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将党史元素融入《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路径研究

2023-01-12龚李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国防军事党史

□张 千 何 泳 赵 青 龚李维

一、党史元素融入军事理论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党十分重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9年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方位大格局。

高校《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将党史元素融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举措,因而需要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深度融入党史元素,深化课程内涵建设,重塑课程教学体系。

二、《军事理论》课程中党史元素教学内容的构建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理念“新”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励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军事理论》课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已成为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载体,因而高校教师要转变以往老旧的教学观念,将教书育人深度融合,使“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提高教育质量。《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到课程就是要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形成“专业+思政”“教书+育人”的新理念,要避免就军事而军事、就理论讲理论的做法,将教书与育人高度融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把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的传授、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如通过讲授第一章中国国防,用党史发展的艰苦奋斗历程去带领学生理解什么是国防?国防有什么重要意义?与以往相比,现如今我们的国防建设又体现在哪里?最重要的就要通过新的案例、新的素材使学生意识到爱护国家,守护国防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明确融入内容,让课程“优”起来。《军事理论》的教学核心就是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根据《纲要》指出,要注重挖掘各种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育人质量。究其根源在于教师要明确在教学中该“融入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应当深入发掘教材中各个章节包含的育人元素,研究社会时事政治,将最新的国内外军事动态更新到教学中,同时古今联动融入党史中的相关信息,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学习。

表1

课程章节党史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成效。

1.第一章:中国国防(含国防法规、建设、动员等内容)。以“百色起义”过程中邓小平等领导者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夺取胜利的事实,说明国防建设就要集全民之力。理论讲授(讲授式)、案例研讨(案例式)、思想启发(讨论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意识。

2.第二章:国家安全(含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等内容)。以20世纪60年代,我国公安部门巧妙粉碎国外间谍,企图窃取我国原子弹秘密的案例,阐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论讲授(讲授式)、案例研讨(案例式)、思想启发(讨论式)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意识与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3.第三章:军事思想(含外国、中国古代、当代军事思想等内容)。以湘江战役、淮海战役为案例的阐述理想信念、军民团结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理论讲授(讲授式)、案例研讨(案例式)、思想启发(讨论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同时强化学生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信念与信心。

4.第四章:现代战争(含新军事革命、机械化、信息化战争)。以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功勋舍己为国的光辉事例,阐述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科技创新对于打赢现代战争的重要性。理论讲授(讲授式)、案例研讨(案例式)、思想启发(讨论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代战争的形态、特征、趋势,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同时立志学好专业技能,报效祖国。

5.第五章:信息化装备(含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等内容)。以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西柏坡,通过频繁的电报往来,指挥战争赢得胜利的案例,阐述信息化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理论讲授(讲授式)、案例研讨(案例式)、思想启发(讨论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化装备的重要作用和我国现状,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积极性。

(三)改革教学模式,让课堂“实”起来。教学内容是引导教育学生的理论依据,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体现。近期走访很多高校发现,大多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主要由辅导员以及其他行政兼课教师担任,有的甚至是全部承包给学校武装部来进行教学。针对以往《军事理论》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需要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如何融入的问题”,通过讲授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力求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1.创新关键词授课模式,让课堂“精”起来。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分章节划区域进行集体备课,摒弃传统一章一节的零散备课方式,集中统筹章节关键词为核心,按照专题备课方式,结合学生的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筹整合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如第一章“中国国防”有五节内容,按照大纲要求共10个课时,平均每个内容2个课时。授课教师可以“国防”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从“国防的内涵、演变、制度建设、武装力量的形成与发展、国防动员的现实意义”等内容来进行专题备课模式,使学生建立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2.采用案例式授课模式,让课堂“热”起来。在课程开课前的八分钟,让学生分享今日之国家时事,并进行简短讨论,让时事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让学生习惯的养成与授课知识相结合,更好的从实践层面理解理论内容。如在讲到第五章“信息化装备”时,可以将我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东风系列导弹、海军建设、J20及J16先进战机入列、空军拥有了5代战机”等先进设备的制作与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通过“名师讲堂”“军事专题讲座”等案例学习,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悟中国工匠精神。

3.采用讨论式授课模式,让课堂“嗨”起来。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互相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度,体现作为中国青壮年的担当;另一方面也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符合国家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让课堂“活”起来。《军事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将最新的国家军事动态普及告知给学生,因而最新的内容也必然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唯教材论、唯教师论已然不适合《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需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覆盖的混合教学模式。将“学习通”“超星”等平台更好地使用起来,将各种议题讨论、问卷调查等线上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线下总结,用于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课程对课堂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便于更好地增强师生互动,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课堂虚拟场景。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情感更好地体悟相关知识点;二是利用校园活动,主推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将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活动、爱国主义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赛促学,在收集资料、自我内化以及成果展示上进一步“活”化课堂教学;三是利用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基地”,身体力行去感受红色文化、体悟红色教育。

(五)加强教学评价,让学生“忙”起来。一是加强课程评价的措施。课程学分的评比,不再单纯以传统的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占比进行赋分,而应强化线上、线下的讨论、时事分享、使用合适的学习App,并将线上讨论、上课考勤以及平时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强化作业展示、作品展示等作业的评价方式。《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通识课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阐述理论的同时需要有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两者不可分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迷彩青春”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校内外表现学生爱国情怀的朗诵、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答等,把第二课堂融入教学评价中,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在德性和素质能力的结合,用英雄事迹筑牢学生的爱国信仰。

(六)强化教学制度,让管理“严”起来。一是强化考勤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学习通”“钉钉”等网络平台的管理模式,创建班级,摒弃传统的口头签到,精简时间,采用“动态二维码”“手势”“位置”“拍照”等方式进行网络考勤,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到课率;二是优化手机使用制度。现如今,大学生是被手机霸屏的一代,强制学生上课没收手机,只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既然无法摒弃,那就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口头提问,转移到学习通的“讨论”一栏中,并设置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跟进学生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手机的育人功能,最大化地和学生抢占手机的正确使用率。

(七)提升教学能力,让教师“强”起来。《军事理论》课是各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且其涉及的专业多而杂,授课教师通常不具有专业的军事理论体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仅涉及一两个领域,所以对于教师的专业培养与教学培训必不可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教师成长梯队,发挥新老教师的教学联动作用。由军事理论教育教研室带头,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结合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集思广益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是建立教师集体授课培训、听课常态化制度。教育厅、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比如第五章信息化装备中,关于信息化技术的讲解就需要加强教师物理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心得交流;由教研室主任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部、公共基础部的教师,来进行军事理论课集体说课研讨训练,多去教室听同行教师上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其中应组织相关教师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现场教学等方式,丰富自身的党史知识。三是将教师的科研与军事理论课相结合,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和教学联系起来,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来完善科研,鼓励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形成科研团队,一起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讨论、科研等活动。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军事理论》课使大学生整体了解国防知识,而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作为一门非思想政治课程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高校教师要从“融入什么?如何融入?以及融入的成效检验?”这几方面去发挥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的政治教育功能,结合教材的章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启发学生要“参军”“慎言”“学史”“知战”和“知新”,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课上和实践教学,深化军事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国防小课堂
党史上的今天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