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族文化中牵一脉情思入陶艺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2023-01-09潘华清

文史春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陶艺大师民族

● 潘华清

1997年,他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3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0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起,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他的许多陶艺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高等学府以及政府机构作为珍品收藏。

他,就是李人帡。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与不俗的工艺水平成就了他的大师风采及其作品的名家风范——从历史文化中牵一脉情思,融入精湛的坭兴陶艺,李人帡便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李人帡祖籍钦州市犀牛脚镇西坑村,村庄依山傍海,迈前一步,水也无涯,天也无涯,辽阔苍茫;退后一步,山峦叠翠,草木起伏,芊芊莽莽。山川灵秀可以涵育人之才气,李人帡的父亲李缵绪便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汉语言大师。李缵绪参加过《辞海》的编订工作,大半生执教于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对传承文化事业一往情深,在汉语言研究及教学方面成就卓著。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相当民主开放,从来不刻意要求子女学习这个、接触那个,更从未刻意规划子女的发展方向。“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父亲深厚的学养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于无声处润泽了少年李人帡的心灵,使他最直接最真切地感受到执著、热忱、勤勉等优秀品质对于人生与事业的重要意义。

李人帡没有走其父的治学路子,但他继承了其父的事业品格,并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大师。从1973年进入钦州坭兴陶工艺厂起,他走过了拜师学艺、京城深造、潜心探索直至成名成家的人生历程;他经历了坭兴陶工艺厂从辉煌的巅峰到沉寂的谷底再而重整旗鼓的坎坷;他曾多次出席隆重热烈的各种颁奖仪式,也曾在偌大的清冷厂房里寂寞地守候……岁月中许多甘苦得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坭兴陶艺的珍惜与挚爱,始终是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离不弃的人生情怀。

有李人帡这样的大师,有许多如李人帡大师这样痴心不改的坭兴陶艺人,钦州陶窑的千年火光仍然热烈燃烧着。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自有其独到的艺术视野与艺术思维。李人帡在多年的探索追寻中,形成了自己关于坭兴陶艺的深刻理解及其作品的风格特质。

坭兴陶材质的古朴特点是令李人帡最为心动的艺术要素;如何将这种自然天成的古朴特色,通过完美的工艺塑造来产生淋漓尽致的审美效果,是李人帡最为着迷的艺术命题。

他认为,任何一种手工艺品,固然需要材质与工艺的完美统一,但材质与工艺若能承载恰当的人文内容,其美感就更耐得住品味,更耐得住时空转换的考验。对于坭兴陶来说,以古朴的材质特点去融合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极富底蕴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民族文化浩如烟海,密如繁星,文学、史学、哲学尽可以卷帙浩繁的去诠释其中的大美与大智,而对于以造型和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坭兴陶艺来说,如何以有限的视觉感受引领幽远的文化怀想,还是个很费思量的问题。最便捷亦最常见的方式,是将文人书画、诗词歌赋搬到坭兴陶器上——诗、书、画皆可言志,每一片山水、每一轮月影乃至每一个汉字的形态,都凝聚着民族的审美意趣,但以书画雕饰来增添雅趣是坭兴陶器自清代便开始形成的装饰风格——在一条已走了很久的路上,再美的风景也会失却新意,何况,山山水水、花月诗词经过历代文人反复把玩吟哦,已是雅致多于质朴、矜持多于天真,情调多于野趣。

李人帡要走另一条路子。他想表现民族文化中刚健浑厚、朴素生动的一面,而不仅仅是妩媚,于是他将自己的艺术取向定位在古典气质与民俗风情上。他坚信,古典是历经时光淘洗却恒久动人的风韵,它留存着历史文化的脉息;民俗是一个民族在日出日落的生存劳作中不断生成、不断演化、不断积淀下来的精神与情感,它是民族文化强而有力的心音,二者的汇流,将使坭兴陶诠释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从静穆走向活泼,从闲雅走向热烈。

李人帡的坭兴陶艺探索与追求是成功的。《陶牛角》《四神挂碟》《天地灵气瓶》《巡天壁挂》《高鼓花樽》《连心碗》和《铜鼓》功夫茶具等,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那些张扬着鲜明的古典气质与民族风情的作品,不仅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科技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收为馆藏珍品,还远涉重洋,走进美、德、法、意、日等国的国家级博物馆,可见其作品精妙绝伦的艺术价值及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确实非同一般。

李人帡往往在其作品中巧妙地将岭南的热烈奔放融入长江黄河的深厚博大,鲜明的东方情怀在一处处艺术殿堂里,吸引着一双双惊奇的眼睛。

李人帡有奇思妙想,有慧眼卓识。

民族文化泱泱长河,奔泻着无数华彩。李人帡善于从中拾取那些迷人的珠玑来映亮人们的眼睛。他将神话、传说、图腾、傩祭、崖画、铜鼓等民族的、历史的、民俗的元素,融入巧妙的工艺设计,使与材质相得益彰。他的作品总能以醇厚而刚健的古风撩动人们的思绪,令人不由对其陶艺沉思:积淀了这样的文化和风情的民族,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源流?

