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党育人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着力点思考与探究*

2023-01-08洪潇潇

智库时代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共青团育人工作

洪潇潇

(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和团之间的特殊关系,为新时期加强共青团建设指明了方向。[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2]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紧紧把握党和团的紧密联系,毫不动摇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职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不忘诞生时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初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从团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感悟担当使命,努力为党和人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一直以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本质要求,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时代主题和时代责任。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旗帜,着眼于为党和人民培养人这一伟大使命,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按照“全团抓学校”的工作要求,在内容上突出政治引领,在方式上突出实践引领,在机制上突出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凝聚、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经常性、多样性、创新性地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传达与学习贯彻,更好地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用青春智慧、青春行动与青春奉献,在工作实践中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为党育人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模式探究

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要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把青年思想的行为特点作为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依据,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坚持固本培元葆本色、守正创新铸底色、创新实践亮特色、青春建功有成色,实施“润心”“创新”“赋能”“建功”行动,不断探索良好的育人途径、形式和方法,增强共青团的政治引领力,激发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力,提升共青团的亲和服务力,彰显共青团的大局贡献度。

(一)固本培元葆本色,以“润心”着力增强共青团的政治引领力

《团章》规定,共青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全部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系统中有着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对青年思想性、先进性的教育和引领,对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当前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紧紧把握好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征,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尤其是在新媒体教育环境下,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进行创新融合,积极找准青年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把各项工作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中,在围绕见实效、有特色、多维度、全方位持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发挥优势,作出贡献。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下指出:“共青团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5]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强化共青团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首要任务,以主题团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灵活形式作为载体,全方位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凝聚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补充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薄弱环节。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理论武装工作,持续创新抓好线上学习与线下思想引领工作与实践锻炼的结合文章,线上共建共享、线下互联互通,在学习、理解、掌握上下功夫,在实践融会中转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同时在工作中,要善于抓好主体作用,释放品牌效应。通过团干部讲团课、青马班成员进社区宣讲、学生党员讲党课等形式,发挥青年主体作用,线上线下筹建团建工作矩阵,建好理论学习阵地、开好主题班会、占领网络阵地,创新开展应用仪式、实践、网络等教育形式,以“青年说”“微团课”“青马宣讲团”“团干部化主播”等品牌栏目,讲好党史必修教材、讲好抗疫特色教材、讲好立德树人通识教材,形成以理论学习武装人、以仪式教育启发人、以特色活动培养人、以先进榜样激励人、以网络思政引导人的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主动自觉汲取奋进力量,从抗疫的伟大实践中凝聚青春力量,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坚持工作主线。从严治团,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育人的基础保障。把“三会两制一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作为严肃团内政治生活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工作例会,定期召开团干部培训会、团支部大会、团组织生活会,规范化推行《团支部工作手册》,使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的思想意识工作责任制,打造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完善团学组织机构设置和治理,加强团属平台阵地建设与管理,充分依托“智慧团建”系统,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一体化推进提升组织力。注重加强团员教育培训力度,围绕重要历史节点、重大事件,定期组织开展团内学习,增强团干素质,发挥优秀团员干部的表率作用,邀请身边优秀青年代表作面对面交流分享,强化榜样引领,让青年影响青年引领青年,进而让团员的政治觉悟、组织意识、纪律观念得到锤炼和提高。

三是用活学习形式。严守思想阵地,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建好一个理论学习阵地活动,紧扣学习要求、创新学习形式、注重学习效果,深耕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这两个责任田,深入实施形式多样的大学习、大交流行动,让青年大学习成为广大团员青年学生的新时尚。同时结合第二课堂创新实践,通过开展团支部书记互讲团课、团支部主题团日评选、青年学习打卡、榜样之声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有效得把课内讲授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把台上阐述与台下演说结合起来,提高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成效及感染力度。采取丰富的“学、读、言、行”形式,比如座谈会、读书会、红色分享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青年宣讲团宣讲会、原型探访、“打卡学党史”“红歌大联唱”等,引导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学生不断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践行,在学思践悟行中使科学理论武装入耳入脑入心。

