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就上了哲学这条“贼船”?

2023-01-11泥瓦匠

视野 2022年24期
关键词:哲学系调剂志愿

/ 泥瓦匠

引言

刚脱离高考苦海的朋友们转眼就面临志愿填报的人生选择时刻。看着文科专业目录里第一行方方正正的“哲学”二字,大约不少人会心生好奇:哲学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什么样的学科能占据文科的010101号编码?又是何种超凡脱俗的神人,能和这玩意儿搏斗四年?

只要看看知乎上的各种提问,就不难看出,大家对哲学系学生的印象还停留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试举一例:

题主:“请问读哲学系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某答主:“亲戚朋友都认为我必然在‘去死’和‘出家’之间做出选择……”

但其实,哲学生也是普通人。他们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会像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哀叹作业做不完,吐槽考试的困难,担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怀疑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意义和价值。

是什么使得哲学系看起来如此特殊?是什么让哲学系的他们义无反顾地报考哲学系?又是什么,使得非哲学系的他们“三过哲学系大门而不入”呢?

一起来看这些人迈入哲学系的故事。

小也

高三的时候,我突然开窍了,物理学得特别好,次次考试都接近满分。高考那年,我其实是卯足了劲儿准备去报考物理系的,“哲学”这个词,根本没在当时的报志愿字典里。我填的几个学校,第一志愿专业都是理论物理,没有理论物理的学校就填应用物理。结果录取通知发下来之后——好家伙!被调剂到新闻传播了!

拿到调剂结果之后,冷静下来想了想,当初想报物理系的初衷无非是中二少年的梦:想理解我们所生活其中的世界的真相。既然如此,换条路径也不是不可以。还有什么学科研究世界的真相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哲学。

于是开始苦苦自学哲学,准备读研的时候换个专业。

在这期间我去隔壁学校蹭过一些哲学系的专业课。蹭课过程中,有两条意外收获:一是,哲学生们还是很可爱的,并不都是刻板印象里生活在2G时代的苦读选手;二是,哲学也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苦心钻研一条和日常生活没啥关系的“宇宙的究极真理”,它和生活真正接轨的时候,才是它魅力最大的时候。

今年我终于从新传苦海毕业了,即将踏入理想的哲学系。我想,在做足了心理准备之后,它不会让我失望的。

永方

高考分数不够的我,选择了走艺术的道路,正因为做了这个选择,才有书可读。本科就读期间,我并不能理解哲学是什么,或者说我压根就没接触过哲学。由此,硕士保研的路径便依然选择了本专业。

但在研一的一堂电视节目研究课上,我忽然接触到法国哲学思想,对此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哲学系课程的旁听之路。通过不断了解哲学,我开始觉得爱哲学的人多少会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关注人生的问题,关注生活的意义问题。

我有时很羡慕我认识的一些读哲学的同学,他们本硕博都是哲学专业,可能很早的时候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的人生可能就是一条目标明确的道路。

从接触哲学开始,我觉得我的人生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可能有时方向会变化,但目的不会改变。学哲学我不是做出了一个选择,而是我知道我对哲学感兴趣,因为这就是我。如果非要用一个命题来表达的话,我想用“认识我自己”。

一月

我可能是在人生的较早阶段就有了“我要去哲学系”这样一个念头的人。当然我也不敢说本科就是哲学的自己,会比他人对于哲学的见解更深刻到哪里去。我与哲学的邂逅,没有多么轰轰烈烈、多么志存高远,只是一介哲学学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惭愧地说,我并不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我总在晚自习课上读闲书——是的,就是那本经典的“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此前从未对哲学有过概念的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我在深夜的胡思乱想竟然都被哲学家们系统地提出、思考、论证过。似乎有一片清晰的图景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懵懂地抓住这根绳索,而后继续阅读了《理想国》《西方哲学史》等等一系列被称为“新手入门”的书籍。

那个时候我对哲学就时常怀有一种很隐秘的感觉,它好像是我一个羞于启齿的地下恋人,我从来没有公开地宣称我喜欢哲学、我要读哲学系,但这个甚至还称不上是信念的小种子早已埋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对于尚处幼稚期的少男少女们来说,哲学往往成为或玄幻或枯燥或遥远的代名词,甚至可能是一个人“吹牛”“装逼”的工具。我问自己,我是为了在人来人往的图书馆入口位置上摆几本《小逻辑》引人注意吗?我是为了体现一种姿势水平高于同龄人的“少年老成”吗?我是为了“酷”吗?——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究竟想要什么。

