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 年界首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调查研究

2023-01-11杨继红

种子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界首市蔬菜病虫害

杨继红

(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阜阳 236500)

为高质量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基地,促进蔬菜产业振兴,界首市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与市场需求,通过优化蔬菜栽培结构和田间管理模式,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界首市蔬菜栽培模式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病虫害已成为蔬菜绿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随着种植年限增加,长期使用单一化学农药,提高了害虫的抵抗力,农药残留的风险不断增加,不仅影响蔬菜的质量安全,而且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王锡娥(2021)[1]开展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试验,形成有效的绿色防治技术模式。陈罡等(2019)[2]分析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高效的对策。目前已有多位农技人员对界首市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出了新思路与新措施[3-4]。但针对界首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甚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蔬菜种植结构与规模、病虫发生规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防控措施,为界首市蔬菜产业绿色防控与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 界首市蔬菜种植结构与防控情况

1.1 种植结构

2021 年,界首市蔬菜种植总面积为2 160.47 hm2,占耕地面积5.33%,总产量达到5.36 万t,实现总产值12 864 万元,据农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来看,主要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栽培模式主要采用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其中,露地栽培面积1 380.13 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3.88%,设施栽培面积780.3 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31.12%,主要品种为马铃薯、辣椒、芹菜、黄瓜、茄子、草莓、西红柿、西葫芦、豆角、蜜本南瓜、芥菜等。

1.2 防控情况

2021 年界首市主要蔬菜病虫害年均发生控制面积为68 hm2,防治种植面积达到约813.3 hm2,其中蔬菜病害共发生面积约54.7 hm2,防治耕地面积约546.7 hm2;虫害每年发生为害面积达13.3hm2,防治耕地266.7hm2。

2 界首市蔬菜病虫害主要类型

2.1 叶菜类病虫害

病害种类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黄叶病、软腐病、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枯萎病和锈病等;虫害种类主要有菜青虫、蚜虫、白粉虱、红蜘蛛、卷叶虫、甜菜夜蛾、地蛆、蛴螬和金针虫等。

2.2 根菜类病虫害

病害类型包括软腐病、霜霉病、枯萎病、早疫病、姜瘟病、霜霉病、白粉病、黄叶病等;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灰飞虱、卷叶虫、甜菜夜蛾、钻心虫、地蛆、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2.3 花菜类病虫害

病害种类主要有猝倒病、霜霉病、枯萎病、霜霉病、黑腐病、锈病等;虫害主要常见昆虫有蚜虫、白粉虱、小菜蛾、夜蛾类等。

2.4 果菜类病虫害

病害种类主要有枯萎病、立枯病、晚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疫病等;虫害植物主要有蓟马、钻心虫、蚜虫、白粉虱、小菜蛾、夜蛾类等。

3 界首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保障蔬菜产品的安全,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优化整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单项防治技术,根据蔬菜品种、生产方式、病害种类因地制宜制定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依据和技术目标,绿色防控一体化配套技术。采用先试验示范后推广,辐射带动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5]。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是采用农作物种植技术,创建有利于蔬菜生长、天敌保护的局部气候条件,增强蔬菜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是注意选择优良高抗病虫品种,结合生长前期调研田间病虫害自然发生分布规律趋势和危害特点,精准培育选用高效优质和高产抗逆抗害虫的蔬菜新品种,并认真做好春季种子植物病虫检疫工作,采用育苗盘或工厂化播种育苗栽培的先进方式培育良种。二是注意加强土壤田间管理,深松土深耕、适量喷施有机肥,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减少漫灌,降低棚内湿度,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性,及时清理枯枝烂叶、病叶、腐烂叶。三是生态调控,通过轮作、科学播种等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避开病虫害发生时期,达到促进蔬菜生长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合理轮作、调整生态布局和播种期等[6]。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提取物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利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植物源性农药防治病虫害,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宁南霉素等。二是通过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害虫的天敌,利用天敌防治蔬菜害虫,例如,利用寄生天敌瓢虫、草脊、捕食性蝎子、百合蚜小蜂、红眼小蜂等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三是使用性诱杀技术防治甜菜黏虫、甘蓝黏虫、斜纹夜蛾等叶菜类鳞翅目害虫,通过诱杀大量雄性成虫,控制后代种群数量。

