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编码看侗族鼓楼的文化渊源及当代价值

2023-01-09李云云马小成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鼓楼侗族符号

秦 越 李云云 马小成

(1.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2.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0;3.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集中坐落在湘、黔、桂的接壤地带。复杂的外形结构与多个符号元素相融合,构建了鼓楼完整的符号体系。作为一个符号载体,鼓楼以具象的形态发挥着表意功能,以内蕴的深层意义彰显着叙事特征。不仅叙述着侗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也表达着侗族人民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理解。“正是由于鼓楼与世世代代侗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才成为侗族文化的符号与象征。”[1]鼓楼并非一个单一的视觉符号和视觉标志,而是一种关于文化的叙事。神话传说、哲学观念、精神信仰等是鼓楼符号所指的核心意义。从时间上看,鼓楼符号的文化源头可追溯至神话民族英雄祖母“萨玛”。守护神“萨玛”代表了侗族文化的起源。从空间上看,以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都柳江流域的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湖南通道县等地为中心,构成一个中国侗族文化圈,集中展示地方信仰和习俗文化。

一、侗族鼓楼的符号选择与编码

鼓楼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把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血亲观念等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受众对侗族文化具有更为直观的体悟。这种把抽象意义具象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化,是一种编码行为。“从转换方式上来看,符号与内容的转化过程便是编码解码过程,将内容转为符号是编码,将符号译出内容则是解码的过程。”[2]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的实体是只有把能指和所指联结起来才能存在的,如果只保持这些要素中的一个,这一实体就将化为乌有。”[3]按照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鼓楼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鼓楼的空间环境及表层结构等外在形式是符号的能指,内蕴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深层意义是符号的所指。“它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达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民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4]后结构主义把一切可以呈现意义的表征形式都视为叙事。鼓楼符号的文化叙事主要通过其外观结构的表层要素加以表现。在设计与建造中,侗族人民将本民族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哲学思维以及辟邪、求福、问吉等文化内容进行编码,与民俗语言叙事、仪式行为叙事、景观叙事等相整合,共同在鼓楼的文化场域中进行讲述和传播。

(一) 鼓楼表层结构的符号构成

鼓楼的表层结构(亦即外在形式) 是一个多符号的编码文本。植入到表层结构中的文字、数字、神话传说、图腾等多种符号元素,共同构建了鼓楼完整的符号体系。这些语言和非语言符号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依照皮尔斯提出的“三位一体”逻辑关系,鼓楼外部环境的布局形态、楼体外形、装饰图案、建筑材料、色彩等媒介是符号代表物;宝塔、杉树、龙、鱼、井、天、地、飞禽走兽等则是符号代表物所指的事物即对象;受众对鼓楼的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对象产生的理解、感受和认知就是解释项。就某一个符号而言,代表物、对象、解释项是一种三角关系。比如鼓楼的外形结构中自下而上有序搭接的檐板,层层叠叠如龙鳞,构成似巨龙盘旋而上的形态(符号代表物),所代表的对象是龙,表达的是侗族人民的集体精神意识和文化记忆。侗族来源于南方古代百越人,以龙蛇为主要图腾,将这种图腾崇拜的内容在鼓楼屋檐上表现出来,就是符号的编码行为。

在上图中,构成鼓楼形体结构的每一个符形都有它的所指物(对象) 和解释项,这就构成了鼓楼形体符号的“三角关系图”。“符号三角关系”中有两个二元关系,一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二是符形(能指) 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鼓楼运用外形结构符号(符形) 如外部环境的布局形态、楼体造型、装饰图案、文字、色彩等诸媒介来表现意义,这一过程是意指过程;鼓楼外形结构中的诸媒介通过肖似、指示、象征等表征方式来表征对象,这一过程便是表征过程。皮尔斯又根据符号(符形) 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亦即它们的表征方式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图像符号在鼓楼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图案绘制。而串葫芦状塔尖、梯形重檐、飞檐翘角等则是鼓楼结构中的指索符号。鼓楼表层结构中植入的神话传说、名称、汉字、数字等都是象征符号。在鼓楼的符号系统中,每一个符号除了自身具备的符号意义外,还与其他符号一起构成基于对鼓楼意义表达的符号体系。

