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

2023-01-09葛映婷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生课程

葛映婷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82)

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个理念也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上逐渐出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评价,过度重视竞赛结果、创业结构,导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主要处于比赛、创业活动层面,创新创业培养不够全面,实际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全流程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培养好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际上,大学双创教育的除了解决就业问题,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的综合人才。本文重点研究新生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做法和意义,以及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效果的方法路径。同时,利用元宇宙的概念,探索高校、企业、政府协作构建合适的元宇宙场所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虚拟实践培训,高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创业成功率,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深知生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与影响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覆盖、通识型、分层次和差异化[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便是培养大家的创新创业能力[2],而创新创业能力则与学生自身原有素质和学校培养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当重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积极为学生提供资源,激发新生的热情,提高新生的创新能力[3-5]。

营造舒适的创新创业氛围,需要个人、高校、社会三个层面联动,产生耦合效应。在个人方面,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学习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自身人脉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高校和社会层面,则包括社会中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学生创业常常会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高校、社会层面能否发动较大的力量来减轻学生创业成本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息息相关。高校、社会应当积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政策支持,当前,已经有高校意识到需要在课程上、实践上为想要创新创业的学生做好基本准备,但是对于对创新创业了解不够的新生,缺少特有的课程或者讲座支持,而对于尝试创业的学生,过度关注项目比较成熟的团队,对于创业尝试失败的学生关注较少,不能做好学生创业后盾的角色。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剖析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虽然也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性过于集中,并没有营造很好的创新氛围,很多高校一味地以解决就业为目标,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其内在含义,忽视了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这种目标过于单一,只为解决就业率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导致创新创业效果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学校创业的学生人数也没有提高,未形成好的循环。除了高校,社会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和扶持度也有待加强,过多关注创业的最后结果,对已经成功创业的学生加大宣传,但是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并为有相应的关注,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成长。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很大层面上只是形式上的培养,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学生、教师的需求,高校辅导员队伍里有较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实际上是可以在日常思政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但是缺乏系统的培养和官方创新创业相关资料的培训,高校往往错过辅导员这一最接近学生群体的教师在双创教育中起的作用。而专门开设的双创类课程经不起实践的推敲。虽然组织部分教师成立创新创业导师,但只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忽视了新生层面的宣传,其实,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培养至关重要,可以在一开始就在新生心里撒下创新创业的种子。而在课程设置上,当前大学生大多是“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流于形式的讲课式创新创业课程吸引不了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较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内容与专业化内容相融合的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元宇宙时代如何采取合适而吸引人的教学手段值得考虑,利用好元宇宙时代的特点,积极介绍最新的科技知识,丰富课程载体,打开思路,可以让学生在元宇宙中通过虚拟创业,来模拟实际创业环境,打开学生的视野。

(三)与社会接轨不足,缺乏实践实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获得应有的效果,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加强实践实训。但目前高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中,很多只注重比赛成绩,缺乏更为合理的考核模式,由于低年级学生很难获得重要大赛优异成绩,导致教师往往忽视低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错过重要的启蒙阶段,在高年级又过于专注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提高,导致创业率较低,创业成功率低。同时,对于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团队缺乏关注,没有系统的总结原因。有部分高校意识到问题,但是由于理解得不够深入,并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大多是高校全职教师,课程缺少实践实训的机会,大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创业全过程。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文化引领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消息大多是从网络媒体上,传统的课程难以普及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而学生在发现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后,由于缺少专业的解读,并不能深入了解政策背后的支持和深意。高校应该成立大学生自己的宣讲队伍,先指导一群学生,详细解读政策,之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新媒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正确宣传政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做好官方的引导,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比如学校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创新创业政策、教育、课程等进行宣传,尤其重视挖掘创新创业优秀学生榜样,宣传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的学生,做好朋辈教育。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贯穿于学校日常教学、课外实践中。在创新创业教育重点人群上,不要只关注有就业需求的高年级学生和有竞赛兴趣的理工科学生,而是要面向所有大学生进行教育。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合起来[6-8]。

