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砂石行业发展探析

2023-01-11

四川水力发电 2022年3期
关键词:砂石矿山绿色

赵 云 飞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1 概 述

社会在进步,砂石行业也在飞速发展,砂石的生产也从最初的机械化全面迈向智能化[1];同时,国家环保理念也不再只是说说,多个省份已经实行了好几年绿色矿山建设,致力于打造环保、节能、无污染的智能化生产线。目前砂石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和新的砂石布局规划,地方国企和央企都在快速进场,将砂石作为企业的转型之路,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目前砂石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如下。

1.1 砂石热度居高不下,价格呈高位运行

2017年至2019年,全国共关闭砂石矿山近3万家。从2018年开始,砂石出现短缺,砂石价格快速上涨,砂石热度居高不下,价格呈高位运行,部分地区涨幅近10倍,国家多部门多次发文推动机制砂石产业发展,不少地区大量投放矿权,建材、水利、水电、治金、工程建设、城建城投集团等相关央企、国企争相投入巨额资金布局砂石骨料项目。

目前全国砂石行业的现状:2020年,机制砂石总产量为190亿t左右,砂石矿山为1.7万多座,年产500万t以上的大型企业约占2%,100万t至500万t的中型企业约占40%,100万t以下的小型企业约占58%。砂石行业的区域产量分布为:华东约61亿t,中南约49亿t,西南约35亿t,华北约17亿t,西北约15亿t,东北约8亿t。

目前多地仍面临砂石短缺的局面,价格稳中有升。砂石价格上升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河道禁采和小矿关停造成的供需平衡被打破,采矿权价格上升、现代化生产线建设的投资增加、环保设施投资、新型清洁能源运输的投资、矿山绿化、生态恢复的投资等[2]也是其重要原因。砂石生产的成本比之前高具有其合理的因素。

1.2 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提前规划布局

从砂石矿山的发展趋势看,以下三点必然实现:(1)必然要实施统一的规划与管理;(2)必然要实施集中规模化开采;(3)必然会形成国营化经营格局。

目前砂石行业正在进行大洗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和新的砂石布局规划。2022年的拍矿情况显示:更多的地方国企和央企都在快速进场,除了水泥企业、地方国企投资平台、施工央企外,随着碳减排压力的增大,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的煤矿企业也在将砂石行业作为他们的转型之路,并且他们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行业竞争加剧。

目前拍矿的成本仍在推高,砂石热度一直较高。根据砂石骨料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砂石矿权出让16宗、5.4亿t,预计新增产能约为10 314万t/a。平均获矿成本为33元/t,最高成本为58.43元/t(海盐),最低为6.35元/t(天台)。成交价溢价率均值为173.05%,最高为347.06%,最低为98%,区域发展程度对溢价率有明显影响。河南省郏县在2021年8月连续出让两座灰岩矿,储量约2.88亿t,价格为17.75亿元。2021年8月,江西省新增砂石年开采7亿t,湖北省增加56家,年产量增加5 000万t。各方力量的加速进场有一种紧迫感,行业窗口期越来越短,机会转瞬即逝,因此,必需加快对前期资源调查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重点跟踪区域和项目并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加快推动项目的落地。

1.3 清醒认识行业规律,防范风险

尽管各方都在争抢资源,但布局砂石产业一定要具备以下几点其本认识:

(1)砂石产品区域供需不平衡,砂石流向是从资源多的地方向资源少的地区流动、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而制约砂石长距离流动的因素是运输成本过高 。2021年7月30日,贵州省砂协和铁运办研讨了如何让“黔石出山”,拟先行将玄武岩通过铁路运到成都、重庆等地。

(2)砂石是特殊产品,产业的集中度不同于其它矿业,其重量大、价格低、运输半径小、应用分散,导致砂石产业集中度越高、劣势越明显。在某一区域内如果有多个资源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定价的话语权,因此其布局也不能太过分散。

(3)从目前的情况看,局部地区砂石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一定会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局面。近年来,砂石行业已出现进一步整合的趋势,采矿权价格上升和砂石价格下降相互叠加将导致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退出市场,最终,高品质、合理成本的机制砂石的推广和应用将使优质企业具有更多的机会。

(4)建筑砂石类矿权属三类矿产,为县级管理,很多是将所编制的简测地质资料作为出让矿权的依据,导致地质勘查报告质量问题较多、不可靠,其结果是砂石矿出让资源储量不实、多发。

因此,在进行市场前期分析时,一定要重点关注以下五方面因素[3]:地理位置、市场容量、运输方式、产品质量(矿山品质)以及综合成本。

2 市场开发的思路

2.1 应具备大砂石产业的概念

大砂石产业的范围应包括:机制砂石、河道采砂、海砂淡化、砂源替代利用(尾矿综合利用、固废资源再生砂石、工程废石、洞渣加工砂石等)、河湖疏浚砂石利用等领域的大型绿色砂石开采、加工、制造等,还应包括相关的矿山修复、生态产业园建设等相关产业。

除了关注开山采石、制备砂石材料外,还应关注伴生矿石资源的利用,比如玄武岩可以制砂石,也可以生产纤维;含钙高、色度纯的石灰岩可以生产高钙粉,完整性好的岩石可以生产饰面板材等。

2.2 要为政府提供综合方案

目前资源大热,好的矿产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在与地方政府谈矿产资源出让时最好要带上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的综合方案,比如筹划新型建材产业园、发展下游端产业、矿地综合开发等。

