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2023-01-11徐宏艳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申报绩效评价

徐宏艳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监管,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较大。在实践工作中,要抓住各项细节,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加以优化改进,将财政专项资金盘活,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大幅度提高,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对此,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深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认识,在实践中探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各单位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为确保专款专用,制定了相关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加以管理。但部分管理制度缺乏详细具体的内容,针对性较弱,难以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部分单位在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实践过程中,仅凭狭隘经验,未能紧密结合申报情况充分发挥相关制度的作用。部分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充分重视,未能设置规范完备的管理制度,甚至未设立专项辅助账独立核算,片面重视获取财政专项资金,而疏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导致资金出现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甚至出现用途改变的情况。

(二)缺乏科学的资金申报

部分单位片面重视申报项目并获取专项资金,但项目申报未能契合自身实际并考察本地区实际情况,因此,项目论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的统筹规划,即使项目建设完成,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造成项目建设失败。部分单位对项目申报未能进行总体设计、准确估算项目整体资金构成以及正确估算对未来发生的项目使用明细金额,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用途偏差,资金使用结构占比均超范围;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和谎报,上级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后,并未被全部用于项目建设,部分专项资金被挪用,甚至也会发生为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添加其他成本费用,完成专项资金使用。

部分单位的项目申报不符合相关条件,但财政和相关部门仍向其拨付财政专项资金。部分受到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扶持的项目在申报过程中未能严格履行各项程序,缺乏全面充分的材料,甚至材料缺乏真实性。另外,部分项目单位存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多头申报的情况。对同一项目进行多种方式的包装后,再向不同主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申请。

(三)难以保障专款专用

财政专项资金仅能在特定项目中使用,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应对之进行专门存储和独立核算。但在现实中,财政专项资金未能实现专款专用,部分单位会擅自改变财政专项资金的用途,对之进行占用或者挪用,例如,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其他项目存在的资金缺口进行弥补、对其他设备进行购置、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套取、与下属单位之间开展关联交易等。之所以难以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是由于部分单位相关人员未能如实对资金用途进行申报,且资金使用缺乏合理性,导致资金存在较大结余;资金使用未能同步于项目进度,难以实现准时的资金结算,计算成本收益时难以形成准确结果;资金使用单位缺乏完整的项目库和长远规划,项目申报负责人仅关注财政资金到账情况,片面追求项目资金使用金额,未能契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使用。

(四)缺乏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

各单位对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较高的申报积极性,但部分单位片面重视申报获取财政专项资金,却对之疏于管理,未能形成清晰明确的职责分工,难以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有序管理。财务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缺乏实时关注和严格控制,难以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位对于应当实施项目招标而未实施招标,或者存在虚假招标;部分单位在建设完成项目后,未能向财政部门上交结余资金,而是在本单位滞留结余资金,财政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财政专项资金闲置。

(五)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当前,相关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逐渐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并配套设置了明确标准,但评价指标涉及较广的范围,且缺乏及时更新,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的界定相对单一,对项目本身存在的特征差异缺乏充分关注,很多指标未能真实反映资金绩效,评分较为随意,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部分评价结果未能从横向纵向上加以比较,难以保障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为增强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性,单位要科学制定全面详细的管理条例,涵盖资金审批、项目结算、报销范围、专户使用规定等。单位要设置专业的评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加强管理。评审人员一方面要从单位管理人员中抽调,另一方面要筛选专业技能较强的财务人员,通过科学制定全面详细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效率[1]。

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根本上有效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妥善运行。要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涉及的各项环节,包括资金申请、资金使用、资金拨付以及资金结算等科学制定可行性较强的管理办法,对资金申报需要具备的条件、各项流程以及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运行涉及的各项环节保持阳光透明。例如,在项目立项环节,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估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尤其是财务专家要在项目申报阶段参与工作,全面了解项目申报背景及项目建设意义,并出具客观真实的评估报告;在项目建设实施环节,财务专业人员要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关注,并准确把握资金流向,一旦发现偏差,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项目评审人员和实施人员定期对重大财政资金项目开展项目总结复盘;对于已完成项目,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开展验收,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分析预决算资金是否存在缺口,若存在,需阐明具体原因,撰写规范的书面报告。