(二)重视新生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构建良性的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启蒙教育要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在思政教育中,柔性引入创新创业的相关案例、概念,在通识型教育中培养新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主要通过新生宣讲活动的参与、体验来实现,在竞赛上,可以从初级的比赛开始学习,比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面向低年级的大学生创新创意体验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可以帮更多新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创业体验,竞赛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认可。但是新生由于经验积累较少,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在大赛中获奖较难,高校往往会忽视针对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度关注高年级学生。实际上,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与就业教育为包含关系,大一新生一开始就做好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做到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培养相结合,提早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帮助新生找到学习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前置工作。高校构建良性的人才评价体系,提升新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路径。对于在创新创业比赛或者相关实践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和教师要有明确的政策奖励,激发师生自身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师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估体制,分类评估,对于低年级创新教育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

(三)健全课堂教学,构建实践人才指导帮扶体系

大类招生的学校往往具有不同的文理工学科背景学科交叉的特征,高校应当把专业不相同的异质性群体集中起来,开展具有普适性、多样性的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学业提升、创新创业启蒙、促进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指导制度。开设全校范围的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融合性创业课程等,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普及性创业教育。在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上,从大一开始进行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比如,有高校举办学习沙龙,让不同大类学生组队,通过行动学习,由“非专家”当事人(提出问题的学生)和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通过询问 (Inquiry)和行动(Action) 流程来解决重大问题,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学习。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提高。

图1 学生进行“假设问题、尝试方案”头脑风暴

针对对创新创业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带领进一步学习参观,了解前沿科技,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实践教育,将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领导力培育融合于一体,指导他们选题立项,研究实践,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是提早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前置,让他们更好地找到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前置。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跨院系、跨学科组织团队,共同开展探索。

开展以学生兴趣为驱动、让学生能自由组队、文理学科交叉的科研训练项目,既有“每日一创意”为期一个月的初阶课题,也有以以后参加互联网大赛等为期一年以上的进阶性研究课题。这样学生从科既可以从科研训练中得到锻炼,新生也能通过文献阅读、综述撰写获得创新创业精神的熏陶。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定期举行头脑风暴,进行“假设问题、尝试方案”的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学习,做到培养分层次、参与学生全覆盖。此外,可以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将基地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教学试验室,方便创业学生、新生讨论研究,增加大学生衍生企业的数量;通过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观等方式,做到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校内外协同,加强社会人才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者相互协同发展,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为了更正这三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全面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好学校的官方账号进行全面的政策宣传,这三者首先各自需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本质,之后,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角色,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就、桥梁。最后,三者要多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协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高校为大家创造的机会当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规划。

(五)更新培养理念,关注元宇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元宇宙是基于数字技术而构建的一种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虚实融合的三元世界数字社会,信息具有更丰富的生产与表现形式[9],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构建的三元数字社会场景中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多种创业模式的探索,体验更加多元的创业环境,从而高效找到可以在现实社会应用的创业模式,减少试错成本;创新创业优质资源是有限的,元宇宙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种限制,用多元虚拟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优质课程体验机会,相比在屏幕前观看传统的视频,元宇宙可以让学生实时参加虚拟课程,体验更加真实的场景[10],参与感更强,与优秀创业导师互动交流而不受受限于空间的束缚。高校应及时关注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企业、政府三方一起构建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拟场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深知生慧,发挥对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的价值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学校、社会都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从个人来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创业成功可能性大大加大,即使没有参加创业,个人的创新思维也会对之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校来说,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优化了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对于社会来讲,创新人才增多,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社会进步。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而是着力于培养具有开创性思维的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工作提供巨大的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逻辑指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需要转变观念,鼓励开展创新创业的学习与实践,及时调研,关注前沿技术,及时更新培养手段和平台,用学生关注的方向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政府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重视初创公司,尤其是大学生培育的企业的帮扶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与高校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大学生创业者的诉求,做好创业人才保障制度,共同培养具有革命性、开拓性、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生课程
重获新生 庇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