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3-01-10蔡向阳黄垂秀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毒物法医专业知识

董 莹,蔡向阳,黄垂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武汉 430030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是对涉及或怀疑涉及由毒物引起的伤害或死亡事件(案件)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法医毒物分析的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是证明毒物事件真相以及公安、司法部门侦查或审理案件时的证据之一。法医毒物分析既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如化学、药学、毒理学等)的交叉学科,要求工作者必须掌握毒物的性状、作用机制、中毒改变、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以及与中毒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2]。法医毒物分析作为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打击制毒贩毒、临床急救、药毒物个性化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好法医毒物分析学,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宽基础、高素质的卓越法医学人才。与此同时,有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也可能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触犯法律或危害他人和公众人身安全的事情。例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投毒案(如2007年的中国矿业大学的铊盐投毒案,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二甲基亚硝胺投毒案等),都是犯罪分子利用课堂所学毒物专业知识对身边的其他学生投毒,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此,在“法医毒物分析”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1 思政元素融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也就是“三全育人”[3]。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由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授课的思想政治课。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政治理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造诣,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虽然单一、纯理论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不容易与学生的专业相融合[4-5],但是这些知识却可以为 “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保证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法医毒物分析”的可行性。

法医学是沟通“法学”和“医学”两个学科门类的桥梁学科,而法医毒物分析除了具备“法学”和“医学”的特点外,还涉及化学以及现代仪器分析等理工科学科知识。“公平公正”的法治思想,“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积极创新”的科学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因此,“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不仅涵盖了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蕴含着很多可以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堂中,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来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用这种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毒物分析”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法治精神、职业素养、科学创新精神以及哲学思辩思维等,并将这些元素贯穿到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思政元素融入的目标与方式

2.1.1哲学辩证思维培养

巴比妥类药物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在临床上可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和抗痉挛药,但长期使用则会导致成瘾性。通过对巴比妥药理和毒理作用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很多药物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必需品,但也应该认识到药物同时具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这反映了事物的两重性[6]。同样,在讲解无机水溶性毒物时,可以亚硝酸盐为例,亚硝酸盐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但也是肉制品生产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动物毒物和植物毒物的章节中,斑蝥素、蛇毒、乌头和附子等都是有剧毒的物质,但是这些动植物千百年来都为我国中医入药用来治疗疾病。这也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食物、药物也不例外。食物、药物与毒物的同源性意味着三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药物的“量效关系”则符合质量互变规律[7]。在不少中药中毒的案件中,当事人都是服用了远超过治疗量的药物而造成了悲剧的发生[8]。由此也可以教育学生,当面对一种毒物或者药物时,对其“药效”和“毒性”一定要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科学、理性地看待。一种物质的毒性,也必须基于使用的剂量以及使用方法来讨论才有意义。

2.1.2毒品预防教育

2020年6月,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14.8万名,其中,年龄在18~35岁的人有104.5万名,占48.7%;18岁以下有7151名,占0.3%。近年来,大学生涉案吸毒的报告并不少见,而大学生吸毒人数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在“法医毒物分析”课程的“毒品”一章中,除了讲授各种毒品的鉴别方法外,教师还结合我国的禁毒情况,以及法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吸毒致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以及伦理层面上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性。通过介绍我国目前对毒品的检验方式的发展,比如从以往的尿液验毒到现在的毛发验毒,告诫学生,我国查验吸毒的手段并不单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往后有可能会出现更快、更便捷、更准确的检查手段,只要吸毒,通过现代的法医毒物分析就一定能够查验得出来。在教学中渗透毒品预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是伴随一生的,不要因为好奇或者是新鲜感就去尝试,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才是我们所追寻的。同时,在该章节结束时,安排学生通过制作禁毒海报的方式在校园内进行“真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实践,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

