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

2023-01-09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灭火器公共安全消防

本刊综合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有序和经济社会系统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外各类火灾、人员踩踏、楼宇坍塌等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缺失、预判不足,以及相关自救、急救知识的匮乏是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原因。公共安全与我们每个人密不可分,维护公共利益、保证公共安全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事件。

“火”字之上无小事

“走水”是古代的一种地方性语言,表示运输水(去救火)。从人类发现并利用火的那刻起,福祸便相伴而生。从古至今,火灾都是破坏性极大的一种灾害。

“119”不仅是火警电话,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为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用于唤起全社会认识火灾危害的意识,重视支持和参与消防工作,促使人人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掌握消防安全以及自防自救、火场逃生等知识。

知识小贴士

日本将1月26日定为文物防火节,也就是消防日;西班牙则把3月19日定为消防日;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以及英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地区,将5月4日定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消防节。

火灾的分类与应对

按照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火灾可划分为六个类别:

A类——可燃固体物质火灾。这种可燃物通常具备有机物性质,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制品、棉制品等物质火灾。可使用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类——可燃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沥青、石蜡等物质引起的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类——可燃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等引起的火灾。发生这类火灾时,首先应打开门窗通风,再关闭气瓶的角阀,切不可开、关电源。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类——可燃金属,如钛、钾、铝镁合金、液态金属类燃烧产生的火灾。可使用金属火灾专用灭火器灭火。

E类——带电火灾,即变压器、家用电器、电热设备等电气设备以及电线电缆等带电燃烧的火灾。发生这类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在初起小火阶段将湿布、沙土等难燃物覆盖在燃烧物上。还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F类——烹饪物火灾,如烹饪器具内的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燃烧产生的火灾。当锅里的油温过高而着火时,切不可直接用水灭火,应迅速关闭火源、盖上锅盖,使火熄灭。

知识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颗粒盐、细盐也可充当小火和固体阴燃火灾的灭火剂。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在高温火源下能迅速分解出氢氧化钠,通过化学作用吸收燃烧中的自由基,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

灭火“黑科技”

全氟己酮自动灭火装置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力领域、精密仪器设备以及小型特定空间的新型灭火系统,解决了狭小空间以及特定密闭空间的灭火难题。全氟己酮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无腐蚀性,在高低压配电柜、通信基站、重点文物保护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是消防设施中的“新宠”。

灭火机器人

这款消防机器人的复合壳体能有效抑制外部热辐射、热传导及层间热辐射,运动底盘也解决了极限温差环境下传动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有效解决了消防力量无法进入火场高温核心区域的痛点。

防潮、防火材料

泡沫陶瓷材料具有隔音、防潮、防火等特征,在1000 ℃的高温下也不易变形,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此外,泡沫陶瓷材料密度较低,可应用于救生设备制造或海上种植、养殖设备开发等领域。

保持间距,提防踩踏

踩踏事故多发生在人口聚集、人流密度较高,易形成人流瓶颈的公共场所局部区域,譬如商业区、景区、运动场所等。

踩踏为何如此危险

踩踏事故中,被踩踏者胸部受挤压导致的创伤性窒息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此外,人体被踩踏后还有可能导致挤压综合征,引起横纹肌溶解。有资料显示,成年人胸腹部受到392 N~490 N、较健壮者受到784 N~980 N的压力时就会有死亡的风险。曾有一项研究对过去全球几起踩踏事件中的现场栏杆弯曲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拥挤的人流最大产生了约4 440 N的压力。

知识小贴士

创伤性窒息是由于外力挤压胸部、上腹部,冲击腔静脉,通过血流传到颅内血管,引起头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弥散性出血的一种综合征。

如何自救与互救

处于人流密集区时,切记不能逆行与停滞,避免下蹲或绊倒。一旦发现前方有人摔倒,要大声呼喊引起后方人群的警觉,可顺应人流的方向往两侧移动,直至离开人群,并迅速找到出口撤离。若正遭遇踩踏的威胁,可以遵循以下三种自救方法。

拳击式自救法

撑开手臂放在胸前,背向前弯,移动时双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击手”的防守姿势,在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间,保持呼吸畅通。

侧卧位自救法

面向墙壁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侧卧于地面,并分别用手护住枕部和后颈,双臂护住颞部和面部,身体屈曲,下肢蜷缩,在保护好身体的重要部位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被踩踏的面积。

俯卧位自救法

若无法形成侧卧位应顺势成俯卧位,双手抱头,双肘尽量支撑身体,腰向上呈弓形,以保护头、颈、胸腹部等重要部位,待人群通过后立刻起身撤离。

此外,伤者在有呼吸和心跳但意识不清时,应及时清理其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顺畅。若伤者无意识且无呼吸,则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之前要先判断伤者的伤情,避免不当的按压给其带来次生损伤。

提高警惕,防建筑坍塌

建筑坍塌是一种较常见的事故,一旦发生有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建筑坍塌有预兆吗,如何在坍塌的建筑中自救?坍塌事故救援都有哪些科技的助力?这些你都应该知道。

坍塌的预兆

地面下陷、空鼓或裂缝突然加大。

承重柱、梁、板或墙体严重变形,或出现较大的裂缝,木构件或连接部位严重腐朽或遭受白蚊蛀蚀。

墙体或天花板的批荡层大面积剥落、脱落。

房屋突发异常的响声,如“劈拍声”、爆裂声等。

如何自救

被困坍塌建筑物时,可采取如下自救措施。

冷静分析所处环境,避免身体遭受二次伤害。

用透气性较好的棉布材料如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被烟尘呛闷发生窒息。

在暂时无力脱险时切勿大声喊叫,可敲击身边的管道等任意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你。

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尽可能清除积压在身上的物体。利用砖块、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物体,将“安全空间”扩大一些。

救援中的科技助力

高频混凝土破拆工具

高频混凝土破拆工具适用于地震救援或建筑坍塌现场的混凝土切割破拆工作,它一機四头的设计可实现快速更换,驱动头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手持圆盘锯、环锯、链锯及钻机的功能切换,质量轻,携带方便。

“蛇眼”生命探测仪

“蛇眼”生命探测仪又名光学生命探测仪,它能在瓦砾中自由扭动,探测废墟下21米细微生命迹象。“蛇眼”镜头还可进行红外拍摄,携带的扬声器能与被困人员交流,通过光纤软管中的管道还能给幸存者提供盐糖水、氧气等生存必需品。

激光位移监测仪

激光位移监测仪号称救援的“精准之眼”,具有激光点聚焦功能,激光量程达100米,能针对地震、余震等造成的墙体松动倾倒、建筑大梁下沉等提前预警,能第一时间发现5 mm范围的位移并迅速发出警告。

公共安全还包括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等。公共安全绝非小事,面对突如其来的人身安全威胁,我们应当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增长自救与救人的常识,真正成为维护公共安全的主体。

猜你喜欢

灭火器公共安全消防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漫画说消防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如何使用灭火器
消防也幽默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透明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