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3-01-11李首权

职业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科技成果导向

李首权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会上,习近平还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由此可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加强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所面临的新挑战。

作为高职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综合英语”课程兼具语言和人文双重属性,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教育学生学会批判性学习西方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提高跨文化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升国际视野等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本研究以当前广受好评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为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尝试为高职外语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1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除开设思政课程以外,还要挖掘各类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课程的专业性、通识性与思政性相融合,以落实习近平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把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跨文化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立德树人的实效。

1.1 实现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提升的融合

教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地运用英语语言工具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做到对国外优秀文化兼容并蓄的同时,努力传承并积极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1.2 实现跨文化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和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

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对所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养成批判性学习态度: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中先进优秀的文明成果并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随时警惕并保证自身不被西方文明糟粕反噬和毒害。

1.3 实现中国文化认知与中国文化推广的有机融合

以往的“综合英语”教学过于侧重介绍英美等西方文化,却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往往较为熟悉,但对中国文化认知不足,也很难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可以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教学素材和英语语言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用英语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

2 “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与契合度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我国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正式提出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作为当前广受学术界好评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重视语言产出活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将语言输入的“学”与语言产出的“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长久以来中国学生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4]。“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包含“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四个教学理念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四个教学假设以及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驱动—促成—评价”反复循环的教学流程[5]。

“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上存在高度相关性和契合度。“产出导向法”的“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程思政则把课堂视为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故两者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非常接近;“产出导向法”的“学用一体说”强调即学即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课程思政要求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意识和观念,更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开展思政实践,提升思政实践能力和水平,两者在学用一体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产出导向法”的“文化交流说”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主张不同民族互相尊重彼此文化,学习彼此文化精华,而课程思政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助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产出导向法”的“关键能力说”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辨、文化、创新和合作六种关键能力,而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引入思政元素,可以启发学生对思政话题展开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教学主题

笔者选择外研社的《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第二册第七单元Evolving Technology为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单元的教学主题为Chinese Technology(中国科技)。

3.2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分析,笔者确立本单元教学涉及的思政教育元素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据此,笔者进而确立本单元教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目标为:(1)掌握与科技有关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2)能够用英语介绍古往今来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本单元教学的思政育人目标为:(1)了解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辉煌科技文明的自豪感;(2)了解我国当下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对我国当今社会制度与文化先进性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3 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笔者将“产出导向法”与混合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相结合,依托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了教学流程设计:

3.3.1 驱动阶段

“产出导向法”的驱动包含三个环节:(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2)学生尝试产出;(3)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在产出驱动环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设计出具有一定交际价值和挑战性的产出交际任务,学生在尝试完成这些交际任务时会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自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产出驱动”环节发生在教学流程的课前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景:在学校举办的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学校广播电台邀请中国学生和外籍留学生共同参加一档访谈节目,作为受邀嘉宾之一的你需要在节目中向本校的外籍留学生介绍中国当前卓越的科技成果,并谈一谈这些科技成果对我国和世界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变和积极影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查询和搜索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并组成3~4人小组,分角色扮演主持人、中国学生和外籍留学生,并就这一话题进行模拟访谈。中国学生负责对中国先进科技成果进行介绍,外籍留学生负责向中国学生提问,主持人则负责介绍嘉宾、引入和转换话题、控制谈话节奏等。学生在课前自行尝试完成这一语言产出任务,并将模拟访谈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与班级同学分享,供教师评阅。

课前,教师还要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说明单元教学的语言目标和思政目标,并布置与单元主题相关但难度不同的语言产出任务以便能力各异、水平不一的高职学生开展适应性语言产出训练。本单元设计的语言产出任务为:(1)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2)分角色扮演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用英语进行模拟访谈对话,介绍中国近年来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并讨论这些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积极影响。

3.3.2 促成阶段

在产出驱动阶段,学生感受到了语言产出的困难,意识到了自身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不足,会更加清楚自身需要学习哪些语言输入材料,掌握哪些语言文化知识,锻炼哪些语言应用技能。因此,在随后的促成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更加主动地开展选择性学习,进行语言产出练习,从而实现语言产出能力的促成。“产出导向法”的促成阶段包含三个环节:(1)教师描述产出任务;(2)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3)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