(二) 鼓楼表层结构的符号编码

1. 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亦即像似符号。将物象植入表层结构形成像似符号来表达民族崇拜和信仰的过程,实际上是像似符号的编码过程。

(1) 龙图腾

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侗族对龙的崇拜和文化记忆与汉民族有着同一渊源。“龙脉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的“龙穴”,是鼓楼坐落的“风水”宝地。在“龙嘴”的位置建鼓楼、立村寨,从而使整个村落格局形成“坐龙嘴”的态势。这种把龙的形象植入到鼓楼的外部环境布局上,形成“坐龙嘴”的符形,表征“龙”这一符号对象,是取“寻龙点穴”之意,蕴含着侗族人民的风水观和龙图腾崇拜。“泥塑主要用在鼓楼一层正门额首的二龙戏珠,如黎平县纪堂鼓楼、肇兴鼓楼、岩洞镇公邓鼓楼和沙涛鼓楼、从江县高增鼓楼、榕江县三宝鼓楼、湖南通道的马田鼓楼等。”[5]可见,龙图腾是侗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表达了侗族人民祈求侗寨平安吉祥、风调雨顺的强烈愿望。

(2) 鱼图腾

鼓楼的造型下大上小,内部中空。把鱼的意象植入到鼓楼的内部造型上构成鱼窝符形,一是追溯祖先的来源;二是借鱼超强的繁殖能力来表达人口兴旺、民族兴盛的寓意。侗族古歌《侗族祖先从哪里来》就充分表达了这种民族心理。“鲤鱼要找塘中间做窝,人们会找好地方落脚,我们祖先开拓了‘路团寨’,建起鼓楼就像大鱼窝。子孙万代像鱼群,红红绿绿出出进进多又多……”[6]这一像似符号,蕴含着侗寨子孙“团结一致、兴旺发达”的寓意。

(3) 杉树图腾

杉树被选作符号元素与鼓楼的整体轮廓相整合,构成楼体的杉树造型。这个像似符号的所指是侗族人民对杉树的崇拜和对鼓楼神圣权威的认同,与中国古代树神崇拜的信仰一脉相承。“杉木郁郁葱葱的枝叶,展现出杉木旺盛的生命力,寄托着人们希望儿孙满堂、富贵吉祥的美好夙愿。杉木还寓意着永恒和长寿,特别是树龄达数百年上千年的古杉木,被侗族人称为‘杉仙’‘杉王’,如同祖先一样受到崇拜,被视为护佑村寨的神灵。”[7]

植入到鼓楼结构中的物象还有很多,比如鼓楼屋脊上雕塑的鸱尾,被作为镇邪避火的图像符号。翘角的飞鹤形象,脊身与翘角相连部分的立狮、虎、猴、兔、龙、凤、鱼、虫、鸟等祥鸟瑞兽雕塑,这些像似符号都内蕴了人们对神兽的崇拜,皆取“安宁祥和”之寓意。杨炜竹说:“从江县从江鼓楼、增冲鼓楼、小黄鼓楼、高仟鼓楼、黎平县黎平鼓楼、堂安鼓楼等的翼角、檐棱、脊顶、瓦面多处区域都雕刻有侗家人喜爱的动植物以及人物形象。”[5]

2. 象征符号

(1) 数字

鼓楼表层结构中数字符号的运用,是侗族人民将数字的理解加以外显的编码过程。从外观上看,无论亭式、厅式还是塔式,也无论高低大小,鼓楼的平面和立面都严格遵循数字规律。用数字表达时空观与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观不谋而合。“天地相配,阴阳结合”的规律皆与数字相关联。学者石玉昌分析:“数字分阴数和阳数,奇数为阳,代表天数;偶数为阴,代表地数。天在上,呈圆,纵深发展要用天数,即阳数;地在下,呈方,横断展开要用地数,即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和及阴阳相生的宇宙观阐释。”[8]鼓楼的框架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衬柱组成,其中数字“4”和“12”分别象征着一年四季和十二个月份。内蕴着祈求天、地、神保佑侗寨风水,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义。表达了侗族人民对作为自然根基之“天”和“地”的敬重以及对“天地人神”四元和谐共生观念的强调。