第二件惭愧的事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和家长的期许,哲学只是我的第三志愿(我从来不是一个义无反顾的理想主义者)。当然故事的最后我还是被调剂到了哲学系。我其实不太喜欢用“冥冥之中”“命中注定”这样的词,不过生活似乎确实如此机缘巧合地安排了我,让心底这颗小小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

托利

我选哲学纯属偶然,因为高中班主任说,如果你过线很多又不知道选什么专业,那就按照历年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从上往下跟着选就行了。我从高到低排完了文科,第一就是哲学,也就稀里糊涂地选了哲学。后来入学的时候遇到我的师兄,问他当年分数如此之高,为何要选哲学,他说因为哲学编号第一就选了。后来轮到我的师妹,她是真心实意拥抱哲学,比我们强多了。

总而言之,我稀里糊涂地进了哲学系,然而后续的学习令人愉快,也从此真正爱上了哲学。

豪杰

如果不把哲学当成一个专业的话,那么我属于是活着活着就到了哲学边上。

本科的时候学的是统计学。因为上海考生是先填志愿后考试,所以也就是按照分数从高往下选。高中选的是理科,所以也就按照分数填了一些理科的专业。

接触哲学的过程比较微妙。本科是一个商科学校,加上理学院又没有文学课,所以跑去旁听了一些文学、社会学的课程,然后就慢慢开始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也写写东西。等到毕业的时候,一方面因为对统计学这种科学信仰的失望,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坚持做一些笔头工作,就去做了文案编辑,后来也有在书店工作。遇到了很多人,尤其是有些同事和老板给了我一些不太正面的推动力哈哈,于是我放弃了不太彻底的社会学,去考了哲学。

入门哲学的方式也比较诡异,一开始是看小说。读了萨特、加缪和波伏瓦的作品,也模仿他们的写作,觉得不过瘾,就接着读接着写。慢慢地就看起了哲学书。

我觉得,在本科选没选哲学专业关系不是很大,要搞哲学的人总是会走到这条道路上来的。

备考研究生期间想过很多专业,因为过去热衷于从事公益慈善行业,所以第一反应是社会学,在社会治理项目实习期间我在不停实践不停反思,有没有更宽广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哲学它出现了,它出现了,它出现了,重要的事说三遍。应用型学科实用性很强,但是感觉缺了灵魂。哲学何谓?无用之精神?我想,它是我头顶的星空,是我可以终生仰望收获内心安宁的地方!

北辰

高一的时候读了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书,就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尤其对现代欧陆哲学感兴趣。高三的时候参加了对新成立哲学社的指导工作。自主招生报考哲学专业,靠前录取,毫不犹豫地就去了。家里开明,物欲不高,可以赚钱但没必要,喜欢就够了。

唐棣

高考:这个服从调剂是什么意思?算了管他的勾一下吧!

考研:我要跨专业,历史学!→搞什么这么多书要看,算了我还是考哲学吧。

横批:无为而治(得过且过)。

正经地说,虽然在这两次选择中哲学都不是我的首选,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它却着实以独特的魅力折服了我。严谨的思辨、缜密的逻辑、源远流长的思想史、熠熠生辉的理论沿袭,在这门学科中你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快乐(数理逻辑)、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伦理学)、可以得以窥见宗教神秘面纱后的种种原理(宗教学原理),当然私人首推中哲,训诂让人痛苦,训诂让人快乐。

叠半

当时报考时空了一个志愿,强迫症犯了,看着难受,顺便看看,选了个哲学专业(感觉还可以),而且还不服从调剂,因为自己不想去不喜欢的专业。就这样,我被录取到了哲学专业。哈哈哈哈,就这样,一时起意,人生的路就这样改变了!哈哈哈哈哈哈,还好,挺不错的!

