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2023-01-08胡杨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安基层工作驻村

■文/胡杨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保险局

2021 年2 月,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后,我心情无比激动,随后便向组织递交申请——到基层去。当年5 月,组织同意我的申请,选派我去山西省五台县建安镇西建安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当一些关系要好的同事听到我申请下乡驻村帮扶时,纷纷来劝我,“虽然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但还是不能和城里比,你干嘛非要去受那份苦”“你没在基层工作过,去了肯定不适应”“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的担子更重,要是下去干不好,会影响对你的评价”……听了大家的善意规劝,虽然我嘴上说着“请大家放心”,但作为一名从小在城市长大,又是“家门—校门—衙门”的“三门”干部,我对农村生活和基层工作的了解也仅限于表面,对自己能否适应乡村生活、开展好基层工作没有十足的把握。

刚到农村的时候,听着当地不太懂的方言,吃着不带荤腥的饭菜,看着室外简易的厕所,干着各种原先没从事过的工作,想起同事们当初的规劝,我内心五味杂陈。知道了我的情况,老村长白芝旺为我打气说:“小伙子,这几年村里条件好多了,做饭用煤气,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特别是你们年轻人注重的洗澡和上网,咱们村也都没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下水,村里还是土厕所,这点你要适应啊。”

面对各种不适和困难,我又翻阅了《习近平知青岁月》,和书中提到的知识青年在陕北农村梁家河时面临的“四大关”相比,我这条件可好多了。于是我勉励自己,作为一名中央党校毕业的青年党员,是党培养了我,2021 年是建党100 周年,也是我入党第10 年,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响应党的号召就是我献给党最好的礼物。正因为农村条件苦,才能锻炼我;正因为基层工作难,才能培养我。驻村帮扶不是休闲度假,而是在艰苦中锻炼、在困难中成长。

驻村开展工作后,我才真正理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村里的工作更是“针尖尖”。在一次入户走访时,脱贫户闫建珍告诉我,脱贫前,他们全家5 口人就靠村里分的3 亩多地种点玉米为生,每年收入也就6000 多元,除了买种子化肥,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个钱。遇到老人看病或孩子上学这类事情,也只能向亲戚邻居借钱。

“这几年国家政策好,脱贫攻坚的力度大,你在公益性岗位上班,加上爱人在外面打工和小额贷款安装的屋顶光伏发电帮扶项目的收益,现在一年收入也有6 万多了吧!”我拿着收支测算表笑着跟她说。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6000 元到6 万元,反映的是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更是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所在的西建安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为生。由于人多地少,加之玉米每亩年纯收入仅为1500 余元,外出务工成为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但因文化水平有限,又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资不高,还容易导致伤病,很多人到了50 岁就找不到工作,难以长期依靠外出务工实现增收,有些人仍需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存在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风险。

作为人社部门的驻村干部,依托山西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我对外出务工的青年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的技术含量,增加劳动所得。并且宣传山西省实施的城乡居民补充保险,引导村民算长远的“大账”,算每月能得多少钱的“小账”,从就业增收入手,用社保托底,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驻村已经半年有余,如今的我不仅适应了农村生活和基层工作,而且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基层工作水平,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各种政策要求也了然于心。2022 年,我计划利用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给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常识,推进乡村治理,在周末休息日,给村里的孩子们无偿辅导功课,为乡村振兴培养未来力量。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决扛起职责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建安基层工作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抓好六个『切实』 创新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