开展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园项目建设,以砂石骨料4.0和4.0+为发展方向,建设“矿山开采+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构件制造+PC建筑+氧化钙+高新钙、海绵城市透水产品+石材+矿山生态修复”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建材产业园以带动矿区周边的乡村振兴。

对于矿山开采后的修复利用或废弃矿山的修复,通常有以下三种做法:即双复模式、景观模式和产业模式。一定要根据矿山实际和区位实际制定适用的方案,有时三种模式可以交叉运用:部分区域植入产业,部分区域建成公园,部分区域铺成绿地。一定要因地而宜,因项目而异将矿山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根据相关研究,有以下几种思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政府洽谈:

(1)生态修复类。矿山的生态恢复主要是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的变化进而加速生态的演替过程,使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状态。在这个过程里,人们不仅需要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来帮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还要根据规划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用于生态恢复。在此过程中,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等稳定边坡的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2)博物资源利用类。博物资源的利用是指发掘、整理和研究各地矿山开发建设的历史,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资源。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探索资源枯竭矿山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其重中之中。

(3)旅游开发类。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

(4)复垦造田类。通过对开发后的矿山进行复垦,改善当地的地质条件,补充、增加耕地面积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引水造湖类。引入水源,将露天矿坑改造成为湖泊。通过湖泊的作用,将矿坑附近的土地慢慢改造转化为肥沃的农田、茂密的森林和碧蓝的湖泊,此举能够实现矿区经济、文化、旅游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6)垃圾处理厂类。利用废弃的矿坑作为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基地或垃圾发电厂等。

(7)仓储类。改造为仓储用地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等物品、废弃物存放地、城镇垃圾填埋场等。

(8)修建抽水蓄能电站。

2.3 关注河湖清淤采砂

全国开展的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并不意味着天然砂会全面禁采。事实上,由于砂石供应紧张和打击砂霸,地方国企已进入河湖采砂行业[4]。仅2021年8月河南省的57条河道采砂规划全部批复,开采量批复为5 372.6万m3;广东省海砂的储量达到2 500万m3,安徽六安的河砂计划年采1 743万t,海南省探明的河砂资源超过5亿m3(需求量为每年1.5亿m3),三亚规划每年开采河砂500万m3。从需求端看,以上海为例,上海市2021年上半年建设用砂量为2 365万t,同比上升了94.8%,天然砂用量同比上升了19.5%,机制砂用量同比上升了1 681.5%,碎石用量为2 567万t,同比增加了28.9%。这些信息表明:天然砂的供应还是增长了的。因此,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去争取和地方平台公司进行合作。

3 关键技术研究

一定要充分认识砂石产业的复杂性:母岩的地质特性、不同区域岩石的特性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多样,哪些岩石适合做砂石,应该用什么样的设备去制备骨料,开采方式和生产工艺如何设计、不同的骨料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凝土等 。一定要认识到机制砂石是大型工业产品,是跨领域、跨学科、长链条的产业,一定要从水电工程传统的砂石制备理念中跳出来,重新认识商业砂石。必需重视对基础理论、系统优化、技术工艺等问题的解决。

一定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智慧矿山建设是未来矿山发展的必然方向;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是大趋势。在砂石开采、加工、运输、下游产业、矿山修复各个环节都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科技力量。目前,发展较好的砂石企业都在研究砂石生产技术,有的单位成立了砂石公司绿色研发中心,已有专职人员但仍在招兵买马。比如浙江交投成立了砂石骨料研究院,宁波交投和湖州新开元的矿山正在论证无人运输等问题。

4 绿色矿山和绿色砂石基地建设

2018年6月,我国正式发布了煤炭、黄金、砂石等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砂石行业是《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6-2018》)对绿色矿山建设“六大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各地方政府亦发布了本省的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从2020年开始,我国的绿色矿山完成了主要布局框架,针对大型矿山,中型矿山也相应地完成了基本指标,环保绿色也在矿山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响应升级,国家仅在试点的绿色矿山即达到700家左右,省级试点百家以上。

2020年6月1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印发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文件规定了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评价指标和遴选过程中对第三方评估工作的要求。评价指标评分表共100项,总分1 000 分,总得分原则上不低于800分,各省(区、市)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可在综合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具体的“达标线”。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2020年版)的部分核心指标较2019年版本进行了重大修改,尤其是突出了砂石等行业特性,对砂石行业的多个方面提出了专门指标要求,砂石行业共有90个评分项,其中专项评分高达260分,这对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评分更具有针对性,意义重大。

“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代表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国家级水平,是砂石矿山企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对引领砂石等绿色矿业转型升级、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5]。

5 做好砂石业务的一些认识

(1)要有整体规划,有远大目标,要统一认识并投入与之相匹配的资源,要有紧迫感。

(2)要认识到城市商品砂石与行业砂石生产具有的巨大区别。仍然使用以前砂石生产、供应的模式和经验肯定会出问题。

(3)要认识到砂石企业的经营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前砂石企业的发展是需求驱动的,区域竞争有限,企业容易生存;但目前砂石企业的发展是由资金驱动的;而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是高质量的运营能力驱动。待跑马圈地结束、硬件投入到位,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旦产能过剩,企业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

(4)要建造具有特色的砂石企业,从卖砂石产品向为客户深度服务转变,帮助客户提质降本。只有成为下游产品的专家,才能做好上游产品。未来的竞争力要更多地转向以产品为载体向下延伸的服务。因此建议:将“追求品质、深度服务、绿色发展”作为砂石品牌的特色去打造。

猜你喜欢

砂石矿山绿色
绿色低碳
浅析砂石材料质量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建筑砂石骨料的应用分析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