3.3 理化诱控

物理防治技术是根据病虫害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应用技术方法。播种前做好种子暴晒工作,将种子暴露在阳光下2~3 d,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确定蔬菜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科学选择消毒剂。例如大白菜种植地块容易发生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溶液浸泡种子。对于在温室大棚栽培的蔬菜,采用悬挂黄色、蓝色条纹标记的粘虫板监测、诱杀害虫。每个温室大棚应分别均匀悬挂上一定数量和规格的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黄色可用于定期监测防治烟粉虱、蚜虫,蓝色粘虫板一般可用于监测大蓟马,悬挂时的高度通常应高出其周围的农作物10~30 cm。粘虫板周围如果粘满了烟粉和一些其他小块杂物,要及时清除。露地栽培模式条件下,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可以诱杀趋光性害虫[7]。利用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较强烈的趋光性特点,使用大功率太阳能杀虫灯或大功率交流变频振动杀虫灯、小菜蛾专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直接诱杀鳞翅目成虫。

3.4 科学用药

科学农业用药是指农业通过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使用农药制剂,对所有农作物病虫害采取全面、高效、综合控制的农业防治措施。根据农业病原物种类繁多及病虫发生等特点,在控制农药剂量使用等方面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科学合理地正确使用农药。

3.4.1 监测预警病虫害情况

截至2019 年,界首市开展实地监测182 次,提供有效监测数据1 000 余条,发布病虫害信息52 期,上报省、市病虫害信息420 余条。病虫害长期预测准确率85%以上,短期预测准确率95%以上。一是在前期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迭代监测点设备,提高监测点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巩固监测体系系统化建设。二是建立病虫害前哨情报点,充分整合种植户和农资店前哨监测资源优势,第一时间掌握全市蔬菜病虫害病情。三是在关键生育时期发布病虫预警信息。根据田间监测点观察病虫害病情,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农技推广微信群、电视台等多元途径高效及时发布防治简报。

3.4.2 选择新型农药和药械设备

根据病害发生类型和农药作用原理,选择相应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周期性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真菌性病害的防治类用药品种有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烷类、异菌素脲、嘧霉胺、甲霜菌灵、霜霉威、烯内酰甲吗啉、氰霜唑,霜霉脲氰、百菌清、代森锰锌、嘧菌酮酯、吡唑脲醚菌脂醇等。细菌病害防治药剂有铜制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苏云菌杆菌等[8]。病毒类药剂包括盐酸吗啉双异胍·酸铜可湿性粉剂、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宁南霉素等。线虫类病害用药有阿维菌素、吡虫啉、辛硫磷、甲维盐等。食叶类害虫防治药品有阿维菌素、苏云菌杆菌、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甲维茚虫螨威、虫螨腈等。刺吸式害虫用药有联苯噻虫胺、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蚜虱净、啶虫脒、螺虫乙酯等。蛀食性害虫用药有苏云金杆菌、甲维·茚虫威、甲维·虫螨腈、甲维·虫酰肼、高效氯氰菊酯等。地下害虫用药有辛硫磷、联苯噻虫嗪、联苯噻虫胺、吡虫啉等。

应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合理选用不同的药具,避免出现滴、漏、跑、冒等不良问题,从而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与此同时,严格按照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要求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实施安全间隔制度。如果蔬菜没有达到安全间隔,需要推迟收获,以免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

4 防控成效

田间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界首市病害总体防效控制率在85%以上,虫害防治90%以上,绿色防控面积达6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2%,有力保障了蔬菜健康发展。一是农药减量情况,据界首市统计部门调查统计,2021 年蔬菜农药使用量为35.6 t,较2020 年减少0.75 t,同比减少2.16%,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二是了解绿色无公害防控技术,推广宣传普及应用情况,通过媒体宣传推广普及蔬菜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的技术,菜农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了生产服务能力。

