,标识图例应用国际通用符号,如国际通用“小心火灾”危险警示为黄色三角外框内有黑色火苗标识[27]。建立准确的标识牌外文翻译系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景区的规范性与人文关怀性,能够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与影响力。

图3 长春市湿地公园标识牌中英对照比例图

2.4 标识牌管理修缮不及时

1) 湿地公园标识牌普遍设置在室外环境,因受到常年的阳光直射、雨雪冲刷、人为破坏、野生动物咬食等影响,使遭受不同程度的磨损的标识牌内容信息难以识别。

2) 在多个公园入口都发现游客规划旅行路线时触摸路线图,从而导致表面缺少玻璃或丙烯酸板保护的标识褪色或脱落。

3) 在南湖湿地公园与北湖湿地公园这类水域面积较大且集中的园区内,湖泊和水域等景点附近的牌示受到水汽影响,出现木质腐烂金属生锈。

4) 因自然因素而破损的标识牌未及时修复,例如南溪湿地公园中较多悬挂式小标牌被吹落入植物中无法辨认,损坏的牌示会影响景区的整体美感和游客的使用,影响公园景观的美感和景区的整体形象,降低游客的体验感(表2)。

3 长春市湿地公园标识牌优化建议

湿地公园的建设宗旨是发展宣教旅游的同时维持湿地系统内部不同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标识牌等辅助设施,从而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有机结合[28]。但由于上述问题导致标识牌的功能发挥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公园发展,为了更好地使湿地旅游与资源保护协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以优化景区旅游标识系统。

3.1 内容优化

1) 应突出长春市湿地公园的自然特色。增加湿地生态环境介绍,如园内动植物的科类、生长条件、栖息地和分布地区,以及湿地珍惜动植物的保护手段和恢复状况,让游客对湿地资源极其科学和生态价值等有较深刻的理解,充分展示湿地特色的同时达到服务与教育的功能。

2) 采用有趣和流行的内容传播方式。规模较大的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南溪湿地公园与南湖公园内功能分区较多,且自然特色较为突出的北湖湿地公园和南溪湿地公园可将宣传教育标识牌制作成动植物的外观,突出趣味性激发游客的求知欲,以科学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湿地公园内不同生态现象和各个生态过程及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使游览者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直观的了解,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不可代替性。

3) 应挖掘景观的文化内涵。传播科学知识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目前长春市多数湿地公园景观介绍仅停留在景物名称上,景区文化背景不够突出。以历史较为深厚的南湖湿地公园为例,标识牌内容应深入介绍景观的历史背景、建设原因、形成过程等,挖掘其内涵和文化意蕴,使游客愿意驻足阅读和学习,加深对景区文化的理解。

4) 内容优化应与时俱进,使用多语言和国际公共信息符号。景区内所有标识均应有中英文对照,避免汉语拼音和中式直译,改变僵化的语言,使用温和的劝说和建议[29]。例如作为长春市国家级旅游景区的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知名度与代表性较强,尤为应当在向游客完整、清晰地传达信息的同时,简化文本内容,适当使用图片帮助理解,减少沟通障碍。另外,各大湿地公园应借鉴南溪湿地公园在标识牌附加的二维条码图设计,游客通过手机扫描来获取科学完整的视频解说和图文介绍,让游客更加体会到湿地的乐趣。湿地公园标识牌的设置要合理抓住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可以建立公园自己的网站或者公众号并通过标识牌进行传播,有助于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游客提供便捷有效感受和学习湿地文化内涵的新方式。

