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用建筑土建施工中常见的技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7

居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交底土建模板

刘 勇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土建工程是一项综合项目,作为建筑形式的一种,它是整个建筑业中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民用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就需要各种施工技能的有效运用,其直接关系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搞好土建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就需要明确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着重对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技术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工艺管理涵盖了建设工程各方面的建设,为提高建设效率、加快进度,作为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技术管理。目前民用建筑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变成严重影响中国土木工程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品质,建筑单位应该根据出现的技术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仔细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1]。

1 民用建筑土建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新型建筑科技也层出不穷,只有在管理上做得最优化,才能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通过优化管理,可以实现机器的高效率使用,不但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确保有效、高效的技术,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确保工程质量[2]。

2 民用建筑土建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概述

2.1 管理基本要素

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繁多,涉及审核技术文书、施工技术变更交底、技术方案设计、现场检测、技术资料准备、施工安全质量和时间管理等。在明确项目管理内容后,可提高工程现场各环节的协调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建工程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2.2 管理基本原则

2.2.1 标准规范

规范是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其目标是要使各项目协调进行,避免因管理上的主观随意性而出现问题,以维护工地秩序。

2.2.2 最大利益

管理人员要时时注意工程进度,在选用施工工艺时,也要做到节省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3 民用建筑土建工程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准备阶段

在正式开始组织建设前,必须进行现场环境勘测、绘图和审阅、各岗位职责分工等准备工作。

(1)在自然环境考察方面主要是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设计,也对人类活动进行观察,并进行详尽的记录。

(2)设计图的绘制与审查是组织后期建设的关键,在设计阶段通过检查、测量等工作,以确认图纸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如在审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则需要进行讨论处理[3]。

(3)明确现场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形成健全的责任落实体系,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进行处理。这是准备阶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管理者必须要重视,避免影响后期建设的正常有序开展。

3.2 钢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3.2.1 钢筋原料

作为土建施工的主要原料之一,钢筋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因此在组织施工之前应严格检验钢筋。管理者要从钢筋材料的制造厂家、合格证、参数等多方面进行检验和检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定后才能进入现场。另外,在采用钢筋以前要事先做好班组管理,具体要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进行。

3.2.2 钢筋构造工艺

捆扎前须由工作人员负责检查,检验内容包括型号、形状、种类等,以使现场的各种规格钢筋捆扎物均符合规范要求,并具备了很高的可用性,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绑扎。加固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涉及了许多工序和工艺,所以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捆扎时要确定受力的主要钢筋,也就是承重的主力钢筋一定要放到最下方的位置。加固完成后,工友们还必须在钢筋底部再铺设一层水泥垫,以确保加固稳定。

3.2.3 “士”型钢筋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士"字形钢筋是十分普遍的材料,其优点就是有效地改善了焊缝品质。因此施工单位对焊缝品质进行的检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三级质量检验规范实施,对焊缝品质的第一道检验一般分为外观、超声波,其中超声检验以X光检验为主,一般焊缝长度约为2%;二级焊接质检一般包括了外观检查,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50%的焊接长度;在开展钢筋材料焊接质检工作时,焊接件应该尽可能贴近基体性能,并做好对焊缝缺陷的监控,以避免产生焊接热循环损伤,进而对焊道和附近的热环境范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减少钢筋材质在建设施工现场的应用[4]。

3.3 模板设计技术

模版是土建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建造环节主要涉及顶模、柱模、墩模、梁模板等的拼装,其中以拼装柱模技术最为关键。比如,在一个土建高层住宅工程项目中,将组织四个住宅楼施工,每一幢住宅楼包括地面二十层和地下室二层,地下室分别为车库和人防地下室,用A1、A2、A3代表。该土建工程组将要使用的框架或抗震构件,从模板项目的施工技术中进行了分解,模板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工程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决定模板的组装方式。

3.3.1 梁模结构

对民用大型高层建筑项目而言,在施工时要着重讨论梁模板问题,因工地上有高层建筑,所以,在正式组织梁模板的施工前应该首先处理建筑表面,通过长手板直接铺设到建筑第一层土建表面、楼板地面或专用支架下的地方。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预先编制好柱基样板,并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组织后续安装工作,并通过拉绳优化柱底模板的起拱标高,找直柱侧模板,并在柱内进行支撑定位。此外,施工人员要对横梁模板截面进行校正,使整个梁柱模块连接牢固。在梁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梁中线的标高和截面应进行精确地校对。

3.3.2 深梁模板施工

民用高层住宅施工主要包括了深梁模工阶段,在正式进行安装工程之前,须确认深梁的标高、长度,并测算其振捣动所产生的重力、侧压及施工负荷。木模厚度一般以50mm为准,各模具之间间距为400mm~500mm,并设置拼板。还要使用横梁、加高等来设置施工环节。施工过程中需使用锚杆,梁体底部间距在300mm~400mm处设10个拉锚杆,并沿延梁长向,间距不得超过1 000mm。梁模内与锚杆具有不同的作用,如保证钢筋的合理使用长度等,实际使用中还可在外面套上一层钢、硬塑壳等。对单根深梁模板来说,需在上口拉通长麻线,并检测二边斜拉杆的位置是否固定,同时还要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3.3.3 施工监控