攸宁

对于高考来说,不是我选择了哲学,而是哲学选择了我。但是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彷徨之后,在迷茫中逐渐感受到了哲学之美,所以就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学习下去了,所以等到读研阶段就变成我选择了哲学。

向晨

过去的学习我一直是以兴趣为主导:高中读的是理科,本科读了汉语言,后来因为在图书馆翻阅了一些哲学书籍,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考研就报考了哲学专业。

我觉得哲学文理兼包,学起来一度有种邂逅老相识的味道。接触一门新的学科,从零开始,现在还在摸索攀爬之中,可是说是痛并快乐着,与各位考研er共勉!

徐易

高中文科,就兴趣而言其实更倾向去读文学类,报志愿那个阶段又有感于正义与公平的亟需,义无反顾一志愿全报了法学,结果调剂去了哲学哈哈,大概这就是缘分。懵懂中大学过半,摸索中又觉已经在这条道路上,不如再走走看。

素冰

高考报志愿时,凭着对高中哲学生活课本中知识的单向度热爱以及哲学生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感召,在有限的选择空间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哲学专业,也算是半主动选择吧。

虽然说在之后的学习中,面对各方向原著的阅读和学习不进去的时候经常抱怨,并放下狠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学哲学。但是,读研可以改头换面了,我还是依旧选择了哲学o(╥﹏╥)o,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我心底对它还是爱得深沉吧。

微与

高考报志愿一心瞄准金融类专业,结果竟然被调剂到哲学专业(泪)。

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吧!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被哲学选中,边学习边体悟,收获了很多内在动力。

安宁

高中阶段与哲学初识,是在高中政治教科书中,那时候碍于自身对哲学浅薄的理解,实际上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学习。结果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碍于尴尬的总分和平平无奇的文综成绩,我填志愿时没有哲学选项可选,于是根据语文成绩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遭遇哲学的契机是考研动员大会上班主任的推荐,初衷只是觉得哲学相对好考一些,但随着对哲学复习的逐渐深入,加之实习期间偶尔翻到了一本书: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

虽然是一本颇具争议的书,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确实在某种意义上让我认识到了哲学的批判本性。读研之后,我愈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每天啃原著很煎熬,但也让我渐渐走出了“唯一真理观”。

灵均

要说正经地和哲学结缘,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和阅读哲学书,可能已经算晚了。

回顾人生的前25年,除了漫长的“考试机器”生涯,基本大部分的时间就是漫无目的地看书和看电影,尤其大一大二那两年,可能赶上了我“迟到的叛逆期”,旷课跑去电影节看电影,宅在出租屋里看闲书,英年早婚……当时因为喜欢法国新浪潮,开始看一些欧陆的哲学书,萨特、德勒兹、巴迪欧、福柯这些。

Anyway,2022年,又要重返校园了,回归现实,从影像的迷梦出走,但现实似乎也没想象的那么糟糕。很幸运上岸了PKU理想专业,不过这一次居然选了分析哲学方向。或许,未知、魔幻才是人生的真相……马上30岁啦,但却又找回了年少时不曾有的初心,开始像小学生一样学编程,偶尔也会探索下科学史、物理、数学这些新大陆,弥补一下文科生缺失的人生~

说怿

我选择哲学系是蓄谋已久的事。

高中读柏拉图,他说人应该先学习音乐体育,再学习数学天文学等,久经世事后才能学哲学。我当时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本科选了理科,计划硕士博士再读哲学(的确也如此实施了)。

也是在高中时,我思考未来的职业。我觉得我未来要做的事情应该兼具医生和厨师的性质——医治愚昧和制造精神食粮,而哲学恰恰满足此。不过,等真读了哲学,发现不仅自己的愚昧都医不好,能做顿小龙虾吃就不错了(遑论精神食粮)。

结语

各位朋友与哲学结缘所经历的各自不同的路径,足可以证明,哲学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是统领一切科学的高高在上的女王。哲学似乎更像一只神奇动物,随意游走在世界上,漂亮的绒毛偶然掠过我们的视野。

如果你愿意,你就会发现哲学,找到它的踪迹。

如果你愿意,你就会循着这踪迹,走遍哲学这几千年来历经的千般世态。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也保不准你是一位幸运的小倒霉蛋儿,哪天被生活的猛兽一口咬成重伤,碰巧被哲学这只自在随性的神奇动物搭救。

故事看完了。朋友们,被劝退了吗?还是对哲学系有一点心动了呢?

猜你喜欢

哲学系调剂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丸子的朋友圈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哲学系要办得越来越像哲学系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