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共享经济”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刍议

2023-01-09邓云飞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产教主体

■邓云飞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引 言

跨组织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一种跨界融合,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元素的深度融合,强调构建完善政府、社会、企业与院校的深度结合机制,赋予产业融合组织独立法律地位,推动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围绕产业发展实现人才资源供需的对接,达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1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内涵与模式分析

1.1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内涵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是集成化的平台,是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的一种行业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平台,它集合了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功能,是区域性共享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该平台可以促进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专业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共享经济特征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适应了当前的知识经济革命,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按照人才需求导向构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它把协同育人的理念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当中,集合了科研院所和社会生产组织,在以往生产实习性基地的基础上开发了创新基地,积极打造了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育集团,形成了新型办学实体。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是适应一线生产需要,由多主体共同协作创新的创新中心,强调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资源共享中实现高效率发展。

1.2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模式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吸纳了行业内众多骨干企业,吸引了多类型的社会主体将资本、知识、场地、设备和管理等要素投入其中,在资源集中后进行高效率发和创新创业,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从而达到有效培养人才,充分进行科学研究,强有力指向服务社会,实现文化传承与获得经济利益兼收的目标。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具有一般性法人资格,虽然培养人才是该平台成立的初衷,但是运行的过程中更多地参与了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瞄准某一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工艺升级,通过人才建设的方式延伸职能,拉近了平台与市场的距离,完善了产业链条。跨组织平台的运维一般采用董事会制度,注重采用企业化的运转模式,强调在自主化运营中实现多方共同建设,并且坚持资源共享的理念。随着平台规模的扩大和合作的深入推进,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还完善了进入与退出机制,形成了完善的治理体系。

2 共享经济背景下产教融合平台的特征

2.1 资源共享特征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具有资源共享特征,强调依法共同享有资源,并且共同获得经济成果。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属于市场经济范围,是为了提高个人或组织效率而建设的实体,它既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又可以提高信息的再利用率,从而为解决行业技术领域的问题提供最佳方案。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主要具有知识和信息共享性,是清除了行业内部或组织之间障碍的流通中心,着力构建了个消除边界障碍的区域,从而保证技术、组织或人等要素整合起来。

2.2 信息跨界流动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本身具有资源共享特征,强调打破信息壁垒,保持了信息资源的较强扩散性,同时表现出跨越一个或多个领域信息共享,致使信息边界消失或模糊,并且推动信息资源实现深层次的加工或转变。从本质上看,基于共享经济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将重塑不同系统的业务,并且优化信息的流程,加速清理信息障碍,实现信息的时间、空间、技术等诸多要素的流动。

2.3 产权分离属性

产权特征说明了跨组织产教融平台的所有制关系。基于共享经济理念构建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其产权属性具有经济实体性特征,保持了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它有独立的资源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有收益的处置权,因此可以集中大规模地利用资产,可以发挥产权效用,进而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信息资源是该平台的主要资源,允许平台内部多个主体获得使用权力,并且借助这些信息带来其它效用,从而维持平台的不断发展。

2.4 多元协同属于在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具有主体多元性特征,强调在共享的理念下实现多方广泛参与到协作当中。一般来说,该协作是两个主体以上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这种合作需要在更大范围构建共享协作机制,保持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实现社会各个要素的相互依存。该平台内部的多个主体虽然有矛盾冲突,信息资源供给有不均衡性,但是仍要按照政策导向追求公平与效率,强调基于一系列的制度有效化解隐私、机密与安全方面的冲突,采用多方合作的方式,求得相对的统一协调,从而使跨边界共享持续进行下去。

3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主要存在方式

3.1 集团化运转模式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主要采用集团化的运转模式,强调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重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发,围绕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教融合建设,从而打造智慧化的专业群,切实满足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集团化的产教融合模式具有政、企、校合作的特征,依托产业现代化组建教育集团,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学校主体的模式,强调行业内的优质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产业链、岗位链和教学链深度整合的效果。该集团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特征,可以实现合作化发展,不仅拓宽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渠道,而且提升了为区域内人才服务的能力,有助于达到共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效果,从而满足我国创新经济发展需要。