梁模施工后严格检验,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再进行模板施工监控。

首先,质检工作要由建筑施工公司的专业机构与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联合进行,以保证建筑模板施工质量的规范性。检查流程中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应立即通知有关领导进行纠正,使其符合施工规范。

其次,建筑企业应开展系统的规范检查,记录检查的程序和结果,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要深入检查,确保所有构件均能符合施工要求。模板浇筑环节非常关键,在土建浇筑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必须选用合格的施工工艺,同时注意质量检测细节,并严格履行施工监督方案,而这部分重点就是针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而展开的。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为了避免基础下沉和架体变形等问题,对其参数都要严格管理,每一模块都要确定具体的施工要点,并采用优质模板施工,以保证整个土建工程浇筑的质量。

4 民用建筑土建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浅析

4.1 缺乏技术信息

(1)在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民用建筑土建施工技能已被广泛地使用。新科技的发展支撑能力,对工程科技管理提出了许多要求,必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以确保工程科技管理的有序进行。工程技术管理也必须有一定的资料基础作为保障,但有些施工人员对此不够重视,造成技术资料不够充分,同时技术管理不够深入,造成技术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科技水平,同时又与科技管理规定不一致。

(2)由于在技术管理工作流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储备欠缺,因此如果发生了管理技术上的突发问题,往往无法快速地查找相关的资讯,从而造成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从当前的土建技术管理状况来看,还需要加强对资料管理的重视,这对于未来的技术管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将影响后续土建施工的开展。

4.2 不健全的管理程序

由于当时一些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技术设计进行施工交底的必要性,并且对工程设计技术交底内容的了解并不全面,导致在后期工程建设环节中往往存在违反工程设计文件规定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土建工程的总体品质,并使施工单位受到一定损失。在信息化环境下,随着土建施工的技术条件越来越严格,工程复杂程度也日益提升,技术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品种、机械设备型式等将成为工程设计技术交底的关键内容。而施工人员要想实现土建施工项目管理效果,就需要完成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最优化。

4.3 土建工程需要优化施工工艺

建筑业重大土建工程事故频频出现,使建筑施工技术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并引起争议。工艺管理涵盖了建设工程各方面的建设,为提高建设效率、加快进度,作为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技术管理。土建施工技能与方法的效益并不明显,也无法提高耐久性,甚至会导致施工停顿,或者发生返工现象。所以,在现场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优化施工工艺与施工性能。

5 改善建设项目土建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优化对策

5.1 技术信息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汇总非常关键,既能确保工程技术资料内容的整体性,又能有条不紊地后续施工。工艺数据是制定工程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质量的具体反映。所以,员工对技术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和分类,对保证质量与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工程结算的效果也至关重要。因此,建设单位的管理者要把所有的技术资料按不同的流程和环节进行归类,杜绝数据造假、信息失真等问题。只有如此,既可为施工方法提出有价值的依据,也可在对工艺资料分析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工程质量等问题,并告知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5.2 技术交底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管理环节中,技术施工交底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工以前,项目投资方就应该组织施工单元完成技术交底,由建设单位负责将技术资料发送给项目分包商,并进行说明技术文档的具体内容,而各项目分包商则根据技术文档的规定,分别开展技术施工管理。项目内部也会涉及部分隐蔽施工技术,那么在设计环节的技术施工交底时也应该着重强调,确保对设计方案中的技术标准、施工管理方式等的阐述都要全面,以防止后续建设过程中技术施工交底不清等问题。同时,通过进行更深入的技术设计施工交底,也有利于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更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和规定,形成技术设计交底意识,从而减少了某些不必要的技术争议[5]。

5.3 排放水处理技术

工程现场主要为软土地质,这是一种大气中含水量较大的地质类型。所以,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品质,施工人员应该进行优选施工工艺,并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引入排水工艺。利用排水法及时排出内部污水,建议由施工人员在软泥表层施加压力,然后通过垂直排放的方式,压出软泥内的污水,以取得理想的排放效果。由于软土地里的水都被压出来,所以软土地必须在建造过程中依次充填,增强地基的硬度。所以,如果通过排水法完成了土建施工,就可以使得土层的硬化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大量费用。

6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土建施工之时,科技管理水平也决定着工程总体质量,所以,无论施工人员还是管理者,都要培养科学管理水平意识,并从前期质量管理阶段、建筑材料等方面着手,确定了项目管理重点,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要点,不但要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中重要环节的完整衔接,而且还要通过科学管理,增加施工单位的效益,以提高工程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交底土建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实施以及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桩基的土建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土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解析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施工中技术交底的探讨