比如李人帡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古天文学文献的《四神》挂碟,那浓郁的神话色彩让人分明感悟到在民族文化长河的上游,潜流着许多感动后人的文化细节。

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作为坐标,将二十八宿分为东西南北四方,每方七宿,并把每方七宿想象成动物形象,其中东西南北四方称为“四象”,即东龙、西虎、南雀、北武。《三黄辅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镇四方。”古人视此“四灵”为保护人类的“四神”,象征着吉祥、长寿、威猛与高贵。

《四神》挂碟之《苍龙》

《四神》挂碟之《白虎》

《四神》挂碟之《朱雀》

《四神》挂碟之《玄武》

李人帡用坭兴陶的平刻手法,在4个圆碟上分别雕饰“四神”威严勇健的形象。经窑变打磨后,圆碟颜色铁青、墨绿,恍若天幕幽远,鲜明地衬托出平雕的“四神”形象。观之但觉天穹深邃,其间苍龙腾跃、白虎扑跳、朱雀起舞、玄武蹲踞,摄人心神。碟的内圈将意象周围空间收紧,以强烈的压迫感反衬出“四神”不可遏止的外向张力,仿佛其体内有无穷神力正蓄势待发;碟的外圈即周边轮廓线则将紧迫的内圈向外延展,使“四神”蕴蓄的强大张力有了释放的空间。整套挂碟简练豪放又玄妙神秘,令人遥想:在长长岁月的那一头,这些神奇的图腾曾经倾听过几多虔诚的祈祷,慰藉过几多在艰辛的生存考验中承受苦难却不屈的心灵……

厚重的文化含量与高超的工艺水平赋予《四神》挂碟不俗的品位与收藏价值——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意大利国家博物馆都收藏了该作品。

李人帡的另一件带有地域特色的代表作是《高鼓花樽》,这是一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的作品。李人帡取具有丰富地域文化特色的广西铜鼓及长腰鼓的鼓形,分上下两部分,按黄金分割的比例和谐地构成高鼓花樽的器型,设计不落俗套,朴雅大方。其雕饰为壮族民俗文化之精华与集萃:热烈的竞舟、吉祥的翔鹭、美丽的壮锦织纹、奔放的傩舞……整件作品乡土气息浓醇,祥和之中涌动着无羁的野性,令人不由眼前一亮,怦然心动:此樽不似梅兰菊竹的高洁,也不似玫瑰郁金的高贵,而恰似一大捧恣意绽放的烂漫山花,张扬它那朴野又健康明快的风韵。

长期以来,李人帡从鼎的威严、钟的庄重、瓶的闲适等古典风格中获取了许多造型灵感,又从历史、神话、民俗中挖掘了许多生动活泼的雕饰内容,融入精湛的工艺塑造,并将无尽意蕴定格在优美的坭兴陶上。它们以新的创意浓缩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除了古典与民俗,李人帡还有不少融入现代审美元素的成功之作,如《神鸟》双瓶、《海豚》茶具等。他相信,以陶艺的方式传扬民族文化并非艺术偏执,以此传扬是因为眷恋与热爱。既然民族之韵能够在坭兴陶的材质、造型与雕饰之间找到和谐的结合点,他自然乐于以此作为自己陶艺创作的主要风格。

作为在坭兴陶产区生产一线的工艺美术设计师,他把满足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的责任,开发艺术类作品的同时,兼顾日用类产品的开发。他开发出铜鼓茶具系列、日用食具类系列等数十种对路适销的新品种并投产,为行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他还培养了20多位优秀的省、市级大师,不断壮大陶业队伍。

数十年来,李人帡为坭兴陶生产、传承、保护、发展和培养后继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被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获得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及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徜徉于自己的陶艺世界,李人帡时不时从民族文化中牵一脉悠远情思入坭陶,引领人们思接千载,令人在相隔了久远的历史时空之后,似乎仍然可以听见旷古深处的热烈召唤。

猜你喜欢

陶艺大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大师剪我也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多元民族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