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现代化防汛抢险技能培训基地发展与成效

2023-01-11王茂运周文彬杨逸君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4期
关键词:水情训练场险情

王茂运,周文彬,杨逸君

(江苏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江苏 南京 211500)

1 基本情况

江苏省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水旱灾害频发,防汛抢险任务重、压力大。为加强防汛抢险培训水平,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于2015年10月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开工建设,于2018年3月竣工验收。

训练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占地约300亩,分为演练区和辅助区2个部分。演练区建设有指挥训练台与演练水池,其中:指挥训练台上层设指挥台,下层设控制室、会议室等。演练水池规格180m×90m,蓄水深度2m,堤坝长540m,高2.5m,设置渗漏、管涌、漏洞、滑坡、裂缝、水流漫顶、溃坝等模拟演练段。辅助区建设有教学训练楼、抗洪排涝设施训练楼、防汛抢险工技能实训室,设置3D虚拟课堂、多功能厅、电教课堂、技能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室。

2 硬件设施

2.1 高标准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辅助区建设有多媒体教室、VR教室、防汛抢险文化展厅、等;在演练区建设有志愿者服务站、“治水之典”文化长廊、自然文化长廊、护坡展示区、挡墙展示区、防汛抢险设备展示区等;开展冲锋舟训练池码头、临时食堂等建设,进一步完善训练演练条件;及时完成训练场演练教学设施、运行管理设施、教学音视频设备、视频会商指挥系统等改造建设,及时发挥了训练场的工程效益。

2.2 高水平管理

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中心承担全省防汛抢险技能培训、教学演练、抢险文化科普宣传工作,近年来聚焦精细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人员管理,各项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2.2.1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泵站、水闸、堤防的管理要求,认真制定训练场各类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根据训练中心设备多且分散的特点,制定日常巡查制度、周检月试制度等,编制训练场精细化管理指导手册,进一步出台堤防险情出险、抢险、恢复的标准,为水利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2.2加强日常管理

及时组织开展演练断面养护工作,实施各类管道、设备的检查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设备“周检月试”,保障设备运行正常。规范训练场日常管理,大力整治训练场环境,加大对物业公司监督力度,提升外在形象。开展工程观测,对各类控制设备、闸、站、堤防工程进行周期性检查,保证训练场功能发挥。

2.2.3加强精细化管理

主动探索符合水利现代化要求的防汛抢险精细化管理模式,围绕“精、准、细、严”的核心思想,聚焦于“全”,将精细化管理范围明确为全部门、全业务、全人员,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抓部署、抓推进、抓监督,推进各项工作量化落实,确保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推进,促进各项管理由规范向精细、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

2.3 高起点规划

2.3.1在防汛抢险训练演练基地方面

通过训练场二期规划建设,建设工程抢险训练演练科目,补齐工程抢险的缺失,拓展训练科目,做到训练场训练、演练科目涵盖平原地区所有可能发生的险情和常用险情处置方法;实施辅助区完善工程,满足实现200人同时食宿和教学培训的条件;强化中心内容培训演练,以单位的“练战融合”为契机,提升中心职工防汛抢险技能水平;完成防汛抢险教材编制及专家库的建设,扩大教练队伍,将对外培训工作做“专”,拓展防汛抢险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具备防汛抢险运行工技能鉴定和评定工作。

2.3.2在防汛抢险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方面

加强防汛抢险科普教育,结合特色防汛抢险文化,成功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二期规划建设,着重塑造防汛抢险文化,提升防汛抢险体验,达到水情科普教育的目的;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展示和3D虚拟仿真等展示手段,引起公众对防汛抢险科普教育的兴趣;利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窗口”单位,对外开放,基地供社会公众参观,提供水情及科普教育讲解服务。多渠道、多维度、多平台开展水情教育活动,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方式,深度深入宣传抢险文化。

2.3.3在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建设方面

建立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陆军工程大学等单位先进技术试验工作机制,成为国内首家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创新设立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田”,持续开展攻关活动,与设计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将防汛抢险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的创新应用持续向深发展。

2.3.4在校大学生试验推广基地建设方面

拓展联系,加强交流,注重在校大学生试验推广,加强与高校合作,成功挂牌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平台,实现对高校学生、特别是水利专业学生对水利工程、防汛抢险等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2.3.5在军民融合基地建设方面

同相关部队建立联系,通过结对共建,一是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单位,将中心抢险队员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担当的战斗队伍。二是提升部队防汛抢险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部队在防汛抢险的关键时刻,拉得出、打的响。

