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01-10卢春玲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决议改革

●卢春玲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展现出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定自信和使命担当。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肩负管理配置党执政资源的重要职责,必须在学深悟透全会精神上下功夫,在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奋力谱写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

《决议》用“十个坚持”对党百年来的奋斗实践做出全景式总结,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因密码。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

(一)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进行伟大斗争的卓越智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提供了丰硕的精神食粮和强大的力量支撑。

(二)深刻把握《决议》的核心要义

《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三个决议,同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决议》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系统性总结“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全局性概括“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体现党对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体现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人民立场,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是一篇极具历史穿透力、思想引领力、政治动员力、时代感召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

机构编制部门担负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和守护政治资源的使命,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坚决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始终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建设的高度,统筹调配编制资源配置,确保编制资源为党所有、为党所用。

二、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

《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各方面工作始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鲜明机构编制工作姓党政治属性

在体制设计上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完善党政机构框架体系,从体制层面保障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优化市委领导重点领域、重大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党的决策议事机构的领导地位;综合设置各类机构,推动党的机构与其他机构有效衔接,确保党的主张全面贯彻;夯实党的组织机构体系,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在职能配置上维护党的权威。坚持机构编制服务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优化党的部门、党委办事机构、党的派出机关职能配置,更好地发挥党的职能作用;理顺党政职责关系,加强党的部门对本系统本领域的工作统筹,进一步规范归口管理、归口领导关系;注重党政群各方面改革的配合衔接,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在资源使用上体现党的意志。立足党和国家新时代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党委政府重点任务,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关键领域的编制保障力度。坚持机构编制“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的原则,盘活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探索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多种途径,不断激活编制使用效能。

(二)坚持开拓创新,擘画机构编制工作发展新蓝图

在改革方向上紧跟步伐。紧密结合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实际,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推进,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目标定位,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在服务发展上攻坚破难。继续把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作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着力点,深刻领会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转变,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手段,重点优化民政、教育、卫生等领域结构布局,持续促进城乡之间、城区之间公共资源均等化、普惠化。

在创新驱动上担当作为。树立“勇闯新路”的创新思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深化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精准用好机构编制资源,打破编制使用壁垒,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部门所有”的观念,发挥编制资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三)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机构编制工作基层服务实效

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主动作为。自觉与《决议》对标对表,聚焦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大重点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机构编制保障力度,推动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突破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上精准用力。主动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精准对接,着力破解影响人民利益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难题,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在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上靶向施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到群众、基层寻找方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持续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继续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动更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切实增强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和回应性。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机构编制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决议》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提出要求,回答了新的赶考路上“谁出卷、谁答卷、谁阅卷”的根本问题。机构编制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走好赶考之路,答好作为之题。

(一)坚持政治建办,持之以恒抓好理论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十个明确”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扣新时代改革发展总要求和执政资源配置重点任务,找准机构编制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做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高质量发展推动到哪里、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在哪里,机构编制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保障到哪里。

(二)坚持作风强办,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矛盾,认真研究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服务群众的精准度、精细度,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化常态化。树牢“按制度规矩办事”的底线思维,聚焦普遍性制度规范和机构编制特定事项制度约束两个层面筑牢防范体系,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调查论证、审议决定、监督问责等工作制度,做到不逾规矩、不出差错。

(三)坚持能力立办,打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八项本领”要求,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真正把学习内容沉淀为理论素养,把理论素养上升为思维能力,把思维能力修炼成综合本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注重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急难问题处理解决和推动工作创新突破方面提升能力。

(四)坚持从严治办,涵养担当实干的政治生态

不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树牢党的机关、政治机关意识,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归口管理工作要求,把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全面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和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决议改革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改革之路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