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有效性论证

2023-01-10惠忠涛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战略指标

惠忠涛,赵 亮,杨 飞

(西安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54)

乡村振兴是乡村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新型城乡关系的重塑,也是从城乡一体化到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是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巩固和持续性推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把乡村社会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乡村振兴旨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美丽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农村体育也应适应新发展理念,呈现新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构建体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方法需要综合国家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等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构建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及其有效性论证可以准确反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推进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的农村体育发展道路。

1 农村体育发展指标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体育是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是提供农村公共体育物质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客观有效地衡量农村体育发展水平需要围绕目标,根据对象的属性和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形成逻辑结构完整、系统有效的指标集合[1],或者依据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评价理论从农村体育发展实际出发设计理论模型和目标模式,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表征政府治理和农村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提出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工具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构建评价标准、选择评估主体、选择评估方法、涉及评估程序,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3]。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治理体系是农村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评价体系的不断修正完善是政策体系和治理实践现代化的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提出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体育要融入了现代化发展新理念。包括农村体育与现代化生活,体育产业化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结构的变化,县域城乡体育一体化等新发展理念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布局过程中农村体育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紧密联系,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农村体育始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实践中选取评价指标。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发展目标与农村体育发展目标的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和生态宜居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一批特色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每一个层次都会提升农村体育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形成了新的农村体育目标(表1)。

表1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农村体育发展目标对接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指标理论模型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也是指标体系逻辑结构的理论解释系统,通常使用逻辑框架法对项目进行设计、计划和评价,并以此提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指标体系的框架。其中,“投入—产出”以及“投入—过程—产出”模型是社会指标体系最常用的理论模型[5],以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体育提供保障和投入后对农村体育发展带来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特定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这一理论对整个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价值,在特定理论与农村体育之间形成相互选择、集合与对接形成指标体系。如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建立我国体育强国指标体系[6],还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群众体育发展指标体系[7]。

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体育指标体系是以乡村振兴为基础对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考量。乡村振兴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治国理政方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遵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农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有序推进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对接农村体育发展评价理论。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外部赋能和激发农村体育内生动力的互动发展机制,进而形成适宜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评价理论和综合指标体系。

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产业是重要的助力点,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依托发展农村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农村体育产业不仅要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而且产业化发展为城镇与城市居民提供个性化体育服务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文化振兴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对农村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筛查选和提炼体育文化,发挥体育文化的多功能和价值。构建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体育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体育文化素养,使体育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和谐发展;人才振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都是紧紧围绕着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各类人才发展,提升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体育产业人才、群众体育组织和培训人才、体育文化宣传和技术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些体育人才是推进和带动农村体育人口发展、促进农村体育人口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生态振兴是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也是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和发展。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生态美和服务美,打造绿色体育产业,营造绿色体育人文环境,促进农民群众生活美;组织振兴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各类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的构建和运行,提高各类体育组织服务水平,形成体育组织与农村其他文旅产业组织的有效协同,共同促进农村组织振兴(图1)。

图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体育发展理论关系

1.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为了让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指标易于测量和比较。社会综合指标体系一般是依据研究目标和不同指标体系类型确定指标构建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目的性、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比性、一致性、系统优化等原则[8]。在体育评价中指标选择运用最多的是全面性、可操作、可比性、定性与定量结合、阶段性与发展性结合、导向性等原则[9]。对建立我国体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中提出全面性、典型性、可操作、代表性、可比性、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等原则[1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应该建立在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上,针对研究视角和评价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并反映指标内部结构,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农村体育发展的全貌,而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各指标具有较好的内在联系性和稳定性。

1.3.1 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乡村振兴是深入推进“三农”工作的系统性战略,涉及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与农村体育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农村体育是农村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交集,也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体育事业现代化的缩影,因此,确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指标必须以系统思维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监测。

1.3.2 代表性与发展性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实践性和开创性的,包含了对精准扶贫战略先进经验的总结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社会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的预期。由此确定的每一项指标都要有良好的典型特征,能够代表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推动和促进,反应农村体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内生动力和发展空间的拓展。

1.3.3 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乡村振兴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之际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在此战略框架下评价农村体育发展的定量或者定性的指标要易于获取和量化。可量化指标便于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和时点农村体育发展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互鉴,为全面推进农村体育现代化提供支撑。

按照目标、基础、投入、产出四个层次构成其基本逻辑框架,即宏观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发展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因素,产出成果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现代化效果的产出,投入和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村体育发展投入的实施过程与内容(图2)。