3.2 管理优化

标识牌是园区规章制度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公示信息平台,其破损与信息缺失如未及时修缮与维护,将影响湿地公园环境完整度与公园管理体制正常运行。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巡视,对损坏的牌示及时修复更新,对景区内的牌示进行统计和分类,掌握景区内牌示数量和种类现状便于科学管理。尽量减少易受天气影响的悬挂或粘贴标识牌,在水域附近的标识牌应考虑采用仿木质或不锈钢等不易受水汽影响的材质以延长标识牌寿命,湖泊周围及迎风口标识立杆也应适当加粗加固。由于长春冬季久气温低,易形成季节性冻土的区域应加深标识设置深度。还应从游客角度出发,建立标牌反馈与评价机制,收集游客对景区自然环境与导向标识的评价,主动发现问题并整改,为湿地公园所有相关利益群体提供一个共同参与管理的信息平台,激发人们主动爱护湿地环境,遵守公园管理规范。

3.3 设计优化

1) 设计优化的整体化。园区内标识牌按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制作,实现标识之间的协调。科学、美观地将标识牌与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资源特征和区域气候条件相结合,既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又为湿地公园增添特色。

2)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色彩方面可以根据公园的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和科学知识进行配色,例如南湖公园原建于伪满时期当时被称为“黄龙皇家公园”,园区内标识牌就可以结合明黄色、紫色等色系在人文景观处烘托历史底蕴。同样在材质方面也需结合景观背景,如南湖湿地公园解放纪念碑处设石碑形式标识牌来介绍其历史背景,凸显历史庄严性。标识牌还应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国际惯例,例如红色代表禁止和危险,黄色代表警告和提醒,绿色代表安全和许可,蓝色代表公示和指示。语言内容设计应以简体、楷体与隶书为主字体,清晰规范,字体大小应考虑游客的阅读环境和视觉范围。最后,应增加无障碍标志和适当的语音媒体进行辅助[30],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识别能力和阅读舒适度。

3) 设计优化要科学实用。应合理利用标识牌版面,可在标识牌底部或背面添加简化的全景指南地图。开发多功能标识,南湖、南溪和北湖湿地公园等大中型园区应设计休息桌椅式的标识载体,解决游客将石木等落地式标志作为休息场所的问题。针对南湖湿地公园这类园区路线交错复杂的园区可以将路灯、垃圾桶、路面砖等设施增添引导标志。科学优化标识牌,在发挥标识牌原有功能的同时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节省资金,充分辅助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和绿色旅游的发展。

4) 优化设计彰显湿地自然特征。材质上优先选择自然原料,避免因标识牌的存在而破坏环境协调性,建议以木为主,石为辅,如果使用金属材料,最好使用木纹仿金属,迎合湿地公园的自然特征。造型上要结合景区的资源特色与历史文化,从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元素设计出独有风格的标识牌,譬如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柳堤枫岛”特色植物景观区,可以提取植物形状例如者叶子、岛屿形状作为标识载体,使其与景观空间完美融合同时增加趣味感。实现标识牌与湿地环境的协调,更好地通过标识牌展示湿地公园的自然特色激发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4 结论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长春市5处湿地公园的917块标识牌进行实际调查,总结其现状及存在提升空间之处并得出以下结论:长春市湿地公园标识存在缺少文化蕴涵,湿地特色表现不明显,缺乏创新,功能形式单一,语言生硬,双语翻译不规范,修缮不及时等问题。从标识系统内容、管理和设计3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

1) 内容优化 在标识牌内容中深化文化传播功能,建立多元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文化链条。

2) 管理优化 在管理中给予标识维护工作高度重视,保障标识系统功能有效发挥,与景区环境和谐完整。

3) 设计优化 在公园设计建设中融入科技化与国际化的思维,在标识牌的材质与布置的科学选择前提下,将信息完整清晰的传达给游客,以提升景区形象凸显和谐健康的湿地生态环境,以期构建出充满人性化、特色化、集成化的标识系统,营造和谐完整的自然景区,激发人们热爱、保护湿地,最终达到湿地公园旅游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标识牌长春市景区
南方沿海地区电网标识牌褪色模糊机理分析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电杆标识牌安装器研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给你的宠物戴上二维码
佛罗伦萨的交通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