2.1.3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门与“毒物”打交道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或者缺少应有的法治观念,很容易把“毒物”作为对抗社会和他人的武器,从而误入歧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法治和心理健康上的引导极为重要。例如:在讲授气体毒物一氧化碳时,可采用一个汽车内CO中毒意外死亡的案件进行课堂导入,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通过一层层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最终认定死者并非意外死亡,而是被人用CO投毒致死,犯罪嫌疑人也因此落网。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即使再精心设计的谋杀,在现代法治社会也难逃法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而在心里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在讲授金属毒物时,以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铊盐投毒案为例,讲述学生之间因琐事而心存不满,以至最后生仇致命的悲剧。邀请校医院的心理医师进入课堂做讲座,指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法医学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法医学学生日常接触的都是大部分人不曾接触到的工作,同时由于学业、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心理失衡[10]。通过在专业课堂上心理学的辅导与渗透,学生可以将专业知识与自身心理状态相结合,分析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某些隐性心理问题或者倾向,以做到及时调整、自我疏导[11]。

2.2.1科学创新精神培养

虽然目前各种现代分析仪器在毒物分析实验室并不少见,但在实验课的设计上,教学组仍然保留了数个基础性实验(如化学法实验以及薄层色谱法实验),除了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外,也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科技的进步给法医毒物分析学科带来的发展。例如:化学法的检验方法,仅能采用颜色、沉淀等反应,检测灵敏度通常停留在微克级水平;而利用薄层层析分析,体内存在的微量毒物能被顺利检出;现代精密分析仪器的使用则可以检测出生物检材中极微量的有毒成分,为各种复杂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技术方法和保障[12]。毒物检验方式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在毒物分析工作中,分析仪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分析仪器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也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的竞争,各国都纷纷拿出了相应的科研规划,以期在核心技术方面占领制高点。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在核心科学技术上的限制案例,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自主创新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职业素养教育

法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医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肯于吃苦的职业精神等。法医专业的学生,今后大部分都要走上公检法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各鉴定机构做司法鉴定人,他们出的每一分鉴定报告都关系着司法的公正与公平,身上责任重大。在实验课堂上,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筛查”和“确证”分析,可使他们养成客观、细致、严谨的检验鉴定作风;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实验检测报告,培养学生全面的质量控制观念以及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让学生能够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学习毒物分析标准与知识,认识毒物分析学科中的现状及问题,能够做到在毒物分析检测中“遵法守德”,正确、客观地对待分析检测结果,使其在未来的法医职业生涯中具有正确的道德观、责任心和使命感。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穿实验服方能进入实验室,且须遵守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则。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实验完毕后将实验台整理干净,实验仪器摆放整齐,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法医工作者特别是毒物分析工作者以后接触毒品或毒物以及各种精神麻醉类药品的可能性比较大,实验课堂中也会用到毒品进行实验,必须和学生强调的是,即使是正规途径(如科研、医疗)使用此类管制药品,也必须自觉遵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对于此类管制药品的相关规定。这也是法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2.2.3绿色环保观念培养

在实验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及有毒、有害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的随意倾倒将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因此,在实验课结束后,对药品废液进行正确处置和回收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正确地处理和回收废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使其养成节俭的职业习惯。

3 课堂思政效果评价方式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只注重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3]。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后,能否真正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还需要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评判学生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等[14-15]。对于理论课中思政效果的评价,可以体现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除了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案情进行分析外,还可增加一些对实际问题的道德判断,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实验课的思政考核则主要着眼于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团队协作精神、实验操作规范与习惯以及法医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给予评判。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束时还会安排一个问卷调查,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而在后续的课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思政教育。问卷中还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让教师增强自身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立德树人”落实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是我们每个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毛泽东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专业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实则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船”,而我们高校教师,则应是“船”的摆渡人。因此,“法医毒物分析”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以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让“课程思政”不再是僵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和说教,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从而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猜你喜欢

毒物法医专业知识
虫虫法医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毒物——水银
法医的正义之路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基层公安机关刑事毒物分析的现状研究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