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创新”

2023-01-11刘亭

浙江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党代会门槛浙江

强调创新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发展动能的转型升级问题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启了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伟大征程。具体如何推进?报告的“11方面重要遵循”中,第一条就是:“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在“10个着力”主要任务中,第一条又是“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党代会报告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创新”?在我看来,强调创新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发展动能的转型升级问题。具体而言,是要从低端的,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等资源粗放消耗为主的传统驱动,转向高端的,以知识、科技、管理、人才、数据等要素优化整合为主的创新驱动。

浙江陆域人多地少、自然物质资源相对匮乏,在这样的土地上如何创造辉煌的业绩,唯有依靠创新。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自主创新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用15年时间,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建成科技强省”。后来浙江又提出“四个强省”战略,创新同样被摆在突出位置。

创新有继承更有发展。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制胜”,从战略层面看,已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首位战略;从发展模式看,明确浙江未来发展要“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而且是“全面转入”。这意味着不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和人文创新,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战略转型。浙江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和连创辉煌,其实正是制度和人文创新结出的硕果。浙江今后要继续擦亮的民营经济、生态经济、数智经济和人文经济四张金名片,贯穿始终的就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永续创新。

省党代会报告反复提及“创新”,这跟我国以及浙江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1.26万美元,就要进入高收入国家(经济体)门槛了。全国人均GDP去年达到了1.25万美元,正好要进入这道门槛,而浙江早已实现人均GDP1.76万美元。

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前,不大不小往往有个叫“中等收入陷阱”的坑在那里等着。大家不要将其与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扩中提低”混淆起来。“扩中”要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标准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50万元或20-60万元的这一部分人群。这部分人占到全社会总人口的60-80%以上,就会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比较稳定的社会。而“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动力停留在原先那种传统的低端要素驱动的阶段,在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时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弄得不好,还会发生局部的倒退,甚至“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浙江人均GDP水平已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浙江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性更大,跨而跃之的紧迫性更为突出。浙江人多地少,自然物质资源稀缺,更需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快完成动能转换,为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虽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活动,但说到底还是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通过创新创业,最后实现创富的活动。所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创新驱动的精髓。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如何吸引人才,首先是要用宽松、包容、活泛的创业环境吸引人,为他们提供公平、优质的外部环境。

二是靠良好的政策激励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创新的回报还是创新价值的硬核体现,所以我一直主张,要借鉴当年农村“大包干”改革成功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的经验,对创新人才,也落实能够体现“缴够国家(所得税)的、留够集体(单位)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原则的分配制度。

三是靠健全的机制培养人。浙江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创新空间,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科研创新院所,有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众多的创新平台,以及千千万万创新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培养更多的本土创新人才,让他们扎根浙江、服务浙江,助力浙江“两个先行”的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党代会门槛浙江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门槛杂说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