(2) 汉字

鼓楼表层结构中汉字符号的植入,主要是运用汉字的形音义特点来表达侗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思想信念。“团”的繁体字“團”是形声字,从囗(wéi) 專声,本义为圆。首先,鼓楼所在的村落呈较封闭的“团”状分布,形成以鼓楼为中心的向心结构。这种布局强调了鼓楼在侗寨中的中心权威地位和侗族人民追求团结的思想。“鼓楼的重要性一方面体现于它作为村寨中心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具有围绕鼓楼进行其他建筑定位的工程学意义,”[9]其次,鼓楼内部厅堂中的火塘,也是“团”字符号元素的运用。在鼓楼内议事和组织活动,大家围绕火塘而坐,表达了侗族的“向心性”意识和对火塘神圣性的认同。此外,发生在鼓楼场域的仪式活动,都突出了“团”字的形音义特点。比如鼓楼坪上进行的祭坛、多耶、讲款等仪式,都以向心性活动为主。“在功能上,绕萨礼拜与转寨是为了愉悦萨,在图形特征上,它们的运动轨迹可以看作依次扩大的两个同心圆,强调着作为同心圆中心的萨坛的力量。”[10]

汉字“囲”,音wéi。《广雅·释诂四》释为:“环绕。围,裹也。”“囲”字形体主要运用在鼓楼的方形平面结构上。整体看来,鼓楼的内部底层框架结构就是一个围起来的“井”字形体。“井”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共德之地”[11]。这既符合力学杠杆原理,也蕴含着侗族内部井然有序、网状交织的社会组织以及相依相扶的团结精神。

(3) 名称

在侗族历史上,鼓楼的称谓有多种。有称为“共”(侗语kuongl,意为鸟巢) 者,或称为“百”(侗语bengc,意为用木、竹堆垒的房子) 者,又有称为“聚堂”“堂卡”“堂瓦”者,意为众人聚集说话、议事的场所。在侗语中,“堂”指场所,“卡”“瓦”意为众,众人。鼓楼的不同名称,记录了鼓楼从最初侗族先民巢居的树巢到干栏式住宅再到如今作为祭祀、议事、娱乐等公共场所的发展轨迹。名称符号的植入,发挥了一种关于民族历史的叙事功能。

鼓楼之名,本义为“放鼓之楼”,其名称及其符号意义与“鼓”和“楼”的文化内涵巧妙结合,相互表征。“鼓”在远古时期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上古时期曾有“衅鼓”的祭礼。因此,“鼓楼”的名称符号,被赋予了将人与天、地、神三界沟通的思想力量,隐喻着“天人合一”的神话思维和古代哲学命题。此外,“鼓”象征着吉祥兴盛,与侗族人民渴求平安吉祥的心理诉求相契合。

3. 指索符号

鼓楼建筑中构建的指索符号,除了具有指示索引的功能外,还作为建筑本身的一部分,积极发挥着建筑的实用功能。比如鼓楼顶部连串宝葫芦形的塔尖,作为鼓楼建筑上的信号灯指示着鼓楼的存在,同时又作为鼓楼建筑的一部分,在视觉上增强鼓楼的高度感。在实用功能上,发挥着避雷针的作用。再如鼓楼层层叠起的梯形重檐,既可以作为层级标志来指示楼体的分层,又可以发挥排泄雨水的实用功能。又如屋檐上的飞檐翘角,既可以作为平面分水岭的标志以指示平面之间的转折,又可以增添鼓楼向上托举的动感。此外,色彩具有民族识别特征,侗族以绿蓝为主色调,鼓楼结构色彩的运用,既可以指示鼓楼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发挥着防止雨水侵蚀的功能。

