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研究

2023-01-09

经济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演艺战略旅游

●孙 瑜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层次的提高,演艺产业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国家在“文化+”行动中,明确要求了相关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同时文化旅游产业不断适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通过自修内功,精心打造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形象,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出,提升参演乡民的收入[1]。旅游和文化的结合,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提到了文化扶贫,这里不仅扶“志”和“智”,更需要从观念和现实收入上,通过文化旅游及演艺产业帮助农民致富,让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动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状况

农村工作历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21世纪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农村工作的发展要求,并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既要为农村的变美、变富做出贡献,更要为振兴乡村文化起到引领的作用,从观念上打破城乡文化的差异,实现高层次的文化创新,并为提升农村经济收入做出贡献。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发展格局,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同时,带动乡村人口的就业。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才开始萌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契机,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演艺活动。21世纪初,《云南印象》等一批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正式让文化旅游演艺事业进入成熟期,并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2013年以后,由于大批文化旅游演艺节目的呼之欲出,使得产业向着深化期迈进,演艺节目逐步开始追求品质和提升口碑。

三、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

一般将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归结为五大类,即生态民族文化展演型、民族文化歌舞演艺型、宴舞结合演艺型、景舞结合演艺型和演艺品牌扩张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少地方已将生态民族文化展演型和文化歌舞演艺类节目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两类演艺节目可以突出展现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同时能够宣传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的理念,展示各民族的风情。不论是单纯的音乐剧、歌舞剧还是场景剧,让原始的民族文化以音乐、歌舞等载体表现出来,还能通过演艺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用文化的形式抓住游客的心。宴舞和景舞都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是将当地的餐饮文化、自然景观等与演艺节目融合,利用演艺节目的形式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歌舞、饮食和服饰文化,从视觉、听觉和味觉等多维度刺激游客的神经,进一步加深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如云南的吉鑫宴舞就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品牌,通过五个不同的章节,全面介绍当地的特色。目前全国多数风景区均以生态景观作为背景,大力开发景舞演艺节目。这些节目将当地特色的山歌、杂技、变脸等民间技艺与自然生态景观融合,通过多人物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磅礴的气势。演艺产业模式的转变,不仅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享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更能提升其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增强文化情操[2]。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省份的演艺产业起步较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度较深,部分地区的演艺产业已形成了与当地特色相匹配的发展模式,有较多的成功经验。但是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产业格局不断变化,通过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反哺当地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通过多年的发展,不少演艺产业因为受到各方面问题的影响已进入发展瓶颈期,如何突破现有发展局面,为乡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演艺节目内容的问题

综合来看,当前演艺产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演艺节目的内容方面存在着同质化较重的问题。演艺产业多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业的附加产业,其核心竞争力不足。由于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快速发展,演艺节目的框架和内容有复制粘贴的嫌疑,数量增多,内容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过于同质化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游客而言不再有十足的吸引力,展示的手法和场景也逐渐趋同,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下降。另外,部分演艺节目的创作团队非本土团队,仅依靠相同的模式打造节目,虽然大大减少了演艺节目的创作时间,但是让演艺节目缺乏本土化的文化创意内核,部分团队只追求演艺节目的场面大、投入大,但是缺乏与观众思想文化诉求的匹配,导致演艺节目内容不符合观众的需求。

(二)演艺产业的文化环境问题

乡村的文化承载力相较于城市而言较为薄弱,部分乡民的思想老旧,部分乡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不能作为演艺产业文化环境的支撑。虽然多数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优势,但是缺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人员,使得本土文化的创意性不足。另外,乡村文化由于互联网传播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乡民渐渐不再参与民族歌舞、传统技艺的表演,使得部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逐渐被遗忘。乡村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得青壮年人才流失严重,文化活动缺失,仅在大型民族传统节日时会出现较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三)演艺产业在乡村的落地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这对于发展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来说需要更大的投入。当前多数乡村仍然缺乏文化基础设施,这就让乡村文化的发展缺少载体。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说,虽然传统民族文化需要传承,但是较为现实的问题是乡村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较为困难,如果把演艺产业当成事业,很多从业者的温饱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这也造成了乡村演艺人才缺失的局面。另外,由于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部分乡村家庭的思想陈旧,导致一些演艺技艺的传承具有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演艺产业在乡村的落地。

五、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优化策略

(一)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深度挖掘特色化和地域化的乡村文化资源,从住宿、饮食和工艺技艺入手,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文化旅游演艺活动。利用乡村民宿、地域美食等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旅游演艺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多的融合性深度旅游产品,拓展乡村旅游的外部市场。同时以当地特色的工艺、技艺为推手,深度展现当地的人文和民族文化元素,丰富演艺产业的内容。如可以组织一些小规模的手工艺制作表演、非遗表演、传统杂技表演等,让文化旅游演艺产业不仅有大而全的场面,更有一批小而精的节目,吸引游客进行深度的乡村游。

(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布局演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演艺产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人才,要通过政策手段吸引青壮年人才回归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推手,促进乡村面貌的全面改变,这样有助于人才的回流。古村落要进行保护与修缮,并以古村落为载体,寻找演艺节目的创新点。遍布乡村的红色旅游资源亦不可忽视,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好乡村中的这类资源,创新出适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新发展模式[3]。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演艺产业发展的新视野

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任何产业的发展均息息相关。运用互联网思维,不仅能够整合文化旅游演艺产业链,还能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的新视野。如通过短视频打造乡村演艺的自主品牌,运用系列栏目的方式,深入介绍某个乡村演艺节目,使观众能进一步走进产业的发展中,同时还能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工具与游客互动,提前了解其需求,提高产业的服务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给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有找到产业发展的症结,进一步拓宽思维,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演艺战略旅游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战略
战略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