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和产业,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探索*— 以—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为例

2023-01-08张娅罗金梅代钰琴

智库时代 2022年3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基地

张娅 罗金梅 代钰琴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要求,国务院、教育部及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相继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改革,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经济“新常态”调整大环境下,供给侧结构改革应然而起。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方,高职院校必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市场提供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宜宾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培育产教融合主体,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高职院校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载体, 布局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公共实训基地2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0个。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从2019年起,学院以宜宾争创产教融合示范市为契机,主动探索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对标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宜宾三江新区”产业发展,成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落实学院“乔迁、扩规、进位、升本”的新任务,探索专业教学教改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建设

(一)现有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的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促进产业调整和变革。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方,是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一直都在探索多渠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技术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理论水平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支持。现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多依照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政产校企四位一体”模式,通过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构建。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协作,将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政府出资主导、并派专人管理,为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提供实训和培训场所;二是由政府出资,对现有的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实训基地实行整合与重建,之后再向院校或企事业单位开放,相关人员提供实训和培训;三是由政府、院校、企业共同筹资建立,组建专业团队,保证实训基地的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开展的产教融合多依赖于政府政策,校企以伙伴关系存在,其运行主要依靠干部教师的人际关系来维持。校企双方都漠视契约、资产等形式形成的纽带,没有共同规范,没有共同投入,导致双方的资源优势无法互补,更做不到资源共享。因此这种合作模式结构松散,无长远规划,无长期投入。很多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是在传统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添置部分设备改造而成。虽然为实训和培训提供了训练场所,由于大部分设施设备陈旧,对新技术的把握不够,对企业用人的定位把握不准,致使大部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功能得不到发挥,实用性严重不足。究其原因就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足,企业参与度不高,对企业新技术的引入和专业化建议和意见的吸纳不够。

三、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新途径

教融合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名片,它不仅需要高职学生零距离体验职业岗位,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体验来探索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匹配度,主动对接职业兴趣,为未来创业提供重要基础。需要让学生共享学校和企业的雄厚资源,在产教融合的平台中修炼职业素养,领悟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

首先,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积极推进职教20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其次,要聚焦产业发展,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通过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专业和产业的对接,积极推进专业学院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相契合。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教学对接企业需求,提高人才供给精准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教学和企业人才的对接,让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然后,要聚焦集群发展,提升社会服务多样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产业集群和社会服务的对接,积极推进学院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的需求,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体系。

四、具体建设措施

(一)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基本建设内容

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以下称“中心”)是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支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心地址位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A区10栋、11栋、16栋共计三万平米。中心建设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模式,拟建设信息与网络技术实训、智能制造(终端)实训基地、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汽车实训、新材料实训四大实训基地。

信息与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对接现代信息技术及5G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有限公、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四川互联网学院(宜宾)(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华为ICT学院”、海尔集团西南区培训中心,重点开展5G应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初、中、高级认证培训、实训和技能鉴定。

智能制造(终端)实训基地。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华中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FANUC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开展先进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工业4.0数字化、SMT、PCB、玻璃屏等各种技术的1+X证书、西门子认证、智能终端组装线、车、钳、焊、电工的中、高级认证培训、实训和鉴定。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对接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联合四川川南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重点开展智轨、高铁和地铁车辆检修及维护、接触性网检、变配电操作、铁道信号设备维护维修,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生产与管理、检测与维修、售后技术服务等领域培训、实训项目。新材料实训基地。对接三江新区新材料与化工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原集团、宜宾金川电子等企业的需求,重点围绕新材料开发应用、化工、能源及环保等行业开展技术服务、鉴定、培训、实训项目。通过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构建宜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体系,推动宏观教育生态、人才生态、科技生态、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将中心建设成为集培训、评价、鉴定、教学、科创、展示“六能合一”,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新平台。夯实宜宾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基础,为产教融合示范市和三江新区建设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同步借助“大学城、科创城”智力支撑,将中心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一流的职业技能技术实训基地,为全省“5+1”和宜宾市“8+2+1”产业提供高质量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保障。

(二)共建教育集团,校企合作长效化

通过校企共建教育集团,以契约形式规范学校与企业的话语权,促进双发资源投入,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促成相关激励制度。同步大力推进专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入合作,促使双方人力资源融合,项目开发融合,引入新技术。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合作,构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合作新机制。

(三)资源共享,教育模式标准化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学校的师资团队和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工程师团队和项目资源紧密结合,深度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学院依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围绕产业结构,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加强专业建设,紧贴行业设计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与地方产业构建良性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加强行业业发展前景和专业建设匹配度,促使学校主动对接地方政策,行业兴趣,企业优势和学生就业愿景,为未来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提供重要基础。

(四)“工学兼顾”,人才培养实用化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部分教学工作直接在企业中开展,兼顾企业人才需求,坚持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 ,实现人才供给精准化。

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五)“六能合一”,社会服务多样化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院利用自身服务能力,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搭建各类服务平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承担政府公共培训、企业定制培训业务和产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满足开发区多层次社会服务的需求,形成“六能合一、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五、建设成果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从“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试点”,逐步探索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宏观(产教融合)、中观(校企合作)、微观(工学结合)的过程。

(一)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实训中心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企业为枢纽,实行集团化办学。打造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规范,汇聚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健全职业院校管理结构,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二)以产业发展为方向,优化专业设置

打造政府搭台、产教对话、校企合作的新型培训平台。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组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各方面专家,搭建由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高效培训体制。在开展政、校、企三方对话的基础上,选择与职业教育关联度高、在地方经济中属于基础性或鼓励发展的行业,联合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专项发展政策。

(三)以企业需求为参考,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供给侧结构思维来分析高职教育与产教融合,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为特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师资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摸清企业需求,针对企业用人特点,设计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验班和企业新型学徒班。按照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根据企业需求精细化的培养人才。

(四)以地方规划为指引,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整合实训资源,该中心将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规划需求,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原则,采取灵活的实训和培训方式,针对政府就业工作需求提供就业培训服务;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供入职和提升培训服务;针对校内外人员提升需求提供技能认证培训服务;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提供师资培训服务。

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通过政校企共建教育集团,探索合作长效机制

通过校企共建教育集团,以契约形式规范学校与企业的话语权,促进双发资源投入,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促成相关激励制度。同步大力推进专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入合作,促使双方人力资源融合,项目开发融合,引入新技术。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合作,构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合作新机制。

(二)通过校企资源共享,探索职业院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学校的师资团队和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工程师团队和项目资源紧密结合,深度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学院依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围绕产业结构,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加强专业建设,紧贴行业设计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与地方产业构建良性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加强行业业发展前景和专业建设匹配度,促使学校主动对接地方政策,行业兴趣,企业优势和学生就业愿景,为未来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提供重要基础。

(三)通过“工学兼顾”模式,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部分教学工作直接在企业中开展,兼顾企业人才需求,坚持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 ,实现人才供给精准化。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四)通过“六能合一”体系,提升社会服务多样化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院利用自身服务能力,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搭建各类服务平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承担政府公共培训、企业定制培训业务和产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满足开发区多层次社会服务的需求,形成“六能合一、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

七、结语

宜宾职业技能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构建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新体系,探索教育生态、人才生态、科技生态、产业生态深度融合模式。中心的建设也丰富了产教深度融的内涵——培训、评价、鉴定、教学、科创、展示“六能合一”;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系统地构建“培训体系规范化、专业设置合理化、人才供给精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的“四化融合”培训模式。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以及高校参与区域产业经济建设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