二、鼓楼表层结构符号的文化渊源

鼓楼以神话、精神信仰、古典生态观等内容作为符号编码的文化渊源,将时间、空间、情感融于一体,运用文化符号来表达多重隐喻。数理美的表达和严谨的空间序列,蕴含着侗族人民的精神寻根意识。

1. 神话传说

“萨”是侗族人民崇拜的最高女神,被视为侗寨的“守护神”。鼓楼旁边设有专为供奉祭祀这位神话女英雄的萨堂。作为鼓楼活动主要内容的“祭萨”活动,是以“萨”为主题进行的仪式行为叙事。据张民考证:“民间中对设在露天者,称‘滕萨’,意为‘祖母坛’;对设在室内者,称‘亭萨’,或‘然萨’‘堂萨’,‘堂间萨’,意为‘祖母亭’‘祖母屋’‘祖母堂’‘祖母堂殿’。”[12]“萨” (意为“祖母”),或称为“萨玛” (意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岁”有“先”“大”“已经逝去”之意,“萨岁”即“先祖母、大祖母、已去世的祖母”。此外,“萨莽”“萨麻”“萨丙”“萨温”“萨安”“萨灯”等,都是对“萨”女神的尊称。侗族民间传说中有多个自然女神。诸如专管江河湖海的“储水祖母”女神“萨能登”、镇守边域的防护女神“萨退”、管理村寨的保护女神“萨样”等。侗族古歌《人类的起源》记述了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一讲龟婆孵蛋,二讲赛计上山,三讲洪水滔天,四讲兄妹结缘。”[13]“萨玛”女神作为侗族神话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是集多个自然女神于一体的化身。“在祖先崇拜的过程中,随着祭司的出现,多神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逐渐形成了对“萨玛”女神的崇拜。”[14]可见,“萨玛”是一个源自女神文明时代的产物,代表了关于族源的群体性文化记忆。如果说侗族的神话故事产生于远古的“溪峒”环境,那么侗族对“萨玛”女神的崇拜,则是在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下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在侗族人民的信仰中,“萨”是除邪驱恶、保寨安民,福佑侗人的神话英雄。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物符号,象征了母系社会女性的强大力量。从文化的时间谱系上看,“萨”代表了侗族文化的起源。“萨”这个核心人物符号的设置,表达的是世世代代侗族人民对祖先神灵的崇拜。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神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学者叶舒宪所言:“‘理性’与‘信仰’之间通过神话思维的转化而交融在诸多物象、体制、文本之中。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文明独有的玉器文化、先秦发达的礼乐制度、完备的史官制度以及各类典册,既是‘世俗’也是‘神圣’的。在这层意义上,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神话历史。这套独特的神话话语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明。”[15]“萨玛”神话符号在鼓楼及其文化场域中的设置,突出了爱情、英雄等常见的叙事主题,进一步增强了鼓楼的神秘性。

2. 血亲文化

血亲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且传承于族人之间。长期的迁徙历史和劳作方式,形成了侗族古老的血亲依附形态。强烈的血亲观念构建了侗寨中完整的组织系统。其内部权力体系从低到高依次是家长、族长、寨老。“然”(意为家),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寨老”(意为乡老) 是侗寨中最具威望的长老。族长(意为老人) 是由一个房族或家族推举出来的具有一定威望的老人。“在侗寨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寨老’是侗寨中的权力中心,由寨老组织召开的有关村寨大事的会议都在鼓楼内举行。”[16]可见,“寨老”行使的是维持社会秩序和进行社会控制的权力。“寨老”符号的设置,内蕴着侗族人民牢固的血亲观念。如果说“寨老”代表的是父系血缘的权威,而“萨玛”则是母权制的象征。鼓楼便是这种血亲文化影响下所衍生的产物。外观上的层级性正体现了这种权力等级。“侗族的祭萨活动说明了在他们的民族记忆中还鲜明地保留着对自己经历过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母权制意识。而鼓楼则已经是侗族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父权制的产物。”[17]

