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雀的家在哪里

2023-01-09李维阳黄乘明

发明与创新 2023年2期
关键词:筑巢缝隙鸟类

◎李维阳 黄乘明

图/千图网

流言:麻雀是一种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鸟类,可以跟人类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虽然我们身边的麻雀很多,但很少看到麻雀的窝。这些看起来不起眼、适应力却超强的鸟类,其实是没有家的。

真相:麻雀也有自己的家,只不过它们的家跟其他鸟类有点不同。

和人类共享栖息地

大多数动物都会远离人类,因为人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捕猎动物了。经过数万年的“领教”,这个印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大多数动物的基因里。而人类的聚居区域——城市,对于大部分野生动物来说,就成了地狱一般的存在。

然而有些动物不仅没有把城市当成地狱,反倒是让自己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把这里变成了天堂。麻雀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麻雀更喜欢生活在城市?对此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释,但有以下几种说法:

1.人类自从进入农耕时代以后,聚居区域内各种谷物的数量会增多,这让麻雀能更容易地获取更多的食物。

2.由于人类的存在,一些以麻雀为捕食对象的食肉动物如隼、豹猫、蛇等会远离人类的聚居区域,让麻雀更加安全。

3.人类开始建造房屋后,房屋顶部的缝隙等空间为麻雀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场所。

4.人类对环境的改造驱逐了一些和麻雀体型相似、食性相近的竞争物种,麻雀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

5.生活在温带的人类会在冬季取暖,使得麻雀在人类聚居区域更容易过冬。

麻雀的繁殖速度快,且本身适应力较强,经过长时间和人类做邻居,麻雀适应了和人类一起共享栖息地的生活。

筑巢事业上的“坐享其成派”

我们在公园散步时,常常可以看到高高的树杈上隐藏着的喜鹊窝。房檐和桥梁的下面,也会偶尔看到燕子衔着泥巴辛勤地筑巢。可是对于身边最常见的麻雀,我们却很少能看到它们筑巢的身影。它们究竟把“家”安在了什么地方呢?

人类的生活习惯是早出晚归,黄昏时分回到家,夜幕降临后到床上睡觉,因此就会觉得鸟类也是每天晚上都要回到巢里睡觉的。其实大部分鸟类和人类的生活轨迹并不相同:它们筑的巢绝大多数是为了繁殖而用的,平时它们并不会在里面睡觉。

到了晚上,生活在城市里的麻雀会聚集在一棵枝叶比较茂盛的大树上睡觉。在一些城市公园的大型古树上,甚至会出现一棵树上聚集几百甚至上千只麻雀过夜的场景。

但在冬天寒冷的夜晚,一些麻雀为了避风,也会寻找一些树洞或建筑的缝隙钻进去。有人曾在装修房子时,在阳台塑钢窗和楼板的缝隙中发现十几个堆在一起的麻雀骸骨,可能就是某个冬天,这些麻雀钻到了楼板的缝隙中避风,但因为温度过低而不幸被冻死在里面。

在野外,麻雀繁殖时并不会像喜鹊、燕子一样自己搭建一个巢,而是会选择自然形成的树洞或利用啄木鸟、松鼠等动物废弃的洞穴,甚至会抢夺一些其他小型雀鸟的巢穴使用。

在城市中,类似于树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房檐的缝隙、建筑的犄角旮旯、各种排水管通风口甚至一些高层建筑保温层的破损口,都能被麻雀作为巢穴使用。

辟谣专家:李维阳(科普作家)

复核专家:黄乘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出品方:科学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Science_Facts)

猜你喜欢

筑巢缝隙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雨的缝隙
白鹭筑巢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空中翱翔
鸟类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