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传播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23-01-08叶苑芪何卓桃杨媛媛

智库时代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课堂

叶苑芪 何卓桃 杨媛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近年来,融媒体这个概念被频繁提及,它是互联网科技发展下诞生出来的新型媒体。所谓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具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型媒体将媒体资源的利用率推向更高一层,达到一种新高度。融媒体的到来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思政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化、内容晦涩难懂,不贴合现实生活、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融媒体媒介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宣传平台,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全方位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运用融媒体辅助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实现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教育的核心,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的目标。

一、融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强化时事热点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融媒体时代下,一个热点新闻不用一小时便能铺天盖地席卷各大互联网平台,大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了解到整个新闻事件,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吃瓜”。但对于这个新闻事件的真伪和这个新闻事件的来源,人们一般是不会在乎的。人们只会在乎这个事件所带来的“爆炸性 ”。而作为一个刚成年涉事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在这样的网络氛围下被纷繁复杂的观点“洗脑”,这时候便需要思政教育的积极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融媒体这一媒介了解学生日常所关注的热点新闻,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热点新闻进行解析,将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融媒体的应用,使得思政课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固化知识点,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融媒体媒介将视频、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和文章分享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不再整节课“低头不闻课堂事”,而是积极参与到其中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使死板的思政课“活”起来,也能够给思政课增添一种亲和力和时代感;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组织志愿活动等方式,用实践出真知的方式让学生去领悟课堂上那些有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的接受程度;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袖珍课堂”“口袋教育”,这些新颖的词汇产自便捷的融媒体时代,一个智能设备,使得思政课变得更加简单。学生们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在互联网平台上面观看视频、时事新闻、文章等,从而对各类思政知识、新闻事件进行了解。让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无形中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渗透。

(三)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多是通过课堂和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们进行授课。各高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而融媒体的到来使得这一现状将被改变。思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华的地方将不再局限于小小讲堂,他们可以通过开设线上课堂,让全国各地的学生共同学习;有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采用纯音频的说书模式,一部手机、一个软件,便随时随地可以开讲,传播思政教育;还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一个智能设备,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加强与其他同行学者之间的交流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这些融媒体工具不仅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他们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

二、高校思政教育在传统媒体时代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过去,大部分高校都比较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过去相比,舆论信息更为复杂,政治和社会环境变化更快,学生的思想也更为复杂。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渠道相对单一。同时由于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疏忽,没有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监管和控制,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出现了偏激的行为,这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当关注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好的发展,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高校思政教师师资队伍薄弱

过去,由于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在教师的招聘方面,多数招聘的都是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师的招聘数量有限,从而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薄弱。部分学校出现一个思政教师教授多个班级,甚至有的班级思政课因为无人可教,只好面临几个班级合并,实行“大班授课”。面对教学对象的专业混杂,思政教师很难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内容结合,强化学生专业的思政思想,最终导致思政课流于形势,浑水摸鱼,成为不折不扣的“水课。”

(三)高校思政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过去,许多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仅专注于课本知识,很少了解学生课下关注的内容,比如说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微博热搜等互联网上正在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新闻事件时是会存在疑惑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如果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些热点新闻和思政内容相结合,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反,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来解决问题,理解事实,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高校思政课授课内容乏味无趣

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课程内容较为刻板、偏重理论讲解,书本内容及知识点居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感受不到此门课程对自己将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很难从课程中形成“获得感”,导致思政课缺勤现象严重。有的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思政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运用难度较大,且存在知识重复,很多大学生从中学就听过的知识到了大学还在继续,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晦涩难懂,授课过程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造成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领会不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听不懂、学不会、对思政课没兴趣。

三、融媒体传播下高校思政教育改进及创新建议

(一)关注学生思想教育,讲好思政故事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在开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定期运用互联网、报纸、网络等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加大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用融媒体,讲好思政故事。包括可以尝试:

(1)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征集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选择适合他们的思政教育主题。选择相关的思政公众号推文给学生,推送相关信息,包括:文化自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优秀大学生励志故事、反面案例分析等,更新思政教育内容。

(2)对在校学生进行线下采访,探讨其对于一些事件的看法和理解。如:对某些新闻事件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疫情下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等。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是只做新闻事件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时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3)课后,教师可运用校园官网、校园组织公众号、学生电台广播、交友圈宣传并开展和思政内容相关的比赛。例如:“介绍传统文化短视频制作大赛”,对我国非遗、传统美食、建筑、服装、传统节日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在丰富同学见闻的同时,还能增强其文化自信,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传递“中国梦”;组织学生参加“实时新闻的辩论赛”,在比赛中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同时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政治简报”“创作红色宣言”“创作红色画报制作比赛”等活动,为建党100周年制作独特贺岁礼物;开展“思政教育主题话剧比赛”,让同学们在演绎角色过程中感受每一位角色的伟大和祖国的伟大。

除了教师的课堂思政教育指引外,学校也要注重营造思政教育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创建相关网站,每周以不同主题内容发布5-10分钟思政视频,供同学们上课观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解和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思政教育。

(二)巧用融媒体,合理设置思政课

在融媒体时代下,为了改变过去思政教师队伍薄弱的情况,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思政教师的比例,合理设置思政课。可以尝试:

(1)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思政课的比重,合理开设思政课。

(2)重整多专业混合的大班授课模式,授课时运用多功能教室,方便教师开展课堂思政活动。

(3)将思政课和与专业课相结合,分专业教学,小班授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提高教学质量。把“水课”变为“金课”。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学习强国”打造新型青年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课下,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还可以尝试在户外教学中插入微党课,讲好“中国故事”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打破学生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固有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课上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案件、新闻或热点,组织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辩论,增加趣味性知识问答和互动。同时,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观看远程直播,与其它高校连线观看其思政直播教学,如:共上第一节党课。课堂内外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网络思政教育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弘扬文化自信的纪录片等,如:罗翔老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诗词大会》《非凡匠心》《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综艺,让学生写影评,观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融媒体的使用,帮助大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融媒体时代下,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教学方式得当,学习内容有趣外,也需要从源头入手,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创建新的考核要求。教师在设定考核方式时不再局限于开卷或闭卷考试,可以尝试使用让学生自主设计思政课题、制作ppt、制作视频,或者结合事实案件进行探讨,然后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等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制作有关体现文化自信的ppt、党史ppt以及有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衡量标准。

在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后,教师也可以尝试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户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办思政实践课;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观红色景区景点,了解非遗文化传统、志愿服务;暑期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上交实践报告、让学生就某一主题实行访谈调查等户外实践,让思政课堂不止于校内,而是延展至校外。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四)重视教师培训,明确教学目标

融媒体时代下,要想解决思政课内容无趣的问题,最大的责任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因此,思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学校要重视思政教师的培养,设计成立思政教学机构。思政教学机构可以具体划分为:课题意向调查组、课程研究组、专家意见分析组、网络宣传组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定期主持思政课工作,亲自讲授“开学第一课”,全力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完善师资力量,聘请思政教育专家,借助专家力量着重培养思政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建立青年思政教师与思政专家的双导师制。对思政教师定期开展党性锻炼、阶段性考核、邀请资深专家开展讲座、思政教师大会、外校合作交流学习等活动,以此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改革创新要求。牢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思政课的实效性。打造新时代思政团队,紧跟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与现实紧密结合,借助各种网络技术深入网络教学内容设计,积极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抬头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高校思政教师作为新时代的创造者和亲历者,要为大学生讲好“人生第一课”,离不开创新。高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合理正确地运用新时代融媒体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把思政课建设提上重要议程,努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思政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为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