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研究

2023-01-10王露霞

学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生法治道德

王露霞

(甘肃省静宁县雷大初级中学,甘肃静宁 743407)

课堂提问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关键点,通过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上具有良好的优势,而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置的问题启发性不强、思维受限;提问对象范围小;候答时间不足;评价单一等,难以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1]。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德育课程,其在培养学生健康道德观念、道德品质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推进学生形成良好观念,就需要注重高效率的课堂提问,在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充分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反馈,不断思考问题,探寻答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无法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惰性心理,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上过度依赖教师[2]。在此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指引学生将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有助于良好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提问是很关键的环节,教师借助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一节课时间有40 分钟,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促进了师生交流

课堂提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及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反馈,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都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并且这种互动不仅包括语言交流,同时也体现出了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提问中还会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师生共同努力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氛围,推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一)精心设置问题,抓住提问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对问题进行精心设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抓住提问点更容易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障碍,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提问应该将重心放在“精”上,不能过于强调问题的“多”[3]。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借助问题来突出教材重难点,同时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最优的问题,便于学生深层次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思考应该围绕哪些内容设计问题、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重点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后整合出来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矛盾。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知识,便于学生深层次地把握容易混淆、不容易掌握的技能,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建构主义思想的角度看,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设计问题时,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设计相应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学生认知起点体现在学生学习某个知识前已经获取了与新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生已经获取的认知是教学顺利推进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深层次考虑,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提问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好问点,强化课堂提问的引导性,促进学生问题思考能力的提升。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热点话题、实际问题都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关,对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一些与生活、社会实践相关联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指引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也可以通过新型的社会性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二)耐心启发,调控节奏

课堂教学就像是在弹奏乐曲一样,弹奏节奏的快慢会对整体效果带来影响。教师需要把控好节奏,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出发,以问题为关键对学生进行启发,促进课堂提问效果的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与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有效性有极大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提问频率的控制[4]。如果提问过于频繁,提出的问题比较多,那么学生课堂学习节奏就会被打乱,学生的学习疲劳感也会增强;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少,不仅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思考,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良好拓展,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课堂提问上坚持精而少的原则,避免出现一问到底或者从不提问的情况。教师在给出学生问题后,还应该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探究,给予学生独立考虑的契机,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在候答环节需要分成两个阶段:一是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作出反应的间隔;二是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间隔。在等待学生回答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不能随意说话,如学生在思考中,教师说“想好了吗?再想一下”等,这样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在候答时间结束后,如果学生依旧没有思考出来,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即便学生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到位,教师也要肯定学生,消除学生存在的紧张心理。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问题都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或者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惰性思维,影响到学生良好成长。

(三)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差异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课堂提问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桥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道德素养落实状况。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慢,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比较快,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不能只向某几个学生提问,而忽视了其他大多数的学生。当教师提出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时,学生就会感觉教师很信任、重视自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因此得到提升[5]。

在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其中A 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自觉性高;B 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相对一般;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基础不牢。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保持问题难易程度的层次性,便于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向C 层次的学生提问一些基础性的常识性问题;而对于B 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中等难度的问题;对于A 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拓展性、综合性的问题,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有良好收获。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要坚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层次性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此外在课堂提问上,教师还应该结合空间位置叫答,不仅要关注前排、中间位置学生的回答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后面学生的情况,教师要扩大提问范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了差异性的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准备,设置了多元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提问时机,课堂提问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提问时机不仅与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节奏有一定关联,还与学生自身的思维动态、心理活动有一定关联。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动态生成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会随着教学活动推进而出现改变,但是学生的情绪、注意力集中时间有时会稍纵即逝,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把控好提问时机。

(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才会更加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会自己根据学习情况来提出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用适当的语言向教师说明或者向教师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让教师帮助自己解答。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情况及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高质量的处理,促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提出问题,这既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

事实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肯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针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学生之所以会提出这些问题,与他本身的法治意识比较差、对法治不太了解有极大关联。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回答,并结合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肯定学生的问题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很有用,而其他学生也会发现提出问题后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内容,这就会在无形中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

(五)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

教师是课堂提问的指挥家,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提问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推进状况,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与课堂提问情况有较大关联,新时期教师应跟紧时代步伐,强化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优化问题设计、提问流程。教师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相互分享课堂提问技巧,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高质量地进行提问。在平常教师还需要大量广泛地阅读书籍,尤其是德育、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提问等方面的书籍,充分了解先进的研究成果,对自身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丰富自身对课堂提问的理论认识,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针对某个理论进行交流,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用于实践中,用实践论证理论知识,以此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道德观念形成,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手段来优化调整课堂提问环节,借助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应用知识,切实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师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