3.2 成立实训基地模式

构建基于共享经济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多以实训基地的形式出现,包括了专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这一存在形式不仅囊括了相关的大专院校,而且融入了地方政府、教育协会、产业联盟等主体,强调政府、央企、民企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可示范的特征,是体系化组织方式,着力打造了实践、培训与生产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中心。该基地着力打造一个信息中心,以智慧化的方式进行实训资源的整合,并且成立相关的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科技攻关进行人才培养,能按照已经成熟的模式开展职工转岗培训、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实现了产、学、研于一体,可以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型的人才培养实训或比赛活动,并且达到“德技并修”效果,是区域性的产业内人才培养中心。该平台模式还从内部各主体的人才需要出发,根据已经取得的产业技术成果开发专业群资源库,重视提供在线开放性课程、企业课程和其它共享信息资源。并且围绕社会经济主体的需要推广1+X技能证书的认证活动,从而构建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平台还致力于在共享理念下打造一站式的人才培养基地,注重远程在线培训与实地训练相结合,从而构建立体融会贯通的教学基地。

3.3 双主体育人模式

基于共享经济的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还采用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主体单一,规模不大,但是更有助于实现协同发展。该模式主要具有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依托学校环境和企业设施设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不仅可以由学校代企业培养在岗在职技术人才,而且可以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提高在校上的职能技能。该模式具有双主体、多对接和深度融合的特征,把岗位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重视打造基于生产现场的实训基地,并且将技术、人才、设备、教育、文化等元素充分地整合起来。该模式还采用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大力推动模块化人才培养,既做到了底层资源的共享,双动能打造智慧型课程体系,具备现代专业特色,不仅有助于拓展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为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专业发展方向。

4 加强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方法

4.1 优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建设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难点在于多主体利益的协同,只有构建完善的平台运行制度,有效处理好多主体的关系,才能更充分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首先,为了推动跨组织产教融合的快速发展,保证产教融合平台符合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建立交叉融合、协调共享和矛盾调处机制,具体可以按照“教育立法”的理念拟定该平台的运行制度与问题处置办法。其次,充分发挥董事会制度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平台运维机制与决策机制,基于一般企业的运作模式设计本平台的运行管理方式,并且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转的效率,借助合同达到提高产权界定、利益分成和风险防控的目标。

4.2 体现平台的导向促进作用

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优势是信息的多元化供给,多方面合作创新,实现技术、资本、知识、人才的深度融合。为此,平台应当以有效措施推动不同主体的深度合作。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可以将主体分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其它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诉求不同,但是均希望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需要平台了解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优势特征,在建设过程中着力促进资源优化整合。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参与,例如,将场地资源向学校配置,将技术研发资源向科研院所集中配置,重视产业培育资源向企业配置。社会组织可以根据其职能与定位进行综合配置,这样既可以鼓励各方面加大向平台资源的投入力度,又可以发挥不同主体作用。

4.3 清晰界定不同主体的产权

跨组织的产教融合平台的本质是实现资源的流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教育、科研与生产的效率。这一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平台内部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与效益,同时也要科学界定平台的产权,注重运用新的理念解决矛盾利益纠纷。产教融合有不确定性因素,跨组织的产教融合平台在科研创新、生产建设、产业培育过程中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不确定性甚至还是在产权无法界定的背景下出现的,必然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发利益与风险分担的矛盾问题。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有义务理清风险,重视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优化分担风险。例如,随着信息的日渐丰富,合作主体原先未能认识的产权属性应当在平台的推动性得到清晰的界定。

4.4 采用混合治理的策略方法

为了提高产教融合的发展效率,保持产教融合平台的灵活性,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应当采用优化平台治理策略,提高平台治理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首先,用好契约治理的方法,发挥合同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运用合同优化运维制度,拟定相关事务的处理流程,进一步实现人力、物力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其次,高度重视国家战略,切实把握宏观政策,积极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强调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跨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国家的财税、工商注册、技术转各方面优惠,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应用效益,加强公共关系治理,提高资产效能的目标。第三,以灵活方式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重视在资源共享中形成协同效应,强调在矛盾中把握合作主线,重视优化关系强度,以及保持平台内部各主体的关系持续久,以有效的辅助策略增进平台内部的资源整合。值得说明的是,还要限制平台在公共领域的产权,在充分发挥平台激励作用的同时,防止平台的权限过大,应当将共同创造的利益让渡给各平台主体,有效防止损坏平台主体的正当权益。例如,保证非市场主体的产权不得稀释,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效应应当更高,并且有效防止各主体的短期利益行为,兼顾好长远与当下,这样才能促进平台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取得的长效发展。

5 结 语

随着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信息与基础设施耦合性的程度日益增强,共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社会各个生产要素的结合,构建一个紧密相联的社会系统。增强跨边界融合的意识,才能进一步优化不同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跨边界组织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应当充分认识组织性质,在此基础上有效处理好内部的组织运作关系,广泛关注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需求,不断转变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大力推动技术与产品创新,从而达到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产教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