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

2023-01-09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共育育儿小班

张 甜

(会宁县第六幼儿园 甘肃 会宁 730799)

幼儿的成长道路上,良好的家园共育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相对于传统的小班幼儿教育而言,现如今的小班幼儿教育,不仅在资源上有了更丰富的渠道,教学上有了更先进的手段,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化以外,大量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从小对家庭教育给予高度关注非常关键,因此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1.家园共育的内涵及意义

家园共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双方需要在配合期间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在整个家庭教育中提高自己现在的信任与支持。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以外,还能够使幼儿对知识的接纳程度有所提升,这便是家园共育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2.小班幼儿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

首先,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因为自己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自认为教学模式上没有问题。于是便强硬的要求家长在教学过程中,听从自己的指挥,使家长始终在家园共育中处于被动位置。但这种情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幼儿教育,目前很多幼儿家长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对于育儿模式有着自己的看法,甚至认为自己的育儿模式更加科学,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教师和家长在育儿上出现意见不合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双方观念上的分歧,对于家园共育的效果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家长学历较低,对于育儿工作并不上心,缺乏育儿经验和育儿特长,因此往往会一味的配合教师要求,导致家园共育活动失去平衡。

2.2 家园共育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

调查显示,形式单一是我国目前幼儿园家园共育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多数家园共育的形式为家长会或者是家访。这类活动除了浪费大量的时间以外,还会使一些家长形成抵触心理。另外有一些家长会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拒绝家园共育活动,导致家园共育模式有其名无其实,整体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3.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园共育目标

为了能够对小班幼儿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需要对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同时将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情况作为参照合理制定教育目标,要保障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形成科学平等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幼儿教育中共同发挥作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形成合力。家园共育开展期间小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认知情况、因为特征以及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家长则需与教师之间协调沟通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共同制定合理的措施,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要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幼教经验,尤其是在教育观念上,双方应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接纳崭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满足小班幼儿的发展需求。双方应在幼儿发展上制定相同的目标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2 组织家长学习,转变其自身的教育理念

为了能够使家园公寓的教育力量在小班幼儿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确保家园供应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开展,同时还要保证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当下幼儿教育理念相符合。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园做好家园公寓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家长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能够在家园共育中积极配合。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能仅针对小班幼儿,还应该在空余时间针对幼儿家长展开教育活动,让幼儿家长可以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让家长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让家庭教育可以配合师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认知,引导家长形成健康的成长观念,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幼儿园还可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多元化的向家长推送育儿信息,让家长可以通过不断的浏览相关育儿内容而深化最幼儿教育的正确认知,并在家庭生活中有效的配合幼儿园落实教育措施,让家长能够真正的在家园共育中贡献力量。

3.3 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鉴于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家长都处于工作繁忙的状态,难以抽掉大量的时间到幼儿园与小班幼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甚至对幼儿在家中的行为都缺少细致的观察与充分的了解。幼儿教师在于此类家长进行沟通时,首要保持真诚与尊重的态度,有效获取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引导家长成为家园共育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及时耐心的与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面对幼儿的优点与闪光时刻应不吝啬于表扬及肯定,对于幼儿的不良表现应从寻找原因、探讨纠正方法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沟通,不断强化家长正确育儿的观念与信息。同时应谅解家长时间的有限性,不过分强求,必须面对面交流,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即使的网络沟通,提高与家长交流的便捷性。小班幼儿教师可以班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教师应定期发布班级的发展概况,明确集中教育重点,强调家长需配合的工作,家长之间也可进行互动与沟通,分享育儿经验;教师还可开设班级微博,在微博平台发布幼儿的生活与作品,分享育儿文章;幼儿园也应开设官方公众号,让家长有便捷的渠道可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安排。同时这三个平台也是家长向教师与幼儿园反馈意见的重要渠道,家长可积极的反映自身对幼儿教育安排的优化意见,教师与幼儿园应择优听取。另外,幼儿园还应构建云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家长可以实时监督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教育活动的高质量推进。

3.4 教师与家长明确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

长期以来,小班幼儿家长与教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差,在教育工作中双方也存在地位失衡的问题,这也致使家园共育工作推进缓慢,家园共育活动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家长与教师作为家园共育中的共同主体,应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平等的教育地位,幼儿教师必须打破主导地位思想,双方必须明确自身在家园共育中应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一直以来,家园共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时间地点确定、活动内容设计等工作单方面由幼儿园方负责,家长仅是对幼儿园方的安排进行辅助与配合。在以后幼儿教师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让家长融入到活动的策划与安排中,积极中秋家长的建议,让家长与教师共同进行任务分配。例如,在亲子活动前,小班幼儿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由家长决定活动内容与主题,然后由教师进行教案与活动计划的设计。只有在家长与教师都明确自身责任与角色的前提下,家园共育才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但在具体工作中,幼儿教师需要担负更多的任务,很多家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具有高度的配合意识。现阶段受网络信息的影响,部分小班幼儿的家长存在部分错误的育儿观念,认为应尽早学习大量文化知识来进行智力开发,过早的让幼儿学习一技之长。而针对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幼儿教师也要及时的展开纠正。而家园共育中的另一主体家长所负责的任务主要是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身心状况、生活卫生习惯,配合教师的教育方案与要求,主动与教师探讨育儿观念与难题,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主动咨询幼儿在园情况。家长需要明确家园教育融合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3.5 合理设置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

为了与家长建立有效、紧密的交流联系,小班幼儿教师应设计并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作为家庭与幼儿园间的教育连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强化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小班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带动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与家委会共同制定幼儿教育管理措施,从幼儿教育实情出发确定家委会规章制度。幼儿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定期座谈会的形式向家长反映小班幼儿的学习与园内日常生活情况,针对幼儿积极或不良的行为表现与家长展开及时的沟通,让家长可积极配合教师帮助幼儿保持积极行为、改善不良行为,在座谈会中针对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重点讨论,耐心细致的吸纳家长的教育建议,不断优化幼儿教育方式。小班幼儿教师还可组织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到幼儿的日常学习与游戏活动中,强化家长对幼儿的了解,让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并可自主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与不足之处。教育开放日不仅是家长与教师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是家长与幼儿珍贵的互动交流时间。同时利用这一机会,幼儿教师可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面对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另外,小班幼儿教师应学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便捷的家园共育渠道,通过微信群等平台与幼儿家长展开及时的信息互通,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避免因教育拖延使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总结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家校共育对幼儿的成长与发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班阶段,有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与健康习惯的形成,既可以快速帮助幼儿脱离入园焦虑又可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此小班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有效提高家园共育的协调性,充分激发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正向价值。

猜你喜欢

共育育儿小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偷偷摸摸育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