图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层次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筛选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指标体系针对农村体育固定的范围进行筛选,指标的选择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地域范围、部门范围和时间范围。在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下逐级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子目标与农村体育发展目标对接,形成具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指标体系。指标选择在系统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上运用经验选择法初拟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并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初选

依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群众体育评价指标、农村体育评价指标和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等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合并和补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总要求,按照相互隶属和因果关系进行对接确定初选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对农村体育产生全面的影响。根据实践经验,参考文献研究和社会统计资料与选出符合构建原则和层次要求的一定数量的预选指标,一般比确定入选指标多50%到一倍组成预选指标集[11]。由此预选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农村体育发展环境、农村体育发展投入、农村体育发展成果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

2.2 构建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运用德尔菲法对预选指标进行筛选,聘请14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第一轮将所有指标集制成开放式调查问卷,只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对预测指标进行判断和筛选,指标选择为“同意”“不同意”“预测建议”。通过问卷统计归并同类指标,剔除次要和引起重复的指标,增加了专家预测建议指标后形成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三级指标,同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第二轮问卷调查共聘请了16位专家,本轮问卷设计针对第一轮指标合理程度作出评价,分别以“很合理”“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很不合理”5级进行评价(表2、3)。同时,采用1~9标度法对指标体系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专家调查(表4)。

表2 一级指标合理程度

表3 二级指标合理程度

表4 1~9标度比较尺度表

2.3 确定指标权重

表5 体育发展环境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6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体育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确定的原则,具有全面合理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就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践验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体系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是涉及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将多指标信息汇集后形成一个包含多个侧面的综合指标,从整体上认识评价对象一定标准下的优劣状态[14]。在实际评价中针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评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是比较有效的选择,即把性质、量纲各不相同的指标转化为包含原始评价信息的可以综合的一个相对数。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使用不同的无量纲方法实际上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值[15]。为了进一步验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运用进行横向比较。由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与评价方法相同,首先选取体育发展与投入一级指标的10个三级指标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验证整个指标体系。

3.1 数据收集

指标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子长县、富县和志丹县的乡镇农村体育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体育发展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相关性系数为r=0.84,P<0.05,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问卷效度采用专家咨询评价法,经检验表明问卷一致性程度良好。调查对象包括乡镇文体工作主管领导、干部和文体工作站(点)工作人员,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7%。

3.2 数据处理

将回收问卷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后获得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3 综合评价指数

表7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投入三级指标无量纲化

表8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投入二级指标评价指数

表9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图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二级指标评价指数数据图

体育发展环境A共有5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其中,延长县评价指数1.772,排序第1位,子长县1.618,排序第4位,延长县表现出二级指标体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满意度较高,表现在其三级指标标准分也高于其他县的乡镇。体育发展投入B共6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其综合评价指数富县评价指数1.64,排序第1,志丹县最低为1.47,排序第4,可见富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投入力度较大,特别是人才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和体育管理等下面的三级指标标准分高于其他县,其二级指标评价指数较高。体育发展成果C共有6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评价指数2.651,延长县排序第1位,富县排序第4位,其中延长县在体育产业、体育治理体系和城乡协同等3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数均高于其他县,在体育产业三级指标中,体育产业规模与结构占比、体育产业人口占比和体育消费占收入比3项标准分都高于其他县的乡镇。同时,延长县体育治理体系三级指标和城乡协同1项三级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县乡镇农村体育相应指标。最终计算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指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延长县、富县、志丹县和子长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总体框架下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农村体育发展目标,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体育发展的理论关系。依据社会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代表性和发展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以目标、基础、投入和产出为基本逻辑框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2 通过文献研究和社会统计资料确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初选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了两轮筛选,并基于AHP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提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三个层次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3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实践验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指数,通过综合评价指数确定被调查县的乡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区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

4.2 建议

4.2.1 农村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是体育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和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一直备受关注,由于专家研究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指标体系的筛选和分析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后续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凝练和完善过程中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聘请专家进行咨询和评议。

4.2.2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中国智慧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农村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动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体系是以实践检验和完善理论,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有效手段。政府部门应切实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的评价,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激发乡镇农村体育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4.2.3 指标验证是选取不同地区同一时间节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评价,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和促进是持续性的,而且农村体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体育不同时间的发展性影响是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实践,对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深入验证的关键。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战略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战略
战略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