4.1 经济效益

通过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区域试验、示范效果对比,示范区病虫害比常规防治蔬菜用药施肥次数分别减少5~10 次/hm2,平均减少农业用药化肥成本300~450 元/hm2,增产7 500 kg,增收约9 000 元。

4.2 社会效益

通过有效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减少农药残留,收入增加,社会效益明显。

4.3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农产品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在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合理规范地安全使用生物农药,减少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使用频率和数量,提高农药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残留农药重金属等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对周围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防止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发生,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利用的区域水体、耕地植被及周围气候条件基本符合食用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规划和全国农业绿色生产建设的健康协调稳定发展,新时期下推进我国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9]。

5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绿色防控普及率不高

目前,界首市菜农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意识依然不强,仅注重病虫害防治效果,轻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农户使用化学农药存在误区,在观念上误认为增加施用量能提高防治效果,对病虫害的抗药性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由于绿色防控技术处于试验推广阶段,菜农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保守,绿色防控成本高、风险大,农产品品牌建设仍是界首市农业的短板。

5.1.2 蔬菜产业绿色防控扶持政策有待提高

界首市蔬菜种植具有小、散等特点,目前现有产业政策主要集中支持龙头农业企业,但针对扶持小、散户的针对性政策还有待完善。

5.1.3 病虫害识别不清

一方面,菜农选药与施药具有盲目性,习惯向农资店咨询,但农资店往往站在销售产品的角度,经常推荐各种套餐,导致蔬菜产品农残超标。另一方面,菜农施药不精准,对病虫害专业知识了解较少,不了解病虫害的发病规律、致病特点,不能对症施药,采取广撒网式喷药,极易导致污染。

5.2 建议

5.2.1 加强蔬菜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点与品牌建设

为加强绿色防控相关技术的示范、试验、推广和应用,界首市农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平台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安徽省植保总站、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对接,承担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试验示范,并积极邀请种植大户、乡镇农业分管负责人参与试验观摩,及时更换常规药剂,引进适合界首市蔬菜生产绿色防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不断优化界首市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充分挖掘界首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界之首品”优势,建立蔬菜单品品牌,利用农产品智慧物联网监测系统,监测蔬菜生产全过程,保证蔬菜质量,采用分级分类差异化价格销售,提高界首市蔬菜商品性,确保优质优价。落实绿色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市农业局、市考核局、农业执法大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成立联合工作组,督促指导界首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工作组,层层落实责任。

5.2.2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整合界首市农技推广、特色种养、乡村振兴等上级部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立蔬菜绿色发展资金池,结合蔬菜产业发展特点,系统规划蔬菜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凝聚政策合力,将有限的资金更倾向于培育与支持适度规模的种植户,充分调动菜农的蔬菜绿色防控积极性,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其次,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完善更新生产机械设备,如无人机飞防、微型无人播种机。再次,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以农业局牵头,积极与国元保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对接,建立适合界首市蔬菜绿色发展的险种,扩大理赔范围,增加理赔额度,打消菜农对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顾虑,促进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

5.2.3 提高培训质量

界首市每年各类培训众多,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但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采用一线工作法,培训前与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做好充分调研、对接,找出菜农在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与痛点,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思维,联合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和农经站等部门积极与相关领域优质资源对接,精准制订培训内容,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授课,提高授课质量。调动菜农学习积极性,改变菜农传统植保观念,使其掌握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与此同时,建立常态化培训与交流机制。近年来,界首市在探索“兴农沙龙”,定期围绕菜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邀请基层农技人员到田间参与“兴农沙龙”,着力解决蔬菜绿色防控推广中的“堵点”,受到了菜农很好的反馈。应继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科研院校等结对子,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智库”,在病虫害防治关键节点召开现场会,形成定期培训和交流机制,向广大群众普及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其成为善用科学技术的种植能手。

猜你喜欢

界首市蔬菜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奇怪的蔬菜
蔬菜
界首市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界首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体制机制现状及对策
安徽界首市农机补贴政策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与对策
蔬菜也“疯狂”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