3. 生态文化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自然万物的浑然一体是华夏民族的思维,也是侗族人民的核心精神。鼓楼以高超的建筑工艺把“天人合一”的境界蕴含其中。比如通天接地的整体鼓楼造型、凿卯穿枋的环保工艺、刻有草木花鸟的浮雕装饰图案、生态材料(泥、石、竹、木、草、麻) 等的使用、鼓楼与民居的和谐布局等,都遵循了“天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生态发展观,是侗族人民崇尚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表达。学者张晓春认为:“阳烂鼓楼中立四柱代表四象或四时,同在四根立柱周围附衬八根立柱象征八卦,再将四根和八根立柱合为12根附衬立柱代表12地支与‘三王’乾坤门槌是相对应的,故合于天、地、人、神的宇宙自然法则。”[18]

“阴阳和合”体现了宇宙整体的和谐与秩序性。鼓楼在外部环境、造型、构造等多个文化场域蕴含了“奇偶(数) 交错、阴阳相济”的本质形态,在阴与阳的关系中,达到了和谐与统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山与水刚柔相济。以鼓楼为中心的村寨背靠山脉,后接外山之气。寨前清溪流过,呈聚财之形。山高为阳、水低为阴,山的阳刚与水的柔美相协调,遵循了刚柔相济、风生水起的风水观。第二,楼与桥高下相倾。鼓楼高耸的造型,形成聚落的制高构图,丰富了聚落的天际轮廓线;其同属于一个文化场域的风雨桥则以平展的姿态,联系河岸,形成聚落的水平舒展线。楼、桥交互辉映,表达了人类对宇宙自然法则的遵守。第三,龙与虎左右相辅。鼓楼及村寨在地理空间上不仅要背倚大山,左右也要有山的辅佐。左边的山谓之“青龙”,右边的山谓之“白虎”,形成左龙右虎的态势,以求为村寨镇凶邪、保平安。第四,人与楼动静结合。鼓楼塔尖自处云端的静谧外观与出入鼓楼的人群及戏台上各种热闹的仪式,形成动静结合、物我互渗的情境,象征了鼓楼威严与慈爱的双重身份。第五,天与地奇偶相配。根据《周易·说卦传》“叄天两地而倚数”的推演,奇数代表天,偶数代表地。鼓楼的平面结构为偶数,立面层檐呈奇数的设计,遵循了“阴阳结合、天地相配”的规律。是“天长地久、福禄永终”的寓意表达。第六,内与外虚实相间。鼓楼的立面屋檐层层叠压,塔身、塔顶乃至翼角皆有雕塑、彩绘运用其中,盈满而充实。而鼓楼内部底层空间仅有支撑楼体的几根粗长木柱,内部除火塘之外空旷无物,四周通风,这种外实中虚的构造蕴含着“藏风聚气,通天接地”的哲学理念。

“四时和顺”是侗族人民关于时空的基本理解,与中国古代哲学时空观不谋而合。 《易经》关于“揲四以象四时”的时空观以及《周礼·考工记》中描述的“(明堂) 四阔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等关于屋宇与时空关系的理解,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的精髓所在。鼓楼设计者以框架结构支撑柱的数量和方位来表达时空,正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建筑文化的继承。侗族人民还通过仪式叙事表达时空观念。黎平侗族每年定期在鼓楼举行“约青”(农历二月举行,因农作物返青而名) 和“约黄”(农历八月举行,因粮食金黄而名) 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日”(春社、秋社) 祭祀活动时间、空间和意义一致,也是顺应四时理念的表达。

三、鼓楼的当代价值

鼓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源,在符号经济勃兴的今天无疑是一座文化金矿。鼓楼作为一种物质存在,鼓楼具有与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同样的传播功能。无论对内传承还是对外传播,都充当着信息传递的媒介。首先,鼓楼的结构、外形、色彩等形式特征是进入视觉感官的重要表层信息。在族群内部,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以集体性文化认知为前提,把具体信息直接作用于人,充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媒介。其次从意象层面来看,鼓楼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它概括了侗族地区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精神,成为侗族地区的标志和人们识别侗民族的重要符号。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鼓楼通过具象的外观,借助一定的符号元素,向外界传达文化意义和观念价值等具有抽象性质的信息。