3 培训演练

3.1 软件水平过硬

开展防汛抢险教材、演练手册、防汛抢险题库编制,加强教学师资力量建设,锻造一批专业防汛抢险技能人才和指挥人才。①完成5本防汛抢险系列教材、防汛抢险演练手册的编制出版工作。②通过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邀请省水利厅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作为辅助师资力量,开展工程管理及教学演练工作。③编制学员手册和学员菜单指引,完善培训模式,引进3D虚拟仿真系统,开展VR虚拟防汛抢险技术和党史教学,拓展培训科目,提升培训效果。

3.2 培训演练有序

纵观防汛抢险过程,可以将抢险分为3个层次人员,第一层次是防汛抢险指挥人员,一般由各级行政领导担任,具体方案由水利专家制定;第二层次是专业的防汛抢险队伍,一般由各级的水利系统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层次是现场巡堤查险人员,该层次人员一般落实到地方街道和社区组织,一般以当地民兵或者居民(村民)为主[1]。

训练场可真实模拟堤防险情发展过程,实现7大类11个项目30个科目训练,涵盖了平原地区所能遇到的各种堤防险情和常用抢险方式,来自不同省份不同领域的参训人员通过精心设置的理论、实战课程,切实提高防汛抢险能力水平。①针对第一层次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为各级指挥长,邀请江苏省水利厅、知名高校、顶尖院所的教授开展授课讲解,设置政治课、基础理论课以及相关雨情水情灾情判断等课程,并针对基层领导变动较大的特点,应经常性开展训练。②针对第二层次各级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开展技能培训,讲授专业的抢险知识,开展实战演练,发挥主力军的作用。③对于第三层次人员,此类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不多,为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和训练,以基层内容为主,让他们会查险、能识险、会抢险,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紧急处置,尽量为更专业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

3.3 抢险文化独有

自建成以来,训练场不断深挖水文化底蕴、拓展水情教育覆盖面,建成“治水之典”文化长廊、“抢险文化园”等水情教育景观,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防汛抢险知识,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强化水情教育机制完善,强化水情教育模式创新,强化水情教育品质提升,着力打造防汛抢险特色品牌,大力营造抢险文化浓厚氛围,充分展现抢险文化内涵,近年来参观学习受众逾20余万人,水情教育覆盖面不断拓宽,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

为加强全省水利系统防汛抢险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防汛抢险人才队伍建设,训练场举办全省首期防汛抢险工种等级工和技师培训班。防汛抢险工是江苏省水利厅新设工种,是适应防汛抢险岗位技术技能发展新形势的有力探索和重要突破,为全省从事防汛抢险相关的工勤技能岗位人员的学习、考核、晋升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成功举办首期防汛抢险工种等级工和技师培训班,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3.4 培训效果显著

训练场依托模拟演练段,有计划地开展全国各地各级人员培训演练。从训练、培训效果来看,所有科目实现了带水实战训练,险情现场模拟逼真,考验了抢险人员的实际处置能力。

(1)以训练场模拟演练段为培训平台,拟定培训方案,提升师资力量,通过理论+实战,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升参训人员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训练场实现了培训实战全程带水演练,极大程度还原了防汛抢险现场,使处置效果评判更加全面客观,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效果,得到了各级指挥长和培训人员的充分肯定。特别是2020年防汛抢险中,训练场确实发挥了培训演练、科普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

(2)每年开展堤防险情处置培训已是当地社区的必修课。2021年江苏汛情严峻,六合区滁河干堤出现两处渗漏险情,当地社区立即组织接受过学习培训的干部群众成功快速处置,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以《江苏防汛队员爬进渗漏点 滁河干堤封堵抢险》为题进行了典型报道。

(3)在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培训的同时,引入社会化服务,把更多的人力工作由社会化公司团体承担,对其开展理论学习和实际操练等培训。2021年汛期,江北新区发现2处管涌险情,接受过培训的企业立即组织人员成功处置险情,促进了社会力量与专业抢险队伍有效互补。

(4)2018年起,训练场连续4年高标准举办全省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接待水利部运管司专家组、各省市防办、科研单位、高校等近百余家调研团队,开展了省内外防汛抢险培训演练70余期,培训学员达万人。同时,来自世界银行组织、国际大坝委员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库大坝委员会等国外高层次专家在考察交流时,纷纷给予肯定,推动防汛抢险培训技能培训的经验推向国际。

4 结语

本文总结了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情况,从培训科目的设置与完善、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提升、教学设备的扩充与升级、培训方式的提升与完善等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训练场的培训演练开展情况,为水利防汛抢险演练训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借鉴意义。训练场的建设与发展时间尚短,部分工作还处于加强阶段,在文字介绍上可能不够详尽。在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训练场紧扣高质量主题,立足主责主业,聚焦技术创新,致力基地建设,拓展培训职能,现代化水管单位,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猜你喜欢

水情训练场险情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欢乐训练场
曹新刚
可爱的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装置
甜水情
魏超在训练场上就像蛟龙出海
音乐能力训练场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