(二)守正创新铸底色,以“创新”着力激发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力

一是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相结合。基层团组织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基础和重要支撑,是青年群众感知和评价共青团的终端窗口,是共青团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源泉,被喻为团的组织和工作体系的“神经末梢”。高校共青团要贯彻“全团大抓基层”的工作要求,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以抓好团支部“活力提升”“团队衔接”“党团衔接”“学社衔接”为关键,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加强班团集体建设,突出团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让团支部的各项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班级团支部、班委会在集体育人中发挥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着力扩大组织覆盖。

二是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整合资源,在校内打造思想引领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推出“学思践悟”学四史专研活动,通过互动式座谈、情景体验式、师生同台、先进典型示范、共青团员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入青年、依托青年,实现“面对面”“零距离”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新型“大思政课堂”。在新媒体教育环境下,不断提升“两微一端”的平台建设和工作联动水平,坚持用“活”的方式、“实”的内容、“新”的语言,以可视化、沉浸式、全覆盖的教育方式强化学习宣传实效,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三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贯穿“育人主线”,紧扣专业特色和师生特点,构建“专业+”工作模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推动“团建工作、思想教育、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教育实践,注入专业育人体系、活动实践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发挥协同育人效应。鼓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学生工作机制,以团支部为学习阵地,以班干部为带头骨干,以二级学院为活动主体,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融入专业教育,发挥好“校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典型等教育资源“活教材”作用,用活“主题课堂”,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现场教学,发挥高校共青团的课程思政教育优势,以红色传统滋养学风教风,以红色传统优化治学之风和做人之风,实现立心铸魂的育人效果。

(三)创新实践亮特色,以“赋能”着力提升共青团的亲和服务力

一是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立足协同育人,设计好实践主题,搭建好实践舞台,整合协调课内外、校内校外的资源优势,在行业内外,探索实践教育社区创新模式,构建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全面指导的创新社区和岗位全面覆盖的实践教育协作体系,形成强大合力。比如,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的所属单位、各类实践教育团体,联合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平台”;依托本地文化资源,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交流,打造“文化传承实践平台”;依托“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社会和其他高校的创业中心组建大学生创新创意实践团队,打造创新创意实践平台;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云等,发挥组织优势,与社区、企业、公益组织联合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和各类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实践平台的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创新实践体验,进而在实践中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将成长成才融入社会服务。

二是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发挥共青团工作的品牌优势,持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集中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扬帆计划”,发起“我用青春告白祖国、用行动践行光盘”活动。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及专业资源,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我为学校代言行动、讲好学校故事”,“我为家乡做贡献行动、讲好家乡故事”,“寻生命之初,负生命之责”生命教育,“身体力行爱校园,争做时代好青年”劳动教育等,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成为广大团员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引领青年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成为自身切实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三是丰富文化育人载体。结合学校、专业、学生特色,充分发挥全团各级组织优势,多层次打造丰富多彩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提升文化内涵,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元素,推动形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为青年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良好平台,增强文化育人氛围。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鼓励学生在各领域锻炼能力,传承创新,找准切入点,融入学生学业规划、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彰显青春活力与风采。

(四)团聚青年心向党,以“建功”着力突出共青团的大局贡献度

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青年人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6]在党的青年工作的长期实践中,高校共青团一直以来都积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要更加广泛地团结引领青年学生在充分实践调研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不断深化校内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创新创业等践行载体,以“专业化”提升服务本领,“体系化”打造品牌特色,形成“常态化”奉献青春底色为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的青春豪情,以青春建功,彰显共青团的大局贡献度。利用“五四”“七一”“国庆”、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深化对广大青年学生党史和国情教育,组织开展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仪式教育,通过观红色电影,寻红色记忆,讲红色故事,观家乡变化等将红色资源搬进校园,在亲眼看、亲耳听、亲身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青春抗疫行动、返家乡做贡献行动等,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矢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投身地方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青春梦想,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任。

猜你喜欢

共青团育人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