(一) 社会经济价值

首先,鼓楼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族群内部社会群体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智力结晶,鼓楼堪称一个庞大的智力库。在建造过程中,侗族匠师不参考任何“手册”“标准”,仅凭借一杆传统的度量尺和一套世代相传的建筑符号,在无任何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施工,其设计及施工技术可以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木匠、画匠、雕刻匠、建造工匠等有着精深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智力元素,是当地社会经济支柱产业的最直接来源。其次,鼓楼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创意的主要资源。鼓楼的每一个符号原型,都是一个文化品牌。每一个符号,都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以鼓楼为代表的鼓楼文化可以为侗族地区打造核心文化产业(动画、影视创作、电脑游戏、文化旅游、广告创意等) 提供内容和背景资料。鼓楼的关键符号、外形结构、文化代码、民族标志、图案等,又是发展附属产业(创意旅游商品和工艺美术产品)的主要样本。把鼓楼作为区域内民族产业品牌和标志,不仅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促进多种产业模式的诞生。如侗族风情园、旅居宾馆、康养中心的建设等,都可以利用鼓楼的品牌效应作为营销手段。

1. 特色文化旅游地的宣传名片

鼓楼是促进少数民族旅游区文化重构的源动力。在城市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千城一面”的旅游景点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鼓楼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性和资源稀缺性为旅游地品牌建设提供了保障。文化是旅游的内核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形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发展特色旅游的新思路。鼓楼能够整合其他文化资源,为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形象塑造提供文化元素。

2. 文旅项目“文化节”的主题

“文化节”是文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景观、歌舞活动和仪式行为又是唱响“文化节”的主旋律。以“鼓楼”为话语主题举行的文化节、比赛、会议等活动,可以增加文化节的文化底蕴。

3. 影视、动漫创作的素材

优秀影视、动画片都是对民族风情、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民俗符号可以被抽演,作为影视作品的母体和情节。以鼓楼为代表的鼓楼文化背后有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可以作为影视和动漫创作的活水之源。比如关于鼓楼的来源,侗族的创世纪史诗中记录了人类始祖姜良、姜妹的故事,鼓楼的装饰图画中《银龙和白女》的民间传说,鼓楼“萨堂”供奉的神话英雄女神“萨玛天子”的神话故事,都是进行创作的素材。

4. 文创产品的原型

文创产品的灵感和创意来自艺术原型。作为具有最直观美学意义的建筑物,其外形、色彩、丰富的装饰和浮雕图案都是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型。

5. 广告创意的内容

神话、崇拜、民族精神等文化元素通过各种典型情境,成为广告的存在形态。鼓楼所蕴含的文化根源有神话、图腾符号、原始崇拜等文化元素,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内容。此外,鼓楼结构中构建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等都可以成为服饰和产品的商标,以此打造出特色品牌。

(二) 社会精神价值

鼓楼作为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是侗族文明的象征。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之外,其核心价值是对侗族精神的一种表述。鼓楼内蕴着人文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从选址、设计、建造、使用到保护,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朴素祥和”的思想。鼓楼会议制定和施行的“款约”,都是秉承弃恶从善、诚信仁道、忠恕博厚的宗旨,体现出侗民族“崇德重义、持中合贵”的精神。鼓楼内进行的歌舞活动,所涉及的都是关于尊卑有序、敬老爱幼的内容。同时,鼓楼是侗族人们同心同德、吃苦耐劳的产物。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侗族人民主动无偿建造象征民族之魂的鼓楼,并以鼓楼为权力中心,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团结向上、顾全大局的民族品格。在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民族元素,既保证了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地域性,又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了开放包容、独立创新的民族性格。

猜你喜欢

鼓楼侗族符号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学符号,比多少
鼓楼颂
鼓楼颂
“+”“-”符号的由来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