本单元教学中,产出促成阶段分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在课前促成环节,教师首先开出一份自学材料清单,罗列出学生在课前应选择性学习的各项语言输入材料,如词汇表、阅读材料、音视频材料、练习题、PPT、网络学习资源等,然后将自学材料清单连同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发布自学材料清单和上传学习材料的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发布上文中提及的本单元的语言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规定时间完成并提交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线上即时进行学习辅导,答疑解惑,检查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产出成果进行审阅,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课堂环节的教学与互动做好准备。

在课中促成环节,教师首先进行一个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单元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自主学习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对这些重点语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后续的语言产出活动做好知识的储备。接下来,教师依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两项语言产出任务,步骤如下:

任务一: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教师播放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其他卓越的科技成果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2)What are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se inventions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3)What are the other world-lea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a mentioned in the video?(4)What ar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n the world civilization?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尝试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其他先进科技成果。在学生开始口头练习之前,教师可从内容(idea)、语言形式(language)和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三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建议。例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诸如oracle bone inscriptions,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inscribed bamboo slips等词汇来描述纸张发明之前的书写工具,使用date back,originate from等短语来表达某项发明是如何起源的,使用时态simple past或present perfect来描述和评价我国的古代科技成果。在学生开展口头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进展情况,对语言组织和表达困难的学生随时施加援助。在学生尝试产出完成之后,教师可挑选若干名学生现场进行口语介绍并给予即时评价,肯定其口语产出中的出彩部分,点评其口语产出中的典型错误。

任务二:分角色扮演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用英语模拟访谈对话,介绍中国近年来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并讨论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积极影响。

该项语言产出任务相较于第一项在难易程度、复杂程度和交际真实性上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完成该项任务,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教材中的课文Chinese Technology,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我国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以及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之后,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如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特高压输电)、high-speed rail(高铁)、energy-saving and new-energy vehicles(节能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等。除了课文中的词汇短语,教师还要向学生补充与访谈中相关的重要词汇短语以及如何介绍主持人和嘉宾情况、如何引入访谈话题、如何邀请嘉宾发言、如何转换话题等的相关句型。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访谈,并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排除语言产出障碍,促成语言产出成果。在学生完成语言产出任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们分组上台进行表演,并要求其他组别学生从语言应用、情节设计、思想内容和交际真实性等角度对其进行评价,重点分析并点明各组在语言产出和思政元素体现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打分,评分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在小组互评之后,教师也要对各组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归纳总结正确得体的语言产出内容及效果良好的思政元素体现方式,同时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语言产出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并对思政元素体现效果不佳的小组给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自己的语言产出中,在促进语言知识吸收内化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政意识水平和思政实践能力。

3.3.3 评价阶段

“产出导向法”的“产出评价”分为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及时评价是指在“产出促成”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产出练习给予的实时评价。延时评价则是指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上教师给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再次进行产出练习,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产出成果,然后将产出成果再次提交之后,教师给予的评价。延时评价的产出结果分为两类,即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复习性产出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内化,巩固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而迁移性产出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产出训练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在本单元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复习性产出任务,要求学生改进和完善以上两个口语产出成果,并将最新改进后的产出成果拍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进行审阅并给出最终评价意见和成绩。除此之外,教师另行布置两个迁移性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并拍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供教师评阅和打分,两个迁移性产出任务为:

任务一:古代中国除了科学技术以外,在很多其他领域,如政治、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都有许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和突出成就,请选择其中两项用英语对它们进行介绍。

任务二:分角色扮演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用英语模拟访谈对话,讨论当前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先进做法以及取得的抗疫成果,同时探讨中国在援助世界各国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复习性产出任务,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而对于迁移性产出任务,为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同时在课程成绩考核时将其设定为加分项,对积极完成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的加分奖励。学生将产出成果提交学习通平台后,教师在平台上对学生们的产出成果进行评阅打分,并将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反馈给个人。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错误,教师应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共性问题汇总和对策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改进产出成果。通过完成复习性产出任务和迁移性产出任务,课堂教学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4 结语

笔者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基础,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产出导向法”,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英语学习中长期存在的“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产出能力,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熟悉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从而树立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应用能力,在增强学生思政意识水平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语言和思政两方面的“学用一体”。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科技成果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