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坭兴陶烧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纪实

2023-01-09林钦娟

文史春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钦州市钦州专题片

● 林钦娟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榜上有名。这是钦州市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名片的文化项目。数年的艰辛终有结果,消息传来,钦州文化界欢欣鼓舞。这是我在钦州市文化局(今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下同)局长任上所做的一件大事,每每回想起当初的申报过程,上级领导的悉心关怀、钦州坭兴人和文化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无不历历在目。

边学边干找角度

2006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组织安排我到钦州市文化局担任局长。记得报到后,我就接待了两位来访者——市博物馆老馆长李世川和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礼烈。他们前来建议,壮锦已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坭兴陶和壮锦同为广西两件宝,坭兴陶也应该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当时社会对“非遗”认知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两位如此先知先觉,我甚是感动。作为土生土长的钦州人,我对坭兴陶并不陌生,而且充满了感情。2002年,我到市委宣传部工作,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为提高钦州的知名度,把坭兴陶宣传出去,特别邀请北京电视台拍摄制作了坭兴陶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播出,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是宣传坭兴陶的第一个专题片,也是坭兴陶以专题片形式第一次在央视播出。2004年至2006年,在钦南区挂职区委副书记期间,我参与策划组织举办第一届坭兴陶文化艺术节,并参与了钦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研究课题。2006年8月,我在北京参加钦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有关活动时,还和相关同志专门拜访了耿宝昌、王舒冰、叶喆文、侯松园、杨炳延等著名陶瓷专家,听取他们对坭兴陶的评价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年正值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兴之时,根据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的需要,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要大力打造坭兴陶品牌,争取坭兴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指定专人分管坭兴陶产业。为此,市文化局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要求,开始了坭兴陶“申遗”工作。我到广西区文化厅(今广西区文化和旅游厅)汇报工作时,特别汇报了坭兴陶拟申报国家级“非遗”的想法,得到厅领导的大力支持,推荐我们去找时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廖明君作指导。回来后,我立即把申报“非遗”列入局的议事日程,并着手组织开展。随即,以钦州市文化局名义聘请廖明君为钦州坭兴陶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专家,指导我们申报工作。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年还是件新鲜事,大家心中都无底。我们决定边学边干,组织申报工作人员和坭兴陶大师们一起学习“非遗”知识,在廖明君的专业指导下,结合坭兴陶的实际,大家一起分析研究申报的角度。

钦州陶器,自远古走来,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它历经远古骆越部族时代的熏陶,历经秦汉以来2000多年的兴衰起落,尤其自隋唐起的1000多年来,经过历代陶工的不断探索、传承发展,以地方特有的陶土资源,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陶艺创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在我国制陶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烧制技法。这套烧制技法传承至今,仍保留人类史前陶器烧制技艺的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包括:钦州坭兴陶烧制工艺一直沿用原土配方,陶土取自藏于钦江两岸地层深处未掺入其他异地性能调节性原料,在配方上未带有任何现代工艺配方设计特色,在坯料制备上保持了传统生产技艺模式;烧制工艺上属于陶器烧制温度范围,烧制温度比瓷器偏低;陶瓷的表面装饰一直沿用石器时代的技艺——人工表面磨制抛光技艺,没有采用表面上釉处理工艺的近代技艺。因此,从坯料制备、烧成温度和表面处理技艺上,都具备史前文明特色。但是,坭兴陶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厂家纷纷运用现代烧制技术,传统烧制方法逐渐被制陶企业淘汰,传统烧制技艺面临着失传的极大风险。如果我们不对坭兴陶传统烧制技艺加以有效保护,在发展创新中迷失方向,致使坭兴陶特有的品质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将对不起祖先、愧对后代。

这一点,不正符合“非遗”申报中“濒临消失”“亟须抢救”的立项视角吗?是的,坭兴陶传统烧制技艺经历了南北朝隋唐以来1000多年的兴衰起落,历代匠人的不断探索、传承、发展,以地方特有的陶土资源,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陶艺创作中,形成了一套在世界陶瓷行业中绝无类同的特殊烧制技法。保护好它,意义非凡。

历尽艰辛磨材料

坭兴陶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对钦州来说并非易事。缺人才、缺认知、缺经费,“三缺”较为突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我烧定了,且要烧出个名堂来。缺人才,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借力解决;缺认知,可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提高。缺经费的问题最为麻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申报工作需要经费。我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到市财政局寻找经费支持。要知道,2006年,钦州市财政收入才17亿元左右,要从如此有限的资金中匀出部分去投入文化,谈何容易!市财政局领导了解坭兴陶是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成功可以提高钦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于钦州的发展,欣然同意调整项目资金,支持申报工作。我庆幸遇到这么重视文化工作的管财领导。

申遗经费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对标整理申报材料的事情了。对照申报文件的要求,要专业撰写申报书并制作一个专题片。我发动坭兴大师们配合提供各类文字和图片资料,撰写申报书和专题片解说词。申报书要填写的内容繁杂,含有申报对象的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谱系、代表性传承人、主要特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计划等内容模块。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组织成立专门的申报工作小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和热心坭兴陶文化研究的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礼烈等坭兴人积极参与,大家配合专家团队一起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现场调查,走访老艺人。在申报的过程中,钦州市文化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工作人员到南宁及各地去拜访有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各方文人志士倾心投入和大力支持,终于完成“非遗”申报文本和专题片解说词。

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我们邀请钦州市电视台协助拍摄申报专题片。经过近20天的拍摄制作,视频资料初稿出来后,我组织坭兴陶大师们一起修改、监制。在审片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只有我们自己在介绍坭兴陶如何好、坭兴陶如何重要,说服力度还不够,还应该请陶瓷专家为我们说话。如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曾给予坭兴陶高度的评价:“坭兴陶最突出的特色是它表面哑光。哑光技术在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或更早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哑光使整个器物增加了很多美感……”著名书画家王舒冰谈到坭兴陶的窑变和书画雕刻时,兴奋地说,坭兴陶为整个陶瓷界增添了新的东西,这是钦州的贡献。他们不仅给予坭兴陶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坭兴陶在国内的定位,提出今后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于是,我建议把之前所采访到的李人帡老师和曾经到过钦州调研的耿宝昌、王舒冰等国家级陶瓷专家的专访视频放到专题片里,成为专题片的核心内容,大家十分赞同。历经艰辛,几经修改,将近18分钟的专题片《千年古陶盼辉煌》终于制作完成,为坭兴陶的成功申报起到关键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守得云开产业兴。执着和坚守往往是值得的,其回报往往是厚实的。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重振坭兴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后,我们逐级申报,争取确立省级、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坭兴陶行业形势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行业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步形成“做坭兴陶,不是做工业,而是做文化”这一共识。钦州因此吸引了包括江苏、江西、重庆在内的全国各地的陶艺家落户制陶,小作坊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在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至2021年底,坭兴陶行业注册企业和工作室约700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1.5万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各级坭兴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技师近300人,2021年坭兴陶行业产值达15.5亿元。坭兴陶成为广西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是广西近百年来传统工艺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最具民族特色的瑰宝。

猜你喜欢

钦州市钦州专题片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