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各地区情况,将调查结果作为依据,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方法进行完善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在最大化程度上发挥其作用。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应的预算编制各项细节加以补充,清晰确定和合理细化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用款单位和相关事项,落实每笔资金的专款专用。相关部门还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和情况作出详细规定,禁止违规使用专项资金。

单位要加强资金管控,针对财政专项资金推进构建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对项目资金共同实施全流程管理,对项目预算编报进行复核,判断其是否具有可执行性、资金需求是否合理,并对项目执行进度进行跟踪,对资金支付依据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合规,对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单位要对项目实施分类管理,科学细化预算,紧扣项目设立的具体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对项目实施分类监管。单位要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严格的绩效评价,加强监管力度。单位对财政转型资金开展绩效评价,通常由业务部门实施自评。对此,财政部门要复核自评情况,增加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二)创新项目申报管理方法

相关部门要对项目申报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项目情况构建数据库,对项目实施入库管理,秉持先进先出的原则,考虑项目的重要性和缓急,由管理资金的单位进行审批。项目库之外的项目,不得对之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申报获得审批,进入项目库的各个项目,要及时对之出具建议书,明确提出项目目标,初步构建项目实施设想,确立项目规模,初步对项目投资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估计;对项目展开深入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项目各项细节。在项目决策环节,参与项目的相关人员在签字确认后,要对规范准确的书面记录加以保留,为后期查阅相关记录、判定责任提供依据。批复项目之后,项目单位要根据批复内容,组织实施项目,禁止擅自变更,遇到特殊情况,确需对项目进行调整,应遵循申报程序,切实履行各项报批手续。项目单位要遵照批复要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若项目完成后,存在资金结余,应向财政上交,若单位需要对之留用,应向财政部门申报,获取其同意,否则,禁止对结余资金进行随意使用[2]。

主管部门要借鉴以往管理财政专项资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项目申报相关文件、资金管理办法等进行完善,对申报资料各项要求进行细化,严格审核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合规,对申报项目加强实地考察,确保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

(三)对资金使用范围加以明确

各单位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各项流程,增强资金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杜绝挪用资金的情况。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储存专项资金,并对之进行专项核算,使用专项资金要严格遵守相关资金规范,不得对资金用途进行随意改变。针对财政专项资金构建公正透明的审核制度,并配套设立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尽可能杜绝寻租行为;在报账和资金拨付环节,要求相关人员对合法的真实凭证进行出示,财务人员再对之进行报销;财政部门要对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对于未能做到专款专用的资金使用情况,要督促资金使用单位立即实施整改,并详细撰写整改报告;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加以明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避免资金浪费。另外,要对专项资金使用相关信息定期进行公示,方便群众了解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使用实际情况等,保障公众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知情权,据此对占用、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加以遏制,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3]。

(四)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常态化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构建完备的监督体系,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各自肩负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职责加以明确,确保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规范高效的监管。要整合人大、审计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外部监督。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之进行整改,并要求资金使用单位将落实整改措施的实际情况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依据[4]。

相关部门要专门构建监督机构,安排独立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构建评判管理的有效制度,对资金评级体系加以完善,撰写监督评价报告。监督机构要对资金使用单位内部工作展开不定时审查,杜绝设置小金库的现象,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

(五)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财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对管理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效果进行合理评价。要通过绩效评价,引导财政专项资金实现科学合理使用。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根据项目特点设置评价指标,对项目具备的特征进行真实反映。要增强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质量和效率,对资金支出加以优化,对会计核算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对类型不同的评价对象要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标准;要紧扣评价对象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在确保前后衔接良好的同时,凸显侧重点;对共性指标进行科学设计,对管理特征加以体现,同时,对个性指标进行科学设计,体现差异化。从横向和纵向上,综合对比项目进度、财政资金使用实际情况、双效益和剩余资金额,据此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实际效率作出准确判断,督促资金使用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的重视,实现高效率的资金使用[5]。另外,要在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步完善。

相关部门要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构建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制定各项考核标准,划定具体的奖惩条件,并对奖惩范围加以明确,严格遵循规定制度,对资金管理进行优化。对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人员施加惩罚,遏制减少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现象。要利用媒体对违规违法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现象进行曝光,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资金申报、难以保障专款专用、缺乏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对此,要通过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项目申报管理方法、对资金使用范围加以明确、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等措施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专款专用,